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4)
- 2023(12568)
- 2022(10442)
- 2021(9613)
- 2020(7953)
- 2019(18187)
- 2018(17530)
- 2017(33177)
- 2016(17825)
- 2015(19933)
- 2014(19800)
- 2013(19020)
- 2012(17294)
- 2011(14951)
- 2010(14593)
- 2009(12625)
- 2008(11893)
- 2007(10138)
- 2006(8252)
- 2005(7049)
- 学科
- 济(67487)
- 经济(67408)
- 管理(53647)
- 业(48505)
- 企(39074)
- 企业(39074)
- 方法(34046)
- 数学(30652)
- 数学方法(30280)
- 财(23672)
- 中国(20300)
- 农(19710)
- 贸(16087)
- 贸易(16079)
- 易(15799)
- 制(14391)
- 业经(14217)
- 农业(13461)
- 务(13018)
- 财务(12966)
- 财务管理(12936)
- 学(12370)
- 出(12323)
- 企业财务(12273)
- 地方(12186)
- 理论(11702)
- 环境(10997)
- 技术(10595)
- 融(10547)
- 金融(10540)
- 机构
- 大学(240226)
- 学院(237903)
- 济(100799)
- 经济(98765)
- 管理(95662)
- 理学(83732)
- 理学院(82941)
- 管理学(81485)
- 管理学院(81047)
- 研究(76404)
- 中国(56097)
- 京(48586)
- 财(46779)
- 科学(43437)
- 财经(37843)
- 农(36218)
- 中心(36114)
- 所(35274)
- 经(34758)
- 业大(34615)
- 江(34185)
- 经济学(32519)
- 研究所(32117)
- 范(30154)
- 师范(29805)
- 经济学院(29612)
- 北京(29270)
- 院(28669)
- 财经大学(28516)
- 农业(28241)
- 基金
- 项目(172083)
- 科学(137503)
- 研究(127585)
- 基金(127494)
- 家(110407)
- 国家(109531)
- 科学基金(95959)
- 社会(83856)
- 社会科(79599)
- 社会科学(79584)
- 基金项目(67223)
- 省(66754)
- 自然(60810)
- 教育(60276)
- 自然科(59487)
- 自然科学(59468)
- 自然科学基金(58404)
- 划(55922)
- 资助(51306)
- 编号(50870)
- 成果(39835)
- 部(39058)
- 重点(38539)
- 创(36607)
- 发(36595)
- 国家社会(35917)
- 课题(34722)
- 教育部(34415)
- 创新(34193)
- 人文(33423)
共检索到339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晓云 赵仲匡 宋敏
在“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低出生体重的视角,探讨了出生人口质量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会显著降低个体收入水平。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人力资本中的内在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与健康是低出生体重影响个体收入的主要渠道,并且后天干预不能弥补低出生体重对个体人力资本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在关注新生人口数量的同时,还需对出生人口质量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对妊娠期女性身心健康状况的干预,降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 人力资本 收入水平 健康干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晓瑛
出生人口质量是决定人口素质的自然属性的基础。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形 势下,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成为至关重要的人口问题。笔者详细分析了中国出生人口质量的 现状,探讨了中国人口的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并分析了出生缺陷的结局和在现有条件下, 干预影响出生人口质量负面因素的途径及可行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静
在中国信奉"多子多福"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生育政策的适度放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必然引致个人跨期选择行为的改变。文章将社会保障对个人所产生的心理预期纳入到Diamond模型中来考察家庭代际之间的优化选择行为。理论分析认为,家庭将在收入约束和生育政策下选择孩子数量的上限和孩子的教育投入水平。而社会保障对家庭优化选择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会使个人对未来保障产生预期,从而影响个人当期的生育动机和孩子的教育投入水平。一方面,社会保障预期对出生率具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受到政策性因素约束,这种抑制作用较小;另一方面,社会保障预期会使家庭增加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随后,我们用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实证结果印证了理论部分的结论。
关键词:
社会保障 预期 出生率 人力资本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冷萱 李涵
户籍制度使得劳动力在空间上难以完全自由的流动。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开展,劳动力在空间上流动变得容易,但其子女难以跟随父母流动并享受流入地城市的教育公共服务。因此,出生时户籍所在城市将对个体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个体出生时户籍所在地的城市规模对其收入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个体出生户籍所在地城市规模每扩大1%,其收入水平将提升0.149%。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是重要的影响渠道,具体而言,出生时户籍所在的城市规模会显著增加个体受教育年限,改善个体健康状况,进而影响收入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出生城市对于农村个体、低收入个体影响更大;同时,个体流动可以显著削弱个体出生城市规模对其收入水平的影响。这一研究有利于推动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屈坚定
1 背景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低出生体重儿(LBWI)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相比,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而且智力发育也明显滞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王慧垣,1994;肖翠勤等,1995)。因此,关注和研究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因素和防治对策,直接关系到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本文将利用中英妇幼保健合作项目中对华东部分农村地区的调查资料,分析和探讨农村地区LBW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对策。 2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来源 浙江省优生优育协会与英国Health Unlimited基金会合作的《中英妇幼保健合作项目》于1995年8月对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参加项目活动的8个县(浙江二县,江苏三县和江西三县)及其中的24个乡进行了调查。各县的社会经济情况大致属于各省的中等偏下水平,各县再选择三个乡,来反映该县的一般水平。 本文主要利用其中对24个项目乡的入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对象为1994年1月1日0时至1994年12月31日24时出生,到调查时仍然存活的儿童,由其母亲回忆刚出生时的情况,并提供有关出生记录材料。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俊华 陈功 庞丽华
文章采用“无锡市2002~2004年孕产妇回顾性调查”数据,尝试使用三层贝努里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出生人口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包括个人、家庭经济类型和区域环境三层模型,将影响无锡市出生人口质量的各层因素纳入三层贝努里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该模型数据的分层效应的确会对该市产妇生育结局产生显著影响;个人、家庭经济类型和社区区域环境的三层分层架构可以解释产妇生育结局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三层模型构架下,无锡市产妇出现出生人口质量问题的整体风险概率在(1.658134%,15.4497524%)间浮动;出生人口质量主要受家族遗传因素、污染源及危险因素接触和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出生人口质量 分层模型 分层结构(嵌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莉 樊延军 王媛媛 张亚楠
新生儿是妇幼保健、儿童权益保护及整个国家人口管理的起点,切实推进出生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对国家人口管理和社会综合治理有重要意义,也被列为《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实施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日渐成为及时准确获取出生人口基础信息的重要来源。文章通过比较来源于不同部门的出生人口统计数据的差异,回顾出生登记和《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政策,分析我国出生人口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基于《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构建我国出生人口基础信息库,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统计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出生人口 出生医学证明 人口统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桂世勋
根据上海户籍人口变动趋势的预测数据 ,具体分析出生人口波动引起的未来年出生人数“大起大落”的状况及其对产科床位、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发展所带来的重大负面影响。建议各地计生部门应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 ,密切关注未来大城市户籍人口出生数的波动态势 ,加强未来出生人口波动的预测和预报 ,对现行生育政策作些“微调” ,因地制宜地搞好未来出生人口“削峰补谷”的宏观调控 ,引导年轻育龄夫妇通过适当提前或推迟生育 ,减缓未来城市户籍出生人数的波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忠 孙开庆
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实现人口生态平衡,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已使我国人口生态问题日益显现。文章分析了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根源,从生育文化、法律法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奖励帮扶、人口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云彦 慈勤英 穆光宗 施中传 原新 康建英 朱雅丽 周长洪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光宗 余利明 杨越忠
文章通过对全国关爱女孩试点县重庆彭水和云南会泽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与地处发达地区浙江省绍兴市的调研比较,分析了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基本阶段、特征和经验模式,试图探索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内在规律。文章提出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三阶段假说,并在调研基础上总结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基本机制、方向和工作框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陈佳鞠 李龙
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全面启动实施,中国出生人口迎来了两个新变化: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幅降落,二是出生人口总数大幅上升。面对生育政策的新调整和出生人口的新变化,有必要对中国人口的生育现状及其未来变动趋势加以探讨。文章通过分析"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效果讨论了中国人口的生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短期内中国生育水平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断。研究显示,到目前为止,"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效果符合预期;依据全国"单独"夫妇的再生育申报状况可以推断出2015年全国出生人口总数有望升至接近1800万的水平;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并未低至"危机"之中。伴随着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中国的生育水平仍具有回升潜力,未来短期内总和生育率可能会上升至1.7以上的水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晓龙 王自锋
利用收入法对我国2000—2017年间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人力资本进行了估算,之后对人力资本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对人口出生率的作用为非线性,人力资本总体上会降低人口出生率,当人口出生率增加时负面作用减弱,当人口出生率降低时负面作用增强。利用2012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提高会通过降低生育意愿、延缓生育进度降低人口出生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罗凯 周黎安
本文使用CHNS数据对子女个数、出生顺序及其性别结构与子女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发现有:第一,子女出生顺序(值从小到大代表子女由先而后出生)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效应为正,即,子女越晚出生,其受教育程度平均越高;第二,在农村地区,出生顺序效应显著为正,且男孩平均效应大于女孩,说明子女出生顺序效应在性别上存在结构性差异,次序歧视是存在的;而这些现象在城镇地区均不显著。
关键词:
性别 子女个数 出生顺序 教育 人力资本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扬 余壮雄 冯柏睿
文章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基于个体选择的微观机制,考察了出生地规模对个体收入的时间效应、空间异化效应、代际传递效应和迁移效应;从出生地规模这一独特的视角,解释了收入差距持久性的成因。研究发现:出生地作为个体的初始禀赋对个体未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出生地规模越大,个体的未来收入越高;这一效应伴随个体在出生地的成长时长增强,并依据不同城市的特征产生空间异化效应。另外,出生地规模不仅影响了个体的未来收入,也对个体的迁移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个体的迁移选择又进一步引起了城市规模分化。具体而言,出生地城市规模越大的个体迁移概率越大,且出生地城市规模越大的个体越趋向迁移到比出生地规模更大的城市;而迁移个体的迁移次数越多,出生地规模的收入效应越强。基于上述出生地规模对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和迁移效应,家庭效用最大化的个体将趋于迁往规模更大的城市,这将引起城市规模分化加剧。文章证实了初始禀赋对个体收入影响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并为城市规模和个体收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