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4)
- 2023(9656)
- 2022(7433)
- 2021(6387)
- 2020(5125)
- 2019(11364)
- 2018(11068)
- 2017(20699)
- 2016(11171)
- 2015(12760)
- 2014(12670)
- 2013(12811)
- 2012(12631)
- 2011(11809)
- 2010(12012)
- 2009(11534)
- 2008(11286)
- 2007(10327)
- 2006(9704)
- 2005(9021)
- 学科
- 济(75613)
- 经济(75549)
- 管理(32759)
- 业(28504)
- 方法(24027)
- 数学(21167)
- 企(21092)
- 企业(21092)
- 数学方法(20908)
- 中国(17319)
- 地方(17030)
- 业经(16297)
- 农(15159)
- 学(14892)
- 地方经济(12464)
- 财(12006)
- 农业(10795)
- 产业(10767)
- 制(10018)
- 融(10015)
- 金融(10015)
- 信息(9661)
- 总论(9381)
- 贸(9208)
- 贸易(9202)
- 信息产业(8859)
- 易(8852)
- 银(8758)
- 银行(8723)
- 行(8474)
- 机构
- 大学(183760)
- 学院(180318)
- 济(84943)
- 经济(83376)
- 研究(70560)
- 管理(62303)
- 中国(53730)
- 理学(52425)
- 理学院(51786)
- 管理学(50670)
- 管理学院(50348)
- 科学(42710)
- 京(39816)
- 所(37491)
- 财(36354)
- 农(33765)
- 研究所(33674)
- 中心(30878)
- 财经(28575)
- 江(28479)
- 经济学(28267)
- 业大(26875)
- 农业(26741)
- 经(25906)
- 北京(25536)
- 院(25068)
- 经济学院(24996)
- 范(23225)
- 师范(22877)
- 省(22235)
- 基金
- 项目(113727)
- 科学(88519)
- 基金(83446)
- 研究(79138)
- 家(75003)
- 国家(74399)
- 科学基金(61896)
- 社会(53027)
- 社会科(50309)
- 社会科学(50292)
- 省(42572)
- 基金项目(41651)
- 自然(38755)
- 自然科(37879)
- 自然科学(37861)
- 自然科学基金(37184)
- 划(36374)
- 资助(35693)
- 教育(34518)
- 编号(29963)
- 重点(25869)
- 发(25559)
- 成果(25436)
- 部(24521)
- 国家社会(23515)
- 创(22271)
- 科研(21498)
- 课题(21160)
- 创新(21114)
- 计划(20808)
共检索到294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凌
宽泛意义上的数字劳动指互联网信息产业出现后,所有围绕着这样一个产业出现的各类劳动形态。大致分为三层:内容/应用层、软件层和硬件层。我这里主要突出的是第一个层面,即内容/应用层,我们所谓讨论的"分享经济"也是指这个层面。从内容生产的过程来看,直播、博客、各类分享都是劳动过程,但是,以非商业化的分享活动的面目出现,或者叫"礼物经济"。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凌
宽泛意义上的数字劳动指互联网信息产业出现后,所有围绕着这样一个产业出现的各类劳动形态。大致分为三层:内容/应用层、软件层和硬件层。我这里主要突出的是第一个层面,即内容/应用层,我们所谓讨论的"分享经济"也是指这个层面。从内容生产的过程来看,直播、博客、各类分享都是劳动过程,但是,以非商业化的分享活动的面目出现,或者叫"礼物经济"。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莹
在工业4.0时代,劳动者驾驭智能化新型工业生产模式的数字能力成为实现国家发展策略的关键因素。因此,德国政府将劳动者数字能力培养提高到了战略层面并出台系列措施进行战略部署,包括:开展大型研究项目对工业4.0背景下数字能力概念的维度和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在分析实践困境的基础上,对企业、跨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学校各大办学主体分别给予扶持;参照工业4.0带来的全新任务领域对各个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进行修订等。劳动者数字能力培养体现了在"人与机器"关系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代表了工业4.0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重点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凸显了德国政府顶层设计的作用。
关键词:
工业4.0 数字能力 职业教育 德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向东 张凤 Paul M.A.Baker
本文综合"零工经济"(Gig经济)的国际国内典型研究文献,聚焦知识工业时代"Gig经济"改造和提升"劳动"品质的潜力,提出了知识工业时代赋予"Gig经济"与"分享经济"相互支撑、互为发展机会的关系,特别是其赋予劳动除传统形态产业实践之外更为前瞻性的发展机会,给出了这一发展背景下的更为贴切的概念内涵及其相关发展机制,更强调了这一背景下"Gig经济"经由分享经济专业化发展方向再造劳动的匠心价值、从而提升劳动品质的独特作用。而其间作为支撑平台的分享经济及其数字软件平台,也需要高品质和高度多样化劳动的需求来创造和促进自身差别化发展,这一发展关系也可能为我国发展新工业经济业态及其相应的政策和战略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仲琦 车红霞
在共享经济及随之而生的新就业形态虽然受到广泛关注,但其与传统经济模式及传统业态的区别和联系尚未得到系统梳理。本文按照相关业态产生顺序整理了日本各个行业中已有的共享经济相关业态以及现行法律法规,并从劳动法的角度对共享经济下的新业态进行了分解重构,将其整理为以提交劳务给付成果代替提交劳务给付本身,进而规避雇主责任的"二者间关系",以及在劳资双方当事人之间引入第三方代为承担雇主责任的"三者间关系",并就两种情况下的当事人关系等进行了探讨。针对上述问题,日本现行法律法规主要从扩张雇主责任及明确个别法和集体法上的劳动者认定基准的方法进行应对。同时,针对当事人在特定就业条件下有权选择合同形态之现象;无法区分主业和副业,雇主责任难以明确之现象;工作时间越短,绩效评估越高,从而导致对工作时间要素的评价两极分化之现象等现有劳动法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对劳动者认定标准及劳动法规制范围进行重新审视,以立法、修法的手段加以解决。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就业形态 劳动者保护 日本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惠斌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涉及劳动价值与价值分享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一、把价值看作劳动,这一点很重要当谈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劳动创造价值,有的人甚至总是再加上一句话,即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样就把马克思的劳动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方国 赵曙明 高慧如 罗旖颀
我国共享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未来前景广阔,但是劳动关系问题突出。共享经济是一种优化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配置实现协同效应与共创价值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类型可以分为传统的雇主雇员关系、完全不存在雇佣关系的独立资源提供者与劳动关系不确定的企业与资源提供者个人之间关系三个大类。我们提出了利益共享与责任共担的治理原则。既然资源提供者、资源消费者和平台企业三方共创价值与利益,那么三方就应当共享共创的价值。如果资源提供者的社会保障成本需要付出,三方也应当共同分担。文章建议,公共管理机构治理共享经济中劳动关系应当促进共享经济的繁荣、平衡多方的利益与建立健全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中国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劳动关系 利益共享 责任共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鹏
快速发展的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法律行业运行的基本模式,从而改变对法学和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结构,并要求法学人才知识背景的变化。法学教育需要打破高校和法律实践部门之间的体制壁垒,也需要在其师资结构和课程设计中保持向其他学科知识的开放性。
关键词:
法律人工智能 法学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峰
分享经济时代,互联网平台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以Uber、滴滴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模式迅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对工业化背景下产生的用工方式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以网约车平台和司机之间的关系为例,探讨分享经济与传统劳动法律体系的冲突,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分享经济 网约车 劳动关系 从属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峰
分享经济时代,互联网平台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以Uber、滴滴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模式迅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对工业化背景下产生的用工方式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以网约车平台和司机之间的关系为例,探讨分享经济与传统劳动法律体系的冲突,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分享经济 网约车 劳动关系 从属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美红
税收分享原则是跨境特许权使用费征税权分配的一般原则。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各式各样的新型商业模式,导致特许权使用费和常设机构的认定困难,使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行使陷入困境,影响了税收分享原则的实施。基于此,国际社会从不同角度提出诸多改革方案。本文基于特许权使用费跨境征税权分配原则的确立,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特许权使用费跨境征税权分配原则产生的挑战,并在介绍数字经济背景下OECD相关改革方案的基础上,从坚持强调数字经济进口国的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原则、扩大国内税法中关于特许权使用费范围的规定、增设新型商业模式交易所得的认定规则、纳入"虚拟常设机构"规则、在国际层面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环境下跨境特许权使用费税收分享原则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的应对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雪强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社会发展的成果和财富逐渐累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劳动者之间出现了社会发展财富分配上的不公平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公平价值在经济社会中的体现,促生了许多社会矛盾,妨碍了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分析劳动者利益分配不公的现状和原因,建立起有效的法律机制,保障社会各类劳动者对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社会分配 劳动者 公平分配 法律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昕蔚 刘刚
数字经济时代,劳动过程的数字化演化是技术形式演化与社会组织形式演化的统一,其在技术形式上表现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数字化变革,在社会组织形式上则表现为技术形式数字化影响下,劳动方式的数字化演变。数字化条件下,随着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与直接劳动过程的不断分离,劳动方式的演变在不同产业部门间出现了分化。数据要素生产中的劳动方式演化呈现出集中化趋势;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劳动方式趋于分散化和网络化;数字内容产业和“零工经济”等新业态的劳动组织方式则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特征。数字化条件下,劳动方式的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的演化趋势,增强了劳动者对资本的依附性,同时亦使数字化条件下的价值增殖过程呈现出复杂性、非线性和隐秘性特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博文 卢杨铃 徐俊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预示着人民共享共富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的重要任务,数字经济与数字化劳动问题自然成为推进共享共富的重点领域。当前,劳动概念因数字化特征而被延伸,但其本质上并未超越马克思所讨论的劳动范畴。数字化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催生数字经济发展新业态,同时也带来结构性失业锐化、确权与共享共富界限虚化、冲击实体经济等现实问题。为此,必须建构贯通城乡的数字化就业格局,打造一、二、三次分配协调的数字化劳动共享特色,完善数字化劳动共享的产权制度保障,统筹数字化经济与实体经济共生的产业形态等,实现劳动全过程共享,破解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郑淑凤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跨境规则的探索与国际贸易联系日益紧密,在传统数据跨境的专门规则外,外资安全的审查范围扩展至数据跨境行为,各国开始通过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开展数据跨境合作。这种联系在推动数据跨境规则探索的同时,也存在监管机构与数据传输企业的权力配置失衡、纠纷解决机制缺位问题;具有拉大数字鸿沟和不合理增加企业负担的潜在风险。鉴于上述问题,我国宜在构建本国数据出境制度中平衡数据出境自由化与安全保障的需求,在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建设中完善监管机构的持续监督和企业沟通机制;在国际层面推进构建合理有序的国际数据跨境合作体系,关注数据跨境流动背后的国家发展利益,推动数据跨境合作惠及不同国家,帮助弥补数字鸿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