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8)
- 2023(8565)
- 2022(7254)
- 2021(6698)
- 2020(5615)
- 2019(13152)
- 2018(13237)
- 2017(24975)
- 2016(13777)
- 2015(15827)
- 2014(15893)
- 2013(15433)
- 2012(14123)
- 2011(12713)
- 2010(13101)
- 2009(11924)
- 2008(11376)
- 2007(10240)
- 2006(8998)
- 2005(8112)
- 学科
- 济(57762)
- 经济(57694)
- 管理(35035)
- 业(31013)
- 方法(27322)
- 数学(24930)
- 数学方法(24397)
- 企(23591)
- 企业(23591)
- 中国(18217)
- 财(15930)
- 农(15230)
- 贸(14780)
- 贸易(14776)
- 易(14461)
- 学(12921)
- 地方(11936)
- 出(11673)
- 制(10750)
- 理论(10520)
- 业经(10199)
- 农业(10025)
- 收入(8974)
- 体(8489)
- 银(8207)
- 银行(8172)
- 融(8110)
- 口(8109)
- 出口(8103)
- 出口贸易(8103)
- 机构
- 大学(194768)
- 学院(194620)
- 济(78585)
- 经济(76720)
- 管理(71146)
- 研究(69783)
- 理学(61113)
- 理学院(60389)
- 管理学(58839)
- 管理学院(58527)
- 中国(51612)
- 科学(44996)
- 京(43207)
- 农(37096)
- 所(36186)
- 财(35492)
- 研究所(33067)
- 业大(31713)
- 中心(31031)
- 江(30114)
- 农业(29488)
- 财经(27676)
- 北京(26979)
- 院(26068)
- 范(25336)
- 经(25270)
- 经济学(25023)
- 师范(24947)
- 州(23588)
- 技术(22768)
- 基金
- 项目(134304)
- 科学(105070)
- 基金(97340)
- 研究(93098)
- 家(87256)
- 国家(86633)
- 科学基金(73398)
- 社会(58580)
- 社会科(55567)
- 社会科学(55552)
- 省(52775)
- 基金项目(50195)
- 自然(49267)
- 自然科(48231)
- 自然科学(48214)
- 自然科学基金(47310)
- 划(45104)
- 教育(43799)
- 资助(41871)
- 编号(36622)
- 重点(30609)
- 成果(29342)
- 部(29090)
- 发(28477)
- 创(27272)
- 课题(26977)
- 计划(25982)
- 科研(25868)
- 创新(25683)
- 国家社会(24631)
共检索到293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扬 余壮雄 冯柏睿
文章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基于个体选择的微观机制,考察了出生地规模对个体收入的时间效应、空间异化效应、代际传递效应和迁移效应;从出生地规模这一独特的视角,解释了收入差距持久性的成因。研究发现:出生地作为个体的初始禀赋对个体未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出生地规模越大,个体的未来收入越高;这一效应伴随个体在出生地的成长时长增强,并依据不同城市的特征产生空间异化效应。另外,出生地规模不仅影响了个体的未来收入,也对个体的迁移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个体的迁移选择又进一步引起了城市规模分化。具体而言,出生地城市规模越大的个体迁移概率越大,且出生地城市规模越大的个体越趋向迁移到比出生地规模更大的城市;而迁移个体的迁移次数越多,出生地规模的收入效应越强。基于上述出生地规模对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和迁移效应,家庭效用最大化的个体将趋于迁往规模更大的城市,这将引起城市规模分化加剧。文章证实了初始禀赋对个体收入影响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并为城市规模和个体收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章韬 潘艳 牛晴晴
代际传递和空间差异共同影响社会不同阶层的晋升渠道,这对经济发展乃至中国梦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研究发现个体出生环境对未来收入的影响由家庭代际传递能力和本地人力资本外部性共同决定。(1)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和家庭代际传递对个体工资存在长期影响;(2)人口在城市间的流动会弱化出生地城市对个体工资的固化作用。利用相关外生冲击,如计划生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三线建设等准自然实验,发现个人收入的空间固化特征并未被显著削弱。政府应提升地区间教育资源均等化水平,推动人力资本在城市间的流动。
关键词:
出生地效应 代际流动性 空间固化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丽群 张少华
性别工资差距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常见现象,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给劳动者带来了规模工资溢价,但不同劳动者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存在差异,那么,城市规模是否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呢?基于最新的2017年中国247个城市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构建两步回归计量模型来检验城市规模是否影响了性别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233个城市中的男性劳动力拥有更高的薪资水平,但女性劳动力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比男性高,从增量上缩小了与男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城市规模每增大1%,女性获得的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比男性高0.097%。可见,性别工资差距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小。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工资溢价 性别工资差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红忠 张婷 李名良
分别以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房价作为城市规模的代理变量,采用CHIPS 2002和2008年的住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房价的提高,对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有重要推高效应。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工工资与其工作所在城市房价是脱钩的,而农民工对城市居民中普通劳动力工资具有拉平作用,并使其工资与城市房价脱钩,但是城市居民中高素质劳动力的工资与城市房价是直接挂钩的。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结果是,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房价越高,则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越大。这意味着,在我国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限制北京、上海等巨型城市过度扩张,发展中、小城市,是降低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城市房价 收入差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森圣 张宗益
采用我国1994-2011年的地级市数据,在多维度测算城市规模分布的基础上,使用联立方程考察了城市规模分布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城市规模分布趋向大城市集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恶化,这一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趋向大城市集聚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缓解,但是在西部地区却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缓解城乡收入分配不平等。认为地方政府应考虑区域差异及自身禀赋,依此选择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从明 黄文静
伴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收敛,以“南快北慢”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南北经济分化现象正逐步凸显。基于南方城市更多表现为“百花齐放”,北方地区表现为“一枝独秀”的特征事实,本文尝试从南北城市规模分布差异这一视角探讨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背后的成因。本文利用南北城市配对思想构造南北比值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南北不同的城市发展逻辑,导致南北城市规模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百花齐放”的南方城市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一枝独秀”的北方城市发展战略带来的虹吸效应降低了北方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由此造成南北经济的分化。地区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影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南北经济分化这一“新情况”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区域内部发展的平衡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地区内部形成基于市场的资源集聚,才能带来大市场的规模效应,实现高质量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南北经济分化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春亮 李善同
文章在区分专用性和通用性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结构纳入拉姆齐效用函数,得出城市便利性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转换效应、人力资本结构优化的区位效应和城市规模差距扩大的累积效应。文章利用2003~2016年272个城市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为实现存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人力资本区位决策是城市人口规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城市便利性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转换,并使城市规模差距持续扩大。文章认为,提升城市便利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完善人力资本导向的服务体系、营造人力资本积累变现的良好环境、增强中等城市便利性等措施可满足人力资本存量增长和结构优化需求,有助于改变区位决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人口流动 人力资本 城市规模差距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开明
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变动引起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强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内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城乡收入差距。利用286个地级以上城市2008年的截面数据和2003—2008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总体上中心城市规模越大,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城乡收入差距随城市规模变动呈现出U型特征;中心城市的分散型结构有利于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结论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妤 孙斌栋
如何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备受学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尽管多中心被规划者视为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灵丹妙药,然而支持这一观点的实证研究较少。基于LandScan人口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以全球132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城市规模分布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分布多中心并不能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反而会导致区域差距扩大。单中心缩小区域收入差距意味着单中心促进小城市人均收入增加要大于大城市,这是非均衡发展过程的空间表达,显示出经济会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未来应适度放松对大城市人口流动的限制,引导城市规模合理分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超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中国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劳动力需求越发强烈,而非正规就业作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是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关注城市规模变化后非正规就业者的实际收入情况,有利于非正规就业者进一步融入城市,推动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我国城市规模和非正规就业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模与非正规就业收入正相关;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在行业类型、户口类型以及技能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规模提高了拥挤效应,但其知识溢出效应、厚劳动力市场效应及减贫效应显著,非正规就业者来到大城市就业利大于弊。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非正规就业者权衡城市就业做以指导,对政府培育非正规就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建立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等提供借鉴及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铭 冯皓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有利于减少单位GDP工业污染排放强度。本文构建了1993~2006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内部地级市之间的人口规模差距,用来反映省级行政区内部的空间集聚水平。研究发现,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度提高有利于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的污染物质的排放强度。中国当前通过行政手段阻碍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政策并不利于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工业污染 减排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范红忠 李名良
文章基于2002和2007年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分配调查(CHIP)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中国适龄青年结婚概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对中国城镇适龄青年结婚概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2007年城市规模增大1%,中国城镇适龄青年结婚概率下降0.105个百分点。城市规模对中国城镇男性适龄青年结婚概率的影响强度大于女性,2007年城市规模增大1%,女性结婚概率下降0.098个百分点,而男性结婚概率下降0.146个百分点。城市规模对适龄青年结婚概率的影响强度有随时间增大的趋势。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结婚概率 Probit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喜艳 刘伟
城市规模一直是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究竟什么规模的城市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文章从城市化过程中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入手对城市规模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为城市发展战略中城市规模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当城市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达到均衡的时候,城市规模也达到均衡。技术和城市地价会对均衡的城市规模产生影响,其影响方向经过比较静态分析之后,得出两个结论:技术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是反向的;城市房价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是正向的。文章利用北京市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两个结论,并针对这两个结论给出简单的经济解释。
关键词:
城市地价 产业转移 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爱梅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的分布与资源配置状况对我国经济能否平稳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城市成本—收益、位序—规模分布、网络城市等理论,通过分析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人口、经济总量、资源配置等数据,对我国城市规模两极分化的特征性事实做了概括总结,并从市场选择、政治制度、自然历史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规模两极分化的原因,认为城市化的均衡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据此提出引导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向中小城市流动,促进不同规模城市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两极分化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玲玲 周天勇
最优城市规模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城市规模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区位优势与城市最优聚集规模的关系,随后分析了最优城市规模理论和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的困境,城市规模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均衡过程,适度城市规模网络结构是对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的批判和修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