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2)
- 2023(13864)
- 2022(12139)
- 2021(11260)
- 2020(9408)
- 2019(21711)
- 2018(21744)
- 2017(41496)
- 2016(22311)
- 2015(24864)
- 2014(24882)
- 2013(24976)
- 2012(23045)
- 2011(20942)
- 2010(20978)
- 2009(19166)
- 2008(18485)
- 2007(16036)
- 2006(14125)
- 2005(12570)
- 学科
- 济(109304)
- 经济(109206)
- 管理(62457)
- 业(58146)
- 企(47604)
- 企业(47604)
- 方法(44348)
- 数学(38771)
- 数学方法(38401)
- 地方(25384)
- 中国(24810)
- 农(23884)
- 学(23069)
- 财(22685)
- 业经(21072)
- 贸(20369)
- 贸易(20361)
- 易(19790)
- 农业(16454)
- 制(16072)
- 地方经济(15428)
- 和(14962)
- 环境(14912)
- 理论(14777)
- 融(13882)
- 技术(13881)
- 金融(13880)
- 银(13377)
- 务(13353)
- 银行(13339)
- 机构
- 大学(325730)
- 学院(322183)
- 济(138882)
- 经济(136146)
- 管理(126701)
- 研究(113208)
- 理学(110144)
- 理学院(108852)
- 管理学(107064)
- 管理学院(106482)
- 中国(81721)
- 科学(69532)
- 京(68879)
- 财(60334)
- 所(57223)
- 研究所(52357)
- 农(50827)
- 中心(49819)
- 财经(49055)
- 业大(47426)
- 江(45962)
- 经(44633)
- 北京(43408)
- 经济学(43329)
- 范(42361)
- 师范(41971)
- 院(40856)
- 农业(39780)
- 经济学院(38893)
- 州(37219)
- 基金
- 项目(222356)
- 科学(174973)
- 基金(162880)
- 研究(161016)
- 家(142395)
- 国家(141285)
- 科学基金(120921)
- 社会(103242)
- 社会科(97935)
- 社会科学(97910)
- 基金项目(86710)
- 省(85094)
- 自然(78384)
- 自然科(76555)
- 自然科学(76537)
- 自然科学基金(75179)
- 教育(72672)
- 划(71859)
- 资助(67265)
- 编号(63974)
- 成果(51755)
- 重点(49632)
- 部(49394)
- 发(48043)
- 创(45570)
- 课题(43803)
- 国家社会(43058)
- 科研(42603)
- 创新(42595)
- 教育部(42473)
- 期刊
- 济(153176)
- 经济(153176)
- 研究(98569)
- 中国(57299)
- 学报(51959)
- 科学(48046)
- 管理(46517)
- 农(45779)
- 财(44423)
- 大学(39039)
- 学学(36958)
- 农业(31889)
- 教育(31552)
- 技术(26917)
- 融(26510)
- 金融(26510)
- 经济研究(25807)
- 财经(24673)
- 业经(22454)
- 经(21212)
- 问题(19991)
- 技术经济(16981)
- 贸(16302)
- 业(16094)
- 图书(16063)
- 理论(15473)
- 科技(15060)
- 现代(14309)
- 世界(14078)
- 版(13943)
共检索到472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晓硕 王维国
以新经济地理学经典的工资方程为理论基础,利用我国2000~2009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各种类型的市场潜能(金融外部性)、就业密度(技术外部性)和地区工资的关系。分析发现,无论是全国样本还是分地区样本,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的正向效应显著;就业密度外部性对地区工资具有"门槛"效应;除中西部地区外,国外市场潜能(出口开放)和国内市场潜能之间具有明显的替代关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蒋含明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通过将区域产品需求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构建包含企业集聚变量在内的工资方程,在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在中国省域层面较为显著,地区工资水平对企业集聚的弹性系数均显著为正且在东部地区更大,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举措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水平在我国省域间的趋异。
关键词:
企业集聚 新经济地理学 空间计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海洋 孔祥贞 汤二子
新新贸易理论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充分注意,但紧随其后产生的新新经济地理却受到忽视,而新新经济地理对空间经济理论的突破是:在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的框架下,放弃企业或劳动者同质性假定,从微观角度研究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质"(企业效率)的差异。在理论方面本文将当前研究归结为DS、OTT和BEJK三大分析框架;在实证方面总结了新新经济地理对新经济地理估计偏误的校正。并且展望了新新经济地理与企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中国转型经济特殊国情相结合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一文
地区间失业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是我国失业问题的一大特点,即失业率较低的地区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地区失业率较高,东北地区失业率则一直居高不下。以此经济现象为出发点,在经济新地理学的中心—外围模型基础上,利用中间投入品来创造前向和后向联系,在效率工资模型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地区、两部门关于交易成本和失业的模型。数理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当前我国失业问题地区差异的空间特点,即短期来看,集聚的地方由于制造业的规模扩大,获得大量就业,而另外的地方则由于流出大量就业而承受失业。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失业 地区差异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剑勇 张雁
地区间收入差距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由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异来解释?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利用199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流量数据,通过引力模型计算了衡量各地级城市空间需求大小的市场准入,并以此解释地级城市间的职工工资差异。本文发现:(1)各地级城市的市场准入差异极大;(2)工资对市场准入的弹性系数为0.22—0.32之间。基于上述实证依据,本文认为,各地级城市的市场准入差异是其工资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而市场准入差异是劳动力流动的不充分性所产生的。
关键词:
市场准入 劳动力流动 地区收入差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
基于Martin和Roger的自由资本模型并进行进一步推导和参数分析,得出有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五个假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我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市场寻求和技术寻求特征,对中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具有"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的特征,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自然资源寻求特征;对最不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出口拉动的特征,而所有的分析中,效率寻求的特征都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天骄 薛领
新经济地理发展下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以生产率差异为基石,认为高生产率企业具有低边际生产成本,忽视了产品质量的垂直异质性。本文试图讨论地区生产效率和质量投入双重异质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市场非对称情况下,单独提高质量投入比单独提高生产率更有优势,单独提高质量投入会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而增加市场份额,单独提高生产率则会在运输成本降到一定阈值后导致地区市场份额的削弱;此外,生产率和质量投入“两头兼顾”的方式虽然会增加地区市场份额,但是其所带来的集聚力会弱于单独提高质量投入的方式。总的来看,未来把握好地区的质量投入才是扩大地区产业集聚和空间分布情况的重要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乔斯·加斯帕 安虎森 丁嘉铖 汤小银 张凌玮
旨在揭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局限性,并前瞻性地评论新的研究路径以促进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许多阻碍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固有的特征和假设。其实,该学科内部也已对这些特征和假设进行了广泛的批评。围绕这些批评,进行了一场有关该领域可能的新的发展方向的大讨论,其中的一些研究方向正逐步得到推进,而有些则在分析和验证方面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局限性 后续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峰 柯善咨
本文在马歇尔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下建立理论模型、构建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空间外部性指标,探讨了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机制。结果显示,供给的空间外部性作用范围为100公里,而需求外部性作用范围可遍及全国。除空间专业技能人才密度的参数估计不显著外,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入可得性、区际研发溢出与市场需求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地方保护主义主要通过影响空间外部性作用于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具体地,地方保护主义显著降低了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中间投入可得性和区际人际沟通的技术溢出的作用,而未对最终商品市场、区际研发的技术溢出效应产生明显影响;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市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永亮 杨子晖 苏启林
针对我国省份(地区)的企业TFP度量以及相应的核密度分布对比,研究发现集聚(或出口)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程度均弱于非集聚(或非出口)企业,表明"集聚中学习"和"出口中学习"机制导致企业在模仿学习过程中走向生产率同质化。而集聚出口环境下的企业具有生产率优势;双重学习能力和异质性程度均明显,即创新效应大于模仿效应;内资企业的双重学习能力强于外资企业。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发现集聚环境有利于企业增加对"销售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学习能力,出口环境可增加企业的经验值;技术迁入型的外资企业在集聚(或出口)环境下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不足;研究还发现出口型企业更加依赖集聚的专业化经济带来的学习能力提升。
关键词:
出口中学习 集聚中学习 生产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旭 陶小马
在新经济地理学提供的从微观个体推演宏观区位的理论方法基础上,建立厂商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三种效应影响下的,以城市劳动力实际工资率衡量的城市最优规模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对三种效应分别进行单一效应的模拟比较静态分析和三种效应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城市的实际工资率与城市最优规模存在着倒U型的稳定关系,也即理论上存在着使得劳动力获得最高工资率的城市最优规模;三种效应对城市最优规模的影响不同,发展城市最优规模需要综合考虑三种效应的交互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兵 康吉红 王艳
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着重从微观企业层面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本文阐述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新"新经济地理学经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的拓展、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的完善以及与相关研究领域的融合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忠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对当今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带来较大冲击的"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背景、研究视角和方法等问题。认为经济区位论、传统经济地理学、新国际贸易理论和产业组织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发展是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基础;收入递增带来的规模经济、运输费用、生产要素的不可移动性、历史发展的偶然性、路径依赖等相互作用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视角;集聚力和分散力的相互关系是研究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规模经济 集聚力 分散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冷志明
近年来国外新经济地理实证研究发展迅速,在测度指标、研究方法和实证结论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基于最新文献,本文从集聚度量指标与集聚水平测度、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以及多重均衡的存在性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经济地理未来实证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集聚 测度 克鲁格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发余
过去几年中,经济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经济地理学”热潮,主要涵盖经济学的两个方向:国际经济学(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前一个方向主要讨论产业的空间聚集问题,后一个方向主要关注区域经济的长期收敛问题。这种“热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有几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与之相关,其中包括克鲁格曼、波特、巴罗和阿瑟,他们的著作都涉及到“地理”问题。这些学者所讨论的“新经济地理学”在内容、方法上都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有很大差别。本文试图介绍西方经济学中这种新趋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