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0)
2023(15035)
2022(13003)
2021(12407)
2020(10342)
2019(24109)
2018(24039)
2017(45063)
2016(25469)
2015(28670)
2014(28778)
2013(27712)
2012(25140)
2011(22646)
2010(22843)
2009(20267)
2008(19586)
2007(16960)
2006(14688)
2005(12722)
作者
(72722)
(60280)
(59986)
(57090)
(38305)
(29103)
(27171)
(23811)
(23082)
(21489)
(20460)
(20114)
(19116)
(18975)
(18667)
(18606)
(18402)
(18040)
(17299)
(17151)
(15342)
(14717)
(14639)
(13777)
(13489)
(13414)
(13371)
(13146)
(12036)
(11993)
学科
(91324)
经济(91228)
管理(65802)
(62299)
(51411)
企业(51411)
方法(47295)
数学(42079)
数学方法(41363)
中国(27958)
(24557)
教育(23330)
(22778)
(22660)
(21466)
贸易(21460)
(20968)
业经(19510)
理论(18945)
地方(16989)
农业(16241)
技术(16162)
(15570)
(13970)
环境(13877)
(13729)
财务(13654)
财务管理(13632)
(13288)
企业财务(12801)
机构
大学(352699)
学院(347678)
管理(134346)
(128789)
经济(125756)
理学(118055)
研究(116951)
理学院(116675)
管理学(114107)
管理学院(113491)
中国(79725)
(76208)
科学(76141)
(60502)
(59377)
业大(56752)
(55941)
研究所(54868)
(53279)
师范(52744)
中心(52213)
(50240)
北京(48289)
农业(47856)
财经(45916)
师范大学(43091)
(42332)
(41903)
教育(41216)
技术(41058)
基金
项目(246124)
科学(193119)
研究(177815)
基金(175845)
(155244)
国家(153895)
科学基金(130885)
社会(109010)
社会科(103182)
社会科学(103154)
(97819)
基金项目(93156)
教育(88715)
自然(87679)
自然科(85666)
自然科学(85638)
(84492)
自然科学基金(84067)
编号(73536)
资助(73400)
成果(59705)
重点(56366)
(54881)
课题(53064)
(52309)
(51299)
创新(47589)
科研(47493)
教育部(47064)
大学(46071)
期刊
(131377)
经济(131377)
研究(103050)
中国(70736)
教育(64612)
学报(60938)
(53303)
科学(53097)
大学(45971)
管理(45963)
学学(42264)
(40391)
农业(37222)
技术(33110)
(22937)
金融(22937)
业经(22133)
经济研究(21678)
财经(21171)
(19600)
(18013)
科技(17735)
图书(17631)
问题(16988)
(16686)
业大(16313)
职业(16122)
技术经济(15908)
统计(15696)
理论(15574)
共检索到495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妍  
文章运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纵向和队列的角度考察了出生队列规模变动对队列成员教育成就影响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出生队列规模对队列成员教育成就存在显著影响,表现为规模较大队列成员的教育成就低于规模较小队列。这种影响也受到性别和城乡差异因素的调节,表现为出生队列规模对队列成员中男性和女性、非农业和农业成员的教育成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通过模拟分析发现了出生队列规模对队列成员教育成就存在拉高或拉低效应。最后指出出生队列规模变动效应的存在是宏观上人口再生产节律与教育承载力变动不匹配的结果,应当准确把握社会政策回应和调整的机会窗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擢春,黎楚湘,励晓红  
文章利用农村基层计划生育部门日常登记资料,用队列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研究结果显示,选择性人工流产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女婴漏报,第三是变相溺婴,它们对出生后1周内出生性别比异常的贡献分别为70%、20%和10%左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吕利丹  赵翔宇  
利用2014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生命历程数据,探究中国1930~1969年出生队列的迁移历程及其性别差异,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解释重要生命事件(教育、就业、婚姻、生育)对男性和女性迁移历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出生年代人口的迁移历程呈现明显的队列差异和性别差异;与1940~1949年和1950~1959年出生队列相比,1930~1939年和1960~1969年出生队列在迁移高峰年龄(20~24岁)时的政策限制较少而终身累计迁移频率更高,性别差异也更显著;教育和非农就业转移会促进终身迁移机会,较早结婚和较多生育的作用则相反;非农就业转移对女性的多次迁移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会缩小男女之间的迁移差距;结婚和生育会降低迁移概率,而离婚会增加迁移概率,这些事件对女性的影响更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吕利丹  陈一迪  
关于人工流产的研究大多从时期视角展开,缺乏生命历程视角的分析。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4年生命历程调查数据中1930~1969年出生队列女性的终身怀孕信息展开分析,采用APC分层混合效应模型分离出影响女性终身人工流产水平的时期、队列和年龄效应。研究发现,在时期效应上,中国女性的人工流产水平呈现出波动性特征,生育政策调整和生殖健康服务发展对其有重要影响;在队列效应上,人工流产的数量选择机制和性别选择机制在不同出生队列的女性中产生分化;在年龄效应上,不同时期和不同出生队列女性的人工流产年龄模式表现出差异性和规律性。建议继续完善生殖健康服务,减少非意愿怀孕,促进性别平等,重点关注经历过人工流产的中老年女性的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支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婷  张闫龙  
准确理解老年人重要健康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估计养老医疗负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以往基于横截面或单个出生队列数据的研究,由于无法控制出生队列效应,可能造成对趋势估计的偏差。文章利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的多重队列纵向追踪数据(CLHLS(1998~2011)),用生长曲线模型考察老年人的自我评估健康水平,日常活动功能,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认知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这些健康指标的变化和群体差异均与队列效应紧密相关:(1)在没有控制队列效应下,可能会对估计的年龄趋势产生偏差;(2)健康指标曲线在不同队列之间有区别;(3)在同一出生队列下,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4)这种差异在ADL和心理健康水平这两项指标中随着队列的不同而改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巫锡炜  
使用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文章考察了教育结果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以及它们如何随着队列推移而变动的趋势。主要有两点发现:第一,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教育结果不平等程度均随着队列的推移而上升,但幅度呈减弱的趋势;该上升态势的原因主要在于,随着队列推移,初中升高中这一转换层级上的机会不平等程度不断上升,同时,处于该层级转换的人口比例提高、通过该层级转换的预期收益增加使得该层级的重要性也不断上升。第二,在所有队列中,男性的教育结果不平等始终低于女性,这主要是由于女性在不同转换层级上始终面临着更大的机会不平等,而各级转换重要性的性别差异随着队列推移已趋于消失。最后讨论了文章所具有的方法论和实质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Robert McCaa  Lara Cleveland  Patricia Kelly Hall  Steven Ruggles  Matthew Sobek  
文章根据国际微观数据系列整合共享数据库中的13个亚太国家各自多次人口普查微观数据,检测了不同出生队列的小学毕业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所占比例在历次普查之间的一致性。研究发现,中国、越南、蒙古和印度尼西亚4个国家的一致性很高,平均差异不到0.5个百分点,回归系数为0.93~1.07,R~2高达0.99。然而,另外一些国家的一致性较差,有的国家与平均值的绝对差异高达16个百分点。这13个亚太国家的回归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62~1.44,R~2为0.65~0.99。总体而言,这些国家小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所占比例在各自历次普查中的统计一致性较高。最后,文章就如何专业化地使用数据库中统一整合过的微观数据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耀岭  原新  
数据一致性是反映人口普查数据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第三、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人口死亡因素,比较同一出生队列人口在不同普查年份的人口规模,以此对人口普查数据一致性进行检验。研究中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分时期进行分析,在"三普"至"六普"的28年间,九成以上出生队列人口存活率大于1,发生正偏离现象;二是对四次人口普查中的相邻两次普查依次进行比较,普查时处于0~90岁的91个出生队列人口偏离量逐渐增大,偏离率渐次上升;三是分性别来看,1982~2000年出生队列人口偏离程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相当数量的出生队列人口出现系统性正偏离,表明在人口普查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口漏报、人口重报或死亡漏报。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军   蔡晓丽   李嘉兴  
在可观测双队列排队系统中,考虑了两支队列参数相同和不同的情况。在队列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得到了使服务提供者利润和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最优服务定价。在队列参数不同的情况下,提出了额外收费(补贴)定价策略,分析队列差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支队列差异较大时,服务提供者应向顾客获取收益更高的队列进行额外收费,而当两支队列差异较小时,则应给予该队列一定的补贴。最后,本文将这种额外收费(补贴)定价与单一定价进行比较,发现单一定价可能会导致服务提供者利润的损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晶晶  彭非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 model)是队列研究常用分析模型,将死亡率、生育率或患病率数据从年龄、时期、队列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分析三因素对目标变量影响大小。由于三因素间存在"时期=年龄+队列"的完全线性关系,使用传统回归方法不能求得参数唯一解,即APC模型"不可识别"难题。文章针对APC模型"不可识别"难题的各种处理思路进行综述,对APC模型参数估计研究最新进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各种参数估计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比较说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谢韦克,王绍贤  
本文讨论了有全部生育率数据、只有部分生育率数据以及没有生育率数据3种不同条件下构造生育模型的方法及意义。首次指出构造Brass相关生育模型的非最小二乘法(曾毅方法)优于最小二乘法,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彭璧玉  徐堇  
经典密度依赖理论认为:在同一时间段,组织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会呈现反向变动的趋势。文章观察到了组织出生率和死亡率同向变动的现象。从密度依赖模型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函数出发,文章先从理论上推导组织设立和组织死亡同向变动的条件,再结合实际观察到的1993年-2017年广州市外资制造业企业出生和死亡现象展开讨论。结果发现:(1)当组织死亡率大于0,组织设立率小于0时,如果t时刻的密度小于出生率函数的密度系数除以两倍密度平方值系数的负数;组织年龄为u时的组织密度又大于死亡率函数的密度系数除以两倍密度平方值系数,就会出现组织死亡函数增长时,组织设立函数同时增加的现象;(2)1993年-2017年广州市外资制造业组织设立和组织死亡函数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也与文章理论上的数学推导大体保持一致;(3)组织死亡率、组织出生率和组织密度形成一定组合时,组织设立函数和组织死亡函数并不呈现反向关系,反而会出现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同向变动现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哲  
人口出生率是评价人口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文章针对十二五期间经济启暖过程中的人口出生率上扬现象,选取改革开放后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人口出生率与家庭抚育成本之间的转移函数模型。旨在针对出生率的变革历程进行事后模拟与动态预测,对抚育成本类的影响因素加以归纳和辨识。转移函数模型结论证明:十一五期间出现的出生率短暂上扬并不能得以长期持续,家庭抚育成本的持续攀高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生育意愿产生微弱的负向影响,而经济启暖带动就业市场的逐步活跃对出生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使中国人口出生率再度回归80年代以来的现代人口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嘉陵  
本文提出用队列生育年龄因子作为度量生育水平的基本指标,建立生育的时期指标和队列指标的关系,从而分解出年度的生育时期变动系数。并通过计划生育率估计年度的计划生育变动系数和分年龄的绝对超生率、既往瞒生率和控制调整率,为分析、制定、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和动态监测计划生育的执行情况提供定量的依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帕特利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