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72)
- 2023(22543)
- 2022(18706)
- 2021(17425)
- 2020(14518)
- 2019(33317)
- 2018(33055)
- 2017(63522)
- 2016(34613)
- 2015(39049)
- 2014(38806)
- 2013(38139)
- 2012(35261)
- 2011(31977)
- 2010(32585)
- 2009(30408)
- 2008(30179)
- 2007(27157)
- 2006(24522)
- 2005(22505)
- 学科
- 济(151000)
- 经济(150829)
- 业(112045)
- 管理(108004)
- 企(97364)
- 企业(97364)
- 方法(65213)
- 数学(53632)
- 数学方法(52863)
- 中国(43756)
- 农(41996)
- 财(41708)
- 业经(40089)
- 贸(33426)
- 贸易(33403)
- 易(32430)
- 地方(31415)
- 制(30694)
- 农业(28476)
- 理论(27369)
- 学(27316)
- 务(26797)
- 财务(26704)
- 财务管理(26657)
- 银(26092)
- 银行(26051)
- 技术(25592)
- 企业财务(25196)
- 融(25018)
- 金融(25016)
- 机构
- 学院(497466)
- 大学(496672)
- 济(208977)
- 经济(204695)
- 管理(195384)
- 理学(166828)
- 研究(166177)
- 理学院(165056)
- 管理学(162175)
- 管理学院(161258)
- 中国(130123)
- 京(107182)
- 财(99847)
- 科学(97417)
- 所(83030)
- 财经(78388)
- 农(76027)
- 江(75382)
- 中心(74783)
- 研究所(74399)
- 经(71077)
- 北京(68526)
- 业大(68455)
- 范(64637)
- 师范(64106)
- 经济学(63574)
- 州(61068)
- 院(60416)
- 农业(59023)
- 财经大学(57808)
- 基金
- 项目(320030)
- 科学(252979)
- 研究(239783)
- 基金(231643)
- 家(199669)
- 国家(197898)
- 科学基金(171038)
- 社会(152297)
- 社会科(144420)
- 社会科学(144383)
- 省(124346)
- 基金项目(120731)
- 教育(110959)
- 自然(107993)
- 自然科(105535)
- 自然科学(105515)
- 划(103730)
- 自然科学基金(103626)
- 编号(98882)
- 资助(96459)
- 成果(81719)
- 重点(71590)
- 部(71188)
- 发(69757)
- 课题(68484)
- 创(67880)
- 创新(62968)
- 国家社会(62778)
- 教育部(61819)
- 项目编号(61148)
- 期刊
- 济(236564)
- 经济(236564)
- 研究(154546)
- 中国(100261)
- 财(77727)
- 管理(77688)
- 学报(70924)
- 农(69984)
- 科学(66676)
- 教育(59620)
- 大学(55401)
- 学学(51690)
- 融(51484)
- 金融(51484)
- 农业(47910)
- 技术(45953)
- 财经(39235)
- 业经(39124)
- 经济研究(38148)
- 经(33783)
- 问题(31652)
- 贸(29273)
- 业(27305)
- 技术经济(26191)
- 国际(26003)
- 图书(25178)
- 统计(24561)
- 理论(23501)
- 商业(23474)
- 现代(23203)
共检索到766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顶
我国企业应该继续扩大出口还是转而对外直接投资,它们应该如何在不同的国际化路径间抉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和难题。本文以国际贸易前沿的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为基础,扩展了理论模型,得出生产率高的企业应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应该选择出口贸易的结论。同时,选取我国36个行业的1997—2006年的数据,用三种不同的方法估算和矫正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理论应用到实际,解析和得出了我国不同行业应有的国际化路径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春顶 王领
新-新贸易理论又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其以微观企业为贸易的研究对象和出发点,以企业异质性假设为主要特征,研究企业的贸易、投资及全球组织生产行为及其经济效应。本文以经典的新-新贸易理论模型框架为基础,抛弃了其中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不可知且服从随机分布的假设,将企业技术选择文献中关于技术和产品边际生产成本可预知的假定引入,对现有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和补充,得到均衡结果和相关结论并分析了其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孟军
本文从引力方程的微观基础出发,推导出包含制度质量的引力模型,进而把正式制度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三大类共15个子指标,研究制度质量和我国出口贸易的关系,利用占我国对外贸易额85%以上的35个国家(或地区)1996-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部分变量和全变量实证检验。所得结论验证了我国出口贸易偏好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这一传统结论,同时认为我国的出口贸易对制度质量高的国家(或地区)也存在较强偏好,制度质量对我国出口贸易地理结构有重要影响,是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区位选择非常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制度质量 微观基础 地理结构 区位选择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罗勇 张悦
资金短缺与信贷约束同生产率一样,都是企业国际化路径的绊脚石。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构建融资约束对企业国际化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融资成本的增加要求企业有更高的生产率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较高的负债资本比对企业国际化有抑制作用,且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更显著。因此应发展金融市场,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罗勇 张悦
资金短缺与信贷约束同生产率一样,都是企业国际化路径的绊脚石。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构建融资约束对企业国际化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融资成本的增加要求企业有更高的生产率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较高的负债资本比对企业国际化有抑制作用,且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更显著。因此应发展金融市场,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海洋 孔祥贞
运用1999—2007年中国160多万家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出口贸易是否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分析表明: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工资差异,出口企业的工资比非出口企业大约高7.1%;出口企业未出口前与其他持续非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别,甚至低于非出口企业。因此,出口贸易的确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毛其淋 杨琦
本文采用PSM-DID方法深入探究了出口贸易方式转变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贸易方式转变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出口贸易方式转变促进企业增加进口种类和提升进口质量、提升学习能力和管理效率,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出口贸易方式转变主要促进了企业的发明创新,另外,出口贸易方式转变对国有和长期出口的企业有更强的创新促进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出口贸易方式转变明显提升了企业创新的质量和效率并延长了企业创新持续时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宏彬 马弘 熊艳艳 徐嫄
本文首次使用2000年至2006年的中国进出口企业面板数据,分别估计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企业出口值与进口值产生的影响,从微观层面上估计了我国进出口的汇率弹性。本文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企业出口值减少0.99%,但同时,企业进口值也降低0.71%。此外,本文发现,私营企业、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从事进料加工贸易的企业以及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其进出口值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遭受的冲击最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凯,范明,董洪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余官胜 杨文
人民币升值在多个维度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往的文献集中于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总量和不同商品出口结构的影响,忽视了从贸易结构分析人民币升值对私营企业出口占比和加工贸易出口占比的影响。利用2005—2008年间月度数据进行VA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减少私营企业出口占比,但在长期内却能提高私营企业出口占比;同时,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加工贸易出口占比,然而在长期内却会减少加工贸易出口占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伟军 陈启斐 李智
本文基于扩展的新新贸易理论模型,考察了扩大内需战略以及金融业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随后利用我国31个省市区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需求规模是促进出口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现阶段本土市场效应开始慢慢发挥作用;金融业的发展不仅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生产率,进而促进出口,还能通过调节居民的收入水平,强化需求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开放程度的提高和政府干预的减少可以显著地促进对外出口。由于存在严重的资源错配,目前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尚无法促进出口贸易。
关键词:
扩大内需 金融业发展 出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会清 唐海燕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化的动态离散选择模型,在利润最大化框架下分析企业出口的两阶段决策行为和汇率因素的作用,并以2005~2009年间中国工业企业的样本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评估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整体影响和结构影响。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从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两方面对企业出口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冲击。与此同时,由于异质性企业在经营策略上的差异,导致人民币升值难以起到优胜劣汰的预期效果,反而不利于出口贸易主体结构的优化调整。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驱动出口行业结构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但这种积极作用主要来源于外资企业的贡献,却限制了先进制造业中本土企业的成长空间。在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下,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国新 于峰 谷冬青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民币升值趋势,使得我国出口产品失去价格竞争优势。特别是中小型出口企业如何渡过这一难关,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在对中小企业出口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及其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出口贸易融资体系,并对传统出口贸易融资方式进行创新,提出适合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出口贸易融资方式。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出口贸易融资 融资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孔寒冰 尚玉芳
1990年初,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米歇尔·波特写的《国家竞争优势论》一书,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高度重视,并受到很高评价。此书在学术界被认为足以取代大卫·李嘉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春顶 唐丁祥
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学术前沿,国外对其理论模型的实证检验已有相当多的文献,但用我国企业数据进行的实证解析并不丰富。本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制造业分行业企业1997-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并对其与分行业出口贸易增长率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和面板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分行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贸易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在因果关系上呈单向因果,生产率是企业出口的原因,而出口贸易并不一定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即不是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同时,仅生产率差异还不能够解释企业出口行为的全部,新-新贸易理论中需加入更多的异质性因素和变...
关键词:
出口 企业生产率 新-新贸易理论 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