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3)
- 2023(13732)
- 2022(11872)
- 2021(11270)
- 2020(9294)
- 2019(21836)
- 2018(21325)
- 2017(41069)
- 2016(22108)
- 2015(25095)
- 2014(24556)
- 2013(24655)
- 2012(22601)
- 2011(20660)
- 2010(20248)
- 2009(18327)
- 2008(17677)
- 2007(15005)
- 2006(13032)
- 2005(11497)
- 学科
- 济(92854)
- 经济(92758)
- 管理(60213)
- 业(58083)
- 企(46095)
- 企业(46095)
- 方法(45012)
- 数学(40022)
- 数学方法(39663)
- 中国(26278)
- 农(24707)
- 贸(21902)
- 贸易(21894)
- 财(21662)
- 易(21422)
- 业经(19206)
- 学(19139)
- 地方(16585)
- 农业(16570)
- 制(14981)
- 环境(14596)
- 技术(13944)
- 和(13837)
- 出(13678)
- 理论(13381)
- 银(12917)
- 银行(12871)
- 融(12482)
- 金融(12481)
- 行(12371)
- 机构
- 大学(319673)
- 学院(314800)
- 济(134728)
- 经济(132276)
- 管理(126338)
- 理学(110690)
- 研究(109933)
- 理学院(109483)
- 管理学(107756)
- 管理学院(107209)
- 中国(81487)
- 京(68161)
- 科学(67430)
- 财(57427)
- 所(54765)
- 农(52111)
- 研究所(50572)
- 中心(48430)
- 业大(48241)
- 财经(47447)
- 经(43581)
- 北京(43202)
- 江(42574)
- 经济学(42122)
- 农业(41114)
- 范(40830)
- 师范(40451)
- 院(39707)
- 经济学院(38254)
- 财经大学(35733)
- 基金
- 项目(223202)
- 科学(176456)
- 基金(165217)
- 研究(161628)
- 家(145132)
- 国家(144013)
- 科学基金(123374)
- 社会(104116)
- 社会科(98923)
- 社会科学(98899)
- 基金项目(87500)
- 省(83525)
- 自然(80005)
- 自然科(78193)
- 自然科学(78174)
- 自然科学基金(76805)
- 教育(73255)
- 划(71436)
- 资助(68458)
- 编号(63741)
- 成果(50919)
- 部(50637)
- 重点(49935)
- 发(47386)
- 创(46123)
- 国家社会(44141)
- 教育部(43500)
- 课题(43296)
- 创新(43103)
- 科研(42813)
- 期刊
- 济(137291)
- 经济(137291)
- 研究(93959)
- 中国(55831)
- 学报(51568)
- 科学(47734)
- 农(46473)
- 管理(44428)
- 财(40465)
- 大学(39035)
- 学学(36658)
- 农业(33233)
- 教育(31805)
- 技术(25749)
- 融(23726)
- 金融(23726)
- 经济研究(23541)
- 财经(22843)
- 业经(20704)
- 经(19598)
- 问题(18527)
- 业(18076)
- 贸(17274)
- 图书(16499)
- 技术经济(15809)
- 科技(15272)
- 理论(15073)
- 世界(14812)
- 国际(14355)
- 资源(14145)
共检索到449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秀 韩璐 徐燕 王幸娟
基于出口的二元结构,使用20042012年中国26个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在加工贸易门槛模型中,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水平位于一定区间时,加工贸易出口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加工贸易出口显著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否则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加工贸易出口并非一定阻碍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一般贸易门槛模型中,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均显著为负,并未直接表现为生产率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加工贸易出口促进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琪 周璇
在非线性经济计量的理论基础上,以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环境规制、要素集聚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影响力度。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分别存在双重、三重和单一门槛效应,要素集聚则分别存在三重、双重和双重门槛效应;省域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的作用效应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应适度控制环境规制力度,使环境规制强度向中等组转移,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外部性。此外,各省市不断跨越要素集聚度的门槛水平,是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规模经济、促进经济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光远 曾寅初
基于1998年至2007年中国木制品企业层面数据,本文利用多种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从差异比较和效应验证两个方面对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存在着显著的出口自选择效应,所以不同估计方法的结果都显示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普遍高于非出口企业,在木制品业中不存在所谓的"生产率悖论";木制品业中内销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快于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存在的"惰性"和"惯性",而内销企业存在的"竞争效应""老鹰效应"和"干中学"效应,可能是导致了这种生产率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赵爽 李春艳
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基于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城市化作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城市化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具体来说,在城市化程度越过门槛值之前,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城市化程度越过门槛值之后,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以人均GDP作为门槛变量后发现,当人均GDP未越过门槛值时,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当人均GDP越过门槛值时,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国正在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启示:应坚持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
城市化 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下海 张建武
文章采用门槛模型方法构造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9个省份1990~2007年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变量跨越相应的高门槛水平时,人力资本的影响系数较大。那些跨越高门槛水平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发达地区,尚未跨越门槛水平的省份则主要位于中部和西部不发达地区。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康志勇
本文利用1980~2004年各省出口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分析了出口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全样本数据还是沿海或内陆地区样本数据,都证实了我国出口对TFP增长存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但就整体效果而言,出口对我国TFP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产生这一问题的首要原因可能和中国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的格局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出口对TFP的影响在沿海和内地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沿海地区模型中,无论是技术溢出长短期效应还是整体效应都十分显著,且整体效应为正,即出口促进了TFP的增长;而内陆地区只有短期效应显著,且整体效应为负,即出口制约了TFP的增...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晓梅
运用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计算机制造全行业,以及各个子行业企业的出口、利用外资的状况和企业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全行业,利用外资以及利用外资的来源地对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起着首要作用,企业是否出口起次要作用。具体来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排序为:出口的外资(不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不出口的外资(不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出口港澳台投资企业>出口的内资企业>不出口的内资企业。在各个子行业中,则发现了和全行业不同的情况。
关键词:
出口 利用外资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倩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出口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出口企业的生产类型仍然以单一加工企业为主,出口产品的产值较低,中国企业出口的全要素生产率处在较低水平,很难与大国竞争。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
关键词:
新新贸易理论 出口 全要素 生产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桂兰 常瑶 李晨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碳减排压力增大,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衡量单位碳排放经济效益的碳生产率。本文基于36个国家1996—2014年的年度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别以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为门槛变量研究出口商品结构对碳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并考察如何利用这种效应提高碳生产率。结果表明,出口商品结构对碳生产率始终产生抑制作用,经济发展和技术处于高水平时出口商品结构对碳生产率抑制作用均增强。因此,只有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对碳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此外,出口商品结构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区域差异。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门槛效应 碳生产率 出口商品结构 碳减排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晓静
对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指数值进行了测算,通过动态面板和动态GMM对GTFP受到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影响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表明:在2007—2021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的增速与中部和西部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性,GTFP受到区域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且随地区不同存在差异性;在引入一系列控制变量以后,GTFP受到区域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依然显著,且在分析内生性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以后,研究结果依然稳健有效;通过门槛检验,环境规制、制度环境和所有制结构在GTFP受到区域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过程中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同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瑞杰 郑超愚
规模经济、累积因果关系等因素交互作用形成区域非平衡力主导生产要素区际流动,并触发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溢出效应通过集聚效应机制造成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全要素生产率视域下,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区域差异引发产能过剩空间特异性分布。运用空间滞后随机前沿面板模型,测算2002-2017年中国31省(市)工业产能利用率,时间维度上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与经济波动具有一致性;空间维度上东部、中部、东北以及西部地区均存在产能过剩,且过剩程度递增。在经典迪氏生产力指数分析框架下测算2002-2017年中国31省(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产能过剩存在空间分布一致性,并探索其交互机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俞超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并引入空间Durbin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改善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影响;省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并且这种空间溢出作用在逐渐加强。同时,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污染治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面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凌巧
本文采用我国2010-2021年面板数据,使用门槛模型分析商贸流通业聚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整体区域商贸流通业聚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商贸流通业聚集的门槛值大小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聚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由正向向负向转变,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聚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从负向转为正向作用。最后,本文提出统筹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增强商贸流通业服务产品技术创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选登 谷秀云
[目的]非粮化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研究非粮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有利于正确认识非粮化,也为制定差异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26个省份为样本,在运用SBM-GML模型测算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了非粮化与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结果](1)样本期内所考察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破“1”增长,且相较于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以及全国平均值而言,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为显著。(2)非粮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确存在以种粮利润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其门槛值为7.638,且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在跨过门槛值之后将显著大幅提升。(3)分区域来看,各区域省份非粮化与种粮利润之间耦合协调度的变动趋势,与其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采取差异化的非粮化控制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门槛地区可建立非粮化预警机制,而高门槛地区则应采取严格控制措施,但都须将种粮利润协同保护作为重要工具手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国宏
实证检验我国互联网渗透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形成机理,不仅是网络强国与数字中国政策背景下能否有效激励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而且也是“互联网”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响应。为此,本文基于2012-2021年我国省级数据,从路网密度和电商发展水平等角度分析了互联网渗透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路网密度的增加,互联网发展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单一阈值效应。这表明当路网密度高于阈值时,互联网发展显著提高了物流业绿色发展水平,而随着电商发展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渗透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双阈值效应,即倒“U”型。为此,本文提出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产业协同发展等相关性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