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3)
- 2023(11980)
- 2022(9791)
- 2021(8957)
- 2020(7613)
- 2019(17237)
- 2018(16945)
- 2017(32596)
- 2016(17431)
- 2015(19590)
- 2014(19417)
- 2013(19463)
- 2012(17877)
- 2011(16081)
- 2010(16311)
- 2009(15837)
- 2008(16012)
- 2007(14520)
- 2006(12960)
- 2005(12393)
- 学科
- 济(83805)
- 经济(83675)
- 业(82606)
- 企(75035)
- 企业(75035)
- 管理(70830)
- 方法(36505)
- 财(32029)
- 数学(28609)
- 数学方法(28483)
- 业经(27389)
- 农(26485)
- 中国(24300)
- 务(21951)
- 财务(21933)
- 财务管理(21904)
- 制(21402)
- 企业财务(20799)
- 贸(18956)
- 贸易(18946)
- 农业(18759)
- 易(18604)
- 技术(17067)
- 体(16007)
- 策(15177)
- 划(15168)
- 和(14258)
- 体制(14047)
- 出(13561)
- 银(12998)
- 机构
- 学院(260989)
- 大学(259134)
- 济(125840)
- 经济(123931)
- 管理(105971)
- 理学(90547)
- 理学院(89767)
- 管理学(88967)
- 管理学院(88469)
- 研究(85893)
- 中国(71466)
- 财(62270)
- 京(53718)
- 财经(48602)
- 经(44309)
- 科学(44109)
- 所(41692)
- 经济学(40069)
- 江(39267)
- 中心(38088)
- 农(37838)
- 研究所(36779)
- 经济学院(36173)
- 财经大学(35993)
- 北京(34285)
- 业大(31611)
- 商学(31417)
- 商学院(31145)
- 院(30621)
- 州(29901)
- 基金
- 项目(162060)
- 科学(131843)
- 基金(123485)
- 研究(123169)
- 家(104633)
- 国家(103722)
- 科学基金(91801)
- 社会(84705)
- 社会科(80565)
- 社会科学(80548)
- 基金项目(64243)
- 省(59680)
- 自然(55931)
- 教育(55078)
- 自然科(54702)
- 自然科学(54688)
- 自然科学基金(53850)
- 资助(50538)
- 划(49334)
- 编号(47134)
- 部(38869)
- 成果(38182)
- 制(37397)
- 创(36737)
- 国家社会(36584)
- 业(36061)
- 重点(35655)
- 教育部(34551)
- 发(34239)
- 人文(33645)
- 期刊
- 济(143976)
- 经济(143976)
- 研究(84693)
- 财(52887)
- 中国(52370)
- 管理(45652)
- 农(36649)
- 科学(33087)
- 学报(30389)
- 融(28077)
- 金融(28077)
- 财经(25962)
- 大学(25546)
- 农业(25125)
- 学学(24243)
- 经济研究(23566)
- 技术(23149)
- 业经(22636)
- 经(22454)
- 教育(19707)
- 问题(19319)
- 贸(18933)
- 国际(16874)
- 世界(16581)
- 技术经济(16066)
- 业(15820)
- 财会(13672)
- 现代(13377)
- 会计(12552)
- 经济管理(12060)
共检索到407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毛日昇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7年329个制造业面板数据,从产出规模、生产效率及劳动需求弹性三个层面,考察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全部制造业、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不同所有制类型制造业劳动需求当期及滞后调整的影响。结论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出口和FDI通过产出、生产效率、劳动需求弹性对制造业劳动需求的影响在当期和滞后期存在较大区别。(2)出口和FDI通过产出的扩张对制造业劳动需求产生显著且重要的影响。(3)出口开放度和FDI在制造业的不同渗透率通过生产效率对劳动需求产生显著影响,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别。(4)出口开放度和FDI在制造业渗透率的变化会显著改变制造业...
关键词:
出口 外商直接投资 制造业 就业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波
在对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借鉴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特定要素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在顺差部门,FDI与国际贸易呈互补关系,逆差部门两者呈替代关系。文中还就FDI对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胜 顾乃华
基于理论上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可以对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绝对规模及相对规模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绝对规模及相对规模越高,其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就越明显。进一步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即在市场化进程更深入的东部沿海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中国新一轮深化对外开放及招商引资质量亟待升级的背景下,应在加大引资力度的同时注重优化外资结构,并着力推进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羽
外资技术溢出已成为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内外已有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行业内技术溢出机制,忽略了行业间垂直联系的溢出效应,同时没有将非线性技术溢出机制纳入检验模型。对此,本文对中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做出新的检验。为克服产出方程中的内生性和行业间异方差,文章采用差分方程和针对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法。实证结果表明1、水平联系的溢出效应呈U型“门槛效应”;2、后向联系的溢出效应明显;3、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生产力提高和外资技术溢出没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 检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亚轩
本文采用1976-2011年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技术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技术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在中高技术行业尤其明显。日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构建了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国际生产销售网络,以促进本国贸易产品技术结构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本文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选取我国制造业15部门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2002年和2005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以及3种环境污染物排放数据,全面衡量FDI流入我国制造业对3种污染物排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制造业单位产出3种污染物的排放数量逐年降低;(2)FDI主要流入制造业中相对清洁的部门;(3)FDI大量流入的清洁部门通过产业关联导致其他制造业部门污染物排放增加,"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的论断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重新修订;(4)从产业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制造业中相对污染密集的行业其污染排放受到其他行业的需求拉动影响较大,而相对清洁行业对其他行业污染排放的拉动较强。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制造业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成岐 张建华 徐文忠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1995年和2003年的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国别外资企业与不同所有制内资企业组合产生的溢出效应模式。结果发现,外资存在与内资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并不是普遍而一致的,而是与外资企业的国别和内资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密切相关。我们研究的主要结果表明,西方国家的投资较港、澳、台和海外华人投资对内资企业的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发现西方企业对国有企业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而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企业则改进了内资非国有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的绩效。本文所发现的外资在中国制造业中溢出效应的有趣模式建议外资政策设计应着力促进不同类型外资与内资企业之间的特定组合,特别是西方跨国公司与本土国有企业及港、澳、台和...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组合 制造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云 廖庆梅
文章对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量分类型进行了测算,以此为基础考察其对国内制造业就业的贡献,并结合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进一步探讨了分工地位如何影响这一贡献。研究发现,OFDI显著扩大了国内制造业就业规模,并且这一贡献作用主要来自于垂直型OFDI。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存在差异,初级制造业总体OFDI对国内就业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垂直型OFDI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水平型OFDI对国内就业存在显著的替代作用;中等技术制造业OFDI对国内就业的影响不显著;高技术制造业OFDI对国内就业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但只有水平型OFDI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考虑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作用时发现,总体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高会抑制OFDI对国内制造业就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技术水平行业间存在差异,初级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高抑制了OFDI对国内制造业劳动力需求的促进作用;相比较,高技术行业分工地位的上升则提高了OFDI对国内就业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云 廖庆梅
文章对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量分类型进行了测算,以此为基础考察其对国内制造业就业的贡献,并结合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进一步探讨了分工地位如何影响这一贡献。研究发现,OFDI显著扩大了国内制造业就业规模,并且这一贡献作用主要来自于垂直型OFDI。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存在差异,初级制造业总体OFDI对国内就业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垂直型OFDI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水平型OFDI对国内就业存在显著的替代作用;中等技术制造业OFDI对国内就业的影响不显著;高技术制造业OFDI对国内就业存在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琳 林珏
本研究利用世界银行调查的1566家中国制造业企业1999~200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Levinsohn和Petrin半参数方法估计生产函数,用两类指标分别反映外商直接投资的两类溢出效应,并按企业所有制结构进行分组检验,以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的竞争示范效应对各种类型的企业都没有影响,人员流动效应却因企业所有制结构的不同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FDI通过人员流动给国有、外商所有及合资企业都带来了正向而显著的溢出,而中国的私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并没有从中受益。这可能与中国现有的制度环境及政府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关注程度有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亓朋 许和连 艾洪山
本研究利用中国制造业14,291家企业1998~2001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行业内、行业间以及地区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内资企业①的溢出效应。通过使用两类反映溢出的变量指标,且每一类指标按照地区和三位数行业分类标准细分,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一,本地区某行业外资的进入是否对本地该行业的内资企业有外溢影响?第二,本地区某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对本地区该行业的相关行业的内资企业产生技术外溢?第三,其他地区某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对本地区该行业的内资企业存在技术外溢?结果表明,在行业内,外资企业的外溢效应表现并不明显;在行业间,外资企业通过人员培训效应或人员的流动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显著的技术外溢;在地区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涛涛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使得东道国的本土企业获取的劳动效率提高,这就是业内所称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国家开放本身并不能保证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在本国创造溢出效应,FDI的行业内溢出效应也不是自动产生的,东道国的政府政策以及不同的行业状况和特点都对溢出效应产生影响。我国的移动电话制造业是近十年来新兴的、发展迅猛的,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外资发展起来的行业,本文作者针对我国移动电话制造业进行案例研究以此进一步探讨FDI溢出效应产生的机制。此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金批准号为:70473045。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乔晶 胡兵
本文通过整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商贸服务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促进效应显著,当地生产销售型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带动资本品等的出口;总体看,2005-2009年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向影响出口贸易的发展,在改变样本匹配方法和模型设置以及控制加工贸易等情形下,这一结论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为协调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等宏观决策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 匹配倍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金成晓 王猛
本文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考虑了其在行业内和行业间存在的情况。本文选取1999-2005年的行业层面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技术溢出的效果。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前向溢出效果并不明显;行业间的溢出要明显大于行业内的溢出。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溢出效应可能具有非线性,且呈倒U型。即在到达临界点之前,外资进入会带来更多技术溢出;但如果超越这一临界点,更多的FDI流入反而会损害溢出的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清容 李纪珍
本文讨论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系,从跨国公司发展动向出发,提出中国的发展战略是抓住发达国家制造业外移的机遇,制造业整体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或领先行列,而有选择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对此,中国必须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同时改变传统的“民族产业”思想,树立“大制造”观点。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 制造业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