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80)
- 2023(3649)
- 2022(3119)
- 2021(2916)
- 2020(2408)
- 2019(5879)
- 2018(5524)
- 2017(10770)
- 2016(5679)
- 2015(6258)
- 2014(6064)
- 2013(6069)
- 2012(5770)
- 2011(5191)
- 2010(5333)
- 2009(4802)
- 2008(4729)
- 2007(4013)
- 2006(3496)
- 2005(3204)
- 学科
- 济(23463)
- 经济(23442)
- 业(16710)
- 贸(14751)
- 贸易(14751)
- 易(14620)
- 管理(14469)
- 出(12139)
- 农(11688)
- 方法(11273)
- 数学(10032)
- 数学方法(9942)
- 企(9918)
- 企业(9918)
- 口(8910)
- 出口(8902)
- 出口贸易(8902)
- 财(6883)
- 中国(6114)
- 农业(5816)
- 产品(5430)
- 融(4790)
- 金融(4790)
- 市场(4779)
- 业经(4459)
- 财政(3976)
- 银(3939)
- 银行(3934)
- 农产(3885)
- 农产品(3885)
- 机构
- 学院(78146)
- 大学(77720)
- 济(40500)
- 经济(39942)
- 管理(30108)
- 研究(28355)
- 理学(25710)
- 理学院(25493)
- 管理学(25245)
- 管理学院(25121)
- 中国(23195)
- 财(17746)
- 京(16267)
- 科学(14725)
- 农(14724)
- 所(14103)
- 财经(13756)
- 经济学(13320)
- 中心(13037)
- 经(12635)
- 研究所(12601)
- 经济学院(12223)
- 农业(11778)
- 业大(11456)
- 江(11446)
- 院(10368)
- 北京(10297)
- 财经大学(10262)
- 贸(9866)
- 经济管理(9454)
- 基金
- 项目(51308)
- 科学(40805)
- 基金(38676)
- 研究(38235)
- 家(34059)
- 国家(33842)
- 科学基金(28621)
- 社会(25535)
- 社会科(24549)
- 社会科学(24545)
- 基金项目(19456)
- 省(18331)
- 自然(17585)
- 自然科(17214)
- 自然科学(17212)
- 教育(16988)
- 自然科学基金(16928)
- 资助(16542)
- 划(15801)
- 编号(14677)
- 部(12451)
- 重点(11656)
- 发(11481)
- 国家社会(11466)
- 成果(11350)
- 教育部(10729)
- 中国(10679)
- 创(10616)
- 人文(10380)
- 制(10112)
共检索到125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祥剑
一、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标准化是随着生产的发生而发生,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客观过程。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生产和交换的统一、协调,以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活动。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手段,是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开展对外贸易的纽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孟祥宾 王义行 王金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铭壕 钱馨蕾
为了测算国际标准采标率对我国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以2005~2019年中国与82个出口目标国为样本,运用三元边际分解法把我国向82个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情况分解为扩展边际、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三种边际的出口贡献度,为避免内生性,运用系统GMM估计采标率对三元边际出口贡献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采标率能显著提升高技术产品的扩展和价格对出口增长率的边际贡献度,抑制数量对出口增长率的边际贡献度,且贡献度大小有明显国别差异。为优化我国高技术出口模式,应积极对标国际标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学君 苏冬梅
执行国际标准能够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但也会给企业带来过高的遵从成本,从而可能不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选取2000-2013年中国农食产品标准数据与企业-产品层面海关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农食产品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效应显著为负,而我国自行制定的国家标准对质量影响显著为正;按照对国际标准采纳程度分类,以及对出口产品和出口目的国发展程度分类,分样本检验发现,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异质性影响。为此,照搬发达国家主导制订的国际标准不适用于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会由于过高的遵从成本阻碍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需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从而减少过高遵从成本对产品质量升级及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纪凤 潘如龙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行业在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使用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口味、色泽、保质期等都产生极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食品的性能与安全。因此,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我国是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食品添加剂加工生产体系,生产企业1500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文雁兵 孙莹
本文通过拓展Melitz (2003)提出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阐明了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促进企业出口的理论机制,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当企业生产率较低时,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促进了企业出口,也降低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生产率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与此同时,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越严重,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越明显。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国际标准认证的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学君 朱灵君 田曦
基于2000-2013年高度细化的企业-产品-目的国层面海关统计数据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数据,本文对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在进一步将标准区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之后,发现推荐性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强制性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小,某些样本情况下甚至没有显著影响。在考虑了不同的质量测度方法以及不同样本处理方式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学君 朱灵君 田曦
基于2000-2013年高度细化的企业-产品-目的国层面海关统计数据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数据,本文对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在进一步将标准区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之后,发现推荐性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强制性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小,某些样本情况下甚至没有显著影响。在考虑了不同的质量测度方法以及不同样本处理方式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袁文祺
随着90年代科学技术进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化,生产国际化又将日益加强和深化。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因势利导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对于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其现实意义显得十分突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秋
当今世界,国际金融不稳定,国际企业信用降低,出口企业压力加大,使得国际保理业务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郭磊
20世纪末期,以"反血汗工厂运动"、"清洁成衣运动"等为标志,全球兴起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运动潮流。现代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已成共识,各种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亦随之而生。截至目前,国际贸易领域中涉及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已多达数百项,发达国家声称拒绝漠视企业社会责任厂商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通过某种标准认证常被跨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露霞
作为一项国际标准,SA8000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且不少企业的劳动生产环节和条件尚待继续改善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迎接这个挑战,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加快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积极推广国际认证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力;自觉遵守劳动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建新 贾圆圆 黄鹏
在生产链条高度细分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提高国际生产分割的融入程度是否能提高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呢?研究表明,国际生产分割比例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单纯地进口国外的高质量中间投入品或单纯地引进技术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存在"拐点"。在产品水平质量差异很大的行业中,企业使用外国中间投入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幅度要小于产品水平质量差异小的行业。在加工贸易方式下,国际生产分割比例越高,企业使用来自OECD国家的中间投入品则越多,其出口的产品质量也就越高。为了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政府不仅要鼓励企业进口国外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品,更重要地是要推动本国生产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的...
关键词:
国际生产分割 中间投入品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海涛 李乃文 邵良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和连 王海成
本文基于手工查找的2005-2010年全国2855个县区最低工资标准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就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2000-2011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两个明显的"U"型变化;(2)最低工资标准显著抑制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研发投入、企业规模、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有助于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而融资约束则会降低出口产品质量,并且这一结论非常稳健;(3)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存在行业、所有制和地区间的差异,劳动要素密集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对国有企业的抑制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对中部地区的抑...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出口产品质量 最低工资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