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5)
- 2023(14337)
- 2022(12535)
- 2021(11776)
- 2020(9757)
- 2019(22157)
- 2018(21953)
- 2017(42451)
- 2016(22921)
- 2015(25345)
- 2014(24888)
- 2013(24400)
- 2012(21991)
- 2011(19658)
- 2010(19383)
- 2009(17828)
- 2008(16853)
- 2007(14454)
- 2006(12279)
- 2005(10472)
- 学科
- 济(84600)
- 经济(84503)
- 管理(65279)
- 业(61779)
- 企(52428)
- 企业(52428)
- 方法(40726)
- 数学(35016)
- 数学方法(34601)
- 财(24016)
- 农(22369)
- 中国(22313)
- 贸(20559)
- 贸易(20553)
- 易(20103)
- 学(19566)
- 业经(19456)
- 地方(16216)
- 理论(15528)
- 务(15406)
- 财务(15336)
- 财务管理(15310)
- 制(15017)
- 农业(14823)
- 企业财务(14491)
- 技术(14229)
- 和(14073)
- 环境(13324)
- 出(13010)
- 银(12636)
- 机构
- 大学(312518)
- 学院(312174)
- 管理(124653)
- 济(120567)
- 经济(117950)
- 理学(109218)
- 理学院(108039)
- 管理学(106118)
- 管理学院(105566)
- 研究(100052)
- 中国(72525)
- 京(65099)
- 科学(63396)
- 财(55546)
- 所(49044)
- 农(48262)
- 业大(46915)
- 财经(45449)
- 中心(45313)
- 研究所(45053)
- 江(43535)
- 范(41680)
- 经(41479)
- 师范(41299)
- 北京(40272)
- 农业(37995)
- 院(36920)
- 经济学(36589)
- 州(35887)
- 财经大学(34118)
- 基金
- 项目(221699)
- 科学(174562)
- 研究(162577)
- 基金(161289)
- 家(140332)
- 国家(139173)
- 科学基金(119984)
- 社会(102297)
- 社会科(96859)
- 社会科学(96838)
- 省(86514)
- 基金项目(85906)
- 自然(78543)
- 自然科(76723)
- 自然科学(76704)
- 自然科学基金(75323)
- 教育(75075)
- 划(72937)
- 编号(66612)
- 资助(65819)
- 成果(53142)
- 重点(49280)
- 部(48813)
- 发(46674)
- 创(46566)
- 课题(45060)
- 创新(43273)
- 科研(42693)
- 教育部(42165)
- 国家社会(41741)
- 期刊
- 济(125849)
- 经济(125849)
- 研究(88800)
- 中国(53703)
- 学报(50412)
- 科学(45406)
- 管理(43963)
- 农(43422)
- 财(42179)
- 大学(37901)
- 教育(36277)
- 学学(35646)
- 农业(30672)
- 技术(25639)
- 融(23430)
- 金融(23430)
- 业经(22053)
- 财经(21433)
- 经济研究(21130)
- 经(18274)
- 图书(16828)
- 问题(16564)
- 业(15700)
- 科技(15272)
- 理论(14903)
- 版(14522)
- 技术经济(14100)
- 贸(13971)
- 商业(13968)
- 实践(13826)
共检索到437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永中 宗刚
传统的拥堵收费忽略了居民的异质性,无法有效地规避居民出行的时空集聚。鉴于不同居民出行时间价值的差异,从时空集聚的视角研究交通拥堵收费的可行性。综合时间价值与出行成本分析路网运行状态,以居民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路网的系统最优模型;在时间价值为拥堵收费基础上,针对不同属性的路径设定动态时变费率的收费标准,并通过交通流及公平性两个层面审视拥堵收费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居民出行时间价值的拥堵收费下,刚性出行用户支付不同的费用选择不同路径,弹性出行用户需求也得到降低,交通流量从高峰时段向非高峰时段转移,缓解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在体现社会公平原则下提高拥堵收费方案的认可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永中 宗刚
基于北京市第四次交通大调查的46900户居民数据,以北京交通拥堵收费为研究对象,在刻画交通拥堵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从时间价值偏好下的收费群体、收费区域、基准费率及技术支持四个层面审视拥堵收费方案的设计,为相关部门实施拥堵收费政策提供策略建议。研究表明:①就收费群体而言,以小客车及非公共交通大客车为主要收费对象,其它类型车辆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②从北京拥堵特征的时空集聚角度来看,拥堵收费的区域设定为二环、三环及四环以内区域;③依据时间价值偏好设置基准费率,建议二环区域为40元/h,三环区域为30元/h,四环区域为20元/h。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曾鹦 李军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作为准公用物品,其外部效应必然导致交通拥堵的发生,实施拥堵收费的目的则是使交通拥堵产生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确保城市道路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应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交通需求,以缓解交通拥堵。本文应用合作博弈相关理论对城市道路拥堵网络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同一时刻各个路段的通勤者数目这一角度定义拥堵成本,重点证明了拥堵成本为凸函数的城市道路拥堵网络博弈存在非空的核,拥堵成本为凹函数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博弈虽不存在非空的核,但总是存在最优的树网络,最后,结合上述结论对城市道路拥堵收费进行讨论,从理论上对拥堵收费的合理性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简
针对交通拥堵这一难题,是否实施拥堵收费成为国内理论和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支持者坚持拥堵定价理论,反对者则担心拥堵定价理论的实用性并质疑我国拥堵收费的时机是否成熟。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市民交通支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拥堵收费是否可行以及如果征收拥堵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提出合理意见及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浩雄 张浩 王晶 何明珂
本文以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通过Agent建模与仿真技术对微观个体出行的不同特征与对交通拥堵收费的不同反应进行建模仿真研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对道路拥堵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在车辆出行高峰时段收取拥堵费对道路拥堵状况的改善情况更明显。收取不同拥堵费下,系统整体的路网情况存在差异,最佳的拥堵费可实现收费道路与非收费道路的整体最优。交通拥堵收费政策作为一种交通流量的"调节器",可以调节路网的交通流量,使交通路网整体达到最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浩雄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我国一些城市开始研究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问题,以治理拥堵。本文以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通过建模与仿真技术,对微观个体出行的不同特征与对交通拥堵收费的不同反应进行建模仿真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朱丹 王丽艳 宋顺锋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根据不同群体出行方式构建两种模型,定量测算并比较分析其交通拥堵成本,结果表明:时间价值越高的出行者交通拥堵成本越高;私家车出行者拥堵成本较高;低收入群体拥堵成本差异性较大。因此,从公交优先、技术创新及经济杠杆三个方面分析不同群体交通拥堵成本降低机制,进而提出同步强化公共交通软硬件建设、推动"移动互联+交通"融合发展、推进差异化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并完善停车收费政策等对策建议,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朱丹 王丽艳 宋顺锋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根据不同群体出行方式构建两种模型,定量测算并比较分析其交通拥堵成本,结果表明:时间价值越高的出行者交通拥堵成本越高;私家车出行者拥堵成本较高;低收入群体拥堵成本差异性较大。因此,从公交优先、技术创新及经济杠杆三个方面分析不同群体交通拥堵成本降低机制,进而提出同步强化公共交通软硬件建设、推动"移动互联+交通"融合发展、推进差异化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并完善停车收费政策等对策建议,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浩雄 孔丹
鉴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一些城市开始研究和论证征收拥堵费。本文以有私家车的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Agent建模方法,对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影响下有私家车的群体出行行为进行建模,并以北京市为例,对模型展开了实证分析,从政策影响群体出行行为视角来评价政策的效用,为城市制定和实施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和相关建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分区域收取不同的、适当的拥堵费能不同程度地降低不同收入群体开车出行的频率,达到治理严重交通拥堵的效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贾书伟 严广乐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在不断地加剧。同时,因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每年将产生大量的NO_x,从而又会引起严重的大气污染(如"雾霾"污染)。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环境和社会的角度出发,采用系统动力学与灰色系统相结合的方法(SD-GM),构建了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模型,并对模型中主要变量进行动态仿真和决策分析,以此来寻找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可行策略。通过现实性测试和敏感性测试,得到拥堵收费的范围不超过100元/天*辆。通过进一步的仿真和结果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1)在区间[25,40]内,随着拥堵收费的提高,NO_x存量,机动车出行吸引度和交通拥堵程度都呈下降趋势,而车均道路面积呈上升趋势。(2)但并非拥堵收费越高越好,超过40元/天*辆,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得到NO_x存量,机动车出行量,机动车出行吸引度和交通拥堵程度分别下降了约33.76%,39.64%,43.26%,82.25%,而车均道路面积提高了大约65.68%,进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国鹏
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基于"互联网+交通"视角提出了通过私家车共享模式来减缓交通拥堵。根据共享模式沟通渠道的不同,分别提出了社交网络平台、第三方商业平台和政府非营利平台三种私家车共享模式。在政府非营利平台私家车共享模式下,出行线路相同的私家车相互共享降低空载率,大幅度减少私家车的上路数量,从而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目的。为有效实施政府非营利平台私家车共享模式,进一步从理念宣传、政策支持、行业协调和平台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曌 欧国立
本文根据外部性理论、时间价值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建立理论模型,对交通拥堵的原因、发展过程和征收拥堵费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论认为征收交通拥堵费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前提是城市拥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时征收交通拥堵费并对公共交通进行补贴,可以同时有利于高时间价值出行者和低时间价值出行者,对部分时间价值介于高低之间的出行者的影响则不确定。本文在考察新加坡和伦敦征收交通拥堵费的经验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征收交通拥堵费的可行性。主张在征收拥堵费的同时,注意对出行福利受损的市民进行补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征收拥堵费的成功提供必要配合。
关键词:
外部性 时间价值 交通拥堵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玉萍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拥堵收费模式可以提高整体出行者的福利水平。拥堵收费政策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收费模式是抽象的,存在严格的假设条件。实践中拥堵收费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城市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公交体系、社会公平及政策实施的成本-收益等因素。本文通过交通拥堵收费模式的福利理论分析,参考伦敦、新加坡、挪威等收费案例,考量拥堵收费政策在我国实施可能存在的难度,相应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薛珂 王丽艳 宋顺锋
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健康发展,从个体感知视角分析其成因,能够为交通精细化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剖析影响不同群体出行个体感知的因素。结果表明,出行者对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的拥堵更为敏感,其次是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及偶发性事件,而移动互联因素会缓解拥堵感受;不同人群关注的拥堵成因与交通需求有关,道路资源分配问题凸显。因此,提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优化公共交通客流组织模式、推进交通文明建设、合理配置道路资源等对策,缓解城市交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薛珂 王丽艳 宋顺锋
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健康发展,从个体感知视角分析其成因,能够为交通精细化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剖析影响不同群体出行个体感知的因素。结果表明,出行者对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的拥堵更为敏感,其次是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及偶发性事件,而移动互联因素会缓解拥堵感受;不同人群关注的拥堵成因与交通需求有关,道路资源分配问题凸显。因此,提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优化公共交通客流组织模式、推进交通文明建设、合理配置道路资源等对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