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3)
2023(8777)
2022(7963)
2021(7586)
2020(6381)
2019(14880)
2018(14965)
2017(29009)
2016(15891)
2015(17935)
2014(17947)
2013(17695)
2012(16025)
2011(14201)
2010(13944)
2009(12540)
2008(11874)
2007(10107)
2006(8620)
2005(7261)
作者
(45603)
(37537)
(37344)
(35478)
(23971)
(18091)
(16939)
(14988)
(14425)
(13297)
(13025)
(12535)
(11789)
(11694)
(11622)
(11471)
(11357)
(11300)
(10660)
(10576)
(9464)
(9031)
(9002)
(8491)
(8418)
(8402)
(8368)
(8226)
(7509)
(7501)
学科
(59258)
经济(59192)
管理(44516)
(42618)
(36352)
企业(36352)
方法(29895)
数学(25787)
数学方法(25498)
(15227)
(15190)
中国(14366)
(14167)
业经(13293)
地方(12132)
理论(10910)
(10451)
(10311)
贸易(10306)
农业(10226)
(9995)
技术(9843)
环境(9782)
(9469)
财务(9412)
财务管理(9398)
(9245)
企业财务(8908)
教育(8842)
(8531)
机构
大学(220715)
学院(218339)
管理(90892)
(80922)
理学(79877)
经济(79039)
理学院(79010)
管理学(77664)
管理学院(77287)
研究(70637)
中国(50172)
(46902)
科学(46836)
(35245)
(35236)
(35219)
业大(35082)
研究所(32673)
中心(31671)
(29813)
北京(29425)
财经(29260)
(29137)
师范(28820)
农业(27777)
(26677)
(26160)
(24748)
技术(23589)
师范大学(23465)
基金
项目(158745)
科学(123918)
研究(115175)
基金(114578)
(100060)
国家(99232)
科学基金(85160)
社会(70073)
社会科(66275)
社会科学(66256)
(62312)
基金项目(62084)
自然(57305)
自然科(55939)
自然科学(55923)
自然科学基金(54899)
(52777)
教育(52425)
编号(47640)
资助(47169)
成果(38036)
重点(35062)
(34361)
(33241)
(33071)
课题(32104)
创新(30736)
科研(30719)
项目编号(29819)
大学(29559)
期刊
(83941)
经济(83941)
研究(61145)
学报(37077)
中国(36305)
科学(33685)
管理(31795)
(31194)
大学(27450)
学学(25797)
(24911)
教育(24662)
农业(22485)
技术(18465)
(14738)
金融(14738)
业经(14162)
图书(13507)
财经(13195)
经济研究(12869)
理论(11868)
科技(11761)
实践(11226)
(11226)
(11062)
(11003)
问题(10880)
情报(10520)
技术经济(10224)
(9971)
共检索到299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陆亚男  缪宇平  樊成奇  
凯伦藻是形成赤潮的生物种源之一,对海洋渔业、养殖业以及生态环境和人的健康都有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从凯伦藻中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聚醚类、亚胺类、甾体类等)、结构和生物活性,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凯伦藻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樊成奇  陆亚男  杨桥  郑成兴  
二段海鞘科物种在我国有记录的有二段海鞘属、拟薄海鞘属、膜海鞘属和Diplosoma共4属11种。本文简介了中国二段海鞘科品种分布及资源状况,概述了2001年以来关于该科此4属物种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中国资源的化学成分与药用价值研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郝宗娣  杨勋  时杰  张森  刘平怀  
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生物柴油具备特殊的优势。微藻是一种CO2固定效率及油脂含量高、生长周期短、不影响食物安全保障的单细胞生物,是生物柴油的理想来源。综述了产油微藻的培养、收获及生物柴油制备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最后对微藻生物柴油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梅琳  迟巧云  王长海  
极地环境是一个潜在的、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库,极地环境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全世界高度关注的热点。微藻作为极地环境中最主要的初级生物量生产者,其种质资源的选育、培养及抗逆性研究倍受关注。低温、季节性光照与温度波动、强紫外(UV)辐射等是极区生境重要的环境特征。极地微藻经过长期的适应与进化对该生境形成了独特的适应机制:其细胞内合成积累多种具有特殊生理、药理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蕴含与之相对应的新基因。本文综述了南、北极地区的微藻抗逆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对温度、光照和UV辐射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抗逆机制,以及组学技术在微藻逆境生物学上的应用,有助于人们了解极地微藻适应极端逆境的机制及其在极地生境中独特的系统进化地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婧  杨琦  李钢  徐静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河口地带的耐盐植物群落,分布在南纬30°与北纬30°之间,具有盐胁迫、高矿物组成、强还原性、频繁的潮汐等特征,也使植物对营养、空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特殊生境使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必然会造成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良好生物活性、独特化学结构的活性功能分子。红树属是红树林植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个属,包括8个种,分别是红海榄、红树、红茄苳、美洲红树、Rhizophora harrisonii、R.racemosa、树冬红树和萨摩红树。迄今为止,从红树属分离出内生真菌类群已达23目41科64属,其中对拟盘多毛孢属、青霉属和毛霉属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研究的最为广泛;从红树属内生真菌中分离鉴定出195种天然产物,包括生物碱类、萜类化合物、香豆素类、色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杂氧蒽醌类化合物、肽类、酚酸类化合物、内酯类等化合物,从红树属植物中发现许多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从中国南海红树林红茄苳内生拟盘多毛孢真菌中发现一系列罕见的具有亲脂性取代基的新色酮类化合物pestalotiopsones A-F (107—112),从拟盘多毛孢属JCM2A4中发现2个具有柔性结构的补身烷型倍半萜-环青霉醛酸的新骨架化合物pestalotiopens A和B (83, 84)。此外,许多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抗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如化合物pestalpolyol 1(119)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4.10μmol·L~(-1)。从内生真菌毛霉QEN-189中分离到的吲哚生物碱rhizovarins A,B和F(46, 47, 50)对肺癌细胞A549抑制作用强,IC_(50)值分别为11.5、6.3和9.2μmol·L~(-1),对白血病细胞HL-60有强抑制作用,IC_(50)值为9.6、5和7μmol·L~(-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斌  张露  熊旭萍  汪慧娟  王世贵  
海藻糖为一种非还原性糖,广泛存在于细菌、藻类、真菌、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海藻糖被称为昆虫"血糖",源于该糖为昆虫血淋巴中的主要糖类物质,在昆虫生长、发育、蜕皮等正常生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海藻糖先由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生成海藻糖-6-磷酸,然后通过海藻糖磷酸脂酶(trehal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TPP)最终合成海藻糖,在能量需求时通过海藻糖酶(trehalase,TRE)降解为葡萄糖,用于能量供给。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健  王平  雷明婧  张伟丽  
硅藻土因其具有多孔性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有效地吸附重金属离子,是重金属离子的稳定载体。但硅藻土原矿杂质较多,这些杂质堵塞了硅藻土微孔,减少了硅藻土的比表面积,占据了硅藻土吸附点位,阻碍了溶液中的离子进入硅藻土孔道,同时硅藻土存在理化构造缺陷,这些因素限制了硅藻土吸附性能的发挥,也限制了硅藻土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上的应用。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硅藻土需要实施改性。本研究就硅藻土理化特性及其改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及展望。硅藻土改性研究应着力寻求更为先进的改性技术,着眼理化特性、吸附机制与改性技术之间的关联,注重各类改性技术的有机结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培民  刘媛媛  张建伟  吴海龙  于克锋  霍元子  张建恒  
大型海藻光合作用是海域初级生产力的来源之一,是海洋碳循环中关键的一环。大型海藻可通过光合作用有效地吸收海水中溶解的无机碳以及大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并释放O2,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支持生态系统外,还以有机物的形式埋藏在沉积物中,进而形成碳的汇。大型海藻的养殖和增殖对CO2的减排、减缓海洋酸化、扩增海洋碳汇效应以及缓解气候变化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大型海藻碳汇机理、潜力以及大型海藻碳汇能力的扩增途径进行了综述,为大型海藻碳汇效应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强  谢平  徐军  沈宏  张敏  王松波  王培丽  
通过对硅藻水华发生机制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对硅藻水华发生机制做了一般性探讨,并重点关注了河流型水华的发生机制的独特点。河流水华种类主要为中心硅藻纲,静水生态系统水华种类除中心硅藻纲还包括部分羽纹硅藻纲种类。河流水华硅藻种类对营养盐浓度、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与静水生态系统相比,河流硅藻水华受气象和水文等物理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河流硅藻水华中常具有时滞现象,其中由气象和水文因素引起的时滞现象最为明显。目前河流硅藻水华的防治仍然以上游水库下泄稀释为主,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河流水华硅藻的生理属性、硅藻水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节水与抑制水华的统筹以及其他控制水华的方法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匡梅  王素娟  曾呈奎  
红藻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匡梅,王素娟,曾呈奎(上海水产大学,20009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红藻,分子系统学ADVANCESINTHESTUDYOFMOLECULARSYSTEMATICSINRHODOPHYTA¥Kuan...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志军  颜天  周名江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ffects of harmful algae on fish based on the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rmful algae can affect the survival, enzyme, cell, tissue and behavior of fish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lso the phycotoxin can be accumulated in the tissue and organ of fish, an...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钦  马增岭  袁兴伟  沈盎绿  
研究了3种不同无机磷水平培养条件下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细胞密度、体积的影响以及米氏凯伦藻的磷吸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水平培养条件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整个实验期间,磷浓度越高,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越高,而且从第12天开始到实验结束,高磷组中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中磷组和低磷组(P<0.05);与之相反,低磷组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体积从第6天开始显著大于中磷和高磷组(P0.05)。利用米氏方程可较好地拟合米氏凯伦藻对无机磷的吸收速率和初始磷浓度之间关系,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津永  陆开宏  潘洁慧  
微囊藻是最为常见也是研究最多的水华蓝藻之一。有关微囊藻对浮游动物尤其是对枝角类溞属动物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已广泛报道。总体而言,产毒微囊藻对浮游动物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不同浮游动物对这种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响应。关于微囊藻对浮游动物的毒性效应及影响,存在着一些相互冲突的观点并有很多种解释。本文就微囊藻水华对枝角类和轮虫的摄食、生长、繁殖和种间竞争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由此引发的适应性特征进行了概述,旨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广辉  陈春秋  李竞芸  汪西强  
银杏是原产我国的重要药用植物 ,主要含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等药用成分 .由叶片提取药用成分受到含量低、提取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的限制 .通过离体培养生产黄酮和银杏内酯近年取得了一定进展 ,对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固体继代培养和液体悬浮培养愈伤组织生长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因素 ,如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矿质元素、有机营养和有机附加物、褐变抑制剂、培养条件等有了较深入了解 .银杏的发根培养也在近年取得了成功 .该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对银杏的组织和细胞培养进行了评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贾雯  黄翔鹄  李长玲  张嘉辉  
为改善对虾养殖水环境,研究了不同阶段的侧孢短芽孢杆菌无菌滤液和颤藻对溶藻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溶藻过程中藻体干重、叶绿素a含量以及藻蓝蛋白含量,探究了溶藻效果的最佳作用阶段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稳定期和衰亡期的无菌滤液对颤藻的溶藻效果极为显著,7 d后颤藻干重分别减少了51.77%、47.04%,叶绿素a含量分别降低了67.60%、59.13%,藻蓝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33.51%、30.97%;溶藻细菌无菌滤液对延滞期颤藻的溶藻效果极显著,7 d后颤藻干重减少了63.90%,叶绿素a含量下降了69.72%,藻蓝蛋白含量升高了54.17%。结果表明,侧孢短芽孢杆菌培养至稳定期的无菌滤液对延滞期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