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9)
2023(6206)
2022(5441)
2021(4996)
2020(4186)
2019(9947)
2018(10181)
2017(20054)
2016(11074)
2015(12763)
2014(13254)
2013(13175)
2012(12598)
2011(11467)
2010(11676)
2009(10635)
2008(10580)
2007(9694)
2006(8811)
2005(8035)
作者
(31817)
(26337)
(26033)
(25024)
(16661)
(12605)
(12148)
(10332)
(9789)
(9775)
(8750)
(8617)
(8524)
(8426)
(8034)
(8028)
(7998)
(7767)
(7699)
(7671)
(6742)
(6434)
(6393)
(6038)
(6022)
(5922)
(5884)
(5830)
(5319)
(5292)
学科
(46186)
经济(46143)
管理(32298)
(26626)
(24168)
贸易(24158)
(23604)
方法(21286)
(20893)
企业(20893)
数学(18377)
数学方法(18251)
中国(15067)
(13676)
(13099)
(12293)
环境(11868)
(10613)
(10254)
出口(10240)
出口贸易(10240)
(9419)
(8796)
银行(8775)
地方(8582)
业经(8576)
(8447)
关系(7869)
(7471)
(7470)
机构
学院(163102)
大学(161956)
(72610)
经济(71094)
管理(57606)
研究(52958)
理学(48492)
理学院(47979)
管理学(47141)
管理学院(46886)
中国(42511)
(36156)
(33876)
科学(29599)
财经(28185)
(26826)
(25700)
(25352)
中心(23647)
经济学(23528)
研究所(23515)
(22934)
北京(21868)
经济学院(21600)
业大(20703)
(20688)
(20625)
财经大学(20573)
师范(20422)
(19524)
基金
项目(94936)
研究(73097)
科学(73087)
基金(67342)
(57316)
国家(56843)
科学基金(47367)
社会(45465)
社会科(43158)
社会科学(43151)
(36765)
基金项目(35097)
教育(34207)
编号(30886)
(30507)
资助(28692)
自然(28535)
自然科(27782)
自然科学(27774)
自然科学基金(27271)
成果(25622)
(22099)
课题(21616)
重点(21336)
(21171)
(19305)
(19220)
教育部(19128)
人文(18697)
大学(18649)
期刊
(82881)
经济(82881)
研究(53313)
中国(31870)
(26935)
学报(22111)
管理(21793)
(20364)
科学(19708)
教育(19018)
(17818)
(17350)
金融(17350)
大学(17287)
学学(15998)
国际(15046)
经济研究(14676)
业经(14386)
技术(14171)
农业(13751)
财经(13548)
问题(13098)
(11708)
商业(9966)
(8572)
贸易(8572)
理论(8444)
图书(7993)
技术经济(7958)
世界(7859)
共检索到258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白红菊  李晓铮  
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与能源大背景下,中国必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探寻碳排放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中国的碳排放与出口贸易尽管都是非平稳的,但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联系。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进一步显示,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存在负面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牛海霞  胡佳雨  
本文通过对我国28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FDI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正相关,FDI提高1%,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增加0.09%左右,即FDI通过规模效应显著增加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FDI二氧化碳排放弹性系数最大、能耗强度最低。而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进一步分析得出,FDI与我国能源结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费强度呈长期的负向协整关系,FDI引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规模负效应大于结构和技术正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美昌 徐康宁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贸易开放使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需要使用一个包含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计量经济模型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此.本文从开放宏观经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包含33个国家5个变量的GVAH模型.并基于1980-2010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了贸易开放、经济增长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1985, 2000和2010年三个不同时期贸易权重的模型结果表明:三者间存在共同发展趋势和长期均衡关系:随着贸易开放强度增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冲击响应由强变弱.呈现从倒U型转变为微弱正向关系特征.两者间关系并不符合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假说:中国的贸易开放增加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国志  王群伟  
文章基于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各项组成部分与二氧化碳排放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呈现动态变化。其中初级产品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系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系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杨芳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与经济总量的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正相关;其次,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我国的CO2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主研发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在促进生产率提高和节能减排方面,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的能力尚待提高;再次,技术进步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露  
基于1992~2012年的数据,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分解出二氧化碳排放量、技术进步、人口规模和人均财富等因素,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AR根检验、向量自回归检验和方差分解等。研究表明:所选变量具有很好的平稳性。碳排放量受自身滞后一阶显著正影响,滞后二阶影响不显著;受技术进步滞后一阶显著负影响,滞后二阶影响不显著;受人口规模和人均财富的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受自身、碳排放量、人口规模和人均财富的影响均不显著。人均财富对于碳排放量的贡献率水平最高,技术进步其次,人口规模最小。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锴  齐绍洲  
本文首先估算了1997—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CO2排放量,并利用面板数据全面客观地考察贸易开放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不同的模型设定——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以及不同的工具变量策略——外部工具变量、滞后期工具变量以及动态模型设定时的内部工具变量组合,来控制有关变量的内生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加入了人均收入和其它控制变量之后,贸易开放增加了中国省区的CO2排放量和碳强度,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影响是负面的,向底线赛跑效应大于贸易的环境收益效应,但是中国当前面临的环境贸易形势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长远来看,政府应该加强环境规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德进  杜克锐  
利用SBM模型对1995~2009年我国28个省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发现多数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在0.51~0.57,处于较低水平,且部分地区差异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各省市的进出口贸易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对于大多数省市来说,进出口贸易促进了碳排放效率的提高;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加,碳排放效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因此,打破原有的产业结构格局,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是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最有效的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基  杨来科  
本文将东亚经济体按照1980-2011年间的人均GDP平均水平划分为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并分别对两组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的存在性。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发展中经济体还是发达经济体,外商直接投资都具有CO2减排效应,但比较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在发达经济体的减排作用远大于发展中经济体;出口贸易的增加都会促进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CO2排放,但在发展中经济体贸易的碳增加强度高于发达经济体;研究还发现,发展中经济体不存在CO2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而库兹涅茨假说在发达经济体中成立。最后讨论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文君  任荣明  
使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技术通道对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增加贸易和FDI可以降低工业二氧化碳排放;R&D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非线性效应,当R&D强度较低时,R&D强度的增加可能提高二氧化碳排放,只有当R&D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R&D强度的增加才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乌力吉图  王东亚  
通过投入产出SKYLINE分析法,探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污染逆差特征。分行业看,净出口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排在前八位的产业部门分别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文章对我国30个省份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将其分为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三个不同区域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STIRPAT模型和面板数据方法,文章分析了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差异性不断扩大;不同区域人口、经济、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是不一样的,经济快速增长是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是要达到曲线的拐点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另外,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当期经济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华军  鲍振  杨骞  
研究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演进规律对于制定合理的碳减排政策并最终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采用IPCC的计算方法,以中国大陆29个省(区、直辖市)1995-2010年期间不同年份的化石能源消费量精确测算了各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以碳强度为指标,采用动态分布分析方法(MEDD)对中国省际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分布动态及其演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①GIS可视化方法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②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其中,中西部地区均呈现扩大趋势,只有东部地区呈现下降趋势;③Kernel...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亚东  
在进行国际环境责任分担时,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不仅符合责任分担的公平性要求,也能够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国际环境合作的达成。本文在Rodrigues等人指标模型基础上,利用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数据库,实际测算了在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原则下,2004年中国、美国、日本等全球十个主要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发现中、俄、印三国当年的碳排放责任被高估,而美、日等其他国家当年的碳排放责任被低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