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27)
2023(16472)
2022(13509)
2021(12183)
2020(10047)
2019(22273)
2018(21780)
2017(41035)
2016(21596)
2015(23906)
2014(23395)
2013(22742)
2012(20815)
2011(18729)
2010(19354)
2009(18290)
2008(17935)
2007(16144)
2006(14600)
2005(13588)
作者
(59490)
(49947)
(49944)
(46961)
(32054)
(23782)
(22462)
(19146)
(18638)
(17682)
(16986)
(16550)
(16068)
(15816)
(15373)
(15147)
(14776)
(14387)
(14243)
(14112)
(12349)
(11999)
(11944)
(11543)
(11101)
(11007)
(10819)
(10815)
(9786)
(9767)
学科
(115721)
经济(115615)
(88717)
(81656)
企业(81656)
管理(80047)
方法(42759)
业经(33725)
数学(32723)
数学方法(32416)
(30916)
(29764)
(27440)
贸易(27424)
(26638)
中国(25701)
地方(24316)
(21411)
财务(21388)
财务管理(21367)
农业(21081)
技术(20992)
企业财务(20175)
理论(20025)
(19326)
(18271)
环境(17779)
(17738)
(17503)
(17197)
机构
学院(319477)
大学(312348)
(151061)
经济(148577)
管理(125960)
理学(108091)
理学院(107015)
管理学(105637)
管理学院(105040)
研究(103411)
中国(81174)
(67947)
(63358)
科学(56500)
财经(53856)
(50096)
(48768)
(48714)
经济学(47750)
中心(46028)
(44715)
研究所(44645)
经济学院(42925)
财经大学(39411)
北京(39406)
业大(39353)
(38561)
师范(38265)
(38148)
(37312)
基金
项目(201686)
科学(162675)
研究(154340)
基金(148732)
(126339)
国家(125220)
科学基金(110449)
社会(103920)
社会科(98758)
社会科学(98737)
(79480)
基金项目(77413)
教育(69992)
自然(66650)
自然科(65187)
自然科学(65174)
(64139)
自然科学基金(64073)
编号(61321)
资助(59645)
成果(48444)
(46533)
(45355)
(45239)
重点(45180)
国家社会(44062)
创新(42810)
课题(42173)
(41506)
(40304)
期刊
(176470)
经济(176470)
研究(99381)
中国(61186)
(56035)
管理(54270)
(42309)
科学(39242)
学报(37269)
教育(31443)
技术(30790)
大学(30479)
经济研究(29672)
农业(29308)
学学(29100)
(29003)
金融(29003)
业经(28742)
财经(28209)
(24712)
(23709)
问题(23426)
技术经济(20347)
国际(20156)
(18167)
世界(18153)
商业(16581)
现代(16322)
统计(15250)
(14771)
共检索到491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永亮  杨子晖  苏启林  
针对我国省份(地区)的企业TFP度量以及相应的核密度分布对比,研究发现集聚(或出口)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程度均弱于非集聚(或非出口)企业,表明"集聚中学习"和"出口中学习"机制导致企业在模仿学习过程中走向生产率同质化。而集聚出口环境下的企业具有生产率优势;双重学习能力和异质性程度均明显,即创新效应大于模仿效应;内资企业的双重学习能力强于外资企业。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发现集聚环境有利于企业增加对"销售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学习能力,出口环境可增加企业的经验值;技术迁入型的外资企业在集聚(或出口)环境下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不足;研究还发现出口型企业更加依赖集聚的专业化经济带来的学习能力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明倩  臧燕阳  张琬  
文章使用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讨论了产业集聚现象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9—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地区产业集聚的因素。发现:①比较优势仍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前提;②产业一旦在特定区域形成集聚现象,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会促进这种集聚趋势进一步增强;③打破地方贸易保护障碍,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区域的专业化发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戴觅  余淼杰  Madhura Maitra  
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在特定行业与所有制中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企业—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完全是由中国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导致的。在中国,近20%的出口企业完全从事加工贸易,这些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低10%~22%。剔除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就能使我们回到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传统结论中。本文说明区分加工与非加工贸易企业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表现至关重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春顶  唐丁祥  
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学术前沿,国外对其理论模型的实证检验已有相当多的文献,但用我国企业数据进行的实证解析并不丰富。本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制造业分行业企业1997-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并对其与分行业出口贸易增长率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和面板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分行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贸易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在因果关系上呈单向因果,生产率是企业出口的原因,而出口贸易并不一定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即不是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同时,仅生产率差异还不能够解释企业出口行为的全部,新-新贸易理论中需加入更多的异质性因素和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红军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生产率和出口沉没成本是影响企业出口的两个重要因素,因而凡是影响企业生产率和出口沉没成本的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出口产生影响。本文以此理论为基础,将影响企业出口的因素具体拓展为: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年龄、企业的劳动力结构、国内市场的竞争状况、企业的地理位置和产业集聚水平等。要扩大出口企业数量和企业出口规模,应对这些影响企业出口的具体因素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胜满  杨筱姝  
在中国的出口部门中,低生产率企业的自发出口行为与异质企业贸易理论不符。以贸易距离作为企业出口成本的代理变量,将所有权结构和贸易方式引入标准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研究该"悖论"。大量"纯出口企业"是造成该悖论的主要原因,该类企业贸易距离低于一般出口企业,且大量存在于加工贸易部门和外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通常只负责产品的生产、加工或组装,存在事前的销售渠道,而外资企业同样存在事前的销售经历,即这2类企业的出口贸易距离均由于自身的异质性特征而被缩短,在此条件下,出口成为低生产率企业的自发选择。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必然途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仁贵  任耀宗  谭琦  
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著述颇丰,先后发表各种著作达20余部,已翻译出版的中文版著作已达14部之多。其中,与克鲁格曼获奖直接相关的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方面的著作主要包括:《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合著,1985)、《贸易政策和市场结构》(合著,1989)、《国际贸易再思考》(1990)、《地理和贸易》(1991)、《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1995)、《自组织经济》(1996)、《空间经济学》(1999)等。此外,主编的相关著作还包括:《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1986)、《战略性贸易政策经验研究》(1994)等;撰写的相关教材包括有:《国际经济学》(1987年初...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世民  沈琪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已被经验研究所广泛证实,但至今仍未有理论层面的解释。本文通过修正企业异质性理论假设,加入针对中国转轨经济的特点,构建了两国三区垄断竞争模型,开创性地将市场分割和融资约束纳入到统一框架中,证明了市场分割下会产生出"重出口而轻内销"的中国特有的特殊企业类型,融资约束会加剧贸易扭曲现象,并直接形成过度出口,进而最终导致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飞虎  史潇潇  
本文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上,结合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就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集聚与创新构建了理论框架,揭示了海外R&D集聚与创新的关系,并采用2001-2006年跨国公司在京R&D技术合同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海外R&D集聚与创新受到跨国公司组织控制、组织规模与组织创新的显著影响,同时受范围经济、空间联系等新经济地理学因素的积极影响,但是受累积循环因果关系影响则较弱。另外,根据R&D集聚与领先大学的关系所作研究表明(利用GIS系统),在京跨国公司R&D机构的确形成了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核心的密集布局,这对R&D机构能力的提升与地区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具有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能  王群伟  赵增耀  
集聚外部性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碳排放行为。邻接地区的环境倾销和转嫁效应显著,其中,贸易联系紧密的地区间有着较强的负向环境效应。因此,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天骄  薛领  
新经济地理发展下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以生产率差异为基石,认为高生产率企业具有低边际生产成本,忽视了产品质量的垂直异质性。本文试图讨论地区生产效率和质量投入双重异质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市场非对称情况下,单独提高质量投入比单独提高生产率更有优势,单独提高质量投入会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而增加市场份额,单独提高生产率则会在运输成本降到一定阈值后导致地区市场份额的削弱;此外,生产率和质量投入“两头兼顾”的方式虽然会增加地区市场份额,但是其所带来的集聚力会弱于单独提高质量投入的方式。总的来看,未来把握好地区的质量投入才是扩大地区产业集聚和空间分布情况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安虎森  颜银根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大量FDI涌入中国。本文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非对称自由资本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经济封闭的大国随着产品替代弹性降低、工业产品支出比重增加和贸易自由度变大将成为资本的净流入国。中国1983~2006年经验数据的研究表明,中国FDI的净流入与中国的工业化、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中国市场的开放、加入WTO)以及多样化产品偏好的强度成正相关,从而验证了理论假说。此外,研究中还发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FDI净流入产生正反馈效应而非负反馈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慧敏  刘辉煌  
地理距离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新"新经济地理视角,在Melitz,Helpman及Chen的企业异质性模型基础上,引入与地理距离相联系的中间投入品运输与增加的固定成本函数,考察距离因素与东道国特征如何影响企业进入的生产率门槛值。采用2000~2010年中国企业在118个国家(地区)建立的1052家子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境外投资企业间存在较大程度的异质性,地理距离与企业生产率门槛值正相关,存在"随机的自我选择机制",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选择进入邻近市场,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更有可能投资于距离较远,市场需求较小的东道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聂文星  朱丽霞  
依据新新贸易相关理论,本文采用数据包络法测算异质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研究其对出口率以及出口选择的作用机理。据测算,我国在2005年后出现向"生产率悖论"转化的趋势;并且,用最小二乘回归和逻辑回归对全国、行业以及省际数据的检验结果证明了该悖论的普遍性。基于此,本文依据演化经济学分析思路,指出中国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根本上是由企业技术和制度的路径依赖所致,具体表现为企业出口决策的自增强效应,以及政策、市场环境等非经济因素对企业出口所造成的外部冲击。文章进一步指出寻找路径依赖的扭转点以解除低效率锁定需要企业和国家政策多方面的努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蒋含明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通过将区域产品需求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构建包含企业集聚变量在内的工资方程,在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在中国省域层面较为显著,地区工资水平对企业集聚的弹性系数均显著为正且在东部地区更大,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举措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水平在我国省域间的趋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