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2)
- 2023(6227)
- 2022(5106)
- 2021(4469)
- 2020(3643)
- 2019(8136)
- 2018(7652)
- 2017(15334)
- 2016(7578)
- 2015(8475)
- 2014(8554)
- 2013(8641)
- 2012(8254)
- 2011(7649)
- 2010(8076)
- 2009(8071)
- 2008(6789)
- 2007(5843)
- 2006(5374)
- 2005(4944)
- 学科
- 济(59183)
- 经济(59151)
- 管理(24305)
- 业(20928)
- 企(17487)
- 企业(17487)
- 方法(17104)
- 地方(15442)
- 数学(14979)
- 数学方法(14899)
- 地方经济(11873)
- 中国(11515)
- 业经(10215)
- 财(9950)
- 农(9086)
- 学(8907)
- 融(8463)
- 金融(8463)
- 制(7438)
- 经济学(6770)
- 环境(6742)
- 银(6695)
- 银行(6695)
- 农业(6579)
- 行(6498)
- 体(6389)
- 务(6176)
- 财务(6172)
- 财务管理(6165)
- 和(6149)
- 机构
- 学院(121563)
- 大学(121356)
- 济(66364)
- 经济(65374)
- 管理(45698)
- 研究(43343)
- 理学(39214)
- 理学院(38827)
- 管理学(38390)
- 管理学院(38162)
- 中国(33184)
- 财(28591)
- 京(23642)
- 财经(23131)
- 经济学(22953)
- 科学(21660)
- 经(21019)
- 所(20643)
- 经济学院(20412)
- 中心(18843)
- 研究所(18380)
- 财经大学(17247)
- 江(16997)
- 院(15141)
- 北京(14917)
- 范(14874)
- 师范(14806)
- 商学(13692)
- 州(13554)
- 商学院(13536)
- 基金
- 项目(75697)
- 科学(61206)
- 研究(57630)
- 基金(57267)
- 家(48336)
- 国家(47966)
- 科学基金(42044)
- 社会(41559)
- 社会科(39528)
- 社会科学(39521)
- 基金项目(29720)
- 省(27767)
- 教育(25300)
- 自然(23901)
- 自然科(23347)
- 自然科学(23343)
- 自然科学基金(22930)
- 划(22883)
- 资助(22837)
- 编号(21415)
- 国家社会(18349)
- 发(17672)
- 成果(17615)
- 部(17515)
- 重点(16842)
- 教育部(16019)
- 人文(16014)
- 济(15929)
- 经济(15791)
- 创(15691)
共检索到187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民 曹永栋
本文试图回到经典文本,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批判凯恩斯《通论》中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证明凯恩斯经济危机原因理论前提的三条基本心理规律是错误的,因而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的解释是错误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内在矛盾不断发酵的客观结果,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认知。
关键词:
凯恩斯 经济危机 《资本论》 批判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忠 徐苗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西斯蒙第和凯恩斯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他们既是古典经济学的继承者,又对古典经济学的根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在经济危机问题的研究方面,他们有许多相近之处又各具特色。对二人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危机理论发展演进的轨迹,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加深对当代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考。
关键词:
西斯蒙第 凯恩斯 经济危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成林 何自力
在自由主义经济信条的指引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进入新世纪以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反思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弊端的同时,不断重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剖析。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当前发生的经济危机时,显得苍白无力。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相比,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深刻的阐述了经济危机的本质,即危机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危机。此外,后凯恩斯主义危机理论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关键词:
实体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异端学派经济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危机必然性的证明和国家干预的系统分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的应对政策实质上仍然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但政策选择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将促使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加速融合,并会对未来国家干预的方式和重点会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凯恩斯主义 金融危机 国家干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江 黄旭
当代资本主义陷入了系统性危机,表现为由内在关联的、超越一定范围的多领域对抗性矛盾相互交织影响的整体危机。《资本论》中阐述的基本原理对当代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具有显著的逻辑批判张力。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系统性危机的实质是资本逐利本性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终结。资本积累理论阐明了从国内扩张转向国际扩张下系统性危机从可能转向必然的具体机制。资本循环理论刻画了系统性危机在经济领域内部、非经济领域内部和彼此之间的生成演化路径。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社会因素不断生成。资产阶级执政党的改良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平缓了系统性危机的消极冲击,但无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被取代的历史规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昌廷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原因是劳动群众有限的消费,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凯恩斯认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决定了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造成非自愿失业,政府需要干预经济来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两种经济危机理论在经济危机的成因、理论基础、危机的实质、研究方法、阶级立场、研究目的等方面存在根本的区别。我国要克服和避免经济危机需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凤林
2007年以来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由金融危机所触发的经济大衰退,至今余波未尽。作为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场经济大震荡,此次危机不仅对于当事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广泛思考。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后凯恩斯学派危机理论的独特视角,并系统阐述了他们对于流行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批判性反思。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史玲
《资本论》既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光辉成就,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革命友谊的历史见证。从《资本论》发表到恩格斯逝世的二十九年间,资产阶级学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在应用方法、引文规范、理论原创、逻辑体系、理论通俗化等五个方面对《资本论》进行误读、歪曲甚至诋毁。为了捍卫《资本论》的革命性、科学性、创新性、完备性和人民性,马克思和恩格斯相继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各种误读和歪曲展开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论》五重误读的批判,为当前科学把握《资本论》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资本论》 误读 批判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少华
本文首先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进行了简要阐释,然后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当前金融危机中的若干经济现象进行解释,最后,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对政府干预及其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谦 裴小革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分别经历了强调制度稳定性对经济增长以及对利润积累作用的两个阶段,其经济危机理论也发生相应转变。从《资本论》视角看,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将劳资矛盾和阶级斗争作为其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种有益探索。但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忽视了技术创新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对危机机制解释并不科学,且有意淡化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因此,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经济实践,完善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相关组成部分,使其成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科学工具。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谦 裴小革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分别经历了强调制度稳定性对经济增长以及对利润积累作用的两个阶段,其经济危机理论也发生相应转变。从《资本论》视角看,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将劳资矛盾和阶级斗争作为其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种有益探索。但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忽视了技术创新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对危机机制解释并不科学,且有意淡化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因此,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在经济过剩危机理论上,凯恩斯主义分析的经济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 其分析视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其分析的聚焦点是市场,其理论重视反危机政策和措施 研究;马克思主义则是历史唯物主义,高度重视生产领域,从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相结 合的角度分析,并不着重研究反危机的政策和措施。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出 现经济过剩问题的研究,更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晓彤
数字技术增强了社会需求的透明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盲目性。看似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发生条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模式并未改变,数字技术和资本逻辑反而相互强化。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马克思所论述的经济危机从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变始终成立,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当代资本主义自身的调整与危机的形变。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危机倾向表现为数字劳动的异化与全面剥削的出现、数字信息的垄断与生产比例的失衡、数字市场的形成与全球危机的生成。在此背景下,中国应该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转危为机”,把握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维度。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批判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伟
一般而言,政治经济学理论范畴的形成来自三方面:社会劳动过程、阶级斗争以及以"秩序"为中心的物象均衡。经由"拜物教意识"批判,"仿市场"范畴的根基被瓦解,阶级斗争被"事格化",并置身于劳动过程文明规划。这表明基于通史考察,《资本论》"拜物教理论"和"劳动过程批判"是同步的过程,目的是求取"人本身的解放""所有制解放"。据此,商品章和《自然辩证法》在写作上可以说是彼此呼应。恩格斯历史路径的《资本论》解读,有助于"劳动过程为经为纬"工作线索的形成:《资本论》首章引出"辩证法道路",揭示质——量——形式——规律认识过程的"客观内容"是矛盾规定及其所有制形式的历史化的有机成长。根据马克思大写字母意义的价值规律规定,劳动过程发展构成"内容辩证法",经济形式运动构成"形式辩证法",劳动过程和经济形式的相互联系和矛盾作为了内在于自然历史过程的基础性规定。
关键词:
《资本论》 劳动过程 商品拜物教 批判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孙小雨
明斯基先后提出了加速数乘数模型和投资决定理论,作为金融不稳定假说的两大理论基础,但他始终没有对这两大理论基础进行有效整合。明斯基的这一缺陷影响了后凯恩斯主义对其金融不稳定假说的评价,一些后凯恩斯主义学者从利润实现视角对该假说进行了批判性解读,强调投资决定理论将微观分析直接一般化到宏观经济,存在合成谬误问题。本文认为仅仅就投资决定理论而言,后凯恩斯主义的批判似乎是有道理的,但其忽视了明斯基早期提出的加速数乘数模型。本文的研究从加速数乘数模型考察了后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利润实现问题。如果将明斯基的投资决定理论置于加速数乘数模型所设定的宏观经济情况中,那么这一理论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免于后凯恩斯主义的批判,而且两大理论基础可以由此整合为一个统一的金融不稳定分析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