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76)
- 2023(19436)
- 2022(16160)
- 2021(15227)
- 2020(12904)
- 2019(29613)
- 2018(29168)
- 2017(54375)
- 2016(29461)
- 2015(33314)
- 2014(32644)
- 2013(32097)
- 2012(29496)
- 2011(26263)
- 2010(26358)
- 2009(24804)
- 2008(24724)
- 2007(21592)
- 2006(18793)
- 2005(17114)
- 学科
- 济(129064)
- 经济(128929)
- 业(103318)
- 管理(94912)
- 企(91227)
- 企业(91227)
- 方法(63046)
- 数学(52842)
- 数学方法(52085)
- 财(37279)
- 农(36273)
- 业经(34651)
- 中国(34526)
- 贸(31514)
- 贸易(31498)
- 易(30665)
- 务(25610)
- 财务(25549)
- 财务管理(25504)
- 农业(24968)
- 企业财务(24154)
- 制(23528)
- 学(22155)
- 技术(21911)
- 理论(21578)
- 地方(20238)
- 和(20197)
- 策(19445)
- 划(19395)
- 银(18293)
- 机构
- 学院(422998)
- 大学(421618)
- 济(181271)
- 经济(178143)
- 管理(167043)
- 理学(144567)
- 理学院(143107)
- 管理学(140516)
- 管理学院(139764)
- 研究(139011)
- 中国(109958)
- 京(88464)
- 科学(83758)
- 财(82103)
- 农(73048)
- 所(69362)
- 财经(65979)
- 中心(64506)
- 业大(63301)
- 研究所(62881)
- 江(61937)
- 经(60346)
- 农业(57820)
- 经济学(55760)
- 北京(55268)
- 经济学院(50483)
- 范(50308)
- 院(50173)
- 师范(49684)
- 财经大学(49016)
- 基金
- 项目(283179)
- 科学(224310)
- 基金(209855)
- 研究(201476)
- 家(184182)
- 国家(182646)
- 科学基金(157895)
- 社会(130974)
- 社会科(124441)
- 社会科学(124411)
- 基金项目(109656)
- 省(108310)
- 自然(103675)
- 自然科(101461)
- 自然科学(101433)
- 自然科学基金(99700)
- 教育(92802)
- 划(91571)
- 资助(87413)
- 编号(79253)
- 重点(63552)
- 部(62949)
- 成果(62676)
- 创(60550)
- 发(59333)
- 创新(56103)
- 国家社会(55603)
- 科研(54976)
- 教育部(54261)
- 课题(53694)
- 期刊
- 济(192381)
- 经济(192381)
- 研究(119699)
- 中国(80129)
- 学报(67398)
- 财(66406)
- 管理(65888)
- 农(65638)
- 科学(62661)
- 大学(52046)
- 学学(49264)
- 农业(45047)
- 技术(38955)
- 教育(38314)
- 融(37986)
- 金融(37986)
- 财经(33382)
- 经济研究(32378)
- 业经(31247)
- 经(28844)
- 业(27309)
- 贸(26913)
- 问题(25818)
- 国际(23561)
- 统计(23465)
- 技术经济(22951)
- 策(21484)
- 世界(21176)
- 版(20514)
- 商业(19661)
共检索到629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艳乐 于江曼
通过深度挖掘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相匹配的企业面板数据,探索企业出口贸易对企业就业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企业是否出口及不同的出口状态对企业就业规模的一系列影响。其次,分别从企业的出口贸易强度、出口产品种数、出口目的国数量等多方面测度了企业参与出口贸易对其内部就业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产品异质性层面,研究发现最终品出口的增加对企业就业规模的影响大于中间品出口。此外,企业贸易伙伴国的一系列差异化特征以及企业所属行业的要素密集度特征也会对企业的就业规模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就业规模 出口状态 出口强度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海洋 孔祥贞
运用1999—2007年中国160多万家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出口贸易是否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分析表明: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工资差异,出口企业的工资比非出口企业大约高7.1%;出口企业未出口前与其他持续非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别,甚至低于非出口企业。因此,出口贸易的确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敏
本文采用2000~2006年持续经营的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对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倍差法的Kernel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能在出口后的1年或2年内将显著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此后该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出口贸易未能促进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出口活动的"干中学"效应与出口加工贸易度和技术水平均密切相关,而通过出口贸易而产生的"扩张陷阱"只存在于出口加工贸易度高的(中)低技术行业以及金属制品业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顶 赵美英
文章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选取了2007年我国30多万家制造业企业样本,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方面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不但没有积极作用,反而存在负面效应,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较多、出口企业的"惰性"以及我国国内市场进入成本较高引起的。由此,我国企业应该重视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加快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发挥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出口贸易 生产率 新—新贸易理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孙哲
本文以2006年中国30万工业企业的微观统计数据为样本,按照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出口比重对企业进行分组,实证检验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在行业分组中,出口贸易对多数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存在负面影响,对医药制造等5个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则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企业规模分组中,出口与资产总额在4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生产率正相关,与中型和小型企业生产率负相关;在出口比重的分组中,对出口依赖性越强的企业,出口贸易对生产率的阻碍作用越大,当出口占总产值份额较小时,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皓
基于微观视角考察企业出口贸易化解产能过剩的内在机理,并采取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其现实表现。研究发现,企业出口强度越大,其产能利用率越高,说明出口贸易能够起到化解产能过剩的作用。进一步的分样本考察表明,出口贸易的化解产能过剩效应显著存在于内陆欠发达地区,而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由于存在较高的外需依赖度和产能利用率以及加工贸易特征等原因,其出口贸易对产能过剩的化解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出口贸易 产能过剩 出口强度 产能利用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王玉东
文章基于2005—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方法,研究了出口参与和出口贸易技术溢出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参与对创新选择和创新产出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出口贸易技术溢出对创新选择有负向而显著的影响,但对创新产出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加入吸收能力后,出口贸易技术溢出对创新选择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变化不大,但吸收能力对创新选择和创新产出都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文章兼顾所有制类型和地区差异,提出了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以提高创新产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宜红 林发勤
本文通过我国2005年工业普查的企业数据,对Melitz(2003)的异质企业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主要检验企业要素生产率、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所处区域和企业要素比率等因素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越高越容易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容易出口。关于企业要素比率的结论是,从整体来看,企业要素比率的作用不确定,这说明了我国出口不再仅仅依赖丰裕的劳动禀赋,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分行业的检验结果显示,在一些资本密集性的企业,资本与劳动比率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表明我国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也具有出口竞争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宏彬 马弘 熊艳艳 徐嫄
本文首次使用2000年至2006年的中国进出口企业面板数据,分别估计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企业出口值与进口值产生的影响,从微观层面上估计了我国进出口的汇率弹性。本文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企业出口值减少0.99%,但同时,企业进口值也降低0.71%。此外,本文发现,私营企业、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从事进料加工贸易的企业以及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其进出口值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遭受的冲击最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胡强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采用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高度细分的进出口数据,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全面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与不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相比,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出口额、更多的出口产品种类及更高的出口持续可能性。而且,伴随着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这种影响更加显著。同时,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对其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从中间品的进口来源国看,企业使用从高技术国家进口的中间品对其出口绩效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结论在去掉加工贸易样本以及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后依然稳健。这一系列结论对中国制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赖伟娟 黄静波
文章运用1999~2007年的工业普查数据,通过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研究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问题。结果表明,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工资水平、就业人数、利润水平和人均增加值,但是规模相对较小。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小型企业出口前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后出口学习效应不明显,大中型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则更为显著,中国大中型企业的特征更符合新新贸易理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吴国杰
本文首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是否进口中间品,以及不同贸易类型的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不具有促进作用,与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相比,进料加工中间品进口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和稳健;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的抑制效应减弱,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增强,进料加工中间品的影响呈"U"形关系。
关键词:
中间品 贸易类型 出口产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白思达 储敏伟
跨国企业通过转让定价的方式来进行利润转移和国际避税,在发达国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伴随而来的企业国际避税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借鉴Bernard等(2006)的模型,考虑到我国反避税制度的具体规定,将出口量和税率差一并纳入价格差的决定方程,对其加以拓展,从而在理论上说明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通过转让定价方式开展国际避税的存在性、异质性和反避税效果,并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加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出口贸易
关键词:
国际避税 转让定价 商品贸易 税收协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白思达 储敏伟
跨国企业通过转让定价的方式来进行利润转移和国际避税,在发达国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伴随而来的企业国际避税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借鉴Bernard等(2006)的模型,考虑到我国反避税制度的具体规定,将出口量和税率差一并纳入价格差的决定方程,对其加以拓展,从而在理论上说明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通过转让定价方式开展国际避税的存在性、异质性和反避税效果,并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加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出口贸易中存在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的行为,且出口目的国与我国的税率差越大,转让价格偏离公平交易的价格幅度也就越大。(2)企业的避税程度因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行业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内资企业相对于外资企业避税更加严重,资本密集型行业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更为严重。(3)税收协定作为针对转让定价的反避税制度,所起到的作用还相当有限。文章从避税动机的角度为我们理解当前我国企业的"走出去"行为提供了一种思路,也为我国当前反避税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国际避税 转让定价 商品贸易 税收协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瑞琴 文俊
中国工业企业的集聚对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同产业集聚和基于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多样化集聚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的结论有:(1)同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不显著,且这一结果不会因企业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但对高技术水平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2)上游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对高技术水平企业和非纯加工贸易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3)下游产业集聚可以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但作用弱于上游产业的集聚;且同样对高技术水平企业和非纯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更显著。因此,为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我们应更加注重充分发挥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多样化集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同产业集聚 上下游产业集聚 出口产品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FDI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微观检验
出口与企业生产率:新-新贸易理论下的我国数据检验(1997-2006年)
贸易成本、企业出口动态与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出口企业微观数据:2000—2005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影响分析
中国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工资溢价
进出口贸易拉动GDP增长的HP滤波分析及协整检验——基于1978-2007年我国数据的分析
我国出口企业转向OFDI的多维影响因素——基于微观数据的检验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企业的出口市场偏好——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检验
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环境友好度吗——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检验
企业出口目的地选择与出口贸易额——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