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3)
- 2023(11722)
- 2022(9819)
- 2021(8934)
- 2020(7283)
- 2019(16904)
- 2018(16138)
- 2017(30788)
- 2016(16526)
- 2015(18847)
- 2014(18467)
- 2013(18720)
- 2012(17413)
- 2011(15970)
- 2010(15888)
- 2009(15122)
- 2008(15114)
- 2007(13227)
- 2006(11609)
- 2005(10873)
- 学科
- 济(78604)
- 经济(78490)
- 管理(54297)
- 业(49844)
- 企(40468)
- 企业(40468)
- 方法(37791)
- 数学(33651)
- 数学方法(33478)
- 财(23523)
- 中国(23442)
- 农(21493)
- 贸(20450)
- 贸易(20437)
- 易(20057)
- 制(18583)
- 业经(15778)
- 出(13574)
- 银(13298)
- 银行(13288)
- 务(13173)
- 财务(13151)
- 财务管理(13118)
- 融(13044)
- 金融(13042)
- 体(12794)
- 行(12765)
- 企业财务(12558)
- 农业(12204)
- 学(11976)
- 机构
- 大学(250737)
- 学院(246380)
- 济(118974)
- 经济(117117)
- 管理(95975)
- 研究(84191)
- 理学(83031)
- 理学院(82232)
- 管理学(81372)
- 管理学院(80902)
- 中国(66939)
- 财(57722)
- 京(51785)
- 财经(45832)
- 科学(43657)
- 经(41926)
- 所(40176)
- 经济学(40081)
- 中心(37750)
- 经济学院(36205)
- 研究所(35858)
- 江(35072)
- 财经大学(34381)
- 农(34150)
- 北京(33004)
- 业大(30348)
- 院(30291)
- 范(29294)
- 师范(29056)
- 商学(27911)
- 基金
- 项目(159814)
- 科学(128957)
- 基金(121927)
- 研究(119867)
- 家(104596)
- 国家(103822)
- 科学基金(90264)
- 社会(82744)
- 社会科(78876)
- 社会科学(78862)
- 基金项目(62563)
- 省(57452)
- 教育(55647)
- 自然(54493)
- 自然科(53292)
- 自然科学(53279)
- 自然科学基金(52437)
- 资助(50937)
- 划(48982)
- 编号(45490)
- 部(39156)
- 成果(38091)
- 国家社会(36474)
- 制(35978)
- 重点(35949)
- 教育部(34924)
- 发(33656)
- 创(33306)
- 人文(33193)
- 中国(32666)
- 期刊
- 济(125739)
- 经济(125739)
- 研究(79977)
- 中国(48941)
- 财(45145)
- 管理(36574)
- 学报(32708)
- 科学(32060)
- 农(31026)
- 大学(26712)
- 融(25674)
- 金融(25674)
- 学学(25043)
- 财经(24623)
- 教育(23780)
- 经济研究(22066)
- 经(21148)
- 农业(21062)
- 技术(20053)
- 贸(18285)
- 业经(17606)
- 问题(17355)
- 国际(15214)
- 世界(14600)
- 技术经济(12427)
- 业(12081)
- 统计(12021)
- 理论(11581)
- 策(10710)
- 商业(10495)
共检索到374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喻美辞 蔡宏波
本文基于出口产品"质"的视角,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出口产品质量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劳动力技能溢价,这种提升效应在高技术行业更为明显;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主要通过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改善企业利润和绩效等机制提升技能溢价,但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技能溢价的产品价格机制未得到验证;技能溢价与高技能劳动力供给之间呈倒"U"型关系。因此,为防止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加剧技能工资不平等,需要采取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增加高素质劳动力供给、完善与高质量外贸发展相适应的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等措施。
关键词:
出口 产品质量 技能溢价 技能工资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文革 耿景珠 杜明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为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表征,并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愈发深远的影响。研究使用中国2000—2014年行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数据、企业层面的机器人进口数据以及中国企业和产品层面的两类微观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企业和产品层面的实证结果均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在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样本选择偏误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准自然实验同样稳健,且促进效应随引进时间递增。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和劳动要素升级三个渠道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灿雷 王永进 李宏兵
在对外贸易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中国出口企业间的产品质量却日益分化。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结合相关分解方法验证了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出口产品质量分化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整体上加剧了中国的工资不平等。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分化一方面通过技能溢价机制扩大了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利润分享机制扩大了残差工资不平等、企业间工资不平等以及高技能群体内
关键词:
出口 产品质量 质量分化 工资不平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高拴平
技术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以质量为抓手推动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技术融合究竟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问题尤为重要。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融合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外资企业以及沿海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融合深化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固定成本投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会在技术融合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搭建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加速优质要素资源流动,重点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明益
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理论层面论证了劳动力、资本与中间品三要素的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理论假设,认为劳动力、资本与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性。在此基础上,以2000-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在短期会显著抑制产品质量升级,但在中长期,随着劳动力价格扭曲引致的经验累积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及研发效应的逐渐显现,这种抑制作用会减弱甚至会促进产品质量升级;资本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取决于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错配效应的综合作用;中间品价格的正向扭曲会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兰健 张洪胜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2000—2009年的合并数据,研究了城市集群商业信用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中体现在促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上。具体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控制集群企业数目和集聚程度后,结论保持稳健。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依据企业是否更换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检验都证实了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应重视集群商业信用等非正规融资在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高拴平
技术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推动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技术融合究竟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问题尤为重要。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融合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外资企业以及沿海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融合深化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固定成本投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会在技术融合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搭建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加速优质要素资源流动,重点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淑琴 邹志文 邵宇佳 王江杭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增速器",但其能否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增质器"值得探讨。本文在异质性框架下探析了中国31个省市区2006—2015年基础设施与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经济联系,探究了区域经济地理特征约束下,交通、能源、信息三大经济性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现实图景。基准回归揭示了基础设施禀赋建设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引致效益与跃升路径,回归结果呈现出种类非对称性和空间非对称性的双元异质性特征。门槛回归进一步阐释了经济性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门槛效应关联,特定基础设施水平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锁定"显著。厘清两者的经济联系,有利于破局当前中国价值链贸易低端锁定,缓解贸易价值跃升的契约羁束,挖掘区域经济地理禀赋,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明明 杜鹏飞 方紫意
出口产品质量事关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及企业国际竞争力,而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变革着外贸企业的生产函数和要素组合,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数字化视角,通过手工整理计算2012-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并与同期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延长生产迂回长度、深化分工网络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先进技术外溢条件;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充足资源投入条件;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高级劳动力条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晓亮
文章将金融科技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并采用2011~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与海关贸易合并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优化信息匹配是金融科技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两个可能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金融科技对一般贸易企业、民营企业、中等规模企业出口产品,以及出口企业旧产品和核心产品的质量提升作用尤为明显。对企业内部影响的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有利于降低企业内产品质量分散度,从而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文章结论对于积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加速推进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胡鞍钢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通过"中间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三个可能的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因中间品进口来源国和中间品技术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还发现,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中间品进口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此外,行业出口质量的动态分解显示,行业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集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胡鞍钢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通过"中间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三个可能的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因中间品进口来源国和中间品技术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还发现,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中间品进口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此外,行业出口质量的动态分解显示,行业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集约边际,扩展边际的作用有限;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出口质量提高的贡献高达55%,其在中间品进口促进行业出口质量提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 赵映雪
促进出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然而,关于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和潜在机制依然存在争议。本文利用中央政府“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3年的企业层面数据,探索了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有效约束了受规制企业的污染排放行为并促进了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做出贡献的结论在考虑政策设计的非随机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同时期的其他环境事件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环境规制对一般贸易和非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更明显,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力度可以强化环境规制与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关系;机制检验显示,由环境规制引发的技术创新是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本文为政府制定科学的环境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了经验支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龙飞扬 殷凤
文章将2007~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结合世界投入产出(WIOD)数据库,测算出我国制造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以及行业投入服务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能够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作用效果因企业的贸易方式、所有制形式、技术密集度和地域分布等异质性特征而有所不同。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以下假设: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作为部分中介变量,能够传递制造业服务化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正向影响。通过进一步拓展分析得出结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但也会因行业技术密集度不同产生而较大差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春媛 顾国达 张川川 朱胡周
本文通过拓展Antoniades (2015)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通过创新促进效应和竞争抑制效应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前者提高了出口产品质量,后者则降低了出口产品质量。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企业专利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数字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且企业生产率在该过程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