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8)
- 2023(12985)
- 2022(11206)
- 2021(10975)
- 2020(8936)
- 2019(21291)
- 2018(21254)
- 2017(39376)
- 2016(22113)
- 2015(25217)
- 2014(25291)
- 2013(24542)
- 2012(22503)
- 2011(20623)
- 2010(20451)
- 2009(18227)
- 2008(17497)
- 2007(15023)
- 2006(13138)
- 2005(11673)
- 学科
- 济(83009)
- 经济(82919)
- 管理(55442)
- 业(51296)
- 企(41623)
- 企业(41623)
- 方法(39986)
- 数学(35357)
- 数学方法(34977)
- 中国(29234)
- 教育(22522)
- 农(21345)
- 贸(20605)
- 贸易(20595)
- 易(20194)
- 财(20072)
- 学(19380)
- 业经(16674)
- 理论(15895)
- 地方(14909)
- 农业(13978)
- 制(13760)
- 技术(13695)
- 和(13579)
- 出(13332)
- 环境(12769)
- 发(11916)
- 银(11793)
- 银行(11760)
- 务(11286)
- 机构
- 大学(309481)
- 学院(301125)
- 济(121396)
- 经济(118877)
- 管理(116333)
- 研究(106785)
- 理学(101368)
- 理学院(100183)
- 管理学(98504)
- 管理学院(97945)
- 中国(75050)
- 京(67825)
- 科学(64021)
- 财(52805)
- 所(52751)
- 研究所(48497)
- 范(48365)
- 师范(48072)
- 中心(46438)
- 北京(44148)
- 财经(43185)
- 农(42890)
- 业大(41950)
- 江(41939)
- 师范大学(39718)
- 经(39656)
- 院(38580)
- 经济学(37537)
- 教育(37342)
- 州(34012)
- 基金
- 项目(207522)
- 科学(164909)
- 研究(158467)
- 基金(150336)
- 家(130035)
- 国家(128900)
- 科学基金(110119)
- 社会(99001)
- 社会科(93698)
- 社会科学(93676)
- 基金项目(79127)
- 教育(78286)
- 省(78202)
- 自然(69638)
- 划(68596)
- 自然科(68033)
- 自然科学(68017)
- 自然科学基金(66793)
- 编号(65484)
- 资助(62325)
- 成果(55540)
- 部(48792)
- 重点(47234)
- 课题(47126)
- 发(44756)
- 创(42919)
- 教育部(42718)
- 国家社会(40393)
- 大学(40280)
- 项目编号(40251)
- 期刊
- 济(124988)
- 经济(124988)
- 研究(98504)
- 中国(61631)
- 教育(59595)
- 学报(45371)
- 科学(42159)
- 管理(40894)
- 农(38277)
- 财(37432)
- 大学(35439)
- 学学(31495)
- 技术(28110)
- 农业(27697)
- 融(21709)
- 金融(21709)
- 经济研究(20979)
- 财经(20620)
- 图书(18904)
- 业经(18226)
- 经(17649)
- 问题(16657)
- 贸(16001)
- 业(14898)
- 理论(14265)
- 职业(14084)
- 技术经济(13779)
- 科技(13618)
- 世界(13606)
- 坛(13552)
共检索到444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阴崔雪
出土文献中的教育信息是教育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甲骨文、金文和简帛文字中呈现出丰富的先秦两汉教育史料,这些史料对部分中国教育史料起到补充和改进的作用。但是目前教育史教材对于这些出土文献并未做到科学合理地征引,未能突破20世纪古代教育史研究框架,这需要当代中国教育史学者不断反思,在未来的教育史研究中充分运用出土文献进行中国教育史研究。
关键词:
出土文献 中国教育史 先秦两汉 教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米靖
半个多世纪以来 ,简帛佚籍不断出土问世 ,其中包含有不少重要的教育史料 ,这些史料给中国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领域 :第一 ,有望促成《老子》一书现其历史真面目 ,并使先秦黄老道家学派的著作与思想体系渐趋明朗 ,从而极大地推动关于先秦道家教育思想体系的确立与完善 ;第二 ,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孔子及其后学八派教育思想的史料 ,使加深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 ,弥补从孔子到孟子之间儒家教育思想长期存在的研究空白成为可能 ;第三 ,对于明确先秦两汉经学教育的细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 ,重要字书《仓颉篇》的出土 ,为研究秦汉语文教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焕英
在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教育遗产中,教育思想遗产是最丰富、最精彩、最珍贵的组成部分。因此,它始终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点,并且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最近,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炳照、阎国华教授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把中国教育思想史研究水平推向一个新高度,堪称中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新硕果,实在可喜可贺。 这部鸿篇巨著共8卷,约300余万字,涵盖了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教育思想产生、发展及其演进的真实历程,充分展现了历代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揭示了前人认识教育现象、指导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娄岙菲 包丹丹 于述胜
对近年来CSSCI期刊发表的386篇中国教育史论文进行分析发现,中国教育史研究注重新材料的使用,注重历史与当下的联系,研究热点集中在大学史、科举制、教育人物的思想和课程与教学论史。大学史的研究在对各大学历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注重选择新视角,使旧题翻出新意。针对科举制的研究多采用微观视角,以一人或一地之史实丰富或改变既有的历史认识。教育人物的研究以同情与理解之心态呈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但关注近人多、关注古人少,关注专业教育家及教育学家多、关注通人少。课程与教学论史不满于学科知识框架来自西方,希求援引中国古代教学思想的资源以为今用,然中国传统教学思想还需要深入挖掘。纵观近两年来学术进展,中国教育...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学术进展 人文学科 学术传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敬雯
从全球教育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史源远流长,无论是教育制度还是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取向等,都提供了一整套极具独特性与创造性的东西,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多方面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学习中国教育史、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特点、展望中国教育史的发展,目的是做到古为今用、以史为鉴,推动当代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潘文鸯
以改革开放40年来各期刊发表的中国教育史论文和获得通过的中国教育史博士学位论文为基本素材,从论文内容指向的历史时代和包含的教育主题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发现,这一时期期刊论文的数量经历了由低迷、徘徊到持续快速增长的历程;研究主题从传统的比较集中地关注教育人物、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等领域,拓展到对各类教育形态、各种教育问题的普遍关注;对教育史学理论的关注和兴趣逐渐提升,研究范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也存在论文质量不高,选题重复、细碎,过度关注现实,关注和研究时段失衡等问题。而这一时期博士学位论文数量的增减则主要受学科授权点变动的影响,论文研究时代的趋势与期刊论文大体一致,存在重近代、轻古代的现象,研究主题受关注高考改革的影响,呈现以教育制度为主题的论文数量超过教育人物与思想的特点,而有关教育人物和思想的选题则避免了期刊论文"选题重复"的弊端,主题更加丰富。未来,中国教育史研究应该把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把握好"求真"与"致用"间尺度的前提下,积极关注和回应现实问题,在研究范式、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鸿超
过去由于传世先秦史著匮乏,限制了我们对《左传》史学创作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然而,现今通过与新出土史类文献的比较可以发现,《左传》的内容具有无可比拟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同时在思想上,《左传》对历史有着深刻的思考,将道德训诫、历史理性预测融入到叙事之中。这一史学创作的突破与创新,主要受作者身份、传书性质、成书过程、当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作为先秦史学的突出代表,《左传》推动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与成熟。
关键词:
《左传》 先秦史学 史学成就 出土文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法奇
教育史研究是一门以历史研究方法论为基础,使用别人观察的科学。它是一门以现在的眼光与过去的教育史实发生联系,不断质疑、探究和寻求教育真相的科学。教育史研究应当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重视对资料的解读,并为培养个体的历史思维方式服务。
关键词:
教育史 教育史研究 外国教育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正伟
20世纪80年代末,在教育史学界,田正平吸收了史学界的现代化理论,提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理论范式;此后,他一方面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内涵、理论体系及框架进行不断阐述;另一方面又与全国教育史学界同仁一道致力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相关专题研究。25年来,这一理论范式不仅是田正平认识与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工具,他在留学教育、近代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中外教育交流,高等教育、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富有创新性的成果,为国内众多中青年学者所认同与使用,引领和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转型。
关键词:
教育近代化 留学生 教育交流 心态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乔卫平
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概述了中国伪书的辨别方法,并以《子夏易传》和《古文尚书》两个伪书公案为例, 说明伪书本身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教育史研究方面的参鉴意义,故而不可一概而废。因此,关注伪书的问题,有助于强化教育史学科的文献学基础。
关键词:
教育史 伪书 子夏易传 古文尚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心田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教育史学科也和教育科学中的其他兄弟学科一样,从恢复到开拓,在速度、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及时地对过去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分析,这对促进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以及取得更大的进步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的《教育学》分册中的中国教育史索引(包括复印的文章)为线索,对1980—1990年十年间的有关中国教育史的研究。文章进行分类统计。每两年为一个阶段,十年分成五个阶段,共统计了1991篇文章。下面在统计的基础上,对十年来中国教育史的研究状况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武翠红
21世纪以来,由于受西方空间理论学术思潮的影响,空间成为英国教育史研究的新学术生长点,呈现了“空间转向”现象,涌现出众多深具“空间语境”意识与跨学科特征的学术成果。其研究内容有四大主题,教育史研究“空间转向”的理论引入,赋予生命的学校建筑空间史研究,呈现不同地方教育关系和差异性的中心-边缘教育史研究,学校空间之外的教育空间历史研究。基于英国案例的思考,面向空间的教育历史叙事和诠释关键在于要明确空间的内涵和价值,树立“空间语境”意识,构建教育史研究的空间释读框架,开辟教育史研究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最终呈现教育历史的立体图景。
关键词:
英国 教育史研究 空间转向 空间 时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婵
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存在互证互补的关系,由出土侯马盟书可证史书中所载春秋时期卿大夫之间结盟的真实性;侯马盟书亦补充了传世文献中春秋盟誓仪节的记载空白,主要表现为定期、选择盟誓场所、撰写载书、掘地杀牲和埋书五个方面。
关键词:
侯马盟书 出土文献 传世文献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媛媛
近年来大量书籍的出土为研究中国早期书籍文明提供了基础,也使书籍的独立研究成为可能。早期书籍的判断标准有两条:一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二是以思想著述为内容,任何文献只要满足其中一条标准便可称之为书籍。以这个标准来判断,商代甲骨文还不是真正的书籍;青铜器铭文大部分仍属档案文书,但少量铭文已具有书籍性质;战国秦汉简帛古书内容大部分是思想著述,这说明战国时期简帛书籍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关键词:
书籍 出土文献 判断标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陈元晖作为我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多学科的视角重视对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并以《中国教育学史遗稿》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为我国教育学史研究奠基。陈元晖认为,教育学的发展需要回到古代教育思想中去,以借古开今,守正出新。基于此,陈元晖以史为基,考据训诂,通过类比中外,激荡争鸣,探寻中国教育学的来源、变革与发展。陈元晖倡导中国教育学要善于总结自己的优秀遗产,并从不同的哲学维度审视中国教育学史,为反思重构中国新教育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他指出,教育学不是记问之学,而是使人聪明之学,要使学生通过"比物丑类"达到"知类通达"。陈元晖通过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性与内源性,实现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体现着对教育学的独特定位,以及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与文化自信。陈元晖认为,建设中国的新教育学,需将辩证法引入教育学的研究乃至教育实践中,并且使新教育学与未来学相结合、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使新教育学成为"出口教育学",从而为新教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陈元晖 中国教育学史 传统文化 新教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