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80)
2023(15218)
2022(13045)
2021(12180)
2020(10131)
2019(23497)
2018(23100)
2017(43763)
2016(23719)
2015(26595)
2014(26165)
2013(26201)
2012(24050)
2011(21895)
2010(21290)
2009(19254)
2008(18585)
2007(15669)
2006(13609)
2005(11862)
作者
(69901)
(58221)
(57678)
(54874)
(36901)
(27877)
(25992)
(23034)
(22116)
(20485)
(19812)
(19657)
(18339)
(18296)
(17862)
(17837)
(17431)
(17388)
(16692)
(16467)
(14620)
(14094)
(13924)
(13101)
(13075)
(12724)
(12676)
(12589)
(11636)
(11456)
学科
(96367)
经济(96266)
管理(65989)
(61089)
(49028)
企业(49028)
方法(45370)
数学(40273)
数学方法(39905)
中国(27417)
(25026)
(23065)
贸易(23057)
(23056)
(22550)
(21754)
业经(19923)
环境(18280)
地方(17681)
农业(16720)
(15881)
(15307)
技术(14722)
(13931)
(13865)
(13845)
银行(13800)
(13409)
(13353)
金融(13352)
机构
大学(340554)
学院(335297)
(140750)
经济(138192)
管理(132688)
研究(119061)
理学(116266)
理学院(114981)
管理学(113026)
管理学院(112461)
中国(87507)
科学(74988)
(72736)
(60115)
(60076)
(59338)
研究所(55659)
业大(54674)
中心(52258)
财经(48989)
农业(47705)
北京(45983)
(45318)
(44993)
经济学(43338)
(43177)
(42566)
师范(42046)
经济学院(39336)
财经大学(36811)
基金
项目(240170)
科学(188114)
基金(176714)
研究(169542)
(157150)
国家(155946)
科学基金(132357)
社会(108591)
社会科(103066)
社会科学(103041)
基金项目(94024)
(90922)
自然(87551)
自然科(85528)
自然科学(85501)
自然科学基金(83986)
(78079)
教育(76268)
资助(72777)
编号(66129)
重点(54108)
(53411)
成果(52156)
(51224)
(49837)
科研(46685)
创新(46655)
国家社会(45775)
教育部(45320)
课题(45285)
期刊
(143272)
经济(143272)
研究(97152)
学报(60457)
中国(59500)
科学(53553)
(53397)
管理(46572)
大学(44730)
学学(42378)
(42149)
农业(37405)
教育(31496)
技术(25955)
(25344)
金融(25344)
经济研究(24801)
财经(23433)
业经(22354)
(20150)
(20087)
问题(19307)
(18110)
科技(17555)
图书(16578)
(16058)
技术经济(16028)
业大(15670)
国际(15604)
理论(15315)
共检索到476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肖丽  潘安  
基于WIOD提供数据计算2001~2011年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将其与面板门槛模型结合以实证考察出口开放对中国15个工业行业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并引入分析中国GVC分工地位以解释产生上述影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扩大出口开放逐渐加剧了中国工业行业出口引起的碳排放水平,具体表现为出口开放度对人均出口隐含碳排放产生了三阶段递增的正向作用;中国工业行业对不同地区出口隐含碳排放同样受到了出口开放水平的非线性影响作用,且上述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中国扩大出口开放反而加剧工业碳排放的不利局面与中国处于较低的GVC分工地位有关,在分工地位未得到明显改善的前提下,参与GVC分工获得较低贸易利益与付出较高环境代价的冲突会随着开放程度的扩大而逐渐加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世军  范立夫  周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出口导向战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繁荣,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进口需求。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出口和美国的需求之间存在一种稳健的依存关系。但是,伴随美国经济此轮复苏,中国出口贸易并未像人们预期的那样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2015年的中国对美出口状况依然差强人意。本文采用非线性平滑转移模型(STR),根据2000年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对可能影响中美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到深层次原因。结果发现:东南亚等国家的出口替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以及美国居民消费需求等因素,都会以线性或非线性的方式影响中美贸易。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世军  范立夫  周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出口导向战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繁荣,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进口需求。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出口和美国的需求之间存在一种稳健的依存关系。但是,伴随美国经济此轮复苏,中国出口贸易并未像人们预期的那样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2015年的中国对美出口状况依然差强人意。本文采用非线性平滑转移模型(STR),根据2000年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对可能影响中美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到深层次原因。结果发现:东南亚等国家的出口替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以及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政  李天皓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一大进出口贸易伙伴,而人民币汇率改革使得人民币的波动区间不断增加,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波动对中日贸易的影响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利用门限回归模型将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波动分为高波动和低波动两类,在这两类波动情况下,汇率波动对出口分别有不同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有:一、门限效应检验表明汇率波动对出口有非线性影响。二、门限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显示人民币对日元汇率波动较小时,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贸易受到汇率波动的负向影响;而波动较大时,影响不显著。三、对样本分不同时间预测,结果显示汇率波动是预测出口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门限非线性模型优于线性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光明   张子韬  
文章利用134个国家2001—202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SBM模型进行了碳排放效率测算与国际比较,结果表明碳排放效率随工业品出口贸易强度加大而降低。劳动密集型工业品出口贸易对碳排放效率的负向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资源密集型工业品,而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工业品的影响较小。收入相对较低的非OECD国家工业品出口对碳排放效率的负向冲击程度比OECD国家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规制水平提升能缓解工业品出口对碳排放效率的负向影响。发展中国家应通过优化工业品出口结构等途径改变当前碳排放效率落后的不利局面,欧美发达国家则应减少将大量高能耗工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短视行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燕翎  傅玮韡  庄佩芬  
基于2002—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研究贸易开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产品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高显著降低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进一步以地区GDP为门槛变量研究贸易开放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的非线性效应,发现贸易开放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低GDP水平地区,贸易开放对农业面源污染减排的积极影响最强,其次为高GDP水平地区,最后为GDP中等水平地区。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马卫刚   王兴启  
数字金融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中发挥政策集成和导向作用,是降碳减排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金融领域的数字化变革现实,以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碳排放存在先增后减的倒“U”型影响,这一趋势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得以证实。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倒“U”型影响主要发生在外围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在非资源型城市表现为负向线性关系。中介效应分析凸显了技术创新和创业活动作为数字金融影响碳排放的关键途径。调节效应分析强调了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将削弱数字金融对碳排放的倒“U”型影响,环境治理目标则强化两者的倒“U”型关系。地方政府应从数字金融的发展方向、作用方向和配置方向着手,释放碳减排红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国高  
基于2000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3季度的样本数据,本文利用非线性的平滑转换模型考察了产能约束作用下国内需求波动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非线性效应,即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冲击是不对称的。当我国经济增长趋缓,工业产能利用水平低于门限值时,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负向影响,二者之间表现为替代关系;当经济形势向好,工业产能利用水平高于门限值时,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正向影响,二者之间表现为互补关系;当工业产能利用水平处于门限值附近时,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将在两个机制之间平滑转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白艳萍  张昱  吴西弦  
研究对外贸易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贸易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对于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采用因素分解法,选取2003年、2007年和2011年3个时间点的数据,定量测算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出口贸易通过规模、结构和技术3种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正,结构效应为正,技术效应为负,在第二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负,结构效应为负,技术效应为负,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怀政  林杰  
文章基于改进的出口贸易碳排放效应理论模型,采用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构建了变系数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对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结论显示:工业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比较显著,行业规模、贸易结构、市场化程度、出口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作用;不同行业碳排放效应的强度与方向存在明显差异;减少碳排放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市场效率、合理调整出口贸易依存度、科学管理出口贸易。最后,就我国如何深层次参与国际气候制度建设,减少与贸易相关的碳排放,促进我国工业行业出口贸易低碳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应对思路与政策启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爽  王昱  王晓娜  
中国出口产品往往面临量高而质低的困境,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往往只能定位在较低的价格。本文使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所得的微观数据,从产品层面出发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结合行业层面间接融资渠道测度的金融发展指标,运用非参数分位数面板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存在非线性异质影响且影响模式显著不同,在高分位处呈现“倒N型”特征;(2)在不同分位点处存在差异化的最优金融发展水平,并随分位点下降而降低;(3)非东部地区、高技术产品的质量对金融发展的敏感程度更高,而对低分位产品质量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结论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宏观调控应考虑到企业自身产品质量水平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占华  
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贸易开放会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等渠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全国30个地区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对贸易开放影响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贸易开放显著存在人均收入、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的门槛效应。具体影响机制为:高水平的人均收入有利于发挥贸易的碳排放抑制效应;人力资本越高,贸易开放促进碳排放减少的效果也越为明显,故各地应稳步推进人力资本积累;适度的环境管制强度有利于贸易的污染减排效应,管制过低或过高都将使得贸易增加碳排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占华  
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贸易开放会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等渠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全国30个地区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对贸易开放影响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贸易开放显著存在人均收入、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的门槛效应。具体影响机制为:高水平的人均收入有利于发挥贸易的碳排放抑制效应;人力资本越高,贸易开放促进碳排放减少的效果也越为明显,故各地应稳步推进人力资本积累;适度的环境管制强度有利于贸易的污染减排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