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2)
- 2023(9453)
- 2022(7693)
- 2021(6948)
- 2020(5362)
- 2019(12125)
- 2018(11784)
- 2017(21813)
- 2016(11693)
- 2015(12944)
- 2014(13087)
- 2013(13109)
- 2012(12935)
- 2011(12293)
- 2010(12902)
- 2009(11934)
- 2008(11782)
- 2007(10644)
- 2006(10018)
- 2005(9527)
- 学科
- 济(76199)
- 经济(76138)
- 管理(29135)
- 业(27052)
- 地方(24275)
- 中国(21536)
- 企(19549)
- 企业(19549)
- 方法(19296)
- 农(17154)
- 数学(16203)
- 数学方法(16062)
- 业经(16059)
- 地方经济(15469)
- 学(14652)
- 农业(12198)
- 发(12008)
- 融(11761)
- 金融(11760)
- 银(10908)
- 银行(10890)
- 行(10739)
- 制(10584)
- 环境(10532)
- 贸(9819)
- 贸易(9809)
- 财(9684)
- 和(9450)
- 易(9309)
- 发展(8823)
- 机构
- 学院(183973)
- 大学(183142)
- 济(85890)
- 经济(84234)
- 研究(75085)
- 管理(63007)
- 中国(56260)
- 理学(52234)
- 理学院(51492)
- 管理学(50653)
- 管理学院(50306)
- 科学(44167)
- 京(40348)
- 所(39386)
- 财(37313)
- 研究所(35435)
- 中心(31854)
- 农(31101)
- 江(29865)
- 财经(28633)
- 范(27675)
- 经济学(27603)
- 师范(27419)
- 院(26553)
- 北京(26511)
- 经(25746)
- 经济学院(24347)
- 业大(24115)
- 农业(23867)
- 州(23838)
- 基金
- 项目(112346)
- 科学(88422)
- 研究(84396)
- 基金(79844)
- 家(69658)
- 国家(69036)
- 科学基金(57726)
- 社会(55427)
- 社会科(52538)
- 社会科学(52526)
- 省(44300)
- 基金项目(41010)
- 教育(37343)
- 划(37147)
- 自然(33656)
- 编号(33429)
- 自然科(32807)
- 自然科学(32792)
- 自然科学基金(32193)
- 资助(32078)
- 发(31636)
- 成果(28889)
- 重点(26282)
- 发展(26010)
- 展(25564)
- 课题(24992)
- 部(24212)
- 国家社会(23547)
- 创(22908)
- 创新(21538)
共检索到306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传洲
美国经济学家威兹曼提出分享经济概念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推动,分享经济的概念理论外延得以拓展、内涵得以丰富,分享经济推进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章基于分享经济理论历史演进的分析,认为现代分享经济理论是在突破单个经济主体视角,依托互联网平台优势,对于社会生产各环节的优化配置,其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并分别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基本环节进行了全面阐释,提出了分享经济创新发展的可能模式和空间,同时也提出了分享经济未来发展的空间和趋势,指出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自身运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传洲
文章基于作为古老概念的分享解读出发,对古典分享到现代分享及至分享经济的逻辑演化进行了梳理,从文献角度对分享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就分享经济的发展动因,系统分析了其内在的哲学逻辑和经济学依据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并从资源、平台和参与者等要素视角对分享经济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分享经济的模式分类进行了系统归纳,提出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分享经济范围的拓展,B2B模式强化分享经济深层次的演化。同时,研究进一步指出,分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系列法律制约、政府监管缺位、经济边界界定、商业盈利模式等等问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以促进分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对于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分享经济 平台经济 商业模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冒佩华 杨浩宇
“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重要论断。对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实践逻辑、支持条件加以学理化分析,对于更好认识并发挥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健全所有制结构、完善分配制度以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需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始终离不开来自社会的要素支持和制度支持。其中,民营经济由“扩张”迈向“深化”的阶段是其经营理念由短期转向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相较于早期的要素支持,制度支持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更为重要。本文据此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制度支持和构建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两方面,提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现实进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震宇 侯冠宇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厘清了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其现实路径,分析了数字经济通过生产效率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市场信息智能化与创造数据战略价值、经济模式的数字化革新等方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政策法规与发展模式限制、产业转型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发展与人才结构失衡等困境。鉴于此,应在宏观层面科学规划,加强政策导向与经济体制创新;中观层面优化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与市场机制优化;微观层面加强调控,实现企业组织变革与经营能力提升,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明 张孝德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借助互联网平台而兴起的新经济形态,对传统经济业态产生了变革性影响。面对错综复杂的分享经济形态,如何界定分享经济的内涵,成为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分享经济所蕴藏的经济学理论则是本文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分享经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既区别于"共享经济",也不同于"协同消费",是源于新消费方式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互作用下,对社会与公众的闲置资源进行再配置与分享的新经济形态。其背后蕴藏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催生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由竞争唯一论走向共生;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市场交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信息不对称诱发的高额交易成本问题;重塑社会闲置资源的供需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融合,促进生产方式由单一大规模化向去中心化转变。
关键词:
分享经济 交易成本 资源配置 新经济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仲崇高 张勇
分享经济自2015年被政府写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来,取得了迅猛发展,也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热烈讨论。系统梳理了分享经济的近期研究成果和近年来国内外分享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了分享经济的运行逻辑、模式和边界。分享经济的运行逻辑在于借助先进技术支持的互联网平台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沟通平台双方的信息传递,完成P2P供需匹配,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区别于传统4种商业模式,分享经济的模式主要有P2P、B2C、C2B三种;分享经济的边界是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在交易成本。最后,对我国分享经济发展提出了展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鹏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平台组织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实践表明,人类经济活动在不确定性前提下,局部资源配置低效与潜在整体资源配置高效之间的矛盾,贯穿于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成为信息技术和市场结构一同变革演化的主要推动力,而变革的突破口在于通过活跃的、动态的技术要素创新作用的发挥来不断优化整体层面的资源配置效率。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数字经济形态是经济系统中技术、组织和制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宏观涌现,这一过程中基于技术进行资源配置优化为导向的人类经济活动的高度协调和互动所塑造的新生产组织方式的不断演化,则构成了数字经济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其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对数字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逻辑的揭示,既是当前本土经济学结合新时代伟大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任务,同时也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机遇期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继国 安增军
现代企业理论强调资本所有权(产权)的决定作用,因而企业治理遵循“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但这一逻辑越来越受到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挑战,客观上需要一个替代的企业理论。实际上,一些新的“资本”范畴的提出,预示着新的企业理论的发展方向。纵观企业理论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物质资本的所有权决定论—资本所有权逻辑的否定—资本所有权逻辑的回归。这是一个完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企业理论的这一发展规律从企业理论中“市场”与“生产”的关系看,理论重心经历了“市场交易合约”到“生产中的资源”,再到“市场交易与生产结合”的过程。企业理论发展逻辑的最后一个环节尚处于萌芽之中,需要我们加以深入研究。
关键词:
企业理论 所有权 新资本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奚路阳 程明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传播生态的变革,也为营销领域带来全新的机遇。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产业实践,网红经济兴起的背后有其传播逻辑和商业逻辑,其本质是价值观和注意力资源的货币化。当前网红经济商业模式日益清晰,产业系统已然形成。但其在发展上还面临核心链接尚未稳固、同质化严重、盈利能力不足以及先天道德缺失等一系列风险。只有通过强化网红传播平台的核心地位、推进网红IP化与平台的品牌化发展、不断创新盈利模式、完成道德净化等,才能保障网红经济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使之高效服务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
关键词:
网红经济 传播特性 商业模式 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建锋
在马克思经济学分析框架中,利润分享是劳动者在获得工资后还能分享到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其依据是劳动力价值。高技能劳动者由于知识含量和技能水平较高造成劳动力商品的稀缺性或不可替代性,是其获得利润分享的根本原因。高技能劳动者积累的大量专用性资产、高技能劳动者的积极性唯有"激励"而非"压榨"的特性是其参与利润分享的重要因素。高技能劳动者参与利润分享的比例与劳动者的价值创造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在企业内部,当高技能劳动者是强势一方时,通过获得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会在一定程度上侵蚀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进而表现出"劳动雇佣资本"的逻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建锋
在马克思经济学分析框架中,利润分享是劳动者在获得工资后还能分享到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其依据是劳动力价值。高技能劳动者由于知识含量和技能水平较高造成劳动力商品的稀缺性或不可替代性,是其获得利润分享的根本原因。高技能劳动者积累的大量专用性资产、高技能劳动者的积极性唯有"激励"而非"压榨"的特性是其参与利润分享的重要因素。高技能劳动者参与利润分享的比例与劳动者的价值创造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在企业内部,当高技能劳动者是强势一方时,通过获得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会在一定程度上侵蚀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进而表现出"劳动雇佣资本"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沈蕾 何佳婧 罗楚
分享经济时代下,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颠覆了传统的品牌逻辑,因此产消逻辑下品牌价值如何塑造尤为重要。本研究随机采集了百度口碑网上产消者对二十三个分享经济品牌的评论,采用Charmaz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研究范式,构建了由品牌体验、品牌知识、品牌关系质量、品牌推崇和品牌公民行为五个维度构成的基于产消合一逻辑的品牌价值维度结构模型和基于产消合一逻辑的品牌价值维度路径模型。通过与过往研究进行比较讨论,发掘出品牌推崇和品牌公民行为这样的强生产性维度,拓展了已有概念在分享经济下的新特点,丰富了数字时代品牌价值理论的内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曲振涛
法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界也是法学界发展最快的流派之一,是20世纪后半期经济学界乃至法学界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文通过对法经济学的产生根源、逻辑基础和若干基本理论的重新梳理和分析,探讨了法经济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对法经济学的本土化和学科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法经济学 逻辑基础 基本理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雷艳红 游宇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行动主要是为了获得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资本积累。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高度倚重土地财政收入,并将其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资金;同时,中央和地方均高度重视通过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政府的财政行动却导致中国经济陷入未来增长的不确定和发展环境不公的困境。作为应对,政府应在财政公共化的框架下逐步完成省以下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的构建、规范土地出让金用途,以及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蔡之兵
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经济活动环节的二重性是资本的特性,这种二重性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负两方面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目标的转换会对资本行为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元素与系统、微观与宏观、客体与主体三大关联视角,指出资本行为会通过影响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活力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当前,我国资本扩张的方式、资本流动的方向、资本竞争的格局都已出现明显异化现象,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在明确资本的流动比静止重要、资本的流向比流动重要、资本的监管慢于资本创新等三点认识的基础上,应采取以系统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起点、以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为重点、有效破解数字经济的监管难点、加强与资本政策相关部门间沟通等措施来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流量经济发展的逻辑与现实——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百年小农经济理论逻辑与现实发展——与张新光商榷
碳普惠的经济运行逻辑、实践模式及创新发展的现实进路
经济大国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路径与逻辑异质性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1960~2015年美、日发展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发展质量思想的演进脉络与转换逻辑
经济大国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路径与逻辑异质性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19602015年美、日发展经验
百年回眸:中国共产党民营经济政策发展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
实际汇率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综述:发展历史与演进逻辑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逻辑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