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9)
- 2023(7476)
- 2022(6270)
- 2021(5878)
- 2020(4961)
- 2019(11674)
- 2018(11125)
- 2017(21957)
- 2016(12003)
- 2015(13328)
- 2014(13273)
- 2013(13066)
- 2012(11692)
- 2011(10479)
- 2010(10636)
- 2009(9629)
- 2008(9401)
- 2007(8394)
- 2006(7205)
- 2005(6684)
- 学科
- 济(52981)
- 经济(52944)
- 管理(31265)
- 业(30286)
- 方法(28834)
- 数学(26826)
- 数学方法(26425)
- 企(24797)
- 企业(24797)
- 财(14359)
- 贸(13996)
- 贸易(13990)
- 易(13690)
- 中国(13639)
- 出(11394)
- 农(11317)
- 学(10252)
- 制(9944)
- 地方(9495)
- 业经(8371)
- 融(8351)
- 金融(8349)
- 口(8147)
- 出口(8142)
- 出口贸易(8142)
- 银(7809)
- 银行(7796)
- 行(7478)
- 理论(7223)
- 务(7222)
- 机构
- 大学(173618)
- 学院(169615)
- 济(73775)
- 经济(72169)
- 管理(64668)
- 研究(60205)
- 理学(56448)
- 理学院(55728)
- 管理学(54393)
- 管理学院(54069)
- 中国(44127)
- 京(36565)
- 科学(35707)
- 财(34032)
- 所(29941)
- 农(28818)
- 财经(27703)
- 研究所(27074)
- 中心(26831)
- 业大(25494)
- 经(25473)
- 江(25200)
- 经济学(24667)
- 农业(22598)
- 北京(22568)
- 经济学院(22362)
- 院(22314)
- 范(21613)
- 师范(21372)
- 财经大学(21080)
- 基金
- 项目(118712)
- 科学(95204)
- 基金(90490)
- 研究(81262)
- 家(80307)
- 国家(79778)
- 科学基金(69049)
- 社会(54124)
- 社会科(51696)
- 社会科学(51683)
- 基金项目(47463)
- 自然(46718)
- 自然科(45808)
- 自然科学(45797)
- 省(45010)
- 自然科学基金(44986)
- 教育(38805)
- 资助(38605)
- 划(38472)
- 编号(29936)
- 部(27214)
- 重点(26887)
- 创(24560)
- 发(24317)
- 教育部(23538)
- 国家社会(23534)
- 科研(23337)
- 创新(23080)
- 成果(22966)
- 人文(22439)
共检索到250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春明 李宏兵 蔡宏波 王永进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地理距离和贸易数据,构造了城市出口内生型市场邻近指标(MA),并在匹配微观个体和城市变量的基础上,从空间外部性视角经验分析了其对城镇工薪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内生型市场邻近总体上对技能溢价呈倒U型的作用机制,即在临界点之前,呈现扩大作用,临界点之后,呈现缩小作用;东部地区对技能溢价的扩大作用不仅高于中西部地区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利用回归方法测算的城市技能工资差距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出口内生型市场邻近的提升有助于缩小技能工资差距,且对中西部地区和低集聚程度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赵春明
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方程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将出口开放纳入市场邻近指标的测算,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地理距离和贸易数据,构建了城市层面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指标。并在匹配企业数据和相关城市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实证检验了其对企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程度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企业工资水平的提升,且引入控制变量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的结果均十分稳健;但这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企业的影响并不一致,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水平的提升尽管会带动出口和高MA地区企业工资的上涨,但却不利于非出口和低MA地区企业工资的改善,从而扩大了企业工资差距。由此本文从改善出口开放与市场邻近水平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楚仁 梁晶晶
本文将2005年多种纤维协定(MFA)配额限制取消这一事件作为外生冲击,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中的纺织业出口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与出口企业空间邻近是否会导致企业出口目的地更邻近。研究结果表明,与出口到原MFA配额限制国家企业更邻近的企业在MFA配额限制取消后更可能出口到与这些国家相邻的市场。此外,与出口到原MFA配额限制国家的企业更邻近,可能导致企业因竞争效应直接出口到与这些国家邻近的市场。这一结论对中国促进企业开拓新市场及出口增长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天阳 许和连 王海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品几乎销往所有国家,产品种类则几乎覆盖了国际贸易的所有部门。这一现象虽然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但其原因一直缺乏科学解释。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和CEPII-BACI数据测算了中国企业新增出口关系与企业所在城市其他企业的出口产品关联和市场邻近,实证检验了产品关联、市场邻近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出口范围扩展速度在样本区间呈上升趋势,但新增出口关系多为低技术产品,将已出口种类产品销往新的市场是其扩展出口范围的主要方式。企业在扩展出口范围过程中存在一定路径依赖,与当地其他企业的产品关联和市场邻近有助于提升出口扩展边际表现,并且这一结论非常稳健,而企业与自身的产品关联和市场邻近则表现为替代效应。产品关联和市场邻近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促进作用存在群体差异,依赖于出口扩展边际类型、产品技术密集度、企业所在地区以及贸易类型特点。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提升中国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曌 石敏俊 杨晶
探究制造业空间分布的成因和机理是深入理解我国区域差异成因的基础。NEG理论认为由市场邻近和供给邻近所决定的贸易成本是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主导因素之一。本文利用2002年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分省区两位码分类制造业部门的市场邻近与供给邻近,在区分部门特性和区域属性影响的基础上,验证了贸易成本及其他要素对制造业部门空间分布的影响。在现阶段的生产成本水平下,贸易成本是影响我国制造业部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飞
文章基于2005—2016年安徽省县域样本,结合空间计量方法和"巢湖市"撤销地级市的自然实验,实证检验分析市场邻近、制度距离对于我国县域农业空间溢出效应影响。检验结果显示:地理邻近是我国县域农业空间溢出的重要渠道;邻近县域市场需求强度是县域农业空间溢出的重要内在机制之一,即邻近县域社会消费需求越高相邻县域农业规模显著增加;制度距离显著降低地理邻近县域间农业空间溢出效应,即随着相邻县域行政制度距离增加,农业空间溢出强度在削弱,其中同一地级市内县域农业溢出效应最强,不同地级市、不同省的相邻县域农业溢出效应显著削弱甚至消失。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市场需求侧角度研究县域农业空间溢出机制,并且揭示政府角色在县域农业溢出的作用,为督促地方政府在跨区域农业生产合作中发挥必要作用提供经验证据,以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晨 覃成林 任建辉
本文构建反映邻近性的区域创新产出SAR模型,运用1998—2013年大陆地区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分析地理邻近、经济邻近、技术邻近和交通邻近四种邻近下创新空间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溢出是影响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四种邻近性均对空间溢出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交通邻近的作用最大,技术邻近次之,地理邻近居第三位,经济邻近的作用最小。因此,各区域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需要充分重视利用空间溢出来增强本区域的创新,可以根据不同的邻近性针对性地制定吸收其他区域创新溢出的政策。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空间溢出 邻近性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晨 覃成林 任建辉
本文构建反映邻近性的区域创新产出SAR模型,运用1998—2013年大陆地区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分析地理邻近、经济邻近、技术邻近和交通邻近四种邻近下创新空间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溢出是影响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四种邻近性均对空间溢出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交通邻近的作用最大,技术邻近次之,地理邻近居第三位,经济邻近的作用最小。因此,各区域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需要充分重视利用空间溢出来增强本区域的创新,可以根据不同的邻近性针对性地制定吸收其他区域创新溢出的政策。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空间溢出 邻近性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伟伟 邓宏兵 王楠
文章基于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地理因素和技术合作角度探究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ESDA方法发现,创新存在明显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并且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可见区域创新不仅与当地的投入有关,而且与邻近区域的投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为了探寻地理距离和技术邻近对创新溢出的影响,通过Arcgis建立地理邻近权重矩阵,借助SIPO网站的专利合作数据建立技术邻近矩阵,在两个权重矩阵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计算区域创新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中国现阶段,地理距离对创新溢出的影响比技术邻近的影响更显著。此外,我们发现在两种邻近作用下,R&D经费投入是推动区域创新溢出的内在动因,存在显著而正向的空间溢出,而人力资本则对区域创新溢出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地理邻近 技术邻近 空间溢出 区域创新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钧霆 王子睿 佟继英
使用CEPII中BACI-HS02微观贸易数据库,运用"质量-调整"价格法测算了中国行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并选取2007~2016年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借助OLS法以及差分GMM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通过技能溢价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扩大工薪差距,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扩大工薪差距也具有显著影响。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其中技术进步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则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稳健性检验表明了估计结果的可靠性。为缩小工薪差距,政府应加大对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同时企业应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关键词:
出口产品质量 工薪差距 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旭晖
市场邻近模型是以地理邻近与文化邻近为基点,并增加了经济、社会、零售结构与公共政策这几个标准,而构建起的市场邻近六角模型。国际零售商在海外市场选择时,尤其是在国际化初期,将偏好于向与母国市场具有邻近性的海外市场进行扩张。通过心理距离来对市场邻近程度进行衡量,更符合零售商海外扩张团队决策的实际。本文对心理距离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心理距离的测量方法,并对心理距离悖论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市场邻近模型与心理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在国际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中的作用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国际零售商 市场邻近 心理距离 海外扩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翼鸥 谷人旭 马双
技术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城市作为多种要素流动的中心,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状况,是城市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技术转移的机理进行探讨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论文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2000—2015年的专利转移数据,借助Gephi、ArcGIS和Stata等工具,对中国技术转移网络的主体结构、分部类模式及其空间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①就技术转移网络的主体而言,虽然民营企业和高校的地位不断攀升,但多数联系建立在高校、科研院所与其衍生企业之间,说明网络整体连通性较低,溢出效应微弱;②从分部类专利转移数据来看,对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知识往往在相对较少的地方产生,且其转移的空间尺度主要集中于城市内,说明中国城市间技术转移存在一定的地域阻隔;③对多维邻近性及其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多数城市在建立创新联系时,更倾向与同一行政区内或地理、技术规模邻近的城市进行专利转移,即地理邻近、技术邻近、社会邻近对中国产学研合作网络的构架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旭晖
零售商海外扩张的区域选择问题是零售国际化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在综合了大量的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 ,通过实证分析 ,构建出国际零售商海外扩张市场选择的一种理论框架 :市场邻近性模型。并由地理、经济、文化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市场邻近三角形扩展成由文化、经济、社会、公共政策以及零售结构组成的市场邻近五角模型 ,为国际零售商海外扩张的市场选择 ,尤其是国际化初期阶段的市场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零售商 国际扩张 市场邻近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子睿 刘钧霆 董丹丹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以及WIOD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和年鉴数据,经验分析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变化对工薪差距的影响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在全球价值链与工薪差距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对工薪差距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会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提高又会扩大工薪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开展混合贸易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对工薪差距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只开展一种贸易方式的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与港澳台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的提升不影响工薪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升低技能劳动人力资本水平,增加高技能劳动供给,将缩小工薪差距重点放在提高低技能劳动的收入水平上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