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2)
- 2023(10830)
- 2022(9105)
- 2021(8315)
- 2020(6467)
- 2019(14520)
- 2018(14002)
- 2017(25817)
- 2016(13608)
- 2015(14874)
- 2014(14271)
- 2013(13872)
- 2012(12831)
- 2011(11748)
- 2010(11802)
- 2009(11009)
- 2008(10399)
- 2007(9060)
- 2006(8255)
- 2005(7530)
- 学科
- 济(59804)
- 经济(59743)
- 管理(34738)
- 业(34209)
- 企(25491)
- 企业(25491)
- 地方(21733)
- 中国(20888)
- 农(19115)
- 方法(16265)
- 业经(15860)
- 农业(13458)
- 数学(13344)
- 数学方法(13143)
- 地方经济(12142)
- 财(11754)
- 发(11415)
- 贸(11064)
- 贸易(11051)
- 融(10812)
- 金融(10810)
- 制(10748)
- 银(10628)
- 银行(10615)
- 易(10581)
- 环境(10481)
- 学(10441)
- 行(10397)
- 技术(9164)
- 理论(8750)
- 机构
- 学院(188363)
- 大学(182363)
- 济(76242)
- 经济(74573)
- 研究(68882)
- 管理(66980)
- 理学(56716)
- 理学院(55956)
- 管理学(54837)
- 管理学院(54484)
- 中国(52047)
- 科学(41940)
- 京(39566)
- 财(34809)
- 所(34575)
- 中心(31428)
- 研究所(31119)
- 农(30934)
- 江(29086)
- 范(28647)
- 师范(28377)
- 财经(26721)
- 业大(25700)
- 院(25218)
- 北京(25088)
- 州(24433)
- 经(24149)
- 农业(23869)
- 经济学(23139)
- 师范大学(22572)
- 基金
- 项目(124644)
- 科学(98566)
- 研究(95411)
- 基金(87534)
- 家(76242)
- 国家(75541)
- 科学基金(64530)
- 社会(60911)
- 社会科(57657)
- 社会科学(57648)
- 省(51012)
- 基金项目(45939)
- 教育(43325)
- 划(42354)
- 编号(39794)
- 自然(38953)
- 自然科(38043)
- 自然科学(38036)
- 自然科学基金(37301)
- 资助(33909)
- 发(33777)
- 成果(32225)
- 重点(28801)
- 课题(28779)
- 发展(27420)
- 展(26930)
- 创(26786)
- 部(26080)
- 国家社会(25238)
- 创新(24919)
共检索到296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康钰 何丹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正式批复对成渝两地的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成都与重庆,作为国内西部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成渝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如何从一对"冤家"城市,历经多次分与合,成长为今天携手共谋发展的"双子星"?本文从历史角度梳理了成渝地区的发展脉络,将其发展分成身合心合、身合心不合和心合身不合三个阶段,并分别对这三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描述与总结,最后得出经济、政策、社会是影响成渝地区发展演变的三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成渝地区 发展演化 历史视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影 文传浩 沈体雁
绿色发展效率是绿色发展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基于静态与动态视角分别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及Malmquist指数测度2007~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温特线性与季节指数平滑法预测其绿色发展效率。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为0.882较高水平,呈现从“较高水平较大差距”向“更高水平较小差距”转变的时序特征,但仍低于长三角城市群平均水平;Malmquist均值为1.278,绿色发展效率高增长且总体快于长三角城市群;(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逐渐形成以“雅安-资阳-重庆”与“成都-遂宁-广安”为平行双主轴绿色发展高效率区,“宜宾-泸州”与“绵阳-达州”为两翼绿色发展低效率区的分布格局;(3)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提升,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技术效率提升的贡献率>规模效率提升的贡献率,并据此将其分为综合促进发展型、专项引领发展型、单项阻碍发展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剑锋 雷广平
农地金融的发展将是破解农村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地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萌芽和自发探索阶段,需要积极关注和正确引导。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地金融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促进农地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地金融 成渝地区 城乡统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玉鸣
文章采用非线性分形理论及分形分析R/S法,对中国人口总数的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发展演变满足赫斯特律,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人口增长在其演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规律,人口总数将继续持续增长,这种研究结论与中国人口发展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符琼霖
荣誉教育是美国现代大学精英本科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探寻荣誉教育发展演变的制度逻辑,借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梳理荣誉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可见荣誉教育发展是在宏观经济、国家战略与治理结构等制度环境的约束下,关键行动者遵循特定的选择路径,进而采取行动策略的结果。总体上,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的历次发展呈现出以高校为主体的制度发展逻辑。分析荣誉教育的发展脉络,启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仅应当关注并推动深层次的教育体制变革,允许市场等多种力量作用的发挥,更要从根本上重视并培养高校的自主性,发挥关键人物在教育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荣誉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玉梅 易大智 陈颖
基于2014—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别测度及评价二者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二者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数字经济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较低;(2)经济圈的二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显示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贡献逐渐增强;(3)经济圈各城市的二者耦合协调程度不同,各城市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不一,形成不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惠娟 宋新硕
成渝地区高职教育协同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基本要素、层次类型、区域分布和专业结构四个维度来看,成渝地区高职教育协同发展条件具备且优势突出,专业支持待加强,协同发展势在必行,但主体缺位、客体疏离、利益博弈、规范缺失致使协同发展的矩阵效应未能催发、耦合效应难以形成、乘数效应无法释放、热炉效应不易强化。因此,成渝地区高职教育协同发展应多元共融,推动成渝地区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多维驱动,增强成渝地区高职教育内生动力;合纵连横,促进成渝地区高职教育互利共赢;建章立制,完善成渝地区职教协同的政策法规。
关键词:
成渝地区 高等职业教育 协同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登艳
信用源于借贷行为,是基于信任基础上的有时间间隔的经济交易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抑制失信行为,需要在道德约束、信誉约束和制度约束的相互作用下,使信用主体所产生的预期利益得以实现,形成自愿守信的信用维持机制。
关键词:
借贷 信用 信用机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丽华 王莲琴
严格的东北亚地区范围,包括中国的东北、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蒙古、日本和朝鲜半岛。根据当前的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东北亚地区又有其狭义的范围,即指日本海周围地域,包括中国的东北地区(含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亦即欧亚大陆东部边缘,以花彩列岛北段为其外界(如图1所示)。这一地区将是21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云安 张健 冯果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实践路径研究热潮不断升级。以成渝城市群为例,构建3种空间权重系数,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金融深化、金融集聚及交互作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深化与金融集聚相互作用更为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成渝城市群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效应,但是金融集聚有显著负面空间效应,呈现高低集聚状态;在不同权重下,金融深化与金融集聚均会对周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但存在明显差异。在此背景下,提出成渝城市群与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颖 陆玉麒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1995—2008年人均GDP和GDP为基础数据,结合传统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与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GEODA,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整体经济趋同趋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的二元化结构严重且空间惯性强,形成了以成都市为核心的发达区及川北、渝东北落后地带区,核心区的经济极化作用占主导且极化趋势有所加深。川渝内部差异和五个次级经济区之间差异及成都经济区内部的差异分别是成渝经济区总体差异的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的主要贡献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磊 季民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不断地提高,但是在某些年份存在波动现象。采用非线性分形理论及分形分析R/S方法,科学定量地描述了中国以及各个地区能源效率的演变趋势。首先采用分形理论对1978-2008年的中国能源效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能源效率发展演变存在Hurst现象,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并依照"五年计划"来划分时间序列样本为研究区间,结合"五年计划"详尽地解释说明了中国能源效率变动的原因。然后将数据扩大为样本期为1995-2008年29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变系数模型进一步对各个地区的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发现除海南外其他地区的能源效率演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规律,各个地区能源效率...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承锋 田少斌 曾银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区域,选取2011年和2019年为时间断面,对高铁开通前后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结论表明:(1)交通可达性呈现出以中部城市群为核心,向外侧逐渐递减的圈层式空间格局,具有鲜明的空间分级结构及发展不平衡的特征;(2)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网络化趋势显著,从点轴形态演化为扇形网络化特征,具有多中心性和交通导向性;(3)区域内交通与旅游经济系统整体协调水平仍处于中等协调水平,耦合协调度层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高铁的开通缩小了这种差异;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耦合度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聚集效应发展趋势呈强化状态,但整体不平衡性依然存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春雷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选择了重化工优先发展战略,资本的高投入使对农业剥夺实现以农养工成为必然。为限制农村人口在城乡比较利益诱致下向城市迁移,制定了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客观上起到对城市资源的社会屏蔽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户籍制度开始出现松动并逐渐放开,从二元户籍制度向城乡户口一体化方向发展。户籍制度所附加的福利功能,使建立其上的城乡二元体制依然顽固地制约着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计划经济时期户籍制度中城乡分治的历史合理性早已丧失,但长期城乡分治所形成的社会利益集团却依然对城市资源发挥着强大的控制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微波
在共享经济背景下,处于闲置状态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使用权的有偿让渡,这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劳动关系模式。该文通过分析经济模式、人力资本特征与劳动关系模式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认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劳动关系模式中的人力资本特征,从而导致劳动关系形态的变迁。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劳动关系 人力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