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8)
- 2023(14829)
- 2022(13106)
- 2021(12178)
- 2020(10359)
- 2019(23997)
- 2018(23594)
- 2017(46438)
- 2016(24614)
- 2015(27783)
- 2014(27609)
- 2013(27020)
- 2012(24795)
- 2011(22155)
- 2010(21816)
- 2009(19720)
- 2008(19103)
- 2007(16329)
- 2006(13928)
- 2005(11859)
- 学科
- 济(100990)
- 经济(100882)
- 管理(70387)
- 业(67886)
- 企(55768)
- 企业(55768)
- 方法(52555)
- 数学(46103)
- 数学方法(45550)
- 贸(29563)
- 贸易(29552)
- 易(28743)
- 农(27554)
- 财(25987)
- 中国(23996)
- 业经(21206)
- 地方(19619)
- 学(19555)
- 农业(17287)
- 务(16318)
- 财务(16247)
- 财务管理(16208)
- 理论(16182)
- 制(15808)
- 技术(15538)
- 企业财务(15274)
- 出(15150)
- 和(14992)
- 环境(14725)
- 融(13819)
- 机构
- 大学(346745)
- 学院(345371)
- 济(143929)
- 经济(141204)
- 管理(141075)
- 理学(123962)
- 理学院(122718)
- 管理学(120596)
- 管理学院(119987)
- 研究(111221)
- 中国(81113)
- 京(71731)
- 科学(67086)
- 财(62964)
- 所(54057)
- 农(53563)
- 财经(52139)
- 业大(51749)
- 中心(51004)
- 研究所(49454)
- 经(47698)
- 江(47423)
- 北京(44481)
- 经济学(43705)
- 范(43324)
- 师范(42894)
- 农业(42258)
- 院(41246)
- 经济学院(39909)
- 财经大学(39215)
- 基金
- 项目(244995)
- 科学(192976)
- 基金(179554)
- 研究(178366)
- 家(155883)
- 国家(154668)
- 科学基金(133945)
- 社会(113116)
- 社会科(107445)
- 社会科学(107417)
- 基金项目(95249)
- 省(94373)
- 自然(87852)
- 自然科(85860)
- 自然科学(85842)
- 自然科学基金(84294)
- 教育(82061)
- 划(79154)
- 资助(75241)
- 编号(72120)
- 成果(56762)
- 部(54991)
- 重点(54205)
- 发(51384)
- 创(51016)
- 课题(48375)
- 创新(47624)
- 教育部(47549)
- 科研(47461)
- 国家社会(46762)
- 期刊
- 济(144081)
- 经济(144081)
- 研究(97518)
- 中国(55331)
- 学报(53081)
- 管理(49815)
- 科学(48019)
- 农(47182)
- 财(46193)
- 大学(40908)
- 学学(38615)
- 教育(33551)
- 农业(33378)
- 技术(29977)
- 融(26627)
- 金融(26627)
- 经济研究(24609)
- 财经(24418)
- 业经(24341)
- 贸(21419)
- 经(20772)
- 问题(20039)
- 国际(17769)
- 业(17466)
- 图书(16956)
- 理论(16790)
- 技术经济(16579)
- 商业(16528)
- 统计(16083)
- 科技(15844)
共检索到485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宗毅君
文章对中美双边微观贸易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发现出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对两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提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中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的分组回归中又发现,中高技术产业中出口产品种类的增长对比较优势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在中低技术产业中则不显著。因此,我国应重视出口产品种类的创新,尤其是中高技术产业内的新产品种类研发,以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贸易利益。
关键词:
新新贸易理论 产品种类 比较优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国兵
本文有如下创新和结论:(1)细化行业分类到SITC4分位数据,改进RCA指数测算方法,揭示出中国对美工业制造品出口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商品组,排序为:杂项制品66类、原料制品51类、机械与运输设备36类。(2)将产业内贸易调整指数方法运用到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证实中美工业制造品静态产业内贸易平衡状况较差,大多数商品组趋向产业间贸易,少数商品组表现为垂直产业内贸易。(3)GL指数和Cj指数无法反映产业内贸易失衡程度和方向,本文提出产业内贸易失衡指数,揭示出加重中美工业制造品贸易失衡和对贸易失衡起到平衡作用的商品组。(4)认为Thorpe和Zhang(2005)给出的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子中分类集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彬 桑百川
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已经成为中美贸易的主体,且中国对美出口不断扩大。本文以该类产品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揭示中美的优势;运用产业内贸易调整指数,说明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状况;运用产业内贸易失衡指数,指出该大类下对两国间贸易失衡起到推动和缓解作用的产品;借助于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间该大类贸易平衡状况的未来走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文秀 姚洋洋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增加值贸易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构建了要素比例、技术差异对出口增加值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美两国双边贸易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技能劳动力和资本的要素密集度、要素充裕度,以及相对生产率对中国出口增加值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高技能劳动力的要素比例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显著,但资本要素的影响不显著;要素比例对不同产业出口增加值的促进作用也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出口结构、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投入比例、调整资本流向和缩小技术差距等途径促进中国出口增加值的增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徐美娜 彭羽
全球市场对离岸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为发展中国家嵌入全球服务供给网络,并以此促进本国服务出口提供了重要契机。文章从ICT基础设施的角度解释各国离岸服务出口表现的差异。在测算美国服务工序离岸化程度的基础上,检验出口国ICT基础设施水平对其与美国双边离岸服务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一国倾向于从那些ICT基础设施更完善的国家进口更多服务中间品,且该实证结果是稳健的。隐含的政策启示是,加大ICT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放宽网络管制对我国离岸服务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离岸服务出口 ICT基础设施 投入产出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静 刘国光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采取进口国投入产出技术系数和碳排放系数测算了在加工贸易背景下中国对主要贸易国的出口碳排放总量和单位碳排放强度,比较了现有的几种测算方法下中国出口碳排放的差异,分析了加工贸易下影响中国出口碳排放的原因。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走低,中国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状态导致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1)越低、中间投入占比(interput1)越高,中国的出口碳排放和单位碳排放强度越低。加工贸易进口令中间品生产污染转移至国外,降低了中国的出口碳排放总量和单位强度,验证了中国的"污染天堂"理论并不存在。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出口碳排放 世界投入产出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武敬云
文章使用FF方法对中美贸易进行贸易类型分解,结果显示美国在中美双边贸易中处于高质量贸易地位,中国则处于低质量贸易地位,而且中国在主要产业部门中的贸易劣势地位进一步加强,从而揭露了美国一方面占优得利,另一方面又将其贸易逆差归罪于中国的所谓"中美贸易悖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宗毅君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框架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出口比较优势与产品种类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指出,中国出口企业不应过分依赖低价竞争等手段以获取出口竞争力,应积极参与新产品品种的创新,扩宽企业的出口广度,以获得更高额的贸易利益。
关键词:
产品品种 比较优势 面板数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丽娟
文章运用中国1990~2010年基于33个ICS标准分类组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标准对于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自愿性的国际标准均促进了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并且前者的边际促进效应大于后者。自愿性的国际标准还有利于中美之间实现贸易盈余。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自愿性的国家标准分别对中国来自美国的进口、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前者对于进口贸易的抑制作用大于后者对于出口贸易的抑制作用。为了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应保障国家标准的编制质量和水平,优化标准体系的结构,并进一步提高标准化体系的国际化程度。
关键词:
标准 标准化 中国对外贸易 面板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虹蔚 孔庆峰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颖慧 顾芹
本文通过计算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1990~2014年间出口产品结构和显示性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国家出口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家比较优势情况。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通过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预测数据,对我国2015~2020年各类出口产品的贸易前景分别进行了预测分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颖
从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角度,对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反比较优势现象"分析可发现,美国对华严格的出口管制机制是造成这种扭曲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美国放松对华出口限制才符合中美贸易的长期利益需要。在美国政府存在国内压力的情形下,中国既需要采取灵活的外交协商方式达到促使美国放松对华出口限制的目的,也需要更加积极地改革其进口管理体制,为从根本上解决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问题创造条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文浩
中美农产品贸易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不断发展。文章引入贸易结合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系统地分析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但我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化的基本现状,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发现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经济一体化等。最后预测了未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中美 引力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阿布来提·依明
目前测度贸易成本广为应用的Novy方法存在实践性缺陷,本文直接基于Andersen多边一般均衡微观需求建模思路,重构可行的出口贸易成本测度方程,并以中国经验数据为例证与原有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存在稳健的测度差异,很有必要认真探讨。近年来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成本整体加速下降,亚太地区及北方邻国贸易成本明显小于其他地区。
关键词:
出口贸易成本 贸易成本测度 测度方法比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琦 王洪亮 黄瑞玲
本文分别对中美及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贸易收支分为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两个层次,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美双边实际汇率在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变动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中日双边实际汇率在长期中却是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和美国的需求共同影响了中美的双边贸易收支变动,其中美国需求的贸易收支弹性很大。对于中美和中日之间双边贸易收支影响因素的差异,我们主要从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存在差异的部分原因是中美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当地货币定价比例高于中日。本文最后建议目前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并充分发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