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6)
2023(11570)
2022(9512)
2021(8474)
2020(7161)
2019(16136)
2018(15724)
2017(30480)
2016(16145)
2015(18035)
2014(17873)
2013(17681)
2012(16008)
2011(14254)
2010(14563)
2009(13883)
2008(14186)
2007(12970)
2006(11548)
2005(11016)
作者
(44864)
(38002)
(37715)
(35623)
(24252)
(17978)
(17001)
(14449)
(14038)
(13420)
(12960)
(12480)
(12466)
(12140)
(11896)
(11402)
(11196)
(10969)
(10775)
(10749)
(9322)
(9228)
(9116)
(8651)
(8530)
(8349)
(8311)
(8288)
(7420)
(7331)
学科
(82402)
(76451)
企业(76451)
(75960)
经济(75837)
管理(68878)
方法(33094)
(30054)
业经(28443)
(26050)
(25546)
贸易(25534)
(24806)
数学(24386)
数学方法(24261)
(21096)
财务(21077)
财务管理(21052)
(19894)
企业财务(19893)
农业(17917)
技术(17346)
中国(16975)
(15225)
(14790)
(14664)
(14543)
体制(13426)
理论(13413)
(12957)
机构
学院(242386)
大学(235362)
(114133)
经济(112326)
管理(98886)
理学(84727)
理学院(84050)
管理学(83251)
管理学院(82810)
研究(73765)
中国(60815)
(56400)
(47295)
财经(43974)
(39853)
科学(38690)
(38118)
(37899)
经济学(35652)
(35513)
中心(33533)
经济学院(32485)
财经大学(32309)
业大(31611)
研究所(31172)
商学(29916)
农业(29737)
商学院(29651)
北京(29119)
(28939)
基金
项目(152452)
科学(122933)
研究(115702)
基金(114152)
(96656)
国家(95786)
科学基金(84972)
社会(78290)
社会科(74582)
社会科学(74566)
基金项目(59799)
(59336)
自然(52078)
教育(51563)
自然科(50948)
自然科学(50937)
自然科学基金(50151)
(47516)
资助(46167)
编号(45291)
(36269)
(35847)
(35430)
成果(35274)
(35216)
重点(33629)
国家社会(33424)
(32596)
创新(32269)
人文(31162)
期刊
(130117)
经济(130117)
研究(74181)
(48137)
中国(46314)
管理(42910)
(36821)
科学(29322)
学报(28497)
农业(25418)
(24234)
金融(24234)
大学(23861)
业经(23633)
学学(23013)
财经(22679)
技术(22547)
经济研究(21646)
(20466)
(19601)
问题(18272)
国际(17215)
教育(17051)
(16134)
技术经济(14803)
世界(14334)
商业(13544)
财会(13329)
现代(12767)
会计(11417)
共检索到372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云  
流通业连接生产和消费,其发展水平关系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以及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由互联网重塑的贸易格局中,其中如何促进流通业的效率提升是一个较为关键的议题。本文以2011-2014年的流通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出口贸易规模与我国流通业企业劳动效率提升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中介传导模型来从营业成本角度进一步剖析"出口中学"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出口能够显著提升我国流通业企业的劳动效率,且该效应是通过提升管理绩效实现的。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流通企业如何利用国际市场获得劳动效率的提升提供了证据支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聂文星  朱丽霞  
依据新新贸易相关理论,本文采用数据包络法测算异质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研究其对出口率以及出口选择的作用机理。据测算,我国在2005年后出现向"生产率悖论"转化的趋势;并且,用最小二乘回归和逻辑回归对全国、行业以及省际数据的检验结果证明了该悖论的普遍性。基于此,本文依据演化经济学分析思路,指出中国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根本上是由企业技术和制度的路径依赖所致,具体表现为企业出口决策的自增强效应,以及政策、市场环境等非经济因素对企业出口所造成的外部冲击。文章进一步指出寻找路径依赖的扭转点以解除低效率锁定需要企业和国家政策多方面的努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付建  
引入比较优势理念分析贸易与行业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构成企业异质性视野下出口贸易影响生产率的机理。通过数理模型构建出口贸易、比较优势与生产率之间关系的模型,并通过企业微观数据和行业层面数据对此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顶  赵美英  
文章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选取了2007年我国30多万家制造业企业样本,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方面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不但没有积极作用,反而存在负面效应,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较多、出口企业的"惰性"以及我国国内市场进入成本较高引起的。由此,我国企业应该重视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加快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发挥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江波  李美云  
文章基于发达国家生产服务业出口贸易急速攀升的现状,以分工深化和全球产业价值链为出发点,从理论上分析了生产服务业出口贸易与创新互动对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OECD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如果发达国家的生产服务业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则其生产率提升效应不明显且还可能为负;只有聚焦于技术—知识密集型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其生产率提升效应才显著为正。针对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出现的服务外包基地"同构化"、"低端化"现象,文章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价值链国际分工,从战略上加大生产服务业R&D投入以攀升价值链高端及优化生产服务业布局等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小娟  刘姣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2~2007年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8个行业面板数据,从总体和行业分组两个层面考察了进口和出口对制造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02~2007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而非技术效率的增长。从制造业总体回归来看,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出口则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进出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都为正,其中进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出口的影响显著。行业分组回归表明,进出口贸易对不同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孙哲  
本文以2006年中国30万工业企业的微观统计数据为样本,按照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出口比重对企业进行分组,实证检验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在行业分组中,出口贸易对多数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存在负面影响,对医药制造等5个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则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企业规模分组中,出口与资产总额在4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生产率正相关,与中型和小型企业生产率负相关;在出口比重的分组中,对出口依赖性越强的企业,出口贸易对生产率的阻碍作用越大,当出口占总产值份额较小时,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庆昌  
文章使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1979-2009年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偏离工资的增长,这与Madsen和Damania(2001)等人的研究相矛盾。为此,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文章从需求引致创新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利用两步系统广义矩(Two-step system GMM)估计方法控制全要素生产率对工资可能产生的影响后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1979-1997年,工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本一致;工资、出口均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1998-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偏离工资的增长,主要因为我国出口额大幅增加抵消了工资上涨给企业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蕾  尹翔硕  
本文从贸易成本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由于国内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因此在国内市场经营的固定贸易成本甚至超过出口固定成本。本文拓展了Melitz(2003)的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基于logit(probit)模型,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制造业整体样本及纺织服装制造业样本进行检验,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市场选择的主要因素。国外市场更低的销售费用促进了企业出口,不同市场的贸易成本差异会对企业市场选择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戴觅  余淼杰  Madhura Maitra  
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在特定行业与所有制中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企业—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完全是由中国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导致的。在中国,近20%的出口企业完全从事加工贸易,这些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低10%~22%。剔除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就能使我们回到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传统结论中。本文说明区分加工与非加工贸易企业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表现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怡  王玉  曹利军  
本文从贸易中介视角,将出口进一步分为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使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对"生产率悖论"问题进行再次检验。研究发现,从整体出口来看,中国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问题,但是问题主要来自直接出口企业,间接出口企业不存在明显的悖论问题,并且直接出口企业的出口率也与生产率呈负向关系。因此,本文认为要想使中国企业摆脱生产率悖论问题,主要应对直接出口企业采取相关措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安虎森  皮亚彬  薄文广  
文章基于Melitz(2003)的经典模型,分析了进入成本和市场规模对异质性企业市场进入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两国完全对称时,高生产率企业同时进入国内国外市场,而低生产率企业仅进入国内市场;当本国市场规模较小、进入成本较高时,只有高生产率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低生产率企业则被迫放弃国内市场而选择出口,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内销企业。在考虑了市场规模和进入成本的非对称性后,生产率"悖论"得到了解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鹏豪  王保双  
笔者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出口贸易对内外资企业和不同行业类别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内外资企业的实证研究中,出口交货值每增加1%,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平均会提高0.277个百分点,外资企业的生产率则提高了0.284个百分点;出口贸易对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边际贡献较大,分别为0.299%和0.303%,而出口贸易对通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制造业等行业生产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志勇  
本文从出口贸易与自主创新的视角,对出口是否促进了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了系统考察,并提出了理论假设。借助于1999-2003年和2005-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Tobit模型,就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是否具有"出口中学习"、是否具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为转型时期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个可供识别的微观基础。研究发现在样本观察期内,企业的出口行为会对其自主创新活动产生复杂的影响。其中,企业规模是影响效果的关键因素,规模越大的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越小的企业出口反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2005年以来的出口贸易政策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红军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生产率和出口沉没成本是影响企业出口的两个重要因素,因而凡是影响企业生产率和出口沉没成本的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出口产生影响。本文以此理论为基础,将影响企业出口的因素具体拓展为: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年龄、企业的劳动力结构、国内市场的竞争状况、企业的地理位置和产业集聚水平等。要扩大出口企业数量和企业出口规模,应对这些影响企业出口的具体因素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