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8)
- 2023(13585)
- 2022(11486)
- 2021(10325)
- 2020(8966)
- 2019(20237)
- 2018(19558)
- 2017(37583)
- 2016(20276)
- 2015(22483)
- 2014(21745)
- 2013(21227)
- 2012(19350)
- 2011(16845)
- 2010(16447)
- 2009(14810)
- 2008(14058)
- 2007(11927)
- 2006(10025)
- 2005(8550)
- 学科
- 济(84200)
- 经济(84110)
- 管理(58124)
- 业(56514)
- 方法(45987)
- 企(45720)
- 企业(45720)
- 数学(42094)
- 数学方法(41668)
- 财(25468)
- 中国(21249)
- 农(20942)
- 贸(19849)
- 贸易(19846)
- 易(19441)
- 业经(16774)
- 学(16494)
- 务(14584)
- 农业(14575)
- 财务(14551)
- 财务管理(14513)
- 企业财务(13809)
- 地方(13298)
- 出(13186)
- 制(12884)
- 技术(12807)
- 融(11666)
- 金融(11665)
- 环境(11566)
- 银(11390)
- 机构
- 大学(281152)
- 学院(278095)
- 济(118776)
- 经济(116863)
- 管理(111102)
- 理学(98517)
- 理学院(97551)
- 管理学(95781)
- 管理学院(95316)
- 研究(90144)
- 中国(67503)
- 京(56858)
- 科学(56205)
- 财(52946)
- 农(50411)
- 业大(45694)
- 所(44053)
- 财经(43711)
- 中心(42863)
- 研究所(40670)
- 经(40341)
- 农业(40291)
- 江(38774)
- 经济学(38411)
- 经济学院(35215)
- 北京(34310)
- 财经大学(33160)
- 院(33151)
- 范(32678)
- 师范(32130)
- 基金
- 项目(204652)
- 科学(162781)
- 基金(154087)
- 研究(140952)
- 家(137239)
- 国家(136173)
- 科学基金(117690)
- 社会(93585)
- 社会科(89075)
- 社会科学(89053)
- 基金项目(81494)
- 自然(79016)
- 省(77934)
- 自然科(77358)
- 自然科学(77331)
- 自然科学基金(76004)
- 划(66816)
- 教育(65254)
- 资助(63295)
- 编号(53283)
- 重点(46107)
- 部(45937)
- 创(43091)
- 发(42280)
- 科研(40930)
- 成果(40710)
- 国家社会(40569)
- 创新(40341)
- 教育部(39707)
- 计划(38907)
共检索到384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川川
使用微观人口数据和贸易数据,本文重点估计了中国出口对就业、工资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2005年间的出口增长显著提高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并且出口增长对年轻人、低学历人口、农村户籍人口和女性的就业影响更显著,效果更大。进一步研究显示,出口显著提高了在业者的收入水平,降低了城市内部的收入不平等。最后,本文补充考察了进口的影响,没有发现显著的就业和工资效应。但是,进口显著增加了城市内部的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
出口 就业 收入不平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陈志远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2004年普查数据,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研究了出口与工资不平等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在行业层面上,出口密集度与工资不平等程度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即出口活动的参与会降低工资不平等;教育水平是解释工资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以往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研究未予以重视;在企业层面上,我们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提高低工资企业的工资来降低不平等,即出口主要通过相对地提高低工资企业的技能溢价从而缓和工资分布的不平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针对出口对工资收入优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姜凌 左萌
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前后我国贸易模式的变化及其对我国劳动者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利用微观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对上述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二:第一,我国加入WTO后,低技术工人密集部门的关税降低幅度大于高技术工人密集的部门,从而使得低技术工人对高技术工人的相对劳动回报降低;第二,上述现象通过S-S定理阐明的产品价格和要素回报之间的影响机制,加剧了我国不同技术层次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加入WTO是加剧我国劳动者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收入不平等 技术升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敬水 支帅帅
引入户籍流动、教育流动、职业流动与职务流动等核心变量及其交互项,对Mincer收入模型进行了扩展,对社会流动与居民收入不平等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户籍流动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籍流动与受教育年限、性别交互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和性别收入不平等。(2)子辈与父辈的受教育年限越长,子辈的收入水平越高;教育流动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现教育流动的城镇居民和男性居民,其收入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和女性居民。(3)子辈与父辈的职业等级越高,子辈的收入水平越高;职业向上流动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职业等级与职业向上流动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回报的收入效应,加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和性别收入不平等。(4)职务等级与职务向上流动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现代内职务向上流动的城镇居民和男性居民,其收入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和女性居民。此外,健康状况、社会保险、组织成员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星源 郭晗
从微观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就业创造效应、机会分享效应与公共服务效应降低家庭收入不平等水平,而多维“数字鸿沟”限制了数字经济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降低作用。从多维“数字鸿沟”的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整理了包含10 518个家庭样本的三年平衡面板数据,并构建家庭层面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水平以及多维“数字鸿沟”相关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收入不平等的减少具有积极影响,多维“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家庭收入不平等有所扩大。在“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逐渐缩小后,“能力鸿沟”的缩小有助于家庭进一步利用数字经济缩小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通过增加有效劳动、扩大劳动力流动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减小家庭收入不平等。研究结论有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微观层面数字经济与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灿雷 王永进 李宏兵
在对外贸易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中国出口企业间的产品质量却日益分化。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结合相关分解方法验证了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出口产品质量分化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整体上加剧了中国的工资不平等。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分化一方面通过技能溢价机制扩大了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利润分享机制扩大了残差工资不平等、企业间工资不平等以及高技能群体内
关键词:
出口 产品质量 质量分化 工资不平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敬水 丁宁
本文以企业异质性理论为基础,揭示了企业异质性、出口对工资溢价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企业异质性、出口对工资溢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异质性对工资溢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生产率、资本密集度与技术密集度、企业绩效对工资溢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能力越强、生产率水平越高、绩效越好,其工资溢价越明显。(2)出口、出口补贴能够带来显著的工资溢价,工资溢价与出口密集度、出口补贴强度呈倒U型关系。(3)人力资本(员工受教育水平、职称、技能)对工资溢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工资溢价越明显。此外,大型企业、中央直属企业、外资企业、沿海企业均存在明显的工资溢价。这一研究结果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世军 周勤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9年最新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和经验分别是城镇居民和务工农民拥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本,且前者回报率远大于后者,从而使得教育成为了扩大城乡居民工资不平等的主要人力资本;对于务工农民来说,技术、管理类等高层职业存在高文化进入门槛,而低层职业存在城镇户籍门槛,双重门槛形成的原因源于户籍歧视;分位数分解结果显示,户籍歧视总体呈现倒U型特征。缩小户籍工资不平等的关键在于推进城乡教育均等化、加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消除就业户籍歧视。
关键词:
户籍制度 非农就业 工资差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铭聪 程振源
数字经济对于促进“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HFS2017数据,以不同群体为参照组构建消费相对剥夺测量指标,系统考察移动支付的普及使用对于微观家庭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实证发现,移动支付使用显著降低家庭在其所在群体受到的消费相对剥夺,且采取倾向得分匹配以及工具变量法解决样本自选择和内生性问题后得到的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发现,移动支付主要通过缓解居民信贷约束和促进社会资本积累来缓解居民消费相对剥夺。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不同的地理区位因素和不同的家庭特征,移动支付缓解消费相对剥夺的作用呈现异质性。本文对于研究数字经济如何改善居民福利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微观证据,也为促进“国内大循环”战略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移动支付 消费不平等 相对剥夺 影响机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陈志远 周晓艳
根据大样本企业数据,本文发现出口显著抑制了中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增长,这为理解中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动因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支撑。具体来说,出口对中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和港澳台企业中;而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非港澳台外资企业中表现得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特殊的出口模式是中国宏观层面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推手之一。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的提升,是扭转劳动报酬占比持续下降的核心举措。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俊 王佳
金融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一直是发展经济学文献的热点,但从金融结构角度对收入不平等进行探讨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主要从金融分工和企业融资角度来考察金融结构,基于中国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进行异质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FMOLS进行了估计,对金融结构与收入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和内在作用渠道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直接融资比例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2)金融结构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渠道不畅,劳动力需求渠道基本通畅。(3)建议通过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管制,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清除上述两个渠道的制度障碍。本文的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叶静怡 杨洋
本文使用2009年和2011年北京市农民工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显著缩小了农民工群体内部的收入差异,这一作用主要通过提高农民工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进而压缩收入分布来实现。因此,最低工资制度很可能成为近年来社会整体收入差距缩小的路径之一。严格执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并对标准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将强化最低工资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农民工 收入不平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晓娜 兰宜生
本文采用高度细化的出口贸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产能过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的同质化水平越高,则产能过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越大。进一步分析,企业生产率越低,产能过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负面效应越大;产能过剩对本土企业和低端产品的质量抑制效应要显著高于外资企业和高端产品。因此,应对不同性质的产品和企业应采取差异化的去产能政策。
关键词:
产能过剩 出口质量 同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发现在新的产品-市场组合出口中,超过一半的中国企业在出口一年后便退出市场,同时高达75%的企业出口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充分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出口市场退出率高、生存时间短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从以往出口经验角度探寻延长我国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途径,结果表明:相同组合和相同产品的出口经验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出口生存时间,且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后者;相同市场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作用为负,意味着我国企业应遵循以产品为轴心的国际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发现在新的产品-市场组合出口中,超过一半的中国企业在出口一年后便退出市场,同时高达75%的企业出口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充分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出口市场退出率高、生存时间短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从以往出口经验角度探寻延长我国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途径,结果表明:相同组合和相同产品的出口经验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出口生存时间,且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后者;相同市场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作用为负,意味着我国企业应遵循以产品为轴心的国际市场扩张战略;基于产品差异性的分组检验发现,以往经验对出口异质性产品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