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3)
- 2023(16662)
- 2022(14467)
- 2021(13637)
- 2020(11393)
- 2019(26227)
- 2018(25925)
- 2017(49953)
- 2016(26734)
- 2015(29971)
- 2014(29607)
- 2013(28803)
- 2012(26433)
- 2011(23466)
- 2010(23242)
- 2009(21206)
- 2008(20659)
- 2007(18016)
- 2006(15644)
- 2005(13354)
- 学科
- 济(101376)
- 经济(101267)
- 管理(80706)
- 业(77572)
- 企(66152)
- 企业(66152)
- 方法(50062)
- 数学(43231)
- 数学方法(42590)
- 财(27631)
- 农(27618)
- 中国(26667)
- 业经(23608)
- 贸(22367)
- 贸易(22352)
- 制(22210)
- 易(21834)
- 技术(21514)
- 学(21275)
- 银(20770)
- 银行(20733)
- 行(19551)
- 地方(19336)
- 理论(18739)
- 农业(18631)
- 务(17612)
- 财务(17537)
- 财务管理(17493)
- 企业财务(16530)
- 和(16497)
- 机构
- 大学(367835)
- 学院(365525)
- 管理(150446)
- 济(144427)
- 经济(141327)
- 理学(131039)
- 理学院(129690)
- 管理学(127321)
- 管理学院(126663)
- 研究(114317)
- 中国(90020)
- 京(77069)
- 科学(70575)
- 财(66185)
- 农(57039)
- 所(54830)
- 中心(54472)
- 业大(54329)
- 财经(53677)
- 江(53017)
- 研究所(50056)
- 经(48925)
- 北京(47792)
- 范(47688)
- 师范(47245)
- 农业(44535)
- 州(43434)
- 经济学(43401)
- 院(42034)
- 财经大学(40180)
- 基金
- 项目(256393)
- 科学(203084)
- 研究(188429)
- 基金(187329)
- 家(162353)
- 国家(160989)
- 科学基金(140308)
- 社会(119508)
- 社会科(113249)
- 社会科学(113220)
- 省(100058)
- 基金项目(99702)
- 自然(91584)
- 自然科(89556)
- 自然科学(89536)
- 自然科学基金(87933)
- 教育(87485)
- 划(83766)
- 编号(76947)
- 资助(76509)
- 成果(61151)
- 部(56558)
- 重点(56539)
- 创(56400)
- 发(53509)
- 创新(52015)
- 课题(51692)
- 国家社会(49257)
- 教育部(49175)
- 科研(48969)
- 期刊
- 济(150064)
- 经济(150064)
- 研究(105855)
- 中国(68766)
- 学报(56326)
- 管理(55221)
- 科学(52119)
- 财(51186)
- 农(50682)
- 大学(43998)
- 教育(42955)
- 学学(41145)
- 融(37802)
- 金融(37802)
- 农业(34133)
- 技术(33907)
- 财经(25829)
- 业经(25124)
- 经济研究(23748)
- 经(21979)
- 图书(20637)
- 问题(19508)
- 科技(18995)
- 技术经济(18386)
- 理论(18253)
- 业(18002)
- 版(17116)
- 实践(16855)
- 践(16855)
- 贸(16010)
共检索到530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学成 涂科
本文对优步的价值创造活动展开了案例研究,从中归纳成功经验,进而为在出行共享领域中从事价值创造活动的其他企业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出行行业中,用户连接阶段的价值创造方式是遵循用户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用户接触阶段的价值创造方式是遵从用户主导逻辑的用户价值独创;用户分离阶段的价值创造方式是服从供应方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共享经济背景下的用户价值共创概念,并阐明其中用户与平台的角色与作用。研究的管理意义在于为企业在出行共享领域的价值创造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学成 涂科
本文聚焦于出行平台,以优步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及研讨会,描述了出行平台的价值共创过程,并基于顾客视角,识别了其中影响价值共创的关键因素。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乘客的出行体验受到三个阶段的影响,依照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是:乘车、下单、支付阶段;各阶段中的关键价值共创因素按照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车况、公民行为、交流与对话、参与行为、相互性、信息共享、透明性。最后,本研究基于服务营销理论、价值共创理论以及共享经济理论提出了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动态价值共创框架模型。本研究的管理意义在于,为企业理解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价值共创过程提供了新框架,从而有利于企业提升服务系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学成 涂科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共享经济领域,但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共享经济的现象及概念,对于如何实现共享经济以及网络平台在共享经济模式中如何影响用户间的价值共创行为却鲜有探讨。本文以共享经济网络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共创及自我决定理论,以"刺激—有机体—反应"(S-O-R)模型为研究框架,考察了共享经济背景下平台支持质量和用户价值共创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平台支持质量的三个维度(信任、平等、角色明确)对自我决定感(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有正向作用;自我决定感正向影响用户价值共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大伟 景爱萍
伴随新经济形态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不断向各领域、各行业渗透和赋能。基于数据赋能视角,依据在线出行服务业务蓝图划分服务层次,剖析各环节的服务创新及服务主导逻辑,探讨数据赋能影响在线出行服务价值提升的微观机理,并构建数字化赋能促进在线出行服务质量提升的过程模型,以期为网络平台型企业基于数据赋能实现企业价值共创、共赢及服务质量提升等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赋能对平台企业实现价值共创及服务质量提升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驱动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学成 涂科
共享经济模式使顾客契合转变为用户契合。本文基于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价值共创视角,首先对用户契合进行了界定,提出了自我决定感与共创公民行为两个维度;其次,构建出信任氛围对用户契合的影响理论模型;最后,基于414个出行共享平台的用户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用户契合的心理维度对行为维度有正向影响,即自我决定感(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对共创公民行为有正向作用;信任氛围对用户的自我决定感及共创公民行为均有正向影响;自我决定感在信任氛围与共创公民行为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其中自主感、胜任感以及归属感的中介效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共享经济 用户契合 价值共创 信任氛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全喜 徐嘉徽 毕达天
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析共享服务平台的资源用户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商家平台开发和服务优化提供建议具有重要作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共享服务平台的特点,以UTAUT模型为基础,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个体创新、感知风险和便利条件六个维度,对共享服务平台中的资源用户参与价值共创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进行构建。最后,本研究从共享服务平台和资源用户两个不同主体视角出发,对平台的宣传、平台设计、用户体验以及资源用户自身安全的维护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其结论对共享服务平台与资源用户价值共创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价值共创 用户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卫东 张超 吴勇 田雨绯
价值共创本质上是价值创造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发展,增加价值反映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创价值,也能清晰地反映共创价值在利益相关者中的分配。企业以增加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满足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诉求。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网络、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海尔小微核算实务的分析,构建了价值共创与共享的增加价值报告模式,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层次的价值共创与共享增值表、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共享资产权益状况表,并形成了利用增加价值进行经营决策的财务指标体系。该报告模式反映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共享的信息,能更好地为经营决策服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清刚 汪帅 乐辉 石少军
员工是对企业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员工情感认同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及价值创造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员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基于对金徽企业的调研数据和财务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共创共享”员工文化的价值创造机理及路径。研究发现,“共创共享”员工文化对员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情感认同及创新行为在此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优秀的员工文化还能提高企业行业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长久地创造价值。企业应重视和完善员工文化建设,增强情感认同,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员工行为,形成价值共创共享命运共同体,激发员工情感认同和创新活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征驰 邹智力
文章基于共享经济市场结构演进的三个典型阶段,分析了不同市场结构下技术赋能、用户规模与市场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滴滴出行""、快的打车"和"Uber中国"之间的动态竞合过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在起步阶段,市场处于局部垄断状态,平台企业技术赋能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共享经济市场效率;在发展阶段,市场进入竞争状态,平台企业间扩张用户规模的竞争将提升市场效率;在成熟阶段,平台间并购而形成"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此时市场效率可能再次得到提升。同时,技术赋能对市场效率具有"优化"和"挖掘"的双重效应,而用户规模则对市场效率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外部性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格源 张成刚
近年来,共享经济平台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便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多数传统企业所面对的单边市场不同,平台企业所面对的用户是双边的,这决定了平台企业运营中要同时对双边用户进行管理。本文以滴滴出行作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整理了滴滴平台运营中出现的司机和乘客权益冲突的事实案例,阐述了平台企业在平衡双边用户信用评价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比了滴滴和淘宝网用户信用评价机制。为进一步保护司机和乘客权益提供了改善建议,也为其他平台企业完善双边用户管理机制设计给出了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仝德 周心灿 龚咏喜
共享汽车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潮流,论文基于2018年上海市共享汽车运营大数据和城市POI数据,研究共享汽车用户出行的空间、时间和频次特征,并对用户开展出行模式的K均值聚类分析,以期挖掘典型出行规律,为共享汽车运营优化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工作日与休息日共享汽车使用行为差异显著,工作日共享汽车出行较集中于中心城区的混合功能区,早晚通勤高峰使用量大;休息日共享汽车出行空间布局较分散,使用量更高、平均单次使用时长更短且仅存在傍晚一个使用高峰。(2)上海市共享汽车出行行为可分为工作日通勤的中高频模式,工作日夜间活动的高频模式,工作日偶尔用车晚餐及返家、偶尔用车远距离通勤和夜间长距离返家的低频模式,休息日日间休闲的高频模式、休息日傍晚离家休闲的中长途低频模式、休息日傍晚在休闲地之间穿梭的远距离低频模式、休息日日间加班的低频模式等10种模式。(3)中高频用户主要使用共享汽车实现远距离通勤和周末中长距离休闲活动,空间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区域;低频用户使用共享汽车多为夜间、长距离、休息日加班等公共交通难以满足需求、出租车成本过高的情景,空间分布也比较分散。可通过对用户提供差别化用车方案、优化车辆空间调度等方式推进超大城市共享汽车市场发展。
关键词:
共享汽车 出行模式 K均值聚类 上海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源鸿 曹云忠 方佳明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和4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以及人们对碎片化和更高媒体丰富性内容形式的消费需求,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应运而生。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基本思想,以抖音短视频为案例对象,采取单案例研究方法,研究了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的价值共创和发展演进机理。研究发现:视频发布者、视频观看者和平台在整个过程中的主导逻辑和价值共创表现;并以"主体–活动–产出"为框架分析了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在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主体演变过程,对应的主体活动以及活动的产出。研究结果有助于在理论上认清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的价值共创机理和演化过程,在实践上为创新型企业和企业的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刘岩芳 贾菲菲
【目的/意义】在网络环境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的今天,研究SNS用户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方法/过程】以SNS网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以六度分割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交网站及其实名制、交互融合性、社会性、个性化和协同参与性的特征,并结合不同学者的解释探讨了知识共享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结果/结论】针对基于SNS的知识共享平台和用户共享行为进行分析,结合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螺旋理论和付彦的知识共享交叉图建立用户知识共享行为模型并以知乎作为样本进行模型检验,分析基于SNS的用户知识共享行为
关键词:
SNS(社交网站) 知识共享 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葛米娜 范钧 彭聪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将"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和"积极情绪体验"作为中介变量,从用户心理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用户在线参与服务创新推动自身创造力提升的内在驱动机制,并构建了创新氛围、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对用户创造力影响的概念模型。利用对307位有过或经常参与企业虚拟社区在线创新活动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用户在线参与企业虚拟社区服务创新过程中,宽松、自由、互动和充分授权的创新氛围对激发用户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获得参与的"积极情绪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对用户创造力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葛米娜 范钧 彭聪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将"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和"积极情绪体验"作为中介变量,从用户心理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用户在线参与服务创新推动自身创造力提升的内在驱动机制,并构建了创新氛围、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对用户创造力影响的概念模型。利用对307位有过或经常参与企业虚拟社区在线创新活动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用户在线参与企业虚拟社区服务创新过程中,宽松、自由、互动和充分授权的创新氛围对激发用户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获得参与的"积极情绪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对用户创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