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7)
2023(3965)
2022(3039)
2021(2681)
2020(2147)
2019(4991)
2018(4665)
2017(8985)
2016(4553)
2015(5056)
2014(4881)
2013(4650)
2012(4321)
2011(3797)
2010(3662)
2009(3287)
2008(3206)
2007(2754)
2006(2509)
2005(2318)
作者
(11653)
(9951)
(9701)
(9265)
(6211)
(4754)
(4567)
(3754)
(3613)
(3462)
(3369)
(3191)
(3133)
(3124)
(3060)
(3004)
(2954)
(2851)
(2768)
(2729)
(2304)
(2300)
(2299)
(2253)
(2233)
(2152)
(2081)
(1939)
(1925)
(1889)
学科
(21434)
贸易(21427)
(20944)
(20938)
经济(20928)
(12828)
(10089)
出口(10082)
出口贸易(10082)
管理(9537)
方法(8972)
(8899)
数学(7637)
中国(7614)
数学方法(7601)
(6466)
企业(6466)
关系(5984)
(5513)
地方(5138)
(4992)
人口(4748)
业经(4717)
产业(4559)
概况(4151)
进出(4145)
进出口(4145)
进出口贸易(4145)
国际(3814)
贸易关系(3606)
机构
学院(62828)
大学(62776)
(36070)
经济(35660)
研究(23721)
管理(21614)
理学(18795)
理学院(18605)
管理学(18372)
管理学院(18266)
中国(17367)
(14480)
经济学(13175)
(12494)
经济学院(12304)
财经(11778)
(11499)
(11353)
科学(11233)
(10811)
研究所(10119)
中心(9954)
(9085)
(9014)
财经大学(8747)
国际(7839)
(7750)
北京(7588)
贸易(7484)
商学(7284)
基金
项目(42797)
科学(34075)
基金(32498)
研究(32486)
(27947)
国家(27764)
科学基金(23686)
社会(23170)
社会科(22234)
社会科学(22228)
基金项目(16450)
(15090)
教育(13771)
自然(13336)
资助(13159)
自然科(13062)
自然科学(13061)
自然科学基金(12850)
(12589)
编号(12116)
国家社会(10766)
(10161)
(10133)
重点(9718)
中国(9663)
成果(9107)
教育部(9101)
(8999)
人文(8936)
社科(8936)
期刊
(34589)
经济(34589)
研究(22005)
(13446)
国际(11513)
中国(10753)
(9945)
经济研究(8211)
学报(7927)
管理(7601)
科学(7433)
(7087)
贸易(7087)
(6712)
问题(6694)
大学(6689)
学学(6388)
国际贸易(6121)
业经(5913)
(5699)
金融(5699)
财经(5638)
世界(5398)
(4989)
经贸(4961)
农业(4842)
商业(4478)
技术(4092)
外经(3538)
对外(3538)
共检索到98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述忠  王笑笑  张洪胜  
本文将出口规模与价值链地位纳入异质性企业模型分析框架,考察了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影响就业的机制,并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显示:(1)出口规模扩张会对就业产生正向影响,但由于一般贸易出口规模扩张对就业的正向影响程度要小于加工贸易出口,因此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提升会对就业产生负向影响。(2)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会对就业产生负向影响。(3)出口企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也会对就业产生负向影响。近年来,出口贸易转型升级体现出的出口企业一般贸易出口占比、生产率和价值链地位的持续提升,降低了企业就业需求,从而有利于缓解中国劳动供给不足的长期趋势以及人口红利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展鹏  王丽芳  
基于中国财税体制及人口资源禀赋的角度,使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财政分权、人口红利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是扩大出口规模的经济激励因素,通过激励地方政府竞争,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人口红利作为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资源禀赋,不仅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规模和结构,而且有助于吸引FDI,促使企业选择出口导向型战略,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FDI、工业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贸易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松  刘海云  
本文通过经验数据和实证分析证明,我国出口扩张及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根源于人口红利和低城镇化率。人口红利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造成了工资收入增长缓慢,国内消费能力不足。快速工业化和缓慢城镇化加剧了过剩供给能力和国内有限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因此,扩大出口成为经济主体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应对人口红利消失和扩大内需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爱美  郭静思  吴卫红  
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动期,我国以劳动力数量优势为特征的第一次人口红利渐微,以高素质人力资本为特征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将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推力。基于城镇二元化视角,本文通过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考察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质量以及储蓄率对我国对外贸易产业影响的作用机制,发现劳动力数量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渐微;劳动力质量即人力资本由于教育存在时滞效应,现阶段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高储蓄是人口红利的特征,其通过转化为资本的形式对人口红利产生间接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陈永安  吴飞飞  
本文在Joséand Jean(2015)的出口产品质量选择模型基础上,构建两国三种产品的出口博弈模型,引入国际市场不同国家同质产品竞争效应,基于企业出口遭受反倾销的视角探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能否缓解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并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全球反倾销数据库匹配的细分产品数据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产品为低端产品或处在中端产品中较高水平或高端产品中较高水平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有利于减少进口国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倾销认定;当产品质量处于中端产品中较低水平或高端产品中较低水平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将会伴随与国际同类产品的竞争加剧,这将会增加进口国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倾销认定。此外,产品质量提升与对华反倾销之间的关系因商品敏感性、企业所有制性质、进口国特征等因素而异。这些发现为当前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案件频发并存的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维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丘兆逸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积极开展减排工作,并于2009年底宣布新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文章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并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存在J曲线效应,即在碳排放强度下降前期增加出口成本,降低出口;而在后期由于刺激创新,扩大出口。因此,为应对碳排放强度下降对出口贸易的冲击,需采取相应的刺激出口贸易措施来防止其过度波动;同时采用财政支持、加强合作等手段,促进降低碳排放强度相关技术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毛其淋   胡翔川  
本文以行政审批中心设立这一政策冲击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考察行政审批改革对企业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审批改革提高了企业的一般贸易出口比,对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具有显著促进效应;缓解融资约束、加剧市场竞争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行政审批改革促进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行政审批改革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外资企业、小规模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的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增加进驻部门数量是促进企业出口贸易升级最有效的措施;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还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出口技术复杂度。本文丰富了我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同时对于客观评估以设立行政审批中心为代表的制度性创新的实施效果,进而有效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婷  
本文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模型,系统分析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可显著促进出口贸易转型升级。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且在批次异质性中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正向促进作用相对最大。从中介效应来看,贸易便利化和技术创新水平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促进出口贸易转型升级。最后,提出适时增加自由贸易试验区数量、加大推广贸易便利化相关政策的力度,推进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建立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天阳  
基于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降低通关成本视角,本文利用2014~2015年中国率先在一些地区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显著促进了出口贸易,并且多种检验表明这一结论稳健可靠。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通过贸易成本效应和产品时效性偏好机制促进了出口贸易。异质性分析发现,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对加工贸易、海洋运输出口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讨论发现,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主要通过提高集约边际促进了出口,对扩展边际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应继续加强一体化的海关治理体系建设,提高通关和贸易便利化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雨时  
既治标又治本——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率下降的成因、影响和对策李雨时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功地实行“软着陆”,并且继续保持了较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却出现了近十几年来首次下降的局面。据海关统计,1996年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凯杰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面临着外部需求不景气、传统要素优势成本丧失、出口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和贸易摩擦形式严峻等困境。供给侧改革是推动我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应按照"既要创造新供给,又要调整供给结构"的思路,利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新供给;通过纠正要素市场扭曲,重塑比较优势,推动技术革新,调整供给结构。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应在市场化、法制化建设基础上开展,着重在创新环境培育、税费改革、要素市场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验改革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推进出口贸易转型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雨  戴翔  
长期以来,中国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且出口市场高度集中,已被理论和实践部门认为是促成中国成为全球贸易摩擦最大受害国的主要原因。但是本文利用泊松回归模型的计量结果揭示:中国出口产品升级和出口市场多元化不仅未能有效缓解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反而使之加剧;FDI的大量利用和我国深度融入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对我国遭遇贸易摩擦具有显著促成作用。据此,本文认为不能将中国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摩擦简单归咎于附加值过低和市场集中度过高。我们应从国际分工演进和中国比较优势角度出发,以正常的心态看待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通过加强政府间沟通、民间游说、国际舆论宣传等措施加以缓解,以免造成政策偏差,妨碍我国开放型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奕芳  
人口红利消失是制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互联网能够成为提升贸易福利的主要引擎。本文在借鉴Redding(2016)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互联网内生贸易模型,将互联网和人口红利置于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互联网和人口红利对贸易福利的影响。通过利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对模型结论进行计量检验,发现互联网带来的贸易福利可以弥补因人口红利消失而减少的贸易福利。加快互联网贸易建设,尤其是关注中部地区的互联网贸易发展,是新时期中国快速实现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明  
运用GTAP模型评估RCEP生效叠加碳达峰实现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估美国和欧盟普遍主张的碳关税政策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RCEP生效产生的出口贸易红利能有效抵减中国实现碳达峰短期内对出口贸易带来的负面冲击。在中国实现碳达峰过程中,美国和欧盟率先征收碳关税对RCEP成员国尤其是中国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但当RCEP成员国也同时征收碳关税时,则RCEP成员国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明显改善。研究结论为统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重目标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为低碳目标约束下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亚斌  唐卫  
通过分析环境规制、FDI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从环境规制和FDI的角度优化出口贸易结构问题。从环境政策来看,环境规制会削弱各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由于FDI流入产生的资本补缺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对出口贸易产生了促进作用,"环境规制的创新贸易效应"也发挥了作用,政府应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实行较严格且合理的环境政策,以促使贸易结构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