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9)
- 2023(14817)
- 2022(12728)
- 2021(11708)
- 2020(9971)
- 2019(22914)
- 2018(22593)
- 2017(44056)
- 2016(23923)
- 2015(26694)
- 2014(26345)
- 2013(26486)
- 2012(24124)
- 2011(21549)
- 2010(21529)
- 2009(19904)
- 2008(19718)
- 2007(17383)
- 2006(15366)
- 2005(13766)
- 学科
- 济(103433)
- 经济(103313)
- 业(94535)
- 企(85423)
- 企业(85423)
- 管理(82413)
- 方法(48773)
- 数学(39236)
- 数学方法(38870)
- 业经(31954)
- 财(31522)
- 农(31460)
- 中国(23382)
- 务(22812)
- 财务(22750)
- 财务管理(22725)
- 农业(22272)
- 企业财务(21527)
- 贸(21135)
- 贸易(21129)
- 易(20568)
- 技术(20506)
- 学(19079)
- 理论(18663)
- 和(18462)
- 制(18450)
- 地方(18200)
- 划(17103)
- 策(16115)
- 环境(15171)
- 机构
- 学院(346978)
- 大学(344374)
- 管理(143356)
- 济(140896)
- 经济(138074)
- 理学(124292)
- 理学院(122991)
- 管理学(121085)
- 管理学院(120481)
- 研究(110835)
- 中国(84609)
- 京(73392)
- 科学(69540)
- 财(63751)
- 农(61240)
- 所(56007)
- 业大(54368)
- 财经(51551)
- 江(51180)
- 研究所(51000)
- 中心(49612)
- 农业(48403)
- 经(46962)
- 北京(45734)
- 范(42532)
- 师范(42138)
- 经济学(41327)
- 州(41007)
- 院(40027)
- 商学(38500)
- 基金
- 项目(236184)
- 科学(186856)
- 基金(172727)
- 研究(171618)
- 家(150353)
- 国家(149015)
- 科学基金(129409)
- 社会(108775)
- 社会科(103194)
- 社会科学(103167)
- 省(92640)
- 基金项目(92213)
- 自然(85233)
- 自然科(83289)
- 自然科学(83270)
- 自然科学基金(81839)
- 教育(77507)
- 划(76887)
- 资助(70866)
- 编号(69657)
- 成果(54450)
- 重点(52204)
- 部(51825)
- 创(51073)
- 发(49967)
- 创新(47013)
- 课题(46657)
- 业(46231)
- 科研(45128)
- 国家社会(44504)
- 期刊
- 济(155013)
- 经济(155013)
- 研究(99084)
- 中国(62389)
- 农(55785)
- 管理(55573)
- 学报(53834)
- 财(50807)
- 科学(50780)
- 大学(40739)
- 农业(39220)
- 学学(38598)
- 教育(33004)
- 技术(31289)
- 业经(27426)
- 融(26628)
- 金融(26628)
- 财经(25197)
- 经济研究(23790)
- 业(22899)
- 经(21601)
- 问题(20526)
- 技术经济(19611)
- 现代(17155)
- 科技(16925)
- 图书(16615)
- 贸(16535)
- 理论(16138)
- 商业(16005)
- 资源(15742)
共检索到503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晓梅
运用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计算机制造全行业,以及各个子行业企业的出口、利用外资的状况和企业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全行业,利用外资以及利用外资的来源地对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起着首要作用,企业是否出口起次要作用。具体来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排序为:出口的外资(不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不出口的外资(不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出口港澳台投资企业>出口的内资企业>不出口的内资企业。在各个子行业中,则发现了和全行业不同的情况。
关键词:
出口 利用外资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倩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出口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出口企业的生产类型仍然以单一加工企业为主,出口产品的产值较低,中国企业出口的全要素生产率处在较低水平,很难与大国竞争。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
关键词:
新新贸易理论 出口 全要素 生产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慕绣如 李荣林 田朔
文章首先通过核密度图简要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在出口企业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中的差异,然后梳理了出口和OFDI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并通过2003年到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分别运用工具变量法的Probit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出口和OFDI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呈现相互促进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云 王利霞 王雪峰
文章检验了跨境电商这一贸易新业态对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发现,2012年后实施的跨境电商政策使得跨境电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增长,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了该主要结论;文章的机制分析发现,跨境电商推动了企业贸易便利化,促进了企业出口市场集中化和出口产品转换,通过发挥资源再配置效应推动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文章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跨境电商对距港口较近的企业、非加工贸易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文章的研究为理解跨境电商助力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云 唐成伟 郑亚琴
文章以中国高技术企业在2000~2009年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MI指数法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体现企业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间关系的"出口中学"与"自我选择"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是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出口规模的扩大不仅能在短期内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也存在促进企业技术持续进步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出口 全要素生产率 出口中学 自我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光远 曾寅初
基于1998年至2007年中国木制品企业层面数据,本文利用多种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从差异比较和效应验证两个方面对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存在着显著的出口自选择效应,所以不同估计方法的结果都显示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普遍高于非出口企业,在木制品业中不存在所谓的"生产率悖论";木制品业中内销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快于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存在的"惰性"和"惯性",而内销企业存在的"竞争效应""老鹰效应"和"干中学"效应,可能是导致了这种生产率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秀 韩璐 徐燕 王幸娟
基于出口的二元结构,使用20042012年中国26个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在加工贸易门槛模型中,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水平位于一定区间时,加工贸易出口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加工贸易出口显著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否则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加工贸易出口并非一定阻碍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一般贸易门槛模型中,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均显著为负,并未直接表现为生产率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加工贸易出口促进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倩肖 董皓 赵万东
外资企业具有内资企业无法获得的所有权优势,是实现"以市场换技术"推动内资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成长的先决条件。本文使用1998-2007年我国326696家制造业企业的经验数据,在利用LP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一阶随机占优方法检验外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否高于内资企业,并采用分位数分解方法进一步将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进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高于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明显高于港澳台企业与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除港澳台企业在生产率低分位数(20%分位数及其以下)外,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皆具有明显的所有权优势,且在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越 陈胜发
文章基于Baker等测度的国内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中国2004—2019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出口上市公司数据,从宏观政策变化影响微观出口企业生产视角,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均会促进出口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国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作用效果更明显,且该促进效应对中西部地区企业、服务型行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影响更强;在世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速度在第二年、第三年呈下降趋势,而本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有利于促进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长期缓慢提升;分析影响机制后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促进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存在“融资约束效应”和“资本、劳动要素配置效应”。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出口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竹青 佟家栋
基于要素市场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的特征事实,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与异质性因素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企业的出口决策总体上遵循"自选择效应",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改变了外资企业的出口-生产率关系,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只有控制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后,外资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现象才能消失。(2)企业存在持续的出口学习效应,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削弱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作用,降低了本土新进入出口企业的学习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柴志贤
利用2001—2009年我国3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Matlab软件,分别测算了不考虑环境约束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考虑环境约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高外资比重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更高;外资对行业传统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高度显著的促进作用;外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对行业传统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环境管制显著抑制了工业传统生产率的提升,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毅 陈虹
本文借鉴了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微观数据层面的梳理测算,获得出口产品质量标准化的量化结果。再通过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进一步匹配,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数据库中企业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进行梳理,构建起2000—2007年跨年度的企业面板数据,以期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论发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不断提升的趋势,而外商直接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政府补贴和无形资产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也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在企业规模和区域分布上具有一定差异,而来自国外的直接投资比来自港澳台的投资对出口产品质量更具明显的推动作用。从政策层面上,推动企业通过增效提质,加大开放引进高质量国际投资,通过政府符合市场竞争前提下的补贴,将对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体俊 黄建忠 高翔
本文基于局部均衡贸易模型构建了企业管理能力、全要素生产率(TFP)与企业出口的分析框架,并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从企业内部异质性的视角考察了企业管理能力和TFP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企业管理能力和TFP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二元边际与出口产品质量;(2)随着企业TFP的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和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随之减弱;(3)仅中低技术企业的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其它类型则不明显;(4)提升企业可变成本与降低固定成本是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主要作用渠道;(5)绿色TFP (GTFP)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二元边际;(6)企业管理能力和TFP的提升显著降低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且随着企业TFP的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对企业存续时间的提升效应随之增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洪盾 岳华 张旭
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高速向高质转变的背景下,探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新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出发,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公司绩效指标,基于我国2010—2016年1974家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激励机制三方面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与企业TFP存在倒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背景公司的企业TFP显著地低于非国有背景公司;(2)董事会规模与企业TFP负相关,而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比重对企业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董事长兼任CEO对公司TFP也有显著提升作用;(3)高管薪酬对企业TFP提升有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最后,依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要注重防范大股东"一股独大"导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探索多层股权结构机制,提升股权制度灵活性与多样性;(2)公司在董事会构建时,不仅要规模适度,还应重视外部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升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重;(3)运用丰富多样的激励手段增强高层管理人员与股东间的利益协同性,以缓解与股东目标的不一致性所带来的利益冲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公嵬 梁琦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并将出口、集聚与TFP放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出口与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TFP年均增长4.3%,其中90%以上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较小,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而后者是TFP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出口和集聚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对TFP增长的影响,即便如此,出口仍显著促进了TFP增长,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是制造业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