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83)
- 2023(13106)
- 2022(10669)
- 2021(9893)
- 2020(8436)
- 2019(19135)
- 2018(18604)
- 2017(35659)
- 2016(19189)
- 2015(21440)
- 2014(20918)
- 2013(21276)
- 2012(19691)
- 2011(17609)
- 2010(17632)
- 2009(16496)
- 2008(16680)
- 2007(14802)
- 2006(12887)
- 2005(12123)
- 学科
- 济(95678)
- 经济(95580)
- 业(86177)
- 企(78589)
- 企业(78589)
- 管理(70718)
- 方法(46796)
- 数学(38581)
- 数学方法(38365)
- 财(31740)
- 业经(28924)
- 农(27748)
- 中国(24782)
- 务(22383)
- 财务(22374)
- 财务管理(22342)
- 企业财务(21281)
- 贸(20503)
- 贸易(20489)
- 易(20068)
- 农业(19895)
- 制(19152)
- 技术(18540)
- 策(16218)
- 划(15663)
- 和(14985)
- 体(14477)
- 理论(13781)
- 银(13693)
- 银行(13681)
- 机构
- 学院(283125)
- 大学(281146)
- 济(134283)
- 经济(132329)
- 管理(114653)
- 理学(98942)
- 理学院(98025)
- 管理学(96953)
- 管理学院(96408)
- 研究(94178)
- 中国(77847)
- 财(62719)
- 京(58192)
- 科学(52197)
- 财经(50252)
- 农(46847)
- 所(46625)
- 经(46112)
- 经济学(43335)
- 中心(42755)
- 研究所(41959)
- 江(41577)
- 经济学院(39354)
- 业大(38515)
- 财经大学(37534)
- 农业(36784)
- 北京(36692)
- 商学(33828)
- 商学院(33527)
- 院(33507)
- 基金
- 项目(184325)
- 科学(148968)
- 基金(140659)
- 研究(134440)
- 家(122006)
- 国家(121000)
- 科学基金(105794)
- 社会(91768)
- 社会科(87428)
- 社会科学(87408)
- 基金项目(72963)
- 省(68206)
- 自然(66720)
- 自然科(65304)
- 自然科学(65287)
- 自然科学基金(64300)
- 教育(60252)
- 资助(58300)
- 划(57176)
- 编号(50247)
- 部(43290)
- 创(41235)
- 重点(40917)
- 业(40291)
- 国家社会(40242)
- 成果(39499)
- 发(39057)
- 教育部(37910)
- 创新(37820)
- 人文(36822)
- 期刊
- 济(144106)
- 经济(144106)
- 研究(86169)
- 中国(52696)
- 财(52046)
- 管理(47455)
- 农(42983)
- 科学(39858)
- 学报(39381)
- 大学(31472)
- 学学(30040)
- 农业(29683)
- 融(29640)
- 金融(29640)
- 财经(26691)
- 技术(25149)
- 经济研究(24831)
- 经(23069)
- 业经(22858)
- 教育(19917)
- 业(19433)
- 问题(19417)
- 贸(19141)
- 技术经济(17646)
- 世界(16746)
- 国际(16086)
- 统计(14855)
- 现代(13687)
- 策(13682)
- 财会(13410)
共检索到427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华 许和连 杨晶晶
文章基于"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假说,利用中国企业面板数据,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出发,纳入出口状态变量,分别采用固定效应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和Olley-Pakes半参数估计法克服潜在的同步性偏差和选择偏差问题,在从微观角度充分控制企业异质性的背景下,深入考察出口行为与我国企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相对非出口企业高出20%-30%左右,我国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效应;而对"自我选择"效应的检验结果警示,本土企业以低劳动力成本而非高生产率作为出口竞争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低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保证中国开放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汤二子 李影 张海英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以后,生产率就被看作是决定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有能力选择出口。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的均值要低于非出口企业,即存在"生产率悖论"。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运用两种方法,其一是计算比较生产率法,其二是运用统计方法检验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异。为了结论的准确性,我们分行业、分地区、分企业注册类型、分企业规模检验。最后检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其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论认为:出口企业生产率均值在大部分情况下低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在很多时候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或者与非出口企业无差异;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规...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出口 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兰健 张洪胜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2000—2009年的合并数据,研究了城市集群商业信用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中体现在促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上。具体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控制集群企业数目和集聚程度后,结论保持稳健。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依据企业是否更换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检验都证实了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应重视集群商业信用等非正规融资在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定根 杨晶晶
以往的研究使用行业或者地区价格指数平减货币变量时忽视了企业定价异质性,可能导致价格偏误。通过匹配2007-2010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合并企业财务层面的数据和进出口产品层面的交易信息,计算企业层面的价格指数,以考虑定价异质性。以此重新分析国际贸易与多产品进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关系,分别考察国际贸易的生产率溢价、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结果发现,使用行业价格指数平减低估了国际贸易的生产率溢价;相对于使用行业价格指数平减,使用企业价格指数平减时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更明显,但无论采用何种价格指数,进口自我选择效应都不存在;只有在使用企业价格指数平减时,出口学习效应才存在,但使用两种价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远 余淼杰
Melitz(2003)提出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讨论了企业的生产率对其出口决策的影响。通过在Melitz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信贷约束,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的信贷约束如何同生产率一起影响着它的出口决策。本文发现,给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以下情况下企业更容易进入出口市场:(1)项目成功率高使得企业更容易获得来自金融中介的外部融资;(2)外商投资企业享有较小信贷约束。用中国制造业的企业数据检测理论假设,发现了有力的证据支持本文的模型预测结果。
关键词:
信贷约束 异质企业 生产率 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易靖韬 傅佳莎
本文构建了企业最优出口参与和供给模型,基于浙江省2001~2003年的企业面板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法对出口参与方程和出口供给方程进行联合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能克服出口市场的沉没成本,通过自我选择进入出口市场,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会退出;一旦企业选择进入出口市场,将从出口市场中积累出口学习经验,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最优出口供应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乃全 李颖
文章利用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Levinsohn和Petrin半参数方法估计生产函数,并结合BHC方法和偏额份额的生产率分解方法,分析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外资的技术进步和资源重新配置在区域制造业生产率变动中的作用。文章发现,东部与西部外资对内资产生的挤出效应大于其溢出效应,中部外资对内资的溢出效应大于其挤出效应,提出了以投入项目对区域内资企业的溢出贡献大小来调整外资地区分布结构和项目结构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妍妍 李磊 庄媛媛
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营商环境与企业绩效调查的相关数据,文章使用回归方法和PSM方法分析了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对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具有显著影响,拥有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将增加企业出口的概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对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也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将扩大出口企业的销售规模。进一步用PSM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到的结果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方静
采用2005-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贸易数据,基于企业产品质量异质性视角,研究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出口目的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对低收入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占比呈稳健负相关关系,生产率高的企业通过追加研发投入更易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以满足高收入国家对高质量产品的偏好需求,因而更倾向于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出口目的地人均收入与企业的生产率、研发密度、产品质量的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由于人均收入较高的目的地对高质量产品的较强偏好,向人均收入较高的目的地出口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和提升产品质量。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应集中向高收入水平的目的地市场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竹青 佟家栋
基于要素市场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的特征事实,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与异质性因素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企业的出口决策总体上遵循"自选择效应",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改变了外资企业的出口-生产率关系,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只有控制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后,外资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现象才能消失。(2)企业存在持续的出口学习效应,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削弱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作用,降低了本土新进入出口企业的学习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海洋 孔祥贞
采用2005-2008年东三省持续存在的8 932家企业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生产率和货款回收因素在出口中的作用,发现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货款回收率都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说明该地区并不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高生产率和规避国内账款回收困难是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内生性分析发现这一结果是稳健的;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也会促进出口,而利润和企业成立年限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提升企业效率、改善企业运行机制、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异质企业 出口 全要素生产率 货款回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覃毅
FDI对本土企业的溢出效应是正是负未有定论,造成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异质性在研究中往往被忽略。事实上,企业异质性,尤其是所有制结构的不同会带来技术溢出差异,并且在行业当中具有普遍性。厘清企业异质性与FDI溢出效应的关系,一方面可以最终回答FDI技术外溢效果如何,并有助于深入理解FDI技术溢出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有助于理解所有制结构本身如何影响企业的效率。本文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从产业关联视角研究发现,产权结构异质性的确影响了国内企业对FDI技术外溢的吸收。具体表现为FDI对民营供应企业的后向溢出效应非常明显;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下游采购企业,主要是其中的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率增...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伟 赵金亮 韩媛媛
本文从国际贸易微观研究视野切入,对企业出口决定机理进行阐述,并基于中国2000~2003年27万余家企业的大样本非平行面板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1)劳动生产率对企业出口决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TFP却表现出稳健的正向影响;(2)拓展的异质性特征变量均具有稳健的显著影响,且符合理论预期;(3)企业规模对其出口决定始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平均工资在不同计量模型中表现得并不稳健。此外,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沉没成本显著存在,以致出口的持续性特征十分明显。
关键词:
异质性 沉没成本 自我选择 企业出口决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赖伟娟 黄静波
文章运用1999~2007年的工业普查数据,通过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研究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问题。结果表明,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工资水平、就业人数、利润水平和人均增加值,但是规模相对较小。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小型企业出口前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后出口学习效应不明显,大中型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则更为显著,中国大中型企业的特征更符合新新贸易理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李勇 刘志彪
本文从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视角出发,对出口是否促进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行细致考察。通过采用企业层面微观数据,结合OP方法和PSM模型,并采用多方面的生产率指标以及分行业视角,分析出口对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是否具有"出口中学习"作用效应,为转型时期出口导向战略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个可供识别的微观基础。本文发现,在样本观察期内,有出口行为的企业在反映企业特征的多项指标方面都强于没有出口行为的企业;无论是使用单期平均效应指标,还是使用累积平均效应指标,都稳健地验证出口通过"出口中学习"效应促进了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这种"出口中学习"效应在企业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