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6)
- 2023(13232)
- 2022(11539)
- 2021(11146)
- 2020(9146)
- 2019(21573)
- 2018(21176)
- 2017(40992)
- 2016(22225)
- 2015(25046)
- 2014(24719)
- 2013(24719)
- 2012(22832)
- 2011(20736)
- 2010(20482)
- 2009(18596)
- 2008(17877)
- 2007(15200)
- 2006(13213)
- 2005(11840)
- 学科
- 济(90155)
- 经济(90044)
- 管理(59307)
- 业(56255)
- 企(45786)
- 企业(45786)
- 方法(42283)
- 数学(37352)
- 数学方法(37016)
- 中国(26197)
- 农(23162)
- 财(22316)
- 贸(22132)
- 贸易(22123)
- 易(21691)
- 业经(18598)
- 学(17962)
- 制(17393)
- 地方(16358)
- 农业(15228)
- 和(14004)
- 出(13850)
- 环境(13815)
- 融(13715)
- 金融(13714)
- 银(13678)
- 银行(13636)
- 技术(13381)
- 理论(13185)
- 行(13087)
- 机构
- 大学(315563)
- 学院(309134)
- 济(132686)
- 经济(130049)
- 管理(123257)
- 研究(109467)
- 理学(107141)
- 理学院(105975)
- 管理学(104396)
- 管理学院(103846)
- 中国(81927)
- 京(68043)
- 科学(64692)
- 财(58396)
- 所(54473)
- 研究所(49831)
- 中心(48105)
- 财经(47431)
- 农(46447)
- 北京(43752)
- 业大(43727)
- 经(43595)
- 江(42240)
- 经济学(41322)
- 范(41098)
- 师范(40778)
- 院(39809)
- 经济学院(37425)
- 农业(36377)
- 财经大学(35731)
- 基金
- 项目(214382)
- 科学(169301)
- 研究(159034)
- 基金(157997)
- 家(137475)
- 国家(136402)
- 科学基金(116777)
- 社会(101598)
- 社会科(96384)
- 社会科学(96359)
- 基金项目(83392)
- 省(79309)
- 自然(74544)
- 自然科(72829)
- 自然科学(72810)
- 教育(72481)
- 自然科学基金(71549)
- 划(68141)
- 资助(65842)
- 编号(63697)
- 成果(52231)
- 部(49447)
- 重点(47706)
- 发(45595)
- 创(44246)
- 课题(43641)
- 教育部(42824)
- 国家社会(42704)
- 创新(41314)
- 人文(40968)
- 期刊
- 济(140182)
- 经济(140182)
- 研究(96037)
- 中国(58773)
- 学报(46934)
- 管理(44392)
- 科学(44290)
- 农(42096)
- 财(41298)
- 大学(36073)
- 教育(34831)
- 学学(33528)
- 农业(30188)
- 融(26267)
- 金融(26267)
- 技术(25005)
- 经济研究(23528)
- 财经(22662)
- 业经(20070)
- 经(19401)
- 问题(18550)
- 贸(18269)
- 图书(16920)
- 业(16674)
- 世界(16296)
- 国际(16200)
- 理论(15102)
- 技术经济(14764)
- 科技(14408)
- 现代(13658)
共检索到453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翔 王鹏飞 胥英伟
劳动供给包括劳动力供给和劳动时间供给。当一国的出生率下降带来劳动力供给减少时,按常理应该增加劳动时间以抵消劳动力供给压力。但是该文的观点恰相反。在闲暇内生的效用函数模型基础上,该文证明当出生率下降时,增加闲暇供给(相应地减少劳动时间)有利于福利最大化。这是因为出生率下降、家庭规模减小时,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消费质量的要求相对提高,这需要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来保证上述质量提高。通过对138个主要国家的跨国实证显示,为了实现福利/效用最大化,出生率每下降1%,国家增加假日的概率需提高17.2%至22.8%。上述结论为正在面临劳动力供给压力的中国提供了政策启示。目前,中国正面临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压力。为了最大化国民福利进而长期内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在当下阶段中国可适当进行假日结构调整,通过试点弹性工作制、2.5天小长假等举措逐步开展增加假日时间的政策探索。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高冉 蔡雯霞 张冲
本文在综合考虑生育率、老年抚养比和预期寿命三个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二孩政策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包含三个因素的三期代际交叠模型(OLG),分析得出生育率和老年抚养比均与国民储蓄率呈显著负相关,预期寿命与国民储蓄率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之上选取1980-2013年全球8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同时,实证分析显示生育率对储蓄率的影响要大于老年抚养比。这表明开放二孩政策、适当地提高生育率对于国民储蓄率的降低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出生率、生育率、再生产率是人口统计中反映人口再生产过程的几个基本指标(不是全部)。在研究人口再生产理论中,要利用这些指标,在使用实际人口资料中更经常看到这些指标,因此,对这几个指标的内容及其计算方法有一个基本了解,很有必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浩然 孟醒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引起了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激烈讨论。作者根据全国27个地区1980-2011年的面板数据,在横截面存在相关性的情形下,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方法,定量考察了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仍然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会刺激人口出生率的提高,但后者会降低人口出生率,且影响程度比前者大;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根据以上结论,作者认为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不会引起我国人口数量猛增,反而会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关键词:
人口出生率 计划生育 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玮
本文首先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然后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人口出生率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出生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婴幼儿消费品规模和总量增多、家庭日用消费品规模增大、消费者数量增多,消费潜力增大;间接影响是通过储蓄、劳动力、产业结构三大方面影响居民收入,进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出生率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陆前进
本文首先考察了典型代理人效用最优化下的消费和健康人力资本等最优一阶条件,得到实际汇率和出生率均衡方程;同时结合生产者最优化进一步拓展该模型,得到健康支出、出生率等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政府健康支出、人口出生率、非贸易品与贸易品劳动生产率之比和实际汇率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政府健康支出、出生率对实际汇率都有一定的影响。面板数据动态最小二乘法的实证结果显示:政府健康支出和实际汇率是同向变化,两者之间都是正相关;人口出生率和实际汇率变化则依赖于具体的条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学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人口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结束后,经历近十年之久,1954年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84年初,苏联总人口为27,380万人,比1954年的19,100万人增加43.35 %。 战后苏联人口的增长中,国际迁移因素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从1950—1982年的三十二年间,人口净增9,029.7万人,比自然增长的累计数9,301.4万人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涂平
出生率是人口统计的最基本指标之一,它是分析和研究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也是制定人口规划和评估其实施情况时常用的基本参数。本文根据1982年和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计算了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分孩次的出生率,并对其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作了初步的分析;本文还根据1989年的多孩出生率及1981年和1989年之间多孩出生率的变化,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作了初步的分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静
在中国信奉"多子多福"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生育政策的适度放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必然引致个人跨期选择行为的改变。文章将社会保障对个人所产生的心理预期纳入到Diamond模型中来考察家庭代际之间的优化选择行为。理论分析认为,家庭将在收入约束和生育政策下选择孩子数量的上限和孩子的教育投入水平。而社会保障对家庭优化选择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会使个人对未来保障产生预期,从而影响个人当期的生育动机和孩子的教育投入水平。一方面,社会保障预期对出生率具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受到政策性因素约束,这种抑制作用较小;另一方面,社会保障预期会使家庭增加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随后,我们用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实证结果印证了理论部分的结论。
关键词:
社会保障 预期 出生率 人力资本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秀丽
出生率下降导致的学龄人口减少固然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的紧张,但高职院校生源的"单一偏好"与"眼光向下"客观上也限制了其生源渠道。高等职业教育应以"转化生产力"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和提升工作能力,拓展生源渠道,让社会大众接受并分享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与终身学习衔接。一是功能定位的转变。可以将高等职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邵宁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印度的人口问题更受到世界的重视。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面积为295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面积的2.4%。根据美国人口情报社编制的《1980年世界人口资料表》,1980年年中,印度人口已达67,620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5%。从人口总数来看,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国。印度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重比它在世界上所占面积的比重大五倍半,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这种情况。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人。印度人口中男多于女,根据1971年人口普查资料,男女之比为1000:932。年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严成樑
本文构建了包含家庭照料和社会照料的跨期叠代模型,考察老年照料偏好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并对比社会照料分别由市场提供和政府提供时的人口出生率和社会福利。研究发现,自我老年照料偏好和老年照料偏好结构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不确定,利他老年照料偏好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相对于社会照料由政府提供,市场提供社会照料时对应更高的人口出生率。这是因为社会照料由市场提供时,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转移支付以满足老年人从市场上购买老年照料。相对于政府提供老年照料,市场提供老年照料对应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这是因为社会照料由市场提供时对应更多子女数量,这使得子女提供的家庭照料更多,且子女对老年人的转移支付使老年人有更多老年消费和社会照料。本文认为应注意老年照料偏好对人口出生率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加快老年照料市场化进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容中逵 杜薇
此前学校布局调整给乡村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当前国家战略决策对乡村振兴的重视,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乡村学校的布局调整问题。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当以切实加强乡村学校建设,确保乡民子弟就近入学、平等上学为基本认知基础;以行政村人口出生率、学生入校就读路程及所需时间、蜘蛛网状结构等为依据进行设校布点运行。在此基础上侧重解决四个问题:以行政村为单位,保留必要的村小教学点;以学校建设达标为基础,完善寄宿制学校的设施设备及日常管理;以师范生分配为主体,保障乡村学校师资的有效稳定供给;以乡镇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为承载,理顺乡村学校体系的管理运行机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成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人口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相当时期内成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类型;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正在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类型转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胜利
各项概括性的生育率指标,如出生率、一般生育率、总和生育率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人们曾根据各种人口统计资料,做出很多回归方程,描述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但是,对于生育率的概括性指标与分项指标(如胎次率、年龄别生育率等)之间关系,却很少有人研究。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要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清楚地揭示出出生率与一胎率之间的制约关系,这对于正确制定人口规划,估价各地计划生育工作效果,提高计划生育统计质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