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0)
- 2023(9316)
- 2022(7447)
- 2021(6564)
- 2020(5502)
- 2019(12272)
- 2018(11927)
- 2017(23173)
- 2016(12251)
- 2015(13601)
- 2014(13110)
- 2013(13398)
- 2012(11938)
- 2011(10229)
- 2010(10465)
- 2009(10203)
- 2008(10199)
- 2007(9116)
- 2006(7958)
- 2005(7481)
- 学科
- 业(78760)
- 企(73254)
- 企业(73254)
- 济(61307)
- 经济(61235)
- 管理(57144)
- 财(27381)
- 方法(26600)
- 业经(26005)
- 农(23198)
- 数学(18870)
- 数学方法(18802)
- 务(18484)
- 财务(18474)
- 财务管理(18460)
- 企业财务(17439)
- 农业(17416)
- 技术(15469)
- 贸(14431)
- 贸易(14426)
- 易(14174)
- 中国(12595)
- 策(12562)
- 划(12234)
- 出(12065)
- 企业经济(12014)
- 制(11538)
- 和(11487)
- 经营(11157)
- 理论(10863)
- 机构
- 学院(182906)
- 大学(174661)
- 济(84581)
- 经济(83421)
- 管理(79991)
- 理学(68948)
- 理学院(68429)
- 管理学(67881)
- 管理学院(67555)
- 研究(52421)
- 中国(43802)
- 财(39647)
- 京(35475)
- 财经(31306)
- 农(29919)
- 科学(28459)
- 经(28451)
- 江(28338)
- 经济学(25399)
- 所(25084)
- 业大(24927)
- 商学(23910)
- 商学院(23708)
- 中心(23688)
- 农业(23416)
- 经济学院(23197)
- 财经大学(22821)
- 经济管理(22555)
- 研究所(22281)
- 北京(21628)
- 基金
- 项目(117433)
- 科学(96127)
- 基金(88837)
- 研究(88429)
- 家(75161)
- 国家(74420)
- 科学基金(67370)
- 社会(60783)
- 社会科(57831)
- 社会科学(57819)
- 基金项目(46607)
- 省(46357)
- 自然(42285)
- 自然科(41371)
- 自然科学(41365)
- 自然科学基金(40749)
- 教育(38679)
- 划(36620)
- 资助(35492)
- 编号(34459)
- 业(31395)
- 创(28106)
- 部(26329)
- 国家社会(25736)
- 发(25398)
- 重点(25307)
- 成果(25301)
- 创新(25210)
- 制(25128)
- 人文(23907)
共检索到272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昭玲 李红阳 王小洁
出口目的地收入水平可以通过产品质量选择和技术创新渠道提高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并且出口目的地收入水平对于大企业、多产品、高出口强度企业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中国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策略,可以考虑从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出口产品多样化、提高出口强度和扩大企业规模等方面着手,而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加大技术创新是实现价值链攀升的关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斌 屠新泉 王杰
出口目的地会影响企业生产率吗?何种类型的企业会在出口目的地的选择中受益?文章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解释中国企业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原因。文章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的合并数据,运用倾向评分匹配和倍差法解决样本选择的内生性问题,系统考察了出口市场转变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只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相比,企业出口目的地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后,生产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在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计量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2)民营企业和多产品企业在出口目的地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后,其生产率提升更为明显,而且出口阅历的积累更有利于企业出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鸣 陈雯 李锴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模式是否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本的持续提升和长期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出口目的地特征对企业行为影响的视角出发,聚焦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变动如何影响出口企业的劳动技能结构。首先,将出口目的地特征纳入企业技能选择的理论模型,通过比较优势和质量偏好机制解释出口目的地收入与企业高技能劳动力需求之间存在U型关系。其次,利用2004年和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海关进出口企业和工业普查的技能结构数据进行检验,并通过内生性以及稳健性检验保证该结论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中质量偏好机制和比较优势机制的存在。此外,还使用上市企业数据,将结论拓展到2015年,保证了本研究的外部有效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从新的视角阐释了出口目的地特征对我国出口企业高技能劳动使用的影响,表明在继续加强与高收入经济体贸易往来的基础上,扩大与中低收入经济体贸易活动的必要性。
关键词:
技能结构 出口目的地 比较优势 质量偏好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蒋含明 李婷
危机期间,由于价值链传导中“长鞭效应”的存在,价值链嵌入程度越深的企业将面临越大的出口冲击。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面临外部冲击时需要通过退出价值链或缩短供应链以降低“长鞭效应”的危机传导呢?企业又该如何降低“长鞭效应”对出口的冲击,提升出口韧性呢?有鉴于此,文章首先建构了一个能够反映外需冲击下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出口韧性产生影响的多产品异质性企业模型。接着,通过出口企业风险抵抗能力这一指标的构建来对抵御期及恢复期的不同出口韧性加以区别刻画,并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运用2008—2013年工业企业、海关以及UIBE GVC Index数据库,来对价值链嵌入影响制造企业出口韧性的作用方向及机制加以检验。基准结果表明:由于价值链分工下“长鞭效应”的发挥,随着制造企业嵌入价值链的加深,企业的出口韧性会随之降低。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则进一步表明,价值链长度的缩短以及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的提升能够从不同程度显著缓解价值链嵌入加深对企业出口韧性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内生性检验和企业异质性检验的回归结果对于基本结论同样给出了证据支撑。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牛蕊 郭凯頔
通过构建消费者离散选择嵌套偏好模型对收入水平与出口产品质量、出口国规模进行理论分析,将贸易分解为广延和集约边际,同时将集约边际分解为价格、数量和质量变化三部分,利用2008—2012年中国的进口及伙伴国产品层次数据,检验出口国收入、规模等因素与出口产品质量、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集约边际是出口扩张的主要因素,相对富裕国家出口更多高质量产品,产品质量与出口国收入呈正向相关,相对富裕出口国通过调整产品质量以相对稳定的价格出口产品,而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则更多地通过价格调整来实现出口扩张。
关键词:
产品质量 收入水平 嵌套模型 出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雯 黄浩溢 陈鸣
中国与发达国家建立密切贸易关系的同时存在被“低端锁定”的风险。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BACI数据库与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探讨了目的地收入与中国出口企业国际分工地位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随着目的地收入提高,出口企业国际分工地位先升后降,呈倒U形关系,存在“低端锁定”效应。影响渠道分析显示“低端锁定”效应与贸易模式选择、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以及出口结构变动有关。异质性分析显示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与高研发密集企业的倒U形趋势最为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静 韩德超 刘国光
随着中间品贸易的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最深的国家之一。一方面,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以通过中间品进口带来高质量的中间品和技术,外生地提升出口质量;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的俘获效应导致企业内生自主技术创新失灵,因此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出口质量升级的关系有可能为非线性。文章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会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质量,但过度嵌入会降低出口质量,两者之间成"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嵌入下中间品进口的质量效应、规模效应依然能够提升出口质量,但技术外溢效应对出口质量升级的影响为负,再加上全球价值链嵌入会降低企业自主研发创新从而拉低出口质量,因此中国企业内生的与外生的技术创新无法相互吸收和匹配。全球价值链嵌入OECD国家市场会提高企业出口质量,嵌入非OECD国家市场会降低出口质量,但如果全球价值链嵌入东盟市场或金砖国家也依然能够带来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下中间品进口贸易成本增加会带来企业出口质量的下降,但出口贸易成本增加会激励企业提高出口质量从而进入收入层次更高、距离更远的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明志 铁瑛 傅川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利用2000-2007年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工资扭曲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GVC背景下工资扭曲促进了我国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其中高GVC地位的企业其工资扭曲对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拓展性的实证研究表明,GVC地位提升可以提升生产率、企业规模、外资占比以及垂直专业化程度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均受到工资扭曲的正向影响,但GVC地位的正向调节作用仅对本土企业有效;低生产率企业的出口更依赖工资扭曲;工资扭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工资扭曲 企业出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闽 杜婧 康振宇
嵌入全球价值链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考察嵌入全球价值链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结果显示:嵌入全球价值链能够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两者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型关系。另外,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低技术企业的提升作用大于对高技术企业的提升作用;对不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提升作用较为显著;对中间品和资本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大于对消费品的提升作用。鉴于此,建议我国企业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应深度参与更高水平的国际分工合作,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凯 金缀桥
在理论阐释对华出口管制影响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机制的基础上,以美国高技术中间品为例,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检验了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会抑制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该结果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主要通过降低中国企业成本加成率与提高国内外中间品相对价格来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扩展分析发现,相较于一般贸易企业,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加工贸易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抑制作用更大;相较于高技术创新企业,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低技术创新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抑制作用更大。另外,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会削弱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抑制作用。因此,中国应该不断扩展经贸合作范围,加深与其他进口来源替代国的经贸联系,从而削弱美国对华脱钩的不利影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家云
随着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的不断深化,挖掘企业GVC升级在外资并购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绩效中的作用对中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倍差法系统考察了外资并购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并购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并且上述作用随着外资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增强,就不同所有制企业而言,外资并购对民营被并购企业出口绩效的积极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企业GVC分工地位的提升是外资并购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重要途径;从GVC嵌入的方式而言,外资并购通过加快企业的GVC上游嵌入,降低企业的GVC下游嵌入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出口增长和质量提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霞 俞萍萍 李荣林
本文利用微观企业数据,研究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对出口企业库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与出口企业库存呈倒U型关系;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较低时,企业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将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生产率,进而增加企业库存;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时,企业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将收紧融资约束和降低生产率,进而削减企业库存;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对出口企业库存的影响因企业类型、贸易方式、行业融资依赖度和民间融资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通过考察环境因素对企业库存的调节作用,本文发现市场分割会增强全球价值链嵌入引致的企业库存促进效应,政策不确定性会弱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引致的企业库存促进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明志 铁瑛 傅川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利用2000-2007年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工资扭曲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GVC背景下工资扭曲促进了我国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其中高GVC地位的企业其工资扭曲对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拓展性的实证研究表明,GVC地位提升可以提升生产率、企业规模、外资占比以及垂直专业化程度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均受到工资扭曲的正向影响,但GVC地位的正向调节作用仅对本土企业有效;低生产率企业的出口更依赖工资扭曲;工资扭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的正向促进作用会因为GVC地位的提升而得以强化;出口量较大的企业出口主要通过生产率水平来驱动,工资扭曲的正向促进作用会因为GVC地位的提升而得到强化,而出口量较低的企业出口对工资扭曲的依赖程度较高。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工资扭曲 企业出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浩 张宇鹏 连慧君
文章采用2007~2016年68个中国出口目的地的4万多家企业数据,考察了中国出口对出口目的地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出口虽然降低了出口目的地企业的就业规模,但促进了出口目的地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2)中国出口对中低收入国家、非OECD国家、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作用更大,对规模较小、无国际质量认证企业的作用更大。中国中间品出口对目的地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作用大于资本品和消费品。(3)从企业的创新方式看,与产品引进、流程引进不同,中低收入水平出口目的地企业的研发投入行为强化了中国出口对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作用。(4)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出口影响不同,中国出口影响具有特殊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方静
文章基于企业技能结构视角,依据企业出口行为决策与技能构成理论模型建立计量模型,运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出口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出口目的地与企业工资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密集度、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占比与企业工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向高收入国家出口显著促进了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而出口本身对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显著的因果影响。文章进一步验证了质量升级机制和出口目的地特定服务机制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中成立。
关键词:
出口 出口目的地 高收入国家 工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