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7)
- 2023(13538)
- 2022(11298)
- 2021(10687)
- 2020(9014)
- 2019(20978)
- 2018(20241)
- 2017(39186)
- 2016(20328)
- 2015(22841)
- 2014(22166)
- 2013(21922)
- 2012(19849)
- 2011(17570)
- 2010(17182)
- 2009(15548)
- 2008(14709)
- 2007(12098)
- 2006(10332)
- 2005(9060)
- 学科
- 济(90551)
- 经济(90474)
- 管理(53867)
- 业(53207)
- 方法(45171)
- 企(41476)
- 企业(41476)
- 数学(40840)
- 数学方法(40420)
- 贸(27165)
- 贸易(27154)
- 易(26492)
- 中国(25087)
- 农(23468)
- 财(22090)
- 业经(17396)
- 地方(15997)
- 农业(15632)
- 学(15383)
- 制(14646)
- 出(14623)
- 务(12837)
- 财务(12802)
- 财务管理(12775)
- 环境(12613)
- 融(12144)
- 金融(12143)
- 技术(12138)
- 银(12074)
- 银行(12040)
- 机构
- 大学(285297)
- 学院(282753)
- 济(132715)
- 经济(130844)
- 管理(111504)
- 理学(98002)
- 理学院(96990)
- 研究(96792)
- 管理学(95459)
- 管理学院(94928)
- 中国(73719)
- 京(58269)
- 财(56272)
- 科学(55055)
- 财经(46530)
- 所(45909)
- 农(44004)
- 中心(43995)
- 经济学(43555)
- 经(42907)
- 研究所(42175)
- 业大(40571)
- 经济学院(39596)
- 江(37872)
- 北京(35943)
- 院(35468)
- 财经大学(35104)
- 农业(34625)
- 范(34328)
- 师范(33939)
- 基金
- 项目(200275)
- 科学(160756)
- 基金(151960)
- 研究(144857)
- 家(132979)
- 国家(132003)
- 科学基金(114507)
- 社会(97593)
- 社会科(92995)
- 社会科学(92976)
- 基金项目(79579)
- 省(73899)
- 自然(72956)
- 自然科(71427)
- 自然科学(71410)
- 自然科学基金(70225)
- 教育(66400)
- 划(63153)
- 资助(62369)
- 编号(55101)
- 部(46531)
- 重点(45402)
- 发(43120)
- 国家社会(43040)
- 成果(42856)
- 创(42076)
- 教育部(40715)
- 创新(39542)
- 人文(39263)
- 科研(39061)
共检索到403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吕大国 耿强
中国出口贸易不仅包括一般贸易还包括加工贸易,这两类不同的贸易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文章将出口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运用差分GMM方法分别研究它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加工贸易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该更加重视一般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出口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关兵
大量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通过出口学习效应、出口溢出效应、出口规模效应和出口竞争效应促进了生产率的发展。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动态实证研究表明,出口"量"的增长不能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人力资本和研发活动作为衡量一国吸收能力的指标,是发挥出口—生产率效应的关键因素;我国鼓励出口政策和引进外资政策的实施,使得出口—生产率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色彩。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全要素生产率 动态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包群 许和连 赖明勇
本文将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分为出口部门自身相对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两类,来考察出口贸易如何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以出口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为基础,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主要通过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然而出口部门相对要素生产率优势对增长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我国目前人力资本积累程度不高,因此导致出口贸易未能与人力资本充分结合共同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关兵
本文沿着新贸易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在核算1998~2007年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完全修正最小二乘估计法,实证分析了出口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出口增长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出口依存度、人力资本能促进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研发水平和对外直接投资阻碍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全要素生产率 FMOLS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庆昌
文章使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1979-2009年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偏离工资的增长,这与Madsen和Damania(2001)等人的研究相矛盾。为此,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文章从需求引致创新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利用两步系统广义矩(Two-step system GMM)估计方法控制全要素生产率对工资可能产生的影响后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1979-1997年,工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本一致;工资、出口均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1998-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偏离工资的增长,主要因为我国出口额大幅增加抵消了工资上涨给企业带...
关键词:
工资 全要素生产率 出口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凌远
本文利用1995~2011年中国产品出口SITC五位编码数据,测算了二元边际对中国不同生产要素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所有类别产品的出口增长都主要是沿着集约边际实现的,并且对其越来越依赖。其中,集约边际贡献最大的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最小的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国经济规模越大,无论对于中国出口的现有产品和新产品都有更多的需求,但对于前者需求强度更大;同时,虚拟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各类出口产品都更趋向于单一化而不是多样化。
关键词:
要素密集型产品 出口增长 二元边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史本叶 张永亮
"新新贸易理论"为研究贸易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其成为研究贸易增长方式的新维度。文章运用2001-2011年中国与30个主要国家(地区)的HS-6位数细分产品贸易数据,在对中国出口增长二元边际进行特征性事实描述的基础上,通过细分贸易成本的各种构成要素,探讨了中国对外贸易成本各组成部分对中国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增长仍然主要归功于集约边际的拉动作用,与扩展边际相比,集约边际更具有"绝对主导、小幅震荡、稳步增加"的特征;不同贸易成本构成因素对二元边际的影响不同。总体上看,"距离在消亡"的同时,与一国实体经济相关的成本因素对集约边际的影响更大,而扩展边际则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春兰 严建苗
本文利用1980~2003年的我国贸易统计数据,基于不同种类商品的进口增长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分析视角,测度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口总体上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初级产品的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但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进口有显著影响;工业制成品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影响,但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进口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进口贸易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立军 何萍
通过构建出口贸易、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模型,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出口行业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其中制成品出口的要素配置效应大于初级产品出口的要素配置效应。中国出口产业技术水平高于非出口行业,对非出口行业产生了技术外溢,人力资本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因其与出口产业发展不相匹配,出口行业不能通过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兵 乔晶
本文从出口结构视角重新审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增长的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在包括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出口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的4变量系统中,利用LA-VAR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比重还是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的变化,均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政策涵义是,要充分发挥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应拘泥于出口总量的高低,而应深刻理解出口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方位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致力于出口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和增长方式的转型服务,取得出口贸易的动态效果。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出口结构 内生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阎志军 陈晨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较大,研究省际OFDI、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需重视空间因素的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OFDI和出口贸易这两个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省际OFDI、出口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均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OFDI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负相关;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邻接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我国需重视技术寻求型OFDI的建设,充分考虑OFDI对国内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以期达到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双实现技术溢出效应的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秋芳 杨敏 马颖
文章在借助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发展动态效应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将经济系统划分为非出口部门、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部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部门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部门这四个部门,构建这四部门的出口动态效应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表明,中国出口贸易的动态效应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部门,它主要是通过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效应和外溢效应这两条渠道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关键词:
要素重置 技术外溢 出口贸易 经济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小娟 刘姣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2~2007年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8个行业面板数据,从总体和行业分组两个层面考察了进口和出口对制造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02~2007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而非技术效率的增长。从制造业总体回归来看,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出口则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进出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都为正,其中进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出口的影响显著。行业分组回归表明,进出口贸易对不同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静 黄繁华
进口竞争给进口国带来的经济效应是不确定的。本文首先测算了中国进口研发溢出的规模,然后将中国的制造业归成17个行业,以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进口竞争与全要素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竞争给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效应为负,进口贸易带来资源重复低效率配置,低端加工贸易造成进口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下降。同时,进口研发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国外研发力度越强对国内进口研发溢出越大,本文采用中国对美国、德国和日本3个最具代表性的进口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日本的进口研发溢出效应最为明显,美国、德国次之。同时,进口关税和出口外向度的提高会带来中国制造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阵 隋岩
本文运用中国海关数据,从多产品企业的微观视角分解了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发现融入产品维度和市场维度后,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扩展边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略高于集约边际,而随截面静态变化的集约边际在中国出口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发现,贸易成本主要通过扩展边际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长,其中对中国出口企业数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为此,中国应进一步降低多产品企业的出口成本,以扩展边际的增长提高中国出口企业数量并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增长。
关键词:
贸易成本 出口增长 二元边际 多产品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