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58)
- 2023(16664)
- 2022(14110)
- 2021(13304)
- 2020(11484)
- 2019(26544)
- 2018(26310)
- 2017(50444)
- 2016(27199)
- 2015(30840)
- 2014(30723)
- 2013(30460)
- 2012(28051)
- 2011(25213)
- 2010(25362)
- 2009(24179)
- 2008(24298)
- 2007(21721)
- 2006(19034)
- 2005(17578)
- 学科
- 济(117158)
- 经济(116995)
- 业(101846)
- 管理(94503)
- 企(90013)
- 企业(90013)
- 方法(54305)
- 数学(44891)
- 数学方法(44395)
- 财(39651)
- 农(35929)
- 业经(33678)
- 中国(30901)
- 制(28134)
- 务(26436)
- 财务(26380)
- 财务管理(26326)
- 企业财务(24941)
- 农业(24233)
- 贸(24174)
- 贸易(24164)
- 易(23610)
- 技术(21265)
- 和(19985)
- 体(19639)
- 银(19364)
- 银行(19333)
- 地方(18910)
- 理论(18905)
- 划(18796)
- 机构
- 学院(394142)
- 大学(391606)
- 济(168968)
- 经济(165681)
- 管理(158358)
- 理学(135441)
- 理学院(134120)
- 管理学(132121)
- 管理学院(131389)
- 研究(125468)
- 中国(101097)
- 财(83803)
- 京(81651)
- 科学(72598)
- 财经(65432)
- 农(63532)
- 所(62145)
- 江(60358)
- 中心(59442)
- 经(59252)
- 研究所(55377)
- 业大(54979)
- 经济学(51626)
- 北京(51123)
- 农业(49782)
- 财经大学(48261)
- 州(47296)
- 经济学院(46733)
- 范(46700)
- 师范(46242)
- 基金
- 项目(252951)
- 科学(201176)
- 研究(187218)
- 基金(185989)
- 家(159824)
- 国家(158440)
- 科学基金(138063)
- 社会(120689)
- 社会科(114543)
- 社会科学(114512)
- 省(98584)
- 基金项目(98247)
- 自然(88358)
- 自然科(86312)
- 自然科学(86288)
- 教育(86063)
- 自然科学基金(84790)
- 划(82153)
- 编号(76365)
- 资助(76013)
- 成果(61658)
- 部(57243)
- 重点(56313)
- 创(54841)
- 发(53509)
- 课题(51218)
- 制(50688)
- 创新(50660)
- 国家社会(50235)
- 教育部(49691)
- 期刊
- 济(189200)
- 经济(189200)
- 研究(117163)
- 中国(76213)
- 财(69979)
- 管理(62720)
- 农(58470)
- 学报(54439)
- 科学(52223)
- 大学(42707)
- 学学(40188)
- 农业(39585)
- 融(39551)
- 金融(39551)
- 技术(36934)
- 教育(35743)
- 财经(33235)
- 业经(32087)
- 经济研究(29818)
- 经(28549)
- 问题(25414)
- 业(23152)
- 贸(22287)
- 技术经济(21818)
- 统计(19948)
- 理论(19765)
- 财会(19623)
- 商业(18808)
- 现代(18780)
- 国际(18762)
共检索到598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汤二子 孙振 邵莹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提出以后,基于企业层面研究出口的决定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样,研究出口对企业所带来的影响也受到了欢迎。本文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关于制造业企业经营状况的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运用混合横截面、面板数据固定效应以及随机效应分析,研究企业出口对其竞争能力、经营能力以及福利状况的影响,其中分别用生产率、利润规模以及人均工资衡量企业的竞争能力、经营能力以及福利状况。结论认为:出口与企业竞争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出口与企业经营能力呈负相关,但是处在显著性的边缘;出口与企业福利状况呈正相关,但也是处在显著性边缘。可见,出口并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好处。
关键词:
企业出口 生产率 利润 人均工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荣珍 石晓婧
文章基于2007~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的337调查数据组成的合并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337调查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337调查抑制了企业出口,即由于被强制驱逐出市场、成本增加导致融资约束提高、名誉损失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下降等原因使企业对美出口呈现明显下降。面临这种冲击,企业会调整市场战略,加大对非美市场出口。第二,受补贴企业、受制裁较轻企业及积极应诉和上诉的企业受影响更小。第三,337调查使企业在对美市场出口中表现为出口企业数目和续存企业出口额的同时减少,而在非美市场上虽然也有部分企业退出市场,但续存企业增加了出口额以缓解冲击。
关键词:
337调查 企业出口 异质性 二元边际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汤学良 吴万宗 周建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将企业出口、研发与生产率联系起来,并引出了企业出口决策和研发决策的Bivariate Probit模型和生产率演化的Tobit-II模型。基于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出口决策和研发决策均存在着"自选择效应",并且具有较强的决策惯性;(2)出口决策与研发决策具有显著的互补性;(3)无法捕捉到纯粹的"出口中学习效应";(4)研发活动能帮助企业从出口中学习,显著地提高企业下一期生产率;(5)出口比重越高,研发活动对企业"出口中学习效应"的提升作用越大。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只有重视企业研发投入,才能在开放经济下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继而提高制...
关键词:
研发 出口 生产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海洋 孔祥贞
运用1999—2007年中国160多万家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出口贸易是否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分析表明: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工资差异,出口企业的工资比非出口企业大约高7.1%;出口企业未出口前与其他持续非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别,甚至低于非出口企业。因此,出口贸易的确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顶 赵美英
文章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选取了2007年我国30多万家制造业企业样本,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方面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不但没有积极作用,反而存在负面效应,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较多、出口企业的"惰性"以及我国国内市场进入成本较高引起的。由此,我国企业应该重视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加快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发挥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出口贸易 生产率 新—新贸易理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竹青 周燕
利用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地理集聚通过专用性投资对我国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地理集聚程度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决策和出口规模,而且其对高契约密集型行业内企业影响更大,对出口决策的影响超过出口规模。分样本估计的结果还表明:(1)地理集聚显著改善了内资企业的出口决策,但对外资企业的影响较小;(2)与高契约密集型行业相比,地理集聚对低契约密集型行业内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更大;(3)集聚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在契约不完全程度越高的地区表现越突出。
关键词:
地理集聚 契约执行 出口决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志勇
本文从出口贸易与自主创新的视角,对出口是否促进了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了系统考察,并提出了理论假设。借助于1999-2003年和2005-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Tobit模型,就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是否具有"出口中学习"、是否具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为转型时期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个可供识别的微观基础。研究发现在样本观察期内,企业的出口行为会对其自主创新活动产生复杂的影响。其中,企业规模是影响效果的关键因素,规模越大的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越小的企业出口反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2005年以来的出口贸易政策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玉桥 张陶然
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和Antweiler et al.(2001)的研究框架,构建企业排污的一般模型,采用"差异中差异"的估计方法,结合我国省际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考察契约制度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契约制度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契约制度较为完善的地区,企业倾向于投入"减排专用资本"进行污染减排活动,进而改善环境质量。但这种积极作用在契约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强化,利用行业本身的污染强度属性则可以解释这一"反常"的结果。在控制人均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等因素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关键词:
契约制度 企业排污 不完全契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苍峰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关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税收减免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减免政策明显促进了内资企业增加研发投资,但外资企业并不会因为税收减免而增加研发投资;且企业规模越大,税收减免越能够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资。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税收减免 研发投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强
在当下环境集权化改革的背景下,能否找到一种合理的环境规制方式来缓解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不协调尤为重要。文章将环境分权因素加入企业生产率提升决策模型,在垄断竞争的环境中分析环境分权对本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分权与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一种倒"U"形的关系。此外,文章通过分样本、替代变量以及实证检验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是十分稳健的。根据实证结果,文章认为,政府要加大中央在环境事务中的支出和职责范围,而企业则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规避环境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环境分权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强
在当下环境集权化改革的背景下,能否找到一种合理的环境规制方式来缓解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不协调尤为重要。文章将环境分权因素加入企业生产率提升决策模型,在垄断竞争的环境中分析环境分权对本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分权与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一种倒"U"形的关系。此外,文章通过分样本、替代变量以及实证检验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是十分稳健的。根据实证结果,文章认为,政府要加大中央在环境事务中的支出和职责范围,而企业则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全
关键词:
环境分权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赖伟娟 黄静波
文章运用1999~2007年的工业普查数据,通过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研究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问题。结果表明,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工资水平、就业人数、利润水平和人均增加值,但是规模相对较小。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小型企业出口前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后出口学习效应不明显,大中型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则更为显著,中国大中型企业的特征更符合新新贸易理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苏振东 洪玉娟 刘璐瑶
为分析生产性补贴是否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选取2003~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8649个样本企业的微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Logit模型、FractionalLogit模型初步分析生产性补贴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基于二者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本文进一步使用"倾向指数匹配方法"(PSM)分析生产性补贴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生产性补贴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不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还存在着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即生产性补贴既是促使潜在出口企业做出出口决策、也是促使在位出口企业提升出口密集度的原因,总体而言,生产性补贴确实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产生...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袁卫秋 刘春江
2004年至今,基准利率历经两次升息周期和两次降息周期,这为考察利率变动对短期债务融资结构的影响提供了契机。本文选取2005-201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平行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利率变动与企业短期债务结构——商业信用所占比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名义利率对企业短期债务结构决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支持商业信用与短期借款之间的互补关系假说;而实际利率对企业短期债务结构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支持商业信用与短期借款之间的替代关系假说;并且以上结论不因企业性质和规模大小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波 贺超群
本文研究了我国出口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技术与非技术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文章首先拓展了"新新贸易理论"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引入了两阶段生产模式并区分了技术与非技术劳动力在生产中的不同角色;同时,我们合理地假设技术与非技术工人间的工资差距取决于两者所获得的与异质性企业利润挂钩的绩效工资。模型的结果表明,当出口贸易自由化以后,出口企业的销售和利润上升,如果技术工人具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那么他们会由于绩效工资的相对上升而拉大与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然后本文利用2000~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我国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密集度每上升1%,会引起工资差距拉大0.3%。该结果...
关键词:
出口 技术工人 非技术工人 工资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制造业进出口贸易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基于2002~2007年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汇率倒逼机制与出口学习效应——基于2001~2011年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异质性企业、出口与“生产率悖论”——基于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证据
FDI技术溢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1999~2007年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基于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
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1999~2003
中国制造业出口对美国企业创新的影响
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我国1984-2010年数据的实证检验
企业出口之动态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2001—2007
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实证分析——以上市制造业公司2007年数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