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8)
- 2023(8299)
- 2022(6670)
- 2021(5952)
- 2020(5110)
- 2019(11347)
- 2018(11273)
- 2017(22018)
- 2016(11688)
- 2015(12836)
- 2014(12562)
- 2013(12794)
- 2012(11710)
- 2011(10317)
- 2010(10765)
- 2009(10285)
- 2008(10448)
- 2007(9788)
- 2006(8778)
- 2005(8004)
- 学科
- 业(77710)
- 企(61332)
- 企业(61332)
- 济(55841)
- 经济(55768)
- 管理(46243)
- 农(44258)
- 农业(29464)
- 业经(26263)
- 方法(22866)
- 财(21259)
- 数学(15897)
- 数学方法(15846)
- 务(15629)
- 财务(15626)
- 财务管理(15613)
- 技术(14906)
- 企业财务(14720)
- 贸(14646)
- 贸易(14642)
- 易(14414)
- 策(13196)
- 制(12903)
- 中国(12225)
- 出(11716)
- 体(11024)
- 划(10926)
- 和(10611)
- 企业经济(10271)
- 经营(9796)
- 机构
- 学院(178094)
- 大学(167405)
- 济(82034)
- 经济(80841)
- 管理(75882)
- 理学(65507)
- 理学院(65043)
- 管理学(64445)
- 管理学院(64156)
- 研究(52453)
- 农(47561)
- 中国(45101)
- 财(36102)
- 农业(35921)
- 京(33576)
- 业大(31721)
- 科学(29946)
- 江(28762)
- 财经(28511)
- 所(26238)
- 经(25860)
- 中心(25229)
- 经济管理(24214)
- 经济学(23746)
- 研究所(23327)
- 农业大学(21939)
- 州(21845)
- 经济学院(21769)
- 商学(21440)
- 商学院(21274)
- 基金
- 项目(114572)
- 科学(92018)
- 研究(86192)
- 基金(84881)
- 家(72298)
- 国家(71444)
- 科学基金(63394)
- 社会(58555)
- 社会科(55246)
- 社会科学(55232)
- 省(47268)
- 基金项目(45637)
- 自然(39310)
- 自然科(38429)
- 自然科学(38419)
- 自然科学基金(37810)
- 划(36213)
- 教育(36211)
- 编号(35282)
- 资助(33018)
- 业(32667)
- 农(27848)
- 创(27285)
- 发(25997)
- 成果(25895)
- 部(25624)
- 创新(24543)
- 制(24508)
- 重点(24435)
- 国家社会(24407)
- 期刊
- 济(101285)
- 经济(101285)
- 农(52988)
- 研究(48268)
- 农业(35573)
- 中国(33711)
- 财(30365)
- 管理(29125)
- 科学(25074)
- 业经(24985)
- 学报(24819)
- 大学(20499)
- 学学(20169)
- 融(18562)
- 金融(18562)
- 业(18528)
- 技术(16119)
- 问题(14273)
- 财经(14166)
- 经济研究(13679)
- 农村(13489)
- 村(13489)
- 农业经济(13431)
- 经(12257)
- 世界(12035)
- 技术经济(12027)
- 贸(10456)
- 版(10142)
- 经济问题(10050)
- 商业(9707)
共检索到268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丽双 荣新江
本文根据传世文献,特别是和田地区出土的于阗语和汉语文书,对唐代于阗农业生长和种植做一番整体考察。于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青麦( Hordeum vulgare var. nudum) 、粟( Setaria italia) 、糜( Panicum miliaceum) ,其中小麦是于阗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的食用粮食; 青麦也是主要粮食,尤其是普通百姓的食物,同时还是马、牛等牲畜的饲料; 粟是于阗大量种植的作物; 糜虽也是于阗人的粮食之一,但比重似不如小麦、青麦和粟。这四种收成是于阗人纳税的主要来源。《梁书》和《隋书》都说于阗农作物中有稻,但目前所见出土文书中涉及稻米的很少。我们勾稽出 5 件提到稻米的汉文文书,基本都来自和田河西岸的麻札塔格遗址,说明这一带因为靠近和田河,曾种植水稻。于阗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桑、麻、棉。至少在 5—6 世纪,于阗已经有蚕桑生产,从《大唐西域记》和出土文书看,生产颇具规模。麻也在于阗普遍种植,成为主要交税物品。此外还种植油麻( 芝麻) 。棉又被称作白■ ( 緤) ,是于阗人的日常服装用料。总之,出土文书最真切地反映了唐朝于阗地区的农业种植情况,甚至可以看出一些物产的比重,以及于阗王国范围内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
关键词:
唐代 于阗 绿洲农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赞
唐代的辽宁朝阳是营州督都府、平卢节度使治所所在地,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朝阳也是东北地区唯一发现唐墓的地区,出土有数量众多的铁制农具、粮食加工工具和陶制家畜,种类丰富,形象地反映唐代朝阳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粮食加工技术先进、粮食产量较高及养殖业发达的事实。唐代朝阳农业对本地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吐鲁番出土唐代经济文书札记杨际平一、西州都督府勘给过所案卷所见之开元中括户吐鲁番阿斯塔那509号唐墓出土的西州都督府勘给过所案卷①有一段内容与开元中括户有关;(前略)101蒋化明年廿六102化明辩:被迥先是何州县人?得共郭林驱驴?仰答。但化明103先...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牛红广
唐代墓志作为一种出土文献,提供了大量唐人、唐代社会和唐代文化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随着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其在文献辑佚、校勘、考订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且已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果。本文以洛阳及其周边地区二十一世纪新出土唐代墓志为基础,新补唐人著述三十八种,并稍作考辨,以有助于了解唐人著述之风貌。
关键词:
墓志 唐人著述 辑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谷更有
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中,有不少反映唐代乡村社会状况的资料。本文依据目前已刊布的敦煌文献和吐鲁番出土的户籍、契约文书和书信,特别关注了均田制下村民社会的经济状况、村民生活中的经济活动和村民社会构成的贫富分化,以期通过援引文书中记载的人及其日常经济活动,更加直接地反映长时段内唐代村民经济身份变迁的事实和过程。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唐代 村民 经济身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文章以敦煌文书为主,并征引其他历史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吐蕃时期的畜牧业和农业经济,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文章认为,吐蕃时期不仅畜牧业经济比较发达,就是农业经济也达到相当的水平。那种认为吐蕃时期畜牧业经济尤其农业经济落后的传统观点,值得商榷。
关键词:
敦煌文书 吐蕃时期 畜牧业 农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丽
特殊的碟形洼地、劳动力的匮乏是制约唐以前太湖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因素。入唐后,和平环境促进了人口的增殖,尤其是安史之乱使东南地区成为唐王朝的财赋重心地。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苏州社会秩序的高度稳定促使该区域圩田时机成熟。大面积洼地的开垦,吸引大量移民定居其间,苏州税户急剧增长,人多税丰,成为苏州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拓展式的开发促使苏州农业崛起,这与江东其他区域以恢复性开发为主的农业发展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
唐代 苏州 农业 拓展式开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代西州和沙州绿洲农业充分利用各种水资源,修建完备的水利灌溉系统,制定严格的灌溉用水制度,设立完善的水利管理机制。灌溉中既体现了《水部式》"依次取用"和"务使均普"的总原则,又保持地方用水的独特性,在灌溉中始终遵循"自下始"的原则。按照"以水定地""以地定役"的原则,建立灌溉设施日常维护机制。西州和沙州绿洲农业的灌溉受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更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灌溉管理中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
唐代 绿洲农业 灌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骆详译
黑水城出土的两件西夏手实文书,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户主相关信息,第二部分是土地信息,第三部分是家庭人口信息与财物信息。这与唐宋手实的登载内容在顺序上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土地信息和人口信息这两方面。西夏是土地信息在前、人口信息在后,唐宋则相反。这不仅仅是书写习惯的不同,还与西夏的赋役制度有关。同时,这种差异与唐宋赋役制度的历史演变息息相关,特别是均田制崩溃后、以丁身为本转为以资产为宗的赋役制度,深刻影响了西夏的赋役制度。
关键词:
西夏 唐宋 手实 赋役制度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骆详译
黑水城出土的两件西夏手实文书,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户主相关信息,第二部分是土地信息,第三部分是家庭人口信息与财物信息。这与唐宋手实的登载内容在顺序上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土地信息和人口信息这两方面。西夏是土地信息在前、人口信息在后,唐宋则相反。这不仅仅是书写习惯的不同,还与西夏的赋役制度有关。同时,这种差异与唐宋赋役制度的历史演变息息相关,特别是均田制崩溃后、以丁身为本转为以资产为宗的赋役制度,深刻影响了西夏的赋役制度。
关键词:
西夏 唐宋 手实 赋役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本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了数万件文书。其中有确切纪年者,最早的为西凉建初十二年(416),最晚的是宋咸平五年(1002)。这批文书绝大部分为写经,但也有一部分官私文书。大体与此同时,吐鲁番地区也出土了一些文书,其中有纪年者,最早的是西晋元康六年(296),最晚的是元至元十七年(1280)。由于历史原因,这批文书大都流落国外,但有显微胶卷、版图、录文可资利用。1959年至1975年,我国考古队曾在吐鲁番地区进行十多次考古发掘,共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志鹏
辽国建立之后,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与宋朝相敌对,但在经济和文化上却对宋朝具有极强的依附性。通过对各地出土窖藏钱币的研究得知:北宋钱币数量居多,占窖藏总钱币数量的70%以上;唐代钱币次之,约占窖藏总钱币的20%;辽国钱币数量稀少,少则数枚,多则几十、数百枚。辽国虽然铸造代表本民族政权的货币,但宋钱和其他中原王朝钱币仍是其商品流通中发挥主要交换媒介职能的货币。为满足对于货币的不竭需求,辽国一方面颁布律令严禁铜钱资源外流,另一方面通过贸易往来等手段争取更多的铜钱流入。在同一货币纽带的绾连下,宋辽双方经济交往非常密切。
关键词:
钱币窖藏 宋钱 辽钱 贸易往来 货币交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志鹏
辽国建立之后,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与宋朝相敌对,但在经济和文化上却对宋朝具有极强的依附性。通过对各地出土窖藏钱币的研究得知:北宋钱币数量居多,占窖藏总钱币数量的70%以上;唐代钱币次之,约占窖藏总钱币的20%;辽国钱币数量稀少,少则数枚,多则几十、数百枚。辽国虽然铸造代表本民族政权的货币,但宋钱和其他中原王朝钱币仍是其商品流通中发挥主要交换媒介职能的货币。为满足对于货币的不竭需求,辽国一方面颁布律令严禁铜钱资源外流,另一方面通过贸易往来等手段争取更多的铜钱流入。在同一货币纽带的绾连下,宋辽双方经济交往非常密
关键词:
钱币窖藏 宋钱 辽钱 贸易往来 货币交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尹克欢 余辉 栗会明
敦煌文书含有丰富的信息,其史料价值日益发掘,为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文章以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这一要素为主线,以敦煌文书为史料依据,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寺院组织机构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控制;职工素质控制等,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融合统一,以期对我国现代内部控制有所启示。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环境要素 敦煌文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