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02)
2023(17082)
2022(14147)
2021(13336)
2020(11288)
2019(25797)
2018(25202)
2017(48194)
2016(25573)
2015(28689)
2014(28028)
2013(27683)
2012(24987)
2011(22296)
2010(22246)
2009(20881)
2008(20681)
2007(18272)
2006(15986)
2005(14855)
作者
(69494)
(58379)
(57713)
(55139)
(37128)
(27461)
(26305)
(22476)
(21917)
(20480)
(19781)
(19642)
(18532)
(18263)
(18080)
(17683)
(17260)
(16742)
(16742)
(16631)
(14392)
(14031)
(13886)
(13380)
(13037)
(12913)
(12907)
(12609)
(11416)
(11329)
学科
(112119)
经济(111959)
(102212)
管理(93303)
(92307)
企业(92307)
方法(52381)
数学(43271)
数学方法(42841)
(40347)
业经(33272)
(33175)
中国(29959)
(28132)
财务(28086)
财务管理(28037)
企业财务(26708)
(26199)
农业(22817)
(22660)
贸易(22648)
(22212)
技术(20699)
(19521)
(18825)
(18699)
(18474)
理论(17264)
(17025)
银行(17012)
机构
学院(363515)
大学(362191)
(163097)
经济(160409)
管理(149912)
理学(129022)
理学院(127859)
管理学(126175)
管理学院(125473)
研究(116208)
中国(95071)
(79191)
(74984)
科学(64140)
财经(62657)
(57263)
(55591)
中心(54325)
(54067)
(53230)
经济学(50831)
研究所(49638)
业大(48049)
北京(46908)
财经大学(46730)
经济学院(45865)
农业(42076)
商学(41962)
(41927)
商学院(41585)
基金
项目(239595)
科学(193224)
基金(180633)
研究(178094)
(155693)
国家(154186)
科学基金(135636)
社会(119044)
社会科(113232)
社会科学(113207)
基金项目(94518)
(89821)
自然(85503)
自然科(83629)
自然科学(83607)
自然科学基金(82239)
教育(80896)
(75170)
资助(73910)
编号(70041)
成果(55920)
(55334)
重点(52902)
(52461)
国家社会(51309)
(50030)
(49756)
教育部(48746)
创新(48427)
人文(47666)
期刊
(177371)
经济(177371)
研究(108573)
中国(69390)
(66688)
管理(60962)
(50023)
科学(48276)
学报(47277)
大学(38645)
学学(36454)
(35203)
金融(35203)
农业(34587)
技术(33656)
财经(32049)
教育(29163)
经济研究(28836)
业经(28682)
(27563)
问题(23360)
(21539)
(21039)
技术经济(20238)
世界(19582)
财会(18935)
国际(18429)
统计(18422)
现代(17372)
(17075)
共检索到547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春顶  
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学术前沿,而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该理论,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是由其异质性即生产率差异决定的,在出口和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两类企业中,生产率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贸易,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只供应国内市场。这一结论的经验检验文献已较为丰富,但用中国企业数据进行的分析并不多见,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中国制造业969家上市公司,分9大行业验证了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数据是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春顶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同行业中,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内销企业。然而,我们近期的一个检验发现,中国行业内的出口企业生产率均值普遍低于内销型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本文选取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1998~2007年约33万多家企业数据,全面检验了"悖论"现象,发现加工贸易企业大量存在是背后的重要原因。同时,出口企业中出口规模和生产率负相关,在分析和解释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政策启示和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斌  李菁  
本文采用中国纺织类上市公司2001~2010年数据,对新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的两个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生产率,出口高参与度企业比低参与度企业具有更高生产率;(2)样本企业存在自选择,即生产率差异是决定企业是否参与出口的原因,且出口高参与度企业此关系更趋明显;(3)就所有样本企业而言,不存在"出口中学",但出口高参与度企业的单独检验显示存在此效应。本文认为,采用过去10~15年数据对中国企业的检验,除了已关注到的贸易方式、所有制等特殊问题外,企业特定贸易壁垒等因素也有待进一步考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顶  赵美英  
文章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选取了2007年我国30多万家制造业企业样本,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方面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不但没有积极作用,反而存在负面效应,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较多、出口企业的"惰性"以及我国国内市场进入成本较高引起的。由此,我国企业应该重视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加快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发挥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蕾  
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其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厘清影响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主要因素十分必要。通过对中国本土制造业行业出口行为选择的动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需要适当放松新新贸易理论的经典假设以适应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实际情境;中国的出口企业存在与新新贸易理论经典的单一生产率异质性推论相背离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该"生产率悖论"现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以及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而愈发明显;在中国企业出口选择的决定因素中,除了生产率要素之外,还存在着如企业规模、创新能力等诸多其他要素,从而使中国企业在出口行为选择上表现出动态的多重异质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勇  冯猛  
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是近年来学界与社会争论的焦点。本文以投入要素的流量概念为切入点,应用LP方法估算了内销企业与出口企业、4类不同出口密度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我们的结论否认了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证实出口企业的TFP高于内销企业。同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来源于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两种不同机制,其中出口学习效应约占生产率优势34%~35%的贡献份额。鉴于出口密度可以衡量不同类别出口企业的行为选择,本文按照出口密度大小分成4组出口企业,发现第一组出口企业TFP(出口密度为0~25%)远高于内销企业和其余3组出口企业,且学习效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第四组出口企业TFP(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汤二子  刘海洋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后,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计算认为中国存在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低。但是测算只是运用了求企业生产率的平均值的方法,这不能反映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整体状况。文章使用2005~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总量法和均值法分行业、分地区计算并比较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最后实证检验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论显示生产率与企业出口是负相关的,这也是一种检验"生产率悖论"存在性的方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汤学良  吴万宗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将企业出口、员工培训与生产率联系起来,并引出出口和员工培训决策的Bivariate Probit模型和生产率演化的Tobit-II模型。基于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出口决策和员工培训决策均存在"自选择效应",并且具有较强的决策惯性;出口经验会刺激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但是培训经历对当期出口决策没有作用;当期的出口决策与员工培训决策具有显著的互补性;无法捕捉到纯粹的"出口中学习效应",单纯进行员工培训也不会提高企业效率;但是,同时进行出口和员工培训则能显著提高企业生产率,换言之,员工培训能够帮助企业转化出口经验,提高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楚仁  陈瑾  徐丽鹤  
部分针对中国的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更低,被称为"出口生产率悖论"。然而,中国制造业真的存在"悖论"吗?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用一种新的方法重新考察了这一问题。不同于目前先估计企业生产率再比较出口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大小的做法,本文从Melitz模型中推出一个检验"悖论"的假设和指标,然后采用Bootstrap法对中国制造业"悖论"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悖论"整体上并不成立;制度改进有助于改善"悖论"境况。因此,进行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对于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欣  孙刚  
本文将汇率因素引入异质性企业模型,分析了生产率对企业出口利润率及其汇率弹性的影响,然后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运用工具变量法合理地处理了生产率的内生性问题,并运用Bootstrap方法对不同样本间回归系数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出口利润率,而且能够降低出口利润率的汇率弹性,从而提升出口企业对于汇率变动的承受能力。因此,提升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对于缓解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出口企业的经营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汤二子  刘海洋  
在Melitz提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生产率对出口影响以后,国内学者运用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存在"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未出口企业,也检验得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陷阱",即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具有阻碍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一个数理模型研究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相互联系,再运用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并讨论它们存在的原因,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本文对出口企业与国内企业分别进行了全国、分行业、分省份的实证检验。最后在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走出"生产率陷阱"的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张帆  陈志远  
本文在着重考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进口、直接与间接出口以及出口贸易方式等因素的基础上,在统一的理论框架内,利用改进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系统地检验了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中国企业在出口活动中既不存在明显的"自我选择效应",也不存在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其次,间接出口企业或从事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活动不存在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与"出口学习效应";直接出口企业或从事混合贸易企业的出口活动存在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但这两种类型企业的出口活动只存在相对微弱的"出口学习效应";只有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其出口活动存在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汤学良  吴万宗  周建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将企业出口、研发与生产率联系起来,并引出了企业出口决策和研发决策的Bivariate Probit模型和生产率演化的Tobit-II模型。基于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出口决策和研发决策均存在着"自选择效应",并且具有较强的决策惯性;(2)出口决策与研发决策具有显著的互补性;(3)无法捕捉到纯粹的"出口中学习效应";(4)研发活动能帮助企业从出口中学习,显著地提高企业下一期生产率;(5)出口比重越高,研发活动对企业"出口中学习效应"的提升作用越大。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只有重视企业研发投入,才能在开放经济下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继而提高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新  陈勇兵  王书飞  
本文利用2000—200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企业贸易状态转变过程(非出口—出口、非进口—进口、无贸易—只进口、无贸易—只出口、只进口—进出口、只出口—进出口)中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面,笔者在传统OP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四种贸易状态变量。研究发现,进口方面,企业在非进口—进口过程中存在自我选择效应,不存在学习效应;在只进口—进出口过程中两种效应均不存在。出口方面,企业由非出口—出口、无贸易—只出口以及只出口—进出口过程中的自我选择效应依赖于企业的出口密集度,即此效应只存在于那些出口密集度低的企业中,而学习效应只在只出口—进出口过程中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原磊  邹宗森  
本文基于2005-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了反映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生产率指标、规模指标和财务指标体系,区分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四种产业类型,采用PSM方法,全方位对比了新出口企业与相匹配的非出口企业的绩效优势。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整体上不存在"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低生产率企业出口倾向更高,出口带来了显著的就业扩张效应和收入提高效应,但并未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和资产回报率的改善;区分不同产业类型来看,中高技术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学习效应",绩效表现明显优于其他类型企业,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