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9)
2023(7462)
2022(6198)
2021(5715)
2020(4421)
2019(9959)
2018(9857)
2017(18703)
2016(10142)
2015(11244)
2014(11265)
2013(11474)
2012(11146)
2011(10425)
2010(10755)
2009(9927)
2008(9677)
2007(9031)
2006(8387)
2005(7846)
作者
(30429)
(26145)
(25543)
(23924)
(15972)
(12571)
(11301)
(10151)
(9857)
(9206)
(8934)
(8482)
(8263)
(8206)
(8044)
(7661)
(7548)
(7465)
(7400)
(7228)
(6690)
(6619)
(6399)
(6127)
(5952)
(5919)
(5817)
(5646)
(5426)
(5209)
学科
(52797)
经济(52750)
(45536)
(34841)
农业(30620)
地方(19535)
管理(19214)
中国(18313)
业经(16197)
(12923)
(12198)
企业(12198)
方法(10936)
农业经济(10807)
发展(10368)
(10348)
(10324)
地方经济(9574)
数学(9450)
数学方法(9393)
(9266)
银行(9257)
(9146)
(9146)
金融(9146)
(9033)
农村(9021)
(8709)
贸易(8698)
(8362)
机构
学院(150566)
大学(142674)
(67199)
经济(65852)
研究(58685)
管理(54841)
(48596)
中国(46449)
理学(46041)
理学院(45518)
管理学(44896)
管理学院(44630)
农业(36745)
科学(34989)
(31156)
(30743)
业大(29336)
中心(27510)
研究所(27443)
(27021)
(25335)
农业大学(22102)
(21987)
(21585)
师范(21407)
(20214)
财经(20142)
(20123)
北京(19775)
(19765)
基金
项目(94106)
研究(73768)
科学(73624)
基金(64965)
(56276)
国家(55615)
社会(47105)
科学基金(46501)
社会科(44155)
社会科学(44147)
(40268)
基金项目(34618)
编号(32438)
(31827)
教育(30964)
(28565)
(28409)
自然(26707)
自然科(25990)
自然科学(25987)
成果(25781)
自然科学基金(25486)
资助(24877)
发展(23646)
(23234)
课题(22342)
重点(21061)
(20436)
(19693)
(19144)
期刊
(91873)
经济(91873)
(55473)
研究(47275)
中国(40548)
农业(37614)
学报(23137)
科学(22790)
业经(22498)
(20489)
金融(20489)
大学(18447)
学学(17619)
教育(17482)
(17361)
管理(17226)
(17143)
农业经济(14291)
农村(13961)
(13961)
技术(13590)
问题(13352)
经济研究(11629)
世界(10722)
经济问题(10387)
(9259)
农村经济(9248)
财经(9145)
资源(8815)
技术经济(8135)
共检索到251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梁四宝  韩芸  
明清时期,山西因自然生态环境变化、人地矛盾加剧、干旱频发刺激了井灌的发展。凿井投资一般在白银一二两至一二十两,而效益可观,一井可灌溉二三十亩,对抗旱增产起到较大的作用。而且井灌大多数为一家或同族所开,产权明确,很少引起纷争。因此,井灌成为明清山西农田水利发展的新特点。该文试图从经济史的角度对明清时期山西井灌的发展原因、产权界定、投入产出、社会经济效用进行初步探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起东  
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抗战前受到重视阶段,抗战中持续发展阶段和抗战后受到挫折阶段。其特点是:一、统一水利行政,提升水利机构地位;二、因地制宜,开辟多种筹款渠道;三、中央、省、县结合,大、中、小并举。国民政府大力发展农田水利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保证了抗战时期的军粮民食;减轻了日伪破坏农田水利造成的损失;促进了西部的开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09年以来,陕西省坚持科学规划布局,大范围整合涉农资金,大幅度增加专项投入,扎实推动各类小农水项目高标准建设,改造衬砌各类小型渠道1743千米,集成各类小机井、小泵站、小塘坝、小堰闸和小水窖等"五小"水利设施3276处,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4.5万亩,建成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小朋  陈骐  郑彬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虽有长足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制度容易导致投入主体缺失,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健康发展。家庭农场的发展能够大幅提升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积极性,提高交易效率,降低灌溉成本,最终有效落实《农田水利条例》,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建录  
位于祖国西北内陆的西夏国中、东距大海近两千公里,冬天是西北干寒季风的冲击方向,夏天是东南温湿季风的末稍地区,这样就造成其大陆性气候。降水量稀少且集中于夏季,当代年降水量由西往东只有39—400毫米。而年蒸发量在2000—600毫米。因此,除横山至天都山山界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中湿温带里的干旱荒漠地带、地貌以干旱剥蚀和风蚀为主,如果没有灌溉就没有稳定的农业,西夏文字典《文海》明确释“农”字为“农耕灌溉之谓”。本文试就西夏农田水利的基本情况,管理系统及机制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恒  王博  
农田水利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决定着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然而我国农田水利存在农田灌溉条件和技术落后、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农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与农田水利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凸显。从科学规划农田水利角度重新审视现代农业的农田水利建设内容、标准和功能,从建设高标准农田灌溉区方面推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中的灌溉水源开源和节流技术推广,从市场化供给农田水利方面促进现代农业生产中农田水利管理效率将成为补齐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水利短板的有效措施,使构建动态、全面和综合的现代农业体系成为可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静林  
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一是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安排180亿元,新增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重点县为平台,分类分片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发展西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先支持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大力加强西南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推进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农村河塘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彦超  惠富平  
明代以前莆田境内的农田水利事业有官办和民办两种独立的形式。进入明代,莆田境内的农田水利管理模式有向"官民合办"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官办农田水利管理由乡绅群体负责,同时民办农田水利木兰陂的管理工作由官府接手,官府与乡绅群体在实现农田水利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机制。明清时期莆田出现"官民合办"的农田水利管理模式主要受到各工程灌区内"水利共同体"的影响。具体而言,官办农田水利灌区内出现的"用水集团"及其水利共同体组织虽有能力对工程实现有效管理,但实际操作中仍需要官府的协助;民办工程木兰陂陂司的解体标志着灌区内成员"用水协作"的瓦解,而官府接手木兰陂管理后虽建立起官民之间的沟通机制,但并未实现对灌区内新旧成员"用水习惯"的重构,原有水利共同体同时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柳长顺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是两项与农田水利相互关联、而处理不当又会相互矛盾的重要任务;并且这两项任务对农田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田水利具有增加与稳定粮食产能产量的作用。但在农民收入向多元化、非农化转变,农业水费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田水利对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收益的作用弱化,农民与地方政府发展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为促进农田水利科学发展,建议科学评估农田水利的作用,合理调整事权,加大中央投入力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继连  周玉玺  谭海鸥  
本文利用产业组织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分析了我国小型农田水利产业的组织结构、经营者行为和产业绩效。根据小型农田水利产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兴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70%的粮食来自灌溉农业,增加可灌溉耕地面积,提高灌溉耕地的土地生产率,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和乡村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自农村改革以来,农田水利领域的改革亦突飞猛进。然而,从近年我国种植农业频遭旱灾这一结果来看,已有的农田水利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并不成功。基于此,对当前农田水利的若干政策进行总结与反思,对于完善农田水利政策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平  谭琼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县——四川省平昌县进行调研,着重分析了该县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发展不平衡、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布局、完善组织结构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相应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垣进  
在有限资源条件的限制下 ,若能达其资源适当合理使用 ,可促进农业增产与经济持续的发展。水资源因其自然环境所限 ,时空分布不均 ,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快速 ,用水需求日益骤增 ,更使水资源稀少。农田灌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项目 ,而“农田水利会”是执行该项任务的民间团体机构 ,能否完成目标将取决于“水利会”基层组织之成果效率 ,有鉴于此 ,乃研析“水利会”基层组织之水利小组的组织与运作状况。小组运作效能与水平的提升 ,主要须审视小组整合与小组会议的成效 ,同时又要有适当的沟通之小组会议来完成 ,并以适当技术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风田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形势下水利事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做了新的定位;就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就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