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1)
- 2023(6827)
- 2022(5344)
- 2021(4930)
- 2020(4024)
- 2019(9300)
- 2018(9159)
- 2017(17944)
- 2016(9121)
- 2015(10464)
- 2014(10547)
- 2013(10384)
- 2012(9474)
- 2011(8843)
- 2010(9337)
- 2009(8740)
- 2008(8216)
- 2007(7257)
- 2006(6659)
- 2005(6111)
- 学科
- 济(67908)
- 经济(67876)
- 管理(26126)
- 方法(24829)
- 数学(22716)
- 数学方法(22234)
- 业(21198)
- 企(17958)
- 企业(17958)
- 地方(16255)
- 中国(12600)
- 地方经济(12145)
- 业经(11333)
- 学(10387)
- 农(10164)
- 理论(8153)
- 和(7439)
- 财(7381)
- 经济学(7330)
- 环境(7276)
- 制(7194)
- 农业(6861)
- 融(6815)
- 金融(6814)
- 贸(6713)
- 贸易(6707)
- 发(6562)
- 易(6391)
- 产业(6318)
- 策(6205)
- 机构
- 学院(142588)
- 大学(141442)
- 济(70070)
- 经济(68837)
- 管理(55337)
- 研究(48376)
- 理学(47685)
- 理学院(47211)
- 管理学(46165)
- 管理学院(45909)
- 中国(36388)
- 京(28740)
- 财(28232)
- 科学(26999)
- 所(23620)
- 经济学(22828)
- 财经(22724)
- 研究所(21298)
- 中心(21272)
- 江(20626)
- 经(20522)
- 经济学院(20067)
- 北京(18335)
- 范(17662)
- 师范(17531)
- 业大(17290)
- 院(17122)
- 农(16994)
- 财经大学(16746)
- 州(16420)
- 基金
- 项目(91026)
- 科学(72486)
- 研究(66857)
- 基金(66641)
- 家(57122)
- 国家(56721)
- 科学基金(49568)
- 社会(44922)
- 社会科(42767)
- 社会科学(42754)
- 省(35367)
- 基金项目(33694)
- 教育(31113)
- 自然(30415)
- 自然科(29766)
- 自然科学(29758)
- 自然科学基金(29193)
- 划(28981)
- 资助(28604)
- 编号(26462)
- 成果(21112)
- 重点(20494)
- 发(20407)
- 部(19666)
- 国家社会(19168)
- 课题(18580)
- 创(18517)
- 教育部(17499)
- 创新(17378)
- 人文(17174)
共检索到215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仲崇高 张勇
分享经济自2015年被政府写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来,取得了迅猛发展,也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热烈讨论。系统梳理了分享经济的近期研究成果和近年来国内外分享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了分享经济的运行逻辑、模式和边界。分享经济的运行逻辑在于借助先进技术支持的互联网平台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沟通平台双方的信息传递,完成P2P供需匹配,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区别于传统4种商业模式,分享经济的模式主要有P2P、B2C、C2B三种;分享经济的边界是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在交易成本。最后,对我国分享经济发展提出了展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明 张孝德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借助互联网平台而兴起的新经济形态,对传统经济业态产生了变革性影响。面对错综复杂的分享经济形态,如何界定分享经济的内涵,成为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分享经济所蕴藏的经济学理论则是本文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分享经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既区别于"共享经济",也不同于"协同消费",是源于新消费方式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互作用下,对社会与公众的闲置资源进行再配置与分享的新经济形态。其背后蕴藏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催生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由竞争唯一论走向共生;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市场交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信息不对称诱发的高额交易成本问题;重塑社会闲置资源的供需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融合,促进生产方式由单一大规模化向去中心化转变。
关键词:
分享经济 交易成本 资源配置 新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传洲
美国经济学家威兹曼提出分享经济概念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推动,分享经济的概念理论外延得以拓展、内涵得以丰富,分享经济推进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章基于分享经济理论历史演进的分析,认为现代分享经济理论是在突破单个经济主体视角,依托互联网平台优势,对于社会生产各环节的优化配置,其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并分别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基本环节进行了全面阐释,提出了分享经济创新发展的可能模式和空间,同时也提出了分享经济未来发展的空间和趋势,指出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自身运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建锋
在马克思经济学分析框架中,利润分享是劳动者在获得工资后还能分享到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其依据是劳动力价值。高技能劳动者由于知识含量和技能水平较高造成劳动力商品的稀缺性或不可替代性,是其获得利润分享的根本原因。高技能劳动者积累的大量专用性资产、高技能劳动者的积极性唯有"激励"而非"压榨"的特性是其参与利润分享的重要因素。高技能劳动者参与利润分享的比例与劳动者的价值创造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在企业内部,当高技能劳动者是强势一方时,通过获得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会在一定程度上侵蚀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进而表现出"劳动雇佣资本"的逻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建锋
在马克思经济学分析框架中,利润分享是劳动者在获得工资后还能分享到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其依据是劳动力价值。高技能劳动者由于知识含量和技能水平较高造成劳动力商品的稀缺性或不可替代性,是其获得利润分享的根本原因。高技能劳动者积累的大量专用性资产、高技能劳动者的积极性唯有"激励"而非"压榨"的特性是其参与利润分享的重要因素。高技能劳动者参与利润分享的比例与劳动者的价值创造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在企业内部,当高技能劳动者是强势一方时,通过获得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会在一定程度上侵蚀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进而表现出"劳动雇佣资本"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沈蕾 何佳婧 罗楚
分享经济时代下,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颠覆了传统的品牌逻辑,因此产消逻辑下品牌价值如何塑造尤为重要。本研究随机采集了百度口碑网上产消者对二十三个分享经济品牌的评论,采用Charmaz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研究范式,构建了由品牌体验、品牌知识、品牌关系质量、品牌推崇和品牌公民行为五个维度构成的基于产消合一逻辑的品牌价值维度结构模型和基于产消合一逻辑的品牌价值维度路径模型。通过与过往研究进行比较讨论,发掘出品牌推崇和品牌公民行为这样的强生产性维度,拓展了已有概念在分享经济下的新特点,丰富了数字时代品牌价值理论的内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兴赛
中国经济的转型本质上是基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再调整——体制转型以及基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再调适——结构转型;其动力机制是一个肇始于外部竞争机制,通过改革演进,转化为内生动力的机制转化过程,是由自上而下的主动型动力运行机制过渡到自下而上的压力型运行机制的机制转换过程。而它的决策模式则呈现为:既得利益集团、人民群众、超越二者的中央决策者三方合作博弈下的帕累托改进到卡尔多改进。转型的本质、动力、决策模式构筑了中国经济转型的逻辑。对转型逻辑的体认与遵循是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转型经济 本质 动力 决策模式 内在逻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新宇
中国经历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经济结构也不断趋向科学合理,"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不断吸收、借鉴的重要对象。这一切都源于我国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不断创新和现代化改革的现实需求,在踽踽前行中艰难地探索。创新是持久而非一蹴而就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持续保持着虚心向学的心态,一方
关键词:
经济学 马克思 FG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文革 孙瑾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显示出中国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性,其结构演化与创新需要系统地进行研究,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模式相比呈现明显的差异,值得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借鉴。在系统评述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阐明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本质和演化逻辑,并围绕构成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维度提炼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的混合经济模式、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模式、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模式、多元要素供给与综合优势模式和渐进式全方位开放经济模式,以此清晰勾勒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鲜明特色和独特竞争力,澄清了一些西方学者及各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误判与否定。
关键词:
内生演化 多维模式 独特优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司凡 刘莎莎 宋立丰
顺风车是否会消亡?针对这一问题,从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的本质差异出发,从价值共创的理论视角探讨共享出行中顺风车模式和快车模式在价值共创内容、价值共创基础和价值共创主体之间关系上的区别。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在科技创新的推动和需求差异的拉动下会形成分享经济模式的双向演进,即分享经济在效率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演化为共享经济,在多样性社会价值共创的情况下演进为共创经济,并提出以顺风车为代表的分享经济将会是共享经济和共创经济之间的过渡阶段。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左文明 陈华琼
新兴的分享经济商业模式引发了有待研究的许多新问题。本文基于服务科学角度,运用服务蓝图法描述分享经济服务流程,引入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将技术参数和创新原理等理论与服务领域进行适配,尝试利用服务冲突矩阵来解决服务管理问题,通过改进服务流程以实现服务创新。本文创新地集成服务蓝图与TRIZ理论并研究其在服务设计中的适用性,提出分享经济模式下的服务创新理论框架,以Uber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服务冲突解决为案例,详细描述了本框架的步骤内容,并证实其可行性。本文提出的基于TRIZ理论和服务蓝图法的服务创新框架,为促进新兴商业模式的服务设计以及服务领域的问题解决从而实现服务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分享经济 TRIZ 服务蓝图 服务创新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左文明 陈华琼
新兴的分享经济商业模式引发了有待研究的许多新问题。本文基于服务科学角度,运用服务蓝图法描述分享经济服务流程,引入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将技术参数和创新原理等理论与服务领域进行适配,尝试利用服务冲突矩阵来解决服务管理问题,通过改进服务流程以实现服务创新。本文创新地集成服务蓝图与TRIZ理论并研究其在服务设计中的适用性,提出分享经济模式下的服务创新理论框架,以Uber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服务冲突解决为案例,详细描述了本框架的步骤内容,并证实其可行性。本文提出的基于TRIZ理论和服务蓝图法的服务创新框架,为
关键词:
分享经济 TRIZ 服务蓝图 服务创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家宝 黄晴悦 敦帅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分享经济对创新创业具有极大推动作用。通过文献回顾,分别从分享经济源起、商业模式类型、隐藏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和机遇进行了论述,为新创企业和传统企业参与分享经济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思考。
关键词:
分享经济 商业模式 问题与挑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锐
建立在对闲置资源利用基础之上并受到互联网技术平台支撑的分享经济主要是因传统产业通道中的过剩产能、传统商业模式运行困局以及基本经济价值观的一致化等多种因素驱动而形成。这种新的经济方式与商业模式不仅能够拓展出经济增长的新路径,还能延展产业链的价值伸张空间,并从底层深刻影响与改变着社会生产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唐亚汇 李凌
近年来,以分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动能日渐兴起,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分享经济爆发式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对分享经济本质内涵的误读、资本逐利性的泛滥,以及规制手段的匮乏,这阻碍着分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聚焦分享经济认识论的三大理论问题,从学理上厘清分享经济与租赁经济、平台经济和礼物经济的异同,揭示分享经济的本质特征;并从分享的参与主体和分享标的物的交易风险两个维度,结合实际案例,构建分享经济的理论谱系;比较分享经济B2C和C2C模式的差异性与互补性,辨析不同模式的规律与价值。结合上述分析
关键词:
分享经济 理论辨析 模式比较 规制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