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46)
- 2023(14766)
- 2022(12636)
- 2021(11785)
- 2020(10045)
- 2019(23191)
- 2018(22875)
- 2017(44589)
- 2016(23888)
- 2015(26527)
- 2014(26038)
- 2013(26022)
- 2012(23690)
- 2011(20993)
- 2010(21065)
- 2009(19480)
- 2008(19284)
- 2007(16915)
- 2006(14994)
- 2005(13506)
- 学科
- 济(102379)
- 经济(102258)
- 业(94830)
- 企(86141)
- 企业(86141)
- 管理(83619)
- 方法(46455)
- 数学(36819)
- 数学方法(36425)
- 财(32877)
- 业经(32008)
- 农(31115)
- 中国(23978)
- 务(23596)
- 财务(23529)
- 财务管理(23498)
- 企业财务(22281)
- 农业(21948)
- 贸(20867)
- 贸易(20855)
- 易(20331)
- 技术(20300)
- 制(19148)
- 理论(18853)
- 和(18390)
- 地方(18217)
- 学(17777)
- 划(17169)
- 策(16642)
- 体(14682)
- 机构
- 学院(337868)
- 大学(336029)
- 管理(142069)
- 济(139619)
- 经济(136902)
- 理学(122775)
- 理学院(121577)
- 管理学(119799)
- 管理学院(119185)
- 研究(106706)
- 中国(82824)
- 京(71435)
- 财(65391)
- 科学(63947)
- 农(54158)
- 所(52521)
- 财经(52145)
- 江(50069)
- 业大(49110)
- 中心(48101)
- 经(47511)
- 研究所(47365)
- 北京(44826)
- 农业(42273)
- 范(41168)
- 经济学(40960)
- 师范(40840)
- 州(40008)
- 院(39037)
- 商学(38720)
- 基金
- 项目(227660)
- 科学(181009)
- 研究(169402)
- 基金(167286)
- 家(143884)
- 国家(142594)
- 科学基金(124961)
- 社会(107983)
- 社会科(102428)
- 社会科学(102402)
- 基金项目(89133)
- 省(88451)
- 自然(80891)
- 自然科(79076)
- 自然科学(79058)
- 自然科学基金(77677)
- 教育(76413)
- 划(73015)
- 编号(68982)
- 资助(68441)
- 成果(54704)
- 部(50610)
- 重点(49786)
- 创(49457)
- 发(48017)
- 课题(45991)
- 创新(45408)
- 业(44366)
- 国家社会(44311)
- 教育部(43869)
- 期刊
- 济(155439)
- 经济(155439)
- 研究(100718)
- 中国(62371)
- 管理(56459)
- 财(52959)
- 农(50224)
- 学报(48287)
- 科学(46410)
- 大学(37707)
- 学学(35424)
- 农业(35042)
- 教育(34106)
- 技术(30845)
- 融(28474)
- 金融(28474)
- 业经(27336)
- 财经(25873)
- 经济研究(24220)
- 经(22156)
- 业(20723)
- 问题(20291)
- 技术经济(18946)
- 现代(16864)
- 贸(16640)
- 图书(16394)
- 理论(16154)
- 科技(16054)
- 商业(15664)
- 财会(15409)
共检索到499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于娇 逯宇铎 刘海洋
我们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和海关总署的出口贸易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克服样本选择性偏误问题,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和Logit、Cloglog离散时间模型对含有删失数据的样本进行估计,结果显示:(1)总体上,出口行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存概率,能够延长企业0.63年的存续时间,但加工贸易对降低中国企业风险的作用并不显著;(2)过度依赖出口也会对企业生存造成负面效应,完全出口企业的生存概率反而不如低出口强度的企业;(3)从动态角度而言,非出口企业适时进军海外市场能够显著提高其生存概率,但在出口初始阶段企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冲击。本文揭示了贸易开放的新作用,即企业适度参与出口能有效提升其生存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鲍宗客
转轨阶段,中国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风险,平均寿命不足4年。本文从企业的创新活动的视角来对这一事实进行剖析,动态追踪了2000年以后进入市场的企业生存状况,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Cox模型克服样本数据的选择性偏差和久期数据的归并问题,捕获创新活动对企业生存风险的抑制效应。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创新企业比非创新企业拥有更好的风险抵御能力,创新活动大约释放12%的生存风险,能增加企业0.84年的生存时间。(2)创新强度对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呈现非平稳的特征,而不是创新强度越强对企业生存风险的抑制效应就越明显。(3)企业内部的差异化特征会改变创新活动抑制生存风险的效果。规模大和生产率高的企业进行创新活...
关键词:
创新行为 生存风险 Cox模型 处理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勇兵 李梦珊 赵羊 李冬阳
贸易矩阵中大量零贸易点的存在引发了学者对企业出口市场选择的特别关注。出口市场多元化作为出口多样化的一个维度,探索其背后的原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分散企业出口风险以及理解贸易增长的微观异质性力量和福利含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企业出口市场选择的理论解释、空间模式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并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伏玉林 张玉洁
技术创新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使得企业面临着市场退出的风险。文章在构建一个熊彼特主义竞争与创新理论模型基础上,将研发投入规模效应及市场集中度纳入分析框架,采用我国全部国有企业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对初创企业生存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研发强度与企业生存之间遵循规模效应递减的倒U形关系;第二,研发强度和市场集中度对企业生存的影响是互补的,在研发强度相同情况下,高集中度产业的企业存活时间更长;第三,技术创新和企业生存的关系还受到行业技术水平和产权性质的影响。这一研究有助于加深理解技术创新对企业生存的影响,为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的讨论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持。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企业生存 研发强度 生存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祝树金 赵玉龙
本文借鉴Hsieh and Klenow(2009),建立反映企业内整体资源错配指标,进而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企业内资源错配、劳动扭曲和资本扭曲等进行了测度。基于"生产率"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阐述了资源错配影响企业出口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资源错配影响出口行为的两阶段Heckman选择模型。结果发现,"要素替代"效应在资源错配影响出口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企业内总体资源错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出口,但劳动扭曲会降低出口概率和出口强度;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特征造成资本扭曲程
关键词:
资源错配 融资约束 出口行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凤 张倩慧 冯等田 季志鹏
文章使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企业数据,基于出口经验溢出视角构造四个毗邻效应代理变量,采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判断这几个变量性质,并进一步采用扩展引力模型考察毗邻效应对企业出口行为(进入、退出和销售)的影响。研究发现:毗邻效应引致的出口经验溢出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有显著影响,即其可能对出口固定和可变成本降低都有利;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出口进入/退出,采用2SLS估计企业出口销售,结果表明毗邻效应引致的出口经验溢出会对企业出口进入和销售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企业出口退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目的国与中国距离越近、市场规模越大、与任一已有市场有共同官方语言且企业生产率越高、以往出口目的国数量越多,则越有利于企业出口进入和销售,越不利于出口退出;企业在进入某一出口市场的初期退出该市场的风险也更大;以上结论在基于企业性质分类样本回归中存在一定异质性,但采用不同计量方法时稳健。上述结论意味着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便利化改革,推动形成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应对私营企业在融资、税收和研发上给予更多补贴和政策支持,激发各类市场活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建华 宋熠
研究了保费率随机、保费收取过程是一个Poisson过程,而索赔计数过程是其稀疏过程的风险模型,给出了生存概率的积分表示,并在指数分布的情况下求出了无限时间生存概率的具体表达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锋 章仁俊 张和超
出口企业的预警能力贫困是我国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从我国出口企业的社会资本预警能力出发,分析了我国出口企业社会资本预警能力的贫困,构建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反倾销预警能力机制,包括与进口商的关系构建预警机制、与国内同行业竞争对手关系构建预警机制和与进口国媒体关系构建预警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付建
引入比较优势理念分析贸易与行业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构成企业异质性视野下出口贸易影响生产率的机理。通过数理模型构建出口贸易、比较优势与生产率之间关系的模型,并通过企业微观数据和行业层面数据对此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
出口贸易 企业异质性 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唐清 蒲阿丽
在构建要素扭曲和出口市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和总体要素扭曲对制造业企业出口生存状况的效应。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要素扭曲对企业出口生存状态具有比较强的解释力度,也说明中国出口市场上制造业企业频繁退出与进入的现象部分原因归结于国内要素市场不完善而造成的企业间要素配置效率的差异。其中,资本扭曲对企业参与出口市场持续时间的影响是负面的,而劳动力扭曲是正面影响;资本扭曲对企业-目的地的贸易伙伴持续时间的负面影响,比劳动力扭曲的影响更大一点。虽然资本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延长企业-产品持续时间,但是劳动力扭曲的负面影响更大,总体上要素扭曲对企业-产品出口生存状况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
资本扭曲 劳动力扭曲 制造业 出口生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楠 吴先明
新创企业寿命短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的持续成长,多数新创企业成立3—5年后便陷入生存危险期。既有研究认为出口可以改善企业的生存状况,但新创出口企业可能面临新进入缺陷和外来者劣势的双重威胁,出口仍能加速新创企业走出生存危险期吗?企业规模作为克服新进入缺陷的有利因素,在面对出口市场上的外来者劣势时,是否依然有效?为此,本文构建了出口行为、企业规模与新创企业生存危险期的分析框架,并基于1998—2013年新创企业样本,使用Cox PH和AFT等生存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出口行为并不能改善新创企业的生存状况,反而延长了新创企业的生存危险期;较大的企业规模有助于新创企业走出生存困境,但也加剧了出口行为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不利影响;上述结论在本土企业、竞争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中更加显著,但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下,出口行为对新创企业成长变得更为不利的同时,企业规模对其调节效应逐渐失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逯宇铎 于娇 刘海洋
运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估计方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中国1999—2008年新成立的63万个企业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从不同维度对出口是否延长企业生存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出口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失败风险,显著地提高企业生存概率,延长企业寿命;(2)不同行业、地区、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其出口行为对企业生存状况的影响均存在较大差异;(3)影响企业寿命的因素十分广泛,中国企业的生存状况在受到西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融资能力、所在行业和地域的影响外,还受到由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所有制性质和成立时间的影响。
关键词:
出口行为 生存时间 COX比例风险模型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耿伟 吴雪洁 彭青
本文基于2001—2013年中国出口企业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模型,探究产业智能化对企业出口生存风险、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化显著降低了企业出口生存风险,延长了出口持续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化转型更为显著地降低了非国有企业、使用互联网的企业与非成熟型企业的出口生存风险,延长了其出口持续期。机制检验表明,智能化转型通过市场竞争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降低了企业出口生存风险,延长了企业出口持续期。此外,产业智能化还有利于提高企业出口韧性,且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明津 靳玉英
就业的稳定是中国经济与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约束条件之一。文章将海关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得到2000~2007年的企业样本,试图从企业这一微观角度探讨中国出口对就业波动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发现,相比纯内销企业,有出口行为的企业面临更高的就业波动率。企业出口强度对就业波动的作用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影响。基于产品要素类型、贸易方式及所有制类型的分样本检验发现出口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就业波动存在非均衡性的影响。此外,文章还发现企业出口产品及市场的多元化经营能够显著降低出口行为对该企业就业波动的影响。
关键词:
出口企业 内销企业 出口强度 就业波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杰 刘斌 孙学敏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主导全球生产网络及价值链也已成为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分别从企业出口贸易结构以及贸易持续时间系统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出口数量以及出口地理范围的广化。第二,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增强了出口企业与特定出口目的国的贸易稳定性。因此,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于改善我国企业出口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