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58)
- 2023(19636)
- 2022(16728)
- 2021(15940)
- 2020(13211)
- 2019(30725)
- 2018(30154)
- 2017(56907)
- 2016(30830)
- 2015(35188)
- 2014(35156)
- 2013(34397)
- 2012(31714)
- 2011(28533)
- 2010(28205)
- 2009(26189)
- 2008(25698)
- 2007(22475)
- 2006(19706)
- 2005(17673)
- 学科
- 济(125473)
- 经济(125334)
- 管理(86743)
- 业(80742)
- 企(66518)
- 企业(66518)
- 方法(56350)
- 数学(48968)
- 数学方法(48264)
- 中国(37304)
- 农(34041)
- 财(31914)
- 学(27589)
- 业经(27320)
- 贸(26753)
- 贸易(26735)
- 易(26045)
- 制(25237)
- 地方(23063)
- 农业(21964)
- 理论(21038)
- 银(20602)
- 银行(20550)
- 融(20019)
- 金融(20011)
- 行(19684)
- 和(18990)
- 务(18878)
- 财务(18784)
- 财务管理(18737)
- 机构
- 大学(438982)
- 学院(433403)
- 济(177966)
- 经济(174291)
- 管理(167428)
- 研究(151667)
- 理学(144053)
- 理学院(142432)
- 管理学(139639)
- 管理学院(138871)
- 中国(116606)
- 京(95108)
- 科学(92435)
- 财(81912)
- 所(76225)
- 农(71875)
- 研究所(69223)
- 中心(68833)
- 财经(65067)
- 业大(64229)
- 江(63568)
- 北京(60433)
- 经(59394)
- 范(57986)
- 师范(57361)
- 农业(56258)
- 院(55332)
- 经济学(54510)
- 州(51007)
- 经济学院(48978)
- 基金
- 项目(293739)
- 科学(230826)
- 基金(214500)
- 研究(213471)
- 家(187904)
- 国家(186401)
- 科学基金(159495)
- 社会(134752)
- 社会科(127604)
- 社会科学(127570)
- 基金项目(112200)
- 省(111754)
- 自然(103687)
- 自然科(101360)
- 自然科学(101333)
- 自然科学基金(99485)
- 教育(98605)
- 划(95177)
- 资助(89341)
- 编号(86095)
- 成果(70586)
- 重点(65977)
- 部(65295)
- 发(61853)
- 创(60149)
- 课题(59629)
- 国家社会(56293)
- 科研(56271)
- 创新(56268)
- 教育部(56017)
- 期刊
- 济(194335)
- 经济(194335)
- 研究(132363)
- 中国(89039)
- 学报(72069)
- 农(65475)
- 科学(65269)
- 管理(63607)
- 财(63249)
- 大学(55360)
- 学学(51524)
- 教育(51466)
- 农业(44993)
- 融(40461)
- 金融(40461)
- 技术(38799)
- 财经(32559)
- 经济研究(32023)
- 业经(30061)
- 经(28042)
- 问题(25494)
- 业(24353)
- 图书(24158)
- 贸(23559)
- 版(21062)
- 国际(20949)
- 理论(20884)
- 技术经济(20728)
- 世界(20041)
- 统计(19977)
共检索到658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子琦 罗长远
出口放缓这一现象开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受全球经济低迷和外部需求紧缩的冲击,中国进入了出口放缓的阶段。随着中美“脱钩”愈演愈烈,叠加紧张的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未来中国出口贸易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中国出口放缓的经济效应值得关注。文章以商品市场为例,利用1999—2019年省级出口贸易和商品价格数据,考察了中国出口放缓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为了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计结果发现,出口放缓会倒逼和加快地区间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在采用更换解释变量、缩尾处理、长差分检验和更换工具变量等方法后,文章的结果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一效应尤其表现在沿海、加工贸易占比高和国有经济占比低的省份。文章还使用省份铁路货运量数据进行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一省的出口放缓后,其省内,以及它与其他省份间的铁路货运量均显著增加。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是中国出口放缓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要顺势而为,破除行政边界对经济活动的束缚,为盘活国内循环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出口放缓 双循环 市场一体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宇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市场一体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决策以及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距进行检验。理论上,本文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考虑市场不完全一体化的情况,发现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决策,另一方面影响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实证上,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2004年投资环境调查数据计算地区-行业层面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并与我国的工业企业库进行合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面临市场一体化程度越低,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出口,出口企业生产率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距越小。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出口决策 出口企业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群锋 刘冲 刘青
本文通过构建市场可达性指标,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一体化会显著提升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额,原因是市场一体化降低了企业所在行业的临界出口生产率水平,并促进了既有出口产品的出口市场扩张。对于生产率高的企业、初始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交通基础设施扩张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大,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于具有发展能力和潜力的企业和行业具有更大的促进效果。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企业出口 交通基础设施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毛其淋
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影响出口技术水平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深入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显著且稳健地提高了中国地区出口技术水平,而且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越大,即国内市场一体化与金融发展是相互强化发挥作用的。进一步的估计显示,在金融控制强的区域,金融发展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在金融控制弱的区域,金融发展则显著地提高了地区出口技术水平。此外,金融控制弱区域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水平的边际影响效应也远远高于金融控制强区域。本文的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娜 郎丽华
本文从中国经济特有优势出发,系统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理论机制,并利用中国2003-2016年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预期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及区域差异性。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最为突出。内陆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系数显著为正,而沿海地区市场一体化的正向影响效应不显著。市场一体化除了直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发挥促进作用,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需求驱动效应、制度改进效应等机制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其中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最为有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应武
采用世界主要城市物价指针数据库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香港一篮子商品零售价格数据测度了中国内地与香港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研究表明,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商品价格差异在逐步缩小,市场呈现一体化趋势,而且CEPA的实施更加推动了两地商品市场一体化进程。随着CEPA的推进,中国内地与香港将从合作走向融合并最终实现市场的大一统。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价格收敛 CEPA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洪勇
文章基于产出结构的视角,采用产业结构相似度和Krugman专业化指数这两个指标对1992-2017年江西省商品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江西省商品市场一体化水平有所提高,但程度有限,1992-2001年期间市场是逐渐分割的,2002以后年市场才呈现出整合趋势。最后,文章对加速推进江西省商品市场一体化进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澈元 刘祯
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其责任意识使其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因此而逐渐形成以"隐性主导"为特征的中国角色。然而,国内市场的非一体化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角色的有效发挥。对中国而言,充分利用区域一体化的"改革创造效应"而尽力避免其"改革损害效应",保持国家对内对外的一体化进程协调一致,是应当采取的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淑芹 王玉凤 肖宏伟 何武
基于"冰川运输成本"模型,本文从相对价格收敛的角度考察了山东经济圈内商品市场一体化特征。虽然整个经济圈及圈内各区域的商品价格在长期趋于收敛,但圈内各区域以及各城市的一体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鉴于此,为构建统一大市场,需要市场竞争规则一体化。本文尝试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的统一市场规制改革模板,以实现各地政策的无缝对接和各地经济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统一市场 相对价格 规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娟
本文选用2000-2005年欧盟成员国之间以及欧盟成员国与外部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双边出口贸易额等数据,使用面板数据方法,基于边界效应的视角,分别探讨了欧盟25国和欧盟15国的商品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欧盟这样的区域贸易协定对其成员国具有正面影响。地理临近性和文化联系鼓励紧密的贸易伙伴,距离、税率和人口对双边贸易存在负面影响,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同。非关税壁垒成为重要边界可部分解释欧盟25国的内部边界效应高于欧盟15国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欧盟 一体化 因素 边界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建 王安
中国的金融控制应服务于整体的市场化进程,那么现有控制方式有助于市场化进程推进吗?从银行业信贷资源的角度,本文测度并实证检验了金融资源的政府控制对国内市场的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发现不同的控制手段对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论是来自地方政府还是来自中央政府的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参与均不利于市场一体化;而中央政府通过强化金融资源控制力进而改革国有银行使其逐步成为相对独立、市场化的主体,有助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关键词:
金融控制 国内市场一体化 市场分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琳 涂斌
文章采用相对价格方差法测算表明,汇改后我国国内和出口商品市场呈日渐整合态势,且次贷危机期间两市场曾出现短期分割;技术制造部门以及劳动和资源制造部门较之初级产品部门的市场整合程度更高,研究发现三大采选业的相对价格方差波动较大是导致初级产品部门在短期上出现市场分割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面板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市场分割定价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是市场集中度和企业垄断势力水平,而汇率升值并非影响市场分割定价的主要因素;分行业的检验结果还表明,技术制造部门以及劳动和资源制造部门的出口厂商采取了较为有效的盯市定价策略。
关键词:
市场分割 盯市定价 相对价格方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婕 姚博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成以全国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提升出口附加值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俊发
1998年中国商品市场形势的基本分析·丁俊发·一、1997年中国商品市场的几个特点1.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会超过9%,通货膨胀率不会超过2%。低通胀,除了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以外,得益于农副产品有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斌 毛其淋
本文基于中国198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GMM方法对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经验检验。研究克服了变量内生性问题,纠正了传统研究中贸易开放和国内市场一体化因素对省际经济增长影响的低估问题。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和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人均GDP的平均贡献度分别为7.2%和17.9%,并且前者的作用随时间增强,而后者的影响有所减弱。此外,二者之间在促进增长方面存在替代关系,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即:贸易开放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而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内陆地区的影响更重要,这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统筹国内外市场,实现内外需平衡增长,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