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3)
- 2023(2206)
- 2022(1917)
- 2021(1823)
- 2020(1471)
- 2019(3710)
- 2018(3641)
- 2017(7567)
- 2016(4020)
- 2015(4542)
- 2014(4480)
- 2013(4712)
- 2012(4466)
- 2011(4071)
- 2010(3992)
- 2009(3661)
- 2008(3653)
- 2007(3153)
- 2006(2876)
- 2005(2682)
- 学科
- 济(18703)
- 经济(18695)
- 贸(11676)
- 贸易(11674)
- 易(11598)
- 方法(10441)
- 出(10424)
- 数学(9881)
- 数学方法(9842)
- 业(9490)
- 管理(9426)
- 口(7784)
- 出口(7777)
- 出口贸易(7777)
- 企(7729)
- 企业(7729)
- 财(5778)
- 银(5264)
- 银行(5264)
- 制(5079)
- 行(5054)
- 中国(4418)
- 农(3952)
- 度(3739)
- 制度(3738)
- 业务(3413)
- 融(3287)
- 金融(3287)
- 财政(3086)
- 银行制(2981)
- 机构
- 大学(56619)
- 学院(55169)
- 济(30261)
- 经济(29807)
- 管理(21109)
- 中国(18518)
- 研究(18410)
- 理学(17716)
- 理学院(17592)
- 管理学(17417)
- 管理学院(17334)
- 财(15151)
- 财经(12035)
- 经济学(11165)
- 京(11089)
- 经(11071)
- 经济学院(10319)
- 中心(9392)
- 财经大学(9187)
- 融(9023)
- 所(8964)
- 金融(8918)
- 银(8867)
- 银行(8593)
- 科学(8474)
- 江(8186)
- 行(8023)
- 研究所(7755)
- 人民(7296)
- 北京(6953)
- 基金
- 项目(34118)
- 科学(27184)
- 基金(26610)
- 研究(25137)
- 家(22430)
- 国家(22284)
- 科学基金(19334)
- 社会(17753)
- 社会科(17125)
- 社会科学(17123)
- 基金项目(13395)
- 资助(12530)
- 教育(11665)
- 自然(11576)
- 省(11567)
- 自然科(11345)
- 自然科学(11344)
- 自然科学基金(11174)
- 划(9880)
- 编号(9127)
- 部(8903)
- 教育部(8148)
- 国家社会(7954)
- 人文(7668)
- 成果(7569)
- 重点(7510)
- 社科(7340)
- 中国(7270)
- 大学(7062)
- 性(6907)
共检索到90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吴国强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普遍选择了浮动汇率制度,汇率问题越来越复杂。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也改革了汇率制度,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5年来,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国际贸易过程中各方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结算货币的选择问题也显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史龙祥 孙海鸣 武睆 陈盈佳
本文通过建立贸易大国之间结算货币选择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货币供给变动所引发的汇率波动对欧元区国家向中国出口商品结算货币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决定中欧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主要因素为贸易品需求价格弹性与相对市场份额。对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中国的相对市场份额优势越大越有利于欧洲出口商选择人民币结算;对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中国对欧元区市场的依赖程度越低越有利于选择人民币结算。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227个进口行业及其所属的16 779家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对前述结论进行检验,并以结果为依据选定适于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具体行业。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继民
本文系统梳理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NOEM)框架下的出口计价货币选择理论,分别从局部均衡模型到一般均衡模型,从静态模型到动态模型分析了出口计价货币选择的决定机制和主要决定因素。分析显示,除历史因素外,一国货币是否能成为国际贸易计价货币,主要由该国经济规模、出口市场份额、出口产品差异度、出口产业结构类型及该国币值的稳定性等因素共同决定。
关键词:
出口 计价货币 决定因素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武义海 姚玉雪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然 伍聪
国际交易媒介职能的发展关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进展程度,该职能的微观市场表现即为国际贸易中企业结算货币的选择。基于此,本文对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的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的研究进行了仔细梳理和阐释。伴随着欧元的发展,对该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从纯理论到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的独立研究到宏微观相结合的发展历程。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企业结算货币选择模型将企业结算货币的选择从微观经济学层面转变为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变量。文章最后,本文依托于相关理论并结合大量贸易数据,提出制约人民币国际交易媒介职能发展的重要因素即是我国出口产品差异化程度过低,企业缺乏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忠洲 徐淑堂
本文在全面回顾跨境贸易计价货币选择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贸易国利差变量拓展了Goldberg和Tille(2005)模型,并实证分析了1984~2009年日元计价货币选择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发现,出口商倾向于选择利率高、预期将升值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日元持续升值、日本出口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日元计价货币的选择,日美利差的扩大不利于日元计价货币的选择。
关键词:
计价货币选择 本币升值 出口竞争力 利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陶坤玉 齐雯 张礼卿
本文基于国家综合竞争力与货币选择的网络联系,将经济复杂度从微观产品维度整合到宏观国家竞争力层面,研究了经济复杂度对出口计价货币选择的影响及其机制,并讨论了金融发展的异质性影响。本文首先构造理论模型,指出经济复杂度会通过产品多样性和技术独特性这两个维度,并借助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影响计价货币选择。一方面,经济复杂度代表该国的生产贸易结构与出口竞争力,经济复杂度水平越高,出口贸易中本币的计价份额越高;另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增强国家经济复杂度对出口本币计价份额的提升作用。利用对1995~2019年9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展开的分位数回归与稳健性检验,本文有以下发现。第一,在经济复杂度水平较低时,经济复杂度的增加可以较快地提升其本币在贸易计价中的占比、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但在较高经济复杂度水平时,这种促进作用会减小。第二,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杂度对本币选择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线性;而在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发达国家,这种正向影响先增强后减弱。第三,经济复杂度通过产品结构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两个维度提升本币计价占比。第四,相较于金融市场,一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更能强化经济复杂度的边际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用明 刘跃飞 黄巍巍
利用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数据,比较货币政策与资本流入两种因素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出口额与利率、汇率、信贷量、FDI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信贷量每增加1%,出口额增加0.84%。但FDI对出口贸易的长短期影响不一致。而且经检验发现,利率变动和汇率变动并不是出口变动的Granger原因。所以,中国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缩短FDI发挥创造效应的时间,并综合利用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多种政策来调整贸易收支。
关键词:
出口 外商直接投资 信贷总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单冰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业务中,汇率变化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由于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通常被用来计价的各种主要货币的市值波动较大,企业往往面临着货币的升水与贴水问题。在外贸实际业务中,进出口商往往遇到对方要求将一种货币的进出口报价改变为另一种货币的报价,或者根据实际情况主动改变计价货币以规避汇率风险。本文通过对货币升贴水情况下进出口报价调整方法的探究,希望可以帮助我国外贸企业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进出口贸易的竞争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单冰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业务中,汇率变化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由于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通常被用来计价的各种主要货币的市值波动较大,企业往往面临着货币的升水与贴水问题。在外贸实际业务中,进出口商往往遇到对方要求将一种货币的进出口报价改变为另一种货币的报价,或者根据实际情况主动改变计价货币以规避汇率风险。本文通过对货币升贴水情况下进出口报价调整方法的探究,希望可以帮助我国外贸企业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进出口贸易的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波 伍戈 裴诚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自2009年7月推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结算方式,虽然学界和业界对其存在较多的争论,但是对其研究尤其是基于数量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结算货币选择的框架下结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身的特点,分析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若干因素,并计算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经验研究的结论表明,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张程度、相关政策的推进、外部宏观经济的变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以及离岸市场人民币升(贬)值预期与贸易项下人民币收支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离岸市场人民币升(贬)值预期虽然与该项业务存在相关关系,但其并不是影响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唯一主导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石磊 沈根荣
本文论述了电汇方式是当前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主流方式,分析了电汇方式与信用证及托收方式相比的优点,提出了使用电汇方式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关键词:
进出口交易 外汇结算 电汇方式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秋惠
80年代兴起的国际保理业务有明显的优越性,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强有力工具,我国要参与世界经济,必须开展此项业务。为此,要在增强认识的基础上,按国际标准制定EDI系统;培养大批开发应用EDI人才;合资在特区先行举办试点;参与世界性学术交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前进
文章研究"金砖五国"货币合作的可能形式,构建了稳定的篮子货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为货币合作提供政策建议。文章首先考察了汇率之间的关系,认为一种货币的加权几何平均汇率能够消除不同货币表示币值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篮子货币指数;其次研究了篮子货币波动最小的货币权重的选取,通过最优化方法获得最优权重;最后模拟计算了"金砖五国"篮子货币的权重,并探讨了如何把篮子货币最优权重转化为具体的货币篮子,同时给出了篮子货币和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
关键词:
篮子货币 结算货币 金砖五国 货币合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李晋
在金融中介得到发展、中央银行和货币发行等制度完全不具备的前提下,货币的外生性是非常明显的,即货币并不由经济总量所决定。明朝的白银进口,是市场对以往货币制度的反思和变革,以银铜复本位取代以往无有效制度制约的纸币和铜钱平行本位。这一阶段以银计的物价不仅没有上涨,反而下落了。清代白银持续大量进口增强了市场的活力,但因为货币是外生的,白银的大量进口与中国经济实力并无内在的必然关联。鸦片战争前后开始的国际贸易(包括鸦片)逆差和白银外流,使纸币的需求重新提上议事日程,至清末,由市场主导的由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和各种信用票据渐渐发展,并有寻求有效制度支撑的迹象;但政府(包括地方政府)滥发纸币的前景仍然是可能的历史选择。本文还利用计量模型对以上观点进行了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