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39)
- 2023(20553)
- 2022(17387)
- 2021(16231)
- 2020(13668)
- 2019(31654)
- 2018(31045)
- 2017(59446)
- 2016(31962)
- 2015(35998)
- 2014(35419)
- 2013(35066)
- 2012(32014)
- 2011(28695)
- 2010(28610)
- 2009(26606)
- 2008(26406)
- 2007(23171)
- 2006(20254)
- 2005(18329)
- 学科
- 济(138260)
- 经济(138107)
- 业(109077)
- 管理(102849)
- 企(96359)
- 企业(96359)
- 方法(66030)
- 数学(55256)
- 数学方法(54454)
- 财(39796)
- 农(38608)
- 业经(37070)
- 中国(36046)
- 贸(27130)
- 贸易(27113)
- 务(27015)
- 财务(26931)
- 财务管理(26884)
- 农业(26487)
- 易(26410)
- 制(25788)
- 企业财务(25499)
- 学(25277)
- 理论(24975)
- 技术(23410)
- 地方(23357)
- 和(22672)
- 划(20828)
- 策(20367)
- 银(19960)
- 机构
- 大学(457976)
- 学院(457805)
- 济(191689)
- 经济(188004)
- 管理(185027)
- 理学(160269)
- 理学院(158657)
- 管理学(155808)
- 管理学院(154985)
- 研究(148244)
- 中国(116230)
- 京(97325)
- 科学(89067)
- 财(88828)
- 所(72806)
- 财经(71478)
- 农(70881)
- 中心(67835)
- 江(66298)
- 研究所(66118)
- 经(65287)
- 业大(65217)
- 北京(61616)
- 经济学(58957)
- 范(57171)
- 师范(56656)
- 农业(55343)
- 院(53942)
- 经济学院(53300)
- 财经大学(53253)
- 基金
- 项目(308390)
- 科学(244792)
- 基金(226952)
- 研究(226097)
- 家(196803)
- 国家(195174)
- 科学基金(169876)
- 社会(145102)
- 社会科(137755)
- 社会科学(137720)
- 基金项目(118523)
- 省(117679)
- 自然(109932)
- 自然科(107496)
- 自然科学(107471)
- 自然科学基金(105570)
- 教育(104042)
- 划(98970)
- 资助(94921)
- 编号(91306)
- 成果(73015)
- 部(68801)
- 重点(68484)
- 创(65031)
- 发(64664)
- 课题(61846)
- 国家社会(60782)
- 创新(60305)
- 教育部(59686)
- 科研(58892)
- 期刊
- 济(206222)
- 经济(206222)
- 研究(134824)
- 中国(84230)
- 管理(71772)
- 财(70515)
- 学报(67494)
- 科学(64379)
- 农(64145)
- 大学(52961)
- 学学(49766)
- 教育(47497)
- 农业(44559)
- 技术(42684)
- 融(39741)
- 金融(39741)
- 财经(35603)
- 业经(33997)
- 经济研究(33928)
- 经(30645)
- 问题(26741)
- 业(25799)
- 技术经济(24501)
- 统计(23951)
- 贸(23059)
- 图书(22033)
- 策(21832)
- 现代(20948)
- 理论(20829)
- 商业(20656)
共检索到673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余骁
文章基于扩展的MO模型,将企业出口模式选择和出口动态效应引入该模型加以讨论,论证了不同出口模式选择下加成率的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不同出口模式可能对企业加成率动态的异质性影响及作用渠道。文章认为出口模式选择通过"出口中学效应"和"需求冲击适应效应"分别从成本渠道和价格渠道影响企业加成率。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静态来看,直接出口企业加成率高于间接出口企业;(2)动态来看,企业间接出口后加成率下降,而直接出口后企业加成率提升;(3)东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民营企业表现出更大的动态"加成率效应";(4)针对理论模型中影响渠道的检验显示,直接出口企业的正向"出口中学效应"和"需求冲击适应效应"均显著超过间接出口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玲 高翔 黄建忠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从成本加成视角剖析了企业俘获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加成率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DVAR,这一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后续的机制分析也验证了以下理论预期:一方面,加成率通过提升产品定价能力抬高了出口产品价格,进而提升了企业出口DVAR,即"产品价格效应";另一方面,加成率提升带来的生产效率改进降低了企业边际成本,同样也提升了企业出口DVAR,即"边际成本效应",且"边际成本效应"要大于"产品价格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华 许和连 杨晶晶
文章基于"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假说,利用中国企业面板数据,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出发,纳入出口状态变量,分别采用固定效应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和Olley-Pakes半参数估计法克服潜在的同步性偏差和选择偏差问题,在从微观角度充分控制企业异质性的背景下,深入考察出口行为与我国企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相对非出口企业高出20%-30%左右,我国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效应;而对"自我选择"效应的检验结果警示,本土企业以低劳动力成本而非高生产率作为出口竞争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低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保证中国开放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远 余淼杰
Melitz(2003)提出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讨论了企业的生产率对其出口决策的影响。通过在Melitz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信贷约束,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的信贷约束如何同生产率一起影响着它的出口决策。本文发现,给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以下情况下企业更容易进入出口市场:(1)项目成功率高使得企业更容易获得来自金融中介的外部融资;(2)外商投资企业享有较小信贷约束。用中国制造业的企业数据检测理论假设,发现了有力的证据支持本文的模型预测结果。
关键词:
信贷约束 异质企业 生产率 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灵燕 崔喜君
基于融资的新视角,本文运用192家民营企业面板数据经验分析了FDI对民营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出口更为依赖外源融资能力;外商直接投资仅对合资民营企业和处于产业集聚区的非合资民营企业的出口起到融资缓解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当地融资则加剧了未处于产业集聚区的非合资民营企业出口的外源融资困境;对合资民营企业而言,出口融资约束的缓解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商直接投资,而非合资民营企业出口融资约束的缓解则主要依赖于金融市场改革。
关键词:
FDI 出口 融资约束 民营企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丹 王永进
中国企业出口的一个奇怪现象是:出口产品价格远低于国内价格。这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无法解释的,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从成本加成率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检验中国出口价格过低的形成原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出口企业加成率低于非出口企业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并且,长期的出口退税、补贴政策,以及出口企业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是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过低的重要原因,从而解释了我国企业的低价出口之谜。
关键词:
低价出口之谜 加成率 出口退税 过度竞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毅 陈虹
本文借鉴了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微观数据层面的梳理测算,获得出口产品质量标准化的量化结果。再通过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进一步匹配,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数据库中企业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进行梳理,构建起2000—2007年跨年度的企业面板数据,以期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论发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不断提升的趋势,而外商直接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政府补贴和无形资产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也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在企业规模和区域分布上具有一定差异,而来自国外的直接投资比来自港澳台的投资对出口产品质量更具明显的推动作用。从政策层面上,推动企业通过增效提质,加大开放引进高质量国际投资,通过政府符合市场竞争前提下的补贴,将对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涂远芬
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服务业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并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具备较高生产率的服务业企业会主动选择出口市场(自我选择效应),进入出口市场后又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出口学习效应);而中国制造业企业未出现自我选择效应,仅发现了出口学习效应。这一结论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
出口 自我选择效应 出口学习效应 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妍妍 李磊 庄媛媛
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营商环境与企业绩效调查的相关数据,文章使用回归方法和PSM方法分析了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对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具有显著影响,拥有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将增加企业出口的概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对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也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将扩大出口企业的销售规模。进一步用PSM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到的结果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林梅 张群群
企业通过中间商出口是现实中存在已久的现象,但针对利用中间商出口的企业的特征的经验研究十分罕见。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研究了中国异质性企业规模与间接出口模式选择的关系,并运用世界银行2013年公布的2011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经验验证。研究发现,规模越小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间接出口,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使用不同的模型估计方法和不同的企业规模衡量指标后,这一负向关系仍然是高度稳健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企业运用间接出口模式进入国外市场时支付的固定成本较低,对于规模较小且生产率较低的出口企业而言,间接出口模式是合理的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威剑 李梦洁
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出口目的国市场收入分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工业企业与中国海关的匹配数据,在控制目的国市场规模和企业层面特征的情形下,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目的国收入不平等性程度的提高会使得该国整体的质量偏好程度下降,这一方面会抑制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另一方面也会使得企业选择性地向该国出口低质量产品。分样本检验的结论表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内收入不平等性的提高会显著阻碍向该国出口的产品的质量升级,最终使得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充斥着大量低质量的产品。
关键词:
目的国市场 收入分配 出口企业 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兰健 张洪胜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2000—2009年的合并数据,研究了城市集群商业信用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中体现在促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上。具体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控制集群企业数目和集聚程度后,结论保持稳健。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依据企业是否更换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检验都证实了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应重视集群商业信用等非正规融资在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韦茜
采用2007年~2016年海关数据、工业企业数据和WTO关税数据,基于我国企业层面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企业类型考虑在内,来看中间商和直接贸易企业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的差异化表现。研究得出结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企业出口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不论在中间商还是直接出口企业中都显著存在,但中间商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要更少。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胡强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采用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高度细分的进出口数据,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全面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与不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相比,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出口额、更多的出口产品种类及更高的出口持续可能性。而且,伴随着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这种影响更加显著。同时,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对其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从中间品的进口来源国看,企业使用从高技术国家进口的中间品对其出口绩效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结论在去掉加工贸易样本以及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后依然稳健。这一系列结论对中国制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中元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境内2 700家企业的普查数据,分析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企业的出口倾向、出口强度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面临外部融资约束时,不仅会显著降低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还会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出口销售比例。不同的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而言,贷款申请程序复杂、利率太高带来的外部融资约束会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出口销售比例;贷款规模和期限不足带来的外部融资约束会显著降低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抵押要求太高带来的外部融资约束既会显著降低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也会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出口销售比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出口行为对企业生存时间的强心剂效应研究——来自1999—2008年中国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出口行为、企业异质性与生产率研究——基于1999~2007年中国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实证研究——对制造业企业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的分析
出口与异质性对中国企业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HIR模型的理论拓展及实证分析
中国企业存在出口学习效应吗?——基于所有制结构角度的实证研究
贸易中间商在出口中相对盛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0年鞋产品企业层面出口数据的实证分析
生产率是出口决定因素吗?——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分析
中国企业参与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基于企业层面微观视角的考察
贸易摩擦与异质性企业的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选择——基于山东省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企业单一的低价出口模式急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