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2)
- 2023(12913)
- 2022(11282)
- 2021(10507)
- 2020(8794)
- 2019(20430)
- 2018(20233)
- 2017(40023)
- 2016(21571)
- 2015(24006)
- 2014(23687)
- 2013(23876)
- 2012(21661)
- 2011(19480)
- 2010(19340)
- 2009(17451)
- 2008(17025)
- 2007(14825)
- 2006(13027)
- 2005(11431)
- 学科
- 济(88388)
- 经济(88300)
- 管理(60775)
- 业(58532)
- 企(49293)
- 企业(49293)
- 方法(40962)
- 数学(35681)
- 数学方法(35259)
- 财(25900)
- 农(22715)
- 中国(21930)
- 税(21766)
- 税收(20327)
- 收(20155)
- 业经(19909)
- 贸(19669)
- 贸易(19663)
- 易(19190)
- 地方(18770)
- 学(18727)
- 制(15253)
- 农业(14738)
- 务(14576)
- 财务(14504)
- 财务管理(14483)
- 技术(14240)
- 和(14151)
- 出(14022)
- 理论(13859)
- 机构
- 大学(302400)
- 学院(300582)
- 济(122765)
- 管理(121611)
- 经济(120282)
- 理学(106441)
- 理学院(105313)
- 管理学(103628)
- 管理学院(103107)
- 研究(99032)
- 中国(71776)
- 京(63761)
- 科学(61570)
- 财(59984)
- 所(49055)
- 财经(47487)
- 农(45384)
- 研究所(44565)
- 业大(44155)
- 中心(43740)
- 经(43132)
- 江(43034)
- 北京(40265)
- 范(38041)
- 师范(37672)
- 经济学(37497)
- 院(36241)
- 农业(35437)
- 财经大学(35332)
- 州(34609)
- 基金
- 项目(209552)
- 科学(164881)
- 基金(152979)
- 研究(152809)
- 家(132917)
- 国家(131869)
- 科学基金(113821)
- 社会(96735)
- 社会科(91982)
- 社会科学(91959)
- 基金项目(81682)
- 省(81119)
- 自然(74047)
- 自然科(72323)
- 自然科学(72308)
- 自然科学基金(71028)
- 教育(68623)
- 划(67945)
- 资助(63537)
- 编号(61866)
- 成果(49621)
- 重点(46349)
- 部(46198)
- 发(44814)
- 创(43598)
- 课题(41547)
- 创新(40661)
- 科研(40035)
- 国家社会(39947)
- 教育部(39705)
共检索到433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盈曦 郭其友
本文对18世纪以来国内外与出口退税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相关的经济学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出口退税的理论渊源始于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和古典学派;近现代演化出了出口退税的中性派、非中性派、产业派和结构优化派。中性派认为出口退税是中性的,提倡零税率原则,但这与经济现实不符。非中性派认为出口退税具有促进出口的非中性特征,且从实证上证实了这一特性,但他们仅把出口退税作为增加出口和弥补总需求的工具是有局限性的。产业派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们使用模型工具,清晰的指明了出口退税能够通过中间品价格、成本、资源配置效率和相关的上、下流产业四条路径影响出口退税产业,且从实证上证实了这种影响的显著性,这为后面的研究奠定...
关键词:
出口退税 产业结构优化 差别出口退税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盈曦 郭其友
基于一般均衡模型,引入两个差异性出口退税率,重新构建差异性出口退税机制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1994~2011年间的差异性出口退税率和产业结构变动面板数据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出口退税率的差异性出口退税机制对产业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通过降低出口退税率收缩中低技术行业的效应较大;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促进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效应较小。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的政策机制,以促进工业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书博
国外学者关于出口退税问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出口退税的必要性;第二,出口退税的效应及影响因素。本文对主要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综述,以方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出口退税 国外学者 综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书博
出口退税符合WTO规则,为世界各国所采用,我国也不例外。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出口退税的静态福利效应和动态福利效应,得出结论:出口退税是必要的,且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然后,文章对我国出口退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出口退税 福利 效应 研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甘行琼 蒋炳蔚
经济新常态下,为有效应对经济增速放缓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作为我国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出口退税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06~2015年的三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月度出口数据,采用干预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出口退税率与服装及衣着附件的出口额占比正向相关;出口退税率的政策边际效果逐渐减弱;出口退税率对提高纺织纺线及织物和鞋类的出口占比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通过调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退税率进而促进其产业增长的政策目的难以实现,反而客观上延缓了我国对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整步伐。建议整体降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退税率、细化产业出口退税率、积极寻求其他解决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以相对较低的出口退税率"倒逼"生产资源的合理流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樊琦
本文基于不同技术程度行业考察了2001年1月至2008年8月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实际效应。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影响十分显著,对高新技术行业影响不显著或影响较小。(2)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比重呈显著正相关,与高新技术行业的相关性不明确。(3)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影响比高新技术行业更明显。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两点建议:第一,从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应主要针对初级产品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效果会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晓雷
出口退税是调整一国内外经济均衡的一项重要财政政策,出口退税政策应该服务并服从于一国的对外经济均衡状况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产业。在对外经济失衡的时候,出口退税政策应该优先处理外部经济失衡问题,它的基本特征是高的、泛的、无差别的出口退税率;在对外经济均衡的时候,出口退税政策应该重点处理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问题,它的基本特征是低的、有选择的、有差别的出口退税率。历史上,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主要用于调节对外经济失衡,在当前我国对外经济"超均衡"格局下,出口退税政策应该强调利用差别出口退税率加快国内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林 朱卫平
本文构建了一个南北间的静态古诺模型来研究创新激励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结论表明,在一定劳动力资源禀赋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环境下,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退税和创新补贴政策能有效激励创新产出,从而提高本国的企业利润、消费者剩余,增加社会福利。但从长远来看,国民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是决定国家创新产出的根本因素。我们对上述结论还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在我国创新补贴是有效的创新激励措施,而创新补贴政策却不一定有效,其政策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创新 出口退税 创新补贴 创新激励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瀚元 王哲
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对1000多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为分析此次调整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我们基于调整的内容和调整前后1年内中国2位数海关分类产品的出口价格指数,用倍差法估计了这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中国产品出口价格的影响。我们首先在一个简单的产品销售模型中引入增值税率和出口退税率,证明了一定条件下出口退税率上调会引起产品出口价格下降。随后,在基本回归分析中,我们发现出口退税率上调会引起中国产品出口价格指数在一年之内平均下降1. 38个百分点,这与我们理论模型中得出的结论一致。最后,我们在稳健分析结果中发现,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产品出口价格指数的影响短期内并不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影响的程度先增加后减小。
关键词:
出口退税率 出口价格 政策评估 倍差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窦彬
调整出口退税已成为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出口的重要措施,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出口退税的节能减排效应,提出下调出口退税率,将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成本的假设,接下来又通过我国钢铁行业出口能源强度与出口退税率的协整分析来实证验证,结果表明:出口额能耗与出口退税率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出口退税率是出口额能耗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出口额能耗影响的长期弹性为0.47,短期弹性为0.07,即出口退税率的变化对出口额能耗的影响在短期内不明显,但具有长期深远的影响;变结构协整分析还表明,差别退税政策下,当退税率下调时,出口退税率变化对出口额能耗的影响更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汉林
一、出口退税的理论分析 (一)出口退税的涵义 出口退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出口退税指对出口产品的免税、抵税和税金返还。狭义而言,出口退税则指对出口产品征收的间接税金的返还,即从中央财政中退库的部分。严格地说,出口退税是出口商品适用零税率的要求而产生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震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受中央财政承受能力限制的退税配额供给不足,导致出口欠退税急剧增长。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于2003年10月13日发布了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笔者一方面认为此次出口退税改革体现了中央政府理性、务实和讲求实效的综合解决国际、国内经济难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认为此次改革具有阶段性。因此本文对如何彻底解决出口欠退税问题做了进一步研讨。
关键词:
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退税率体系 国债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闫雨 贾建华
进入21世纪以来,福建省的比较优势由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趋势有所增强,但新的比较优势尚未完全建立。如何发挥出口退税在促进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是涉外税收工作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重要职责。本文在对福建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比较优势演变过程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退税 对外贸易 商品结构显性比较优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波 范方志 汤玉刚
文章通过分析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前后地方政府间财税关系不平衡的两种表现形式,说明了现有出口退税分担机制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临时制度安排,从长期来看它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此在此基础上的机制优化是必需的。文章提出缓解地方政府间财税关系不平衡的三大基本解:发展外贸代理制的市场解,中央计划解和地方政府分散合作解。三个基本解的搭配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地政府间财税关系不平衡可能引发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