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1)
- 2023(6106)
- 2022(5243)
- 2021(4806)
- 2020(3890)
- 2019(9078)
- 2018(9206)
- 2017(17441)
- 2016(9480)
- 2015(10925)
- 2014(10970)
- 2013(10846)
- 2012(10521)
- 2011(9285)
- 2010(9175)
- 2009(7867)
- 2008(7881)
- 2007(7009)
- 2006(6194)
- 2005(5531)
- 学科
- 济(38170)
- 经济(38133)
- 管理(25596)
- 贸(23005)
- 贸易(22992)
- 易(22393)
- 业(19097)
- 方法(16363)
- 企(14995)
- 企业(14995)
- 数学(13784)
- 数学方法(13578)
- 出(13269)
- 环境(11251)
- 地方(10163)
- 口(10149)
- 农(10140)
- 出口(10139)
- 出口贸易(10139)
- 中国(9656)
- 学(9130)
- 财(9037)
- 业经(7194)
- 制(6982)
- 关系(6924)
- 划(6446)
- 农业(6238)
- 银(6183)
- 银行(6161)
- 和(6142)
- 机构
- 大学(130771)
- 学院(130614)
- 济(55577)
- 经济(54422)
- 管理(45655)
- 研究(44804)
- 理学(38745)
- 理学院(38247)
- 管理学(37479)
- 管理学院(37257)
- 中国(35227)
- 京(28432)
- 科学(27746)
- 财(24297)
- 所(22408)
- 农(21844)
- 中心(21090)
- 江(20764)
- 研究所(20149)
- 业大(19523)
- 财经(19169)
- 范(17717)
- 经济学(17620)
- 师范(17530)
- 北京(17410)
- 农业(17329)
- 经(17240)
- 院(17112)
- 州(16418)
- 经济学院(16159)
- 基金
- 项目(86484)
- 科学(66617)
- 研究(63497)
- 基金(62021)
- 家(53923)
- 国家(53500)
- 科学基金(45068)
- 社会(39389)
- 社会科(37381)
- 社会科学(37375)
- 省(33864)
- 基金项目(33056)
- 自然(29030)
- 教育(28533)
- 自然科(28318)
- 自然科学(28313)
- 划(27998)
- 自然科学基金(27788)
- 编号(25750)
- 资助(25665)
- 成果(20447)
- 发(19369)
- 重点(19313)
- 部(19142)
- 课题(17613)
- 创(17348)
- 科研(16923)
- 大学(16631)
- 创新(16376)
- 教育部(16356)
共检索到205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丁 汪云林 牛文元
文章介绍了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概念和内涵,并结合中国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对水泥出口中的隐含碳做了计算。结果为:2006年,中国的出口水泥贸易中隐含了超过千万吨的CO2排放,因为是在中国进行的生产,所以按照相关国际条约的规定,这部分消耗实际上还需要由中国来承担,其价值大约占到水泥出口贸易额的15.8%,远远超过一般水泥出口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因此,这种高能耗、高碳排放产品的出口在今后的对外贸易中须严格限制,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赢得更多的主动权。
关键词:
隐含碳 碳源计算 水泥 出口贸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晔 李惠民 徐明
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对进出口商品都采用中国的碳耗水平所作的保守估计发现:1997-2006年,通过产品的形式,我国为国外排放了大量的碳,1997-2004年,隐含碳净出口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在0.5%~2.7%之间,2004年之后迅速增加,2006年该数字达10%左右。按照日本的碳耗效率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整后的乐观估计发现,中国为国外转移排放的碳数量更为惊人。1997-2002年隐含碳净出口量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12%~14%,2002年之后迅速增加,到2006年,该数字已达29.28%。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国和其出口国都是这些碳排放的受益者,都...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隐含碳 投入产出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盛仲麟 何维达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1999-2012年中国海关进出口商品数据,研究测算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出口贸易的不断增长,中国所排放的碳中有相当部分被用于生产满足国外消费者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出口产品,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是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的主要受惠国。文章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各部门隐含碳排放情况,为国家从碳排放控制的角度调整产业及贸易结构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国家未来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菲 李娟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剑波 安丹 任亚运
借鉴投入产出法的思想,构建起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测度模型,基于2002~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28个出口行业隐含碳排放足迹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我国28个出口行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呈下降趋势,但行业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在2002~2007年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在2010年有所下降;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波动较大。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英娜 姚静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面临着快速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两难命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容妥协。本文以中美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法,在考虑两国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差异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2009年两国的贸易污染指数,旨在为中国在气候谈判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提供理论依据,利于中国在气候谈判中获得公平的减排目标,以及中国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博伟 张伯伟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碳减排,可以为中国“碳双减”提供政策启示。采用1995—2009年的跨国跨行业面板数据,结合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出上游度和投入下游度的上升均会导致出口贸易隐含碳水平升高,这说明如果一国以矿业、制造业为主要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那么出口贸易隐含碳水平会升高,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这一结论。此外,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效应会更弱,但是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效应会更加明显。因此,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中国政府应当优化产业布局,通过约束污染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调整出口规模和改善出口贸易结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会民 王媛 刘冠飞
本文利用瓦尔拉-卡塞尔模型,计算了2002年与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量。结果表明:2002年与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量分别为3.64亿t和9.81亿t,进口贸易隐含碳量分别为1.28亿t和2.70亿t;加工贸易隐含碳量分别为0.48亿t和0.96亿t。2002年与2007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输出量分别为2.84亿t和8.08亿t,分别占当年国内排放总量的29.8%和47.4%。同时本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在日本、欧盟、东盟三技术水平情景下分析后,发现碳减排空间巨大。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能源结构的调整、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尽快的走上低碳经济之路;同时国际社会应敦促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艳梅 付加锋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47%和45.53%。进而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为4种: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出口总量效应和出口结构效应。并以1997-2007年为样本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因素的贡献值分别为-638.95Mt、132.41 Mt1、266.38 Mt和-109.77Mt。可见造成出口贸易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彩虹 韩立岩
国际贸易中,伴随着产品的流动,碳排放也发生了转移,对各贸易国的环境带来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建立了外贸隐含碳对本国环境影响力的度量指标:外贸碳贡献度、外贸碳相关度、外贸碳损失度及外贸碳拖累度,来描述一国与世界的碳交换程度及对本国环境的影响。同时,根据这些指标对中美两国的国际贸易对本国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析比较了两国国际贸易中碳交换特征。最后针对我国的贸易碳的环境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晔 李惠民 徐明
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在考虑隐含能和进出口能源产品的情况下,都按我国的能耗效率对进出口进行的保守估计发现:1997-2006年,我国的能源进出口基本持平,其中1999-2005年是一个微弱的能源净进口国,而1997,1998和2006年却是能源净出口国;按照日本的能耗效率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整后的乐观估计发现中国则是一个更大的能源净出口国,每年能源净出口量在10 000~50 000万t标煤之间,其中1997-2002年我国能源净出口量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之后该数字迅速增长,2006年更高达18.8%。可见我国进口的能源(包括进口产品中的隐...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隐含能 投入产出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纪录
本文通过改进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分别从总量、行业和贸易伙伴等层面对我国2002—2009年的出口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动态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我国约有12%—18%的碳排放由出口贸易引致,且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隐含的碳排放也持续增加。其中,加工制造业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出口碳排放的主要载体,而美国和欧盟分别是2002和2007年我国最大的出口碳排放受益国。
关键词:
隐含碳排放 出口贸易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德才 王琳佳 仲凤霞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97-2011年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变化进行研究,分别测算了广东省整体和部门层面的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大于进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差额1997年为0.20亿吨、2011年为0.36亿吨,说明广东省处于隐含碳的净出口状态;另外,隐含碳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服务业和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部门。广东省应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碳产品的出口,扩大"两高一资"产品的进口,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隐含碳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蒙英华 裴瑱
通过利用EIO-LCA软件,我们对中国出口美国前十位货物的隐含碳进行分部门计算。结果认为:中国出口美国前十位货物的隐含碳总量约占总出口的75%以上.其中,隐含碳排放量较高的出口主要是:办公室机器和自动资料处理仪器、杂项制品、电信和录音及音响设备和仪器等三类产品;较低的主要集中于以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为主的轻纺工业。
关键词:
中美 出口贸易 隐含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根能 吕磊磊 董伟婷
在考虑技术异质性的条件下,首先核算我国2002年、2007年以及2010年三年进出口隐含碳,然后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将对三年隐含碳排放变化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三年隐含碳净输出量分别为903百万吨、2 134百万吨、1 700百万吨,说明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替发达国家和地区承担了过多的碳排放;(2)2002—2007年和2007—2010年两个阶段进口及出口隐含碳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均为正,其中规模效应是2002—2007年进口及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结构效应是2007—2010年进口及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3)两阶段我国进口及出口隐含碳的强度效应均为负,说明无论是我国还是境外的生产技术水平都在进步;(4)两阶段出口加权平均碳排放强度的年均降幅均高于进口加权平均碳排放强度的年均降幅,说明我国技术水平进步的速度要快于境外技术平均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