- 年份
- 2024(238)
- 2023(376)
- 2022(349)
- 2021(326)
- 2020(284)
- 2019(607)
- 2018(597)
- 2017(879)
- 2016(627)
- 2015(735)
- 2014(758)
- 2013(803)
- 2012(734)
- 2011(700)
- 2010(660)
- 2009(551)
- 2008(568)
- 2007(504)
- 2006(456)
- 2005(371)
- 学科
- 学(1886)
- 物(1624)
- 植(1290)
- 植物(1282)
- 济(1057)
- 经济(1055)
- 茶(688)
- 业(626)
- 管理(603)
- 理学(586)
- 贸(586)
- 贸易(586)
- 森(583)
- 森林(583)
- 生态(572)
- 易(562)
- 农(528)
- 林(516)
- 虫(501)
- 生态学(497)
- 防(492)
- 及其(474)
- 和(463)
- 防治(461)
- 治(459)
- 害(430)
- 方法(421)
- 壤(413)
- 土壤(412)
- 生物(402)
- 机构
- 学院(10001)
- 大学(9756)
- 农(5776)
- 科学(5157)
- 研究(4947)
- 农业(4562)
- 业大(4153)
- 所(3407)
- 研究所(3287)
- 农业大学(3026)
- 中国(3001)
- 室(2945)
- 实验(2920)
- 实验室(2789)
- 重点(2638)
- 省(2607)
- 京(2492)
- 业(2343)
- 林业(2274)
- 技术(2223)
- 中心(2115)
- 科学院(2009)
- 林(1900)
- 院(1868)
- 江(1849)
- 管理(1757)
- 工程(1752)
- 部(1697)
- 环境(1646)
- 研究院(1593)
共检索到13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晓凤 韩梅 胡莉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老鹰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作为标准,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作为显色体系对老鹰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方法在0.00~0.08 mg/mL时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加标回收率为90.4%~93.7%,相对标准偏差(n=5)为2.8%~4.0%,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老鹰茶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用该方法测得黄酮含量达2.83%。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黄酮 老鹰茶 芦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晓凤
为了建立酶法提取老鹰茶中总黄酮的方法表是,将老鹰茶样品经一定量的纤维素酶于不同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酶解,结合95%乙醇提取黄酮,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在酶浓度为0.40 mg/mL,酶解温度为50℃,pH 5.0,酶解时间为120 min的最佳酶解条件下,老鹰茶中黄酮的含量达到2.68%。表明,方法能满足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要求。
关键词:
酶法提取 黄酮 老鹰茶 纤维素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毕丽君
为确定香椿嫩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用乙醇溶液浸提 ,结合超声波辅助方法 ,萃取香椿嫩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探讨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 ,最后用正交法确定了较好的提取工艺 ,并用方差分析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 :在 1 0 0g样品中 ,加 50mL体积分数为 50 %的乙醇水溶液提取剂 ,浸泡 2 4h后 ,超声波辅助萃取 45min ,连续萃取 2次 ,总浸出率可达 96 47%。香椿嫩叶中的叶片黄酮提取率为 7 45% ,叶柄为 5 40 %。乙醇体积分数为显著因素 ,超声波辅助萃取时间对提取率有一定的影响 ,溶剂用量看不出有影响。图 3表 2参 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琦 岳永德 汤锋 孙嘏
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检测箣竹属、牡竹属及刚竹属11个竹种竹叶中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和苜蓿素。采用自动多级展开法,5种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效果良好,其R F值分别为0.25,0.32,0.38,0.47和0.88,回收率在79.01%~ 106.85%之间。3属11种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具有差异,紫竹中5种黄酮含量总和最高,为0.132%;麻竹中5种黄酮含量总和最低,为0.01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万霞 佘诚棋 方升佐
以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11个种源1年生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青钱柳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地理变异,初步筛选出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高的优良药用种源。黄酮类化合物各成分用液相色谱测定,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叶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紧密相关,其中山奈酚质量分数高于槲皮素和异槲皮苷。研究的各种源中,安徽歙县和广西资源种源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6.770和6.494mg·g-1,安徽舒城种源的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低,仅为1.230mg·g-1;以经纬度为自变量,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因变量进行趋势面分析,青钱柳叶中山奈酚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立波 郑文德 何艳贞
本文对葛根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用乙醇提取黄酮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浸提获得粗提物的总黄酮含量为2.60%。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葛根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为异黄酮类。
关键词:
葛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庆鑫 魏艳秀 刘攀峰 杜红岩
采用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和AlCl_3比色法分别测定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研究杜仲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并对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干扰严重,测定结果偏高,AlCl_3比色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合理,在5.030μg·m L(-1)范围内,芦丁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达99.27%,RSD为1.21%,适合杜仲中总黄酮含量的大量测定;杜仲雄花和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叶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英 韩鲁佳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以及解热和保肝作用外 ,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 1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为深化对黄芩既往功效的认识 ,发现新的药理作用 ,综述了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抗病毒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 ,指出以往的研究多针对黄芩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 ,且多为正品黄芩 ,对黄芩的进一步研究应注意到黄芩中含量相对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 ,其潜在的药理作用有待于研究和开发 ,同时还应注重研究黄芩黄酮类化合物所具有的药理活性的化学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黄芩配合物生物活性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在黄芩黄酮类化...
关键词:
黄芩 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学作用 研究进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伟
利用KFe[Fe(CN)_6]深蓝色配合物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果实中的单宁,结果表明,在pH2.5~3.0HCl介质中,KFe[Fe(CN)_6]的最大吸收波长在760nm;在760nm处.KFe[Fe(CN)_6]的摩尔吸光系数为7.4×10~5L.mol~(-1),cm~(-1);单宁浓度在0.1~1.6μg·ml~(-1)范围内遵守Beer定律;回收率在96.0~103.3%之间;多次平行测定的变异系数约为1.6%.
关键词:
果实 单宁 吸光度 分光光度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葛明菊 金则新 李钧敏 钟章成 张利龙
大血藤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为了了解大血藤的药用成分,利用聚酰胺薄层层析及HPLC法分析了大血藤各器官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聚酰胺薄层层析及HPLC法分析都显示大血藤叶片含有10种不同的黄酮甙,而嫩茎、叶柄与老茎中分别含有10种、8种及5种不同的黄酮甙;大血藤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经盐酸水解后HPLC分析显示有8种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大血藤叶片及嫩茎的黄酮类化合物组成成分较多,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前景。图3表1参8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埃米 张翠平 卢媛媛 柳刚 胡福良
对2013年以来国内外蜂胶中新发现的88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类总结,列出每种成分的化学名称、地理来源及可能的植物来源,为蜂胶化学成分的研究、植物来源的确定以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蜂胶 黄酮类化合物 质量控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英 李洁 邱文敏 汤玉其 周兴凤 刘仲华
考察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鼠曲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确定大孔树脂分离鼠曲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树脂对鼠曲草黄酮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最佳工艺条件为:ADS-21质量浓度1.28~1.78mg/mL;pH3.0;鼠曲草原料液以4BV/h的流速上柱吸附后,再用8倍树脂体积的30%乙醇以3BV/h的流速解吸,解吸率为95.5%;湿树脂的饱和吸附量为49.57mg/mL;纯化产品中黄酮含量为82.23%.
关键词:
鼠曲草 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先文 董元彦 张新萍 叶发兵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华鱼腥藻 (Anabaenaflos aquae)藻液的吸光度A。这种方法与细胞计数法、叶绿素a含量测定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相比较 ,既简便又准确 ,且可获得十分理想的线性相关性 ,其测得的A值可以作为水华鱼腥藻现存量的指标
关键词:
水华鱼腥藻 测定 可见分光光度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纯 张凯农 阳长敏 侯大军
分析了FeCl3—K3Fe(CN)6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单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pH<2.2时的酸性介质中单宁-KFe[Fe(CN)6]最大吸收峰在680~720nm之间,绝大多数情况下吸收峰在695nm处,比色液单宁浓度在0~80μg·ml-1时未形成沉淀前,遵守朗伯—比耳定律。时间变异系数每分钟±0.05%,回收率94.7%~105.2%,相对误差1.2%~5.3%。该方法受在酸性条件下能将Fe3+还原为Fe2+的物质和形成沉淀的物质干扰。测定结果与靛红—高锰酸钾滴淀法相接近。
关键词:
植物成分,单宁,分光光度法,铁氰化钾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海燕 周德庆
在目前我国海洋生物中石油烃检测方法(GB17378.6-1998)基础上,对方法中的皂化温度和时间、萃取剂和溶剂的选择以及萃取过程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将海洋生物样品于38℃烘箱中经NaOH皂化10 h,能确保样品皂化完全且不受室温限制;用石油醚(30~50℃)代替氟里昂萃取,其效果更佳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蒸干后的残留物用石油醚(60~90℃)溶解,去水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检测限为0.26 mg/kg,比目前采用的国标方法高3倍多;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7.7%,加标回收率结果在88.5%~108.9%之间,适合于水产品中石油烃的检测。
关键词:
水产品 石油烃 荧光分光光度法 测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