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4)
- 2023(7343)
- 2022(5948)
- 2021(5469)
- 2020(4306)
- 2019(9496)
- 2018(9123)
- 2017(16860)
- 2016(9468)
- 2015(10127)
- 2014(9985)
- 2013(9581)
- 2012(8563)
- 2011(7723)
- 2010(7648)
- 2009(6854)
- 2008(6345)
- 2007(5531)
- 2006(4755)
- 2005(4173)
- 学科
- 济(43249)
- 经济(43230)
- 管理(23176)
- 方法(19293)
- 业(18505)
- 数学(17964)
- 数学方法(17597)
- 企(14331)
- 企业(14331)
- 地方(13336)
- 学(10503)
- 环境(10409)
- 农(10174)
- 中国(9793)
- 地方经济(8179)
- 业经(7942)
- 农业(7191)
- 财(6403)
- 划(6389)
- 和(5770)
- 理论(5506)
- 发(5337)
- 贸(5036)
- 贸易(5033)
- 融(4982)
- 金融(4980)
- 资源(4971)
- 易(4794)
- 制(4746)
- 技术(4671)
- 机构
- 学院(128996)
- 大学(126253)
- 济(48157)
- 经济(47087)
- 管理(46426)
- 研究(46308)
- 理学(40797)
- 理学院(40263)
- 管理学(39033)
- 管理学院(38821)
- 中国(33141)
- 科学(32836)
- 京(26131)
- 所(24202)
- 农(23977)
- 研究所(22697)
- 业大(21641)
- 中心(21159)
- 财(20068)
- 农业(19096)
- 江(18650)
- 范(18498)
- 师范(18273)
- 院(17583)
- 财经(16368)
- 北京(15950)
- 州(15614)
- 省(15134)
- 经(14878)
- 经济学(14767)
- 基金
- 项目(98384)
- 科学(78525)
- 基金(71139)
- 研究(67976)
- 家(64363)
- 国家(63915)
- 科学基金(54211)
- 社会(43078)
- 省(41205)
- 社会科(40946)
- 社会科学(40935)
- 基金项目(37539)
- 自然(36524)
- 自然科(35660)
- 自然科学(35652)
- 自然科学基金(34912)
- 划(34801)
- 教育(31182)
- 资助(28391)
- 编号(26717)
- 重点(23752)
- 发(23289)
- 创(20473)
- 计划(20353)
- 部(20316)
- 成果(20158)
- 课题(19699)
- 科研(19257)
- 创新(19195)
- 国家社会(17959)
共检索到178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桂梅 刘宏斌 胡万里 付斌 翟丽梅 段宗颜 李文超 鲁耀 潘艳华 杜彩艳
对凤羽河流域2013年3次典型降雨全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测定了径流量及降雨径流过程中氮磷(N、P)的形态、浓度与通量变化。结果表明,N、P各形态浓度变化曲线与流量曲线趋势大致相同,总氮(TN)浓度随降雨量增减迅速,硝态氮(NN)浓度变化平稳,铵态氮(AN)浓度较低且峰值出现均晚于其它氮素形态峰值,颗粒态氮(PN)与颗粒态磷(PP)浓度在径流过程中迅速达到峰值后陡然下降。暴雨径流前期氮素迁移以PN为主,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受降雨强度影响;后期以NN为主,来源于土壤硝酸盐随壤中流淋失。磷素主要以地表径流迁移的
关键词:
暴雨径流 氮流失 磷流失 迁移过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建才 李占斌 崔灵周 王民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规律,建立适宜于该地区的侵蚀产沙预报模型。【方法】根据岔巴沟流域32年实测的水沙资料,采用径流侵蚀功率、地貌分形信息维数的计算模型及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岔巴沟流域的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规律。【结果】岔巴沟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模数Ms与径流侵蚀功率E、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Di有很好的相关性,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一定的适用性。【结论】基于流域径流侵蚀功率与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的岔巴沟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预报模型,能够近似反映不同尺度流域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特性及水沙传递的关系,为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和较高预报精度的黄土高原流域次降雨径流侵蚀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守红 刘苏峡 莫兴国 舒畅 郑超磊 侯博
基于无定河流域降雨、泥沙、径流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历年统计数据,根据M-K-S检验得到径流和侵蚀产沙序列的突变点,将研究期分为基准期(1957—1972年)和措施期(1973—1996年)。采用双累积曲线、经验公式和修正系数法,研究该流域降雨变化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离了降雨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与基准期相比,水保措施引起径流减少3.16亿~3.42亿m3,占基准期年均径流量的23.0%~24.4%;引起产沙量减少0.71亿~1.07亿t,占基准期年均产沙量的47.1%~57.3%。措施期降雨变化引起径流量减少0.46亿m3,产沙量减少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志清 宋桂萍 孙保平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有关地区1957~1994年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年际降水变化具有周期性,变化周期为Tx=132个月,约11年.并在模型参数确定的基础上,建立了月降水量自回归-滑动预测模型,模型平均误差为3.62%.该模型可在同类地区应用.
关键词:
降雨特征 时间序列 预测模型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远见 傅旭东 王光谦
对于黄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规律的探究,有助于从细部区分不同区域和时段的降雨变化对黄河干支流产流产沙的影响,对于黄河水循环的科学研究和治黄工程措施均有重要意义。利用黄河流域内分布的67座气象站点,使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过去59年(1959—2017年)的黄河流域降雨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具有7种典型的降雨空间分布类型;其中,源区(III区)全区域的年降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趋势,是缓解黄河流域用水紧张的积极自然因素;多沙粗沙区(IV区)的年中大雨日数有显著的减少趋势,这可能是黄河下游近年来沙量锐减的原因之一。进一步的降雨序列频谱分析结果,一方面证实了2~4年的短周期是黄河流域多数站点降雨普遍最显著的周期,另一方面也部分佐证了分区的合理性。
关键词:
降雨 时间序列分析 空间分布 黄河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俞珊 瞿艳芝 张增杰 孙成春 张双 王军玲 韩玉花
通过计算北京市4个典型区域的容积率、污染物现状排放强度和允许排放强度限值,分析北京市典型区域开发强度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NO_x、VOCs和一次PM_(2.5)的现状排放强度分别为74~147 t/km~2·a、73~139t/km~2·a和15~31 t/km~2·a,且各选区的容积率与现状排放强度之间线性拟合程度较好,容积率均与污染物排放强度成正比。基于PM_(2.5)达标的情况下,A、B选区的NO_x、VOCs和一次PM_(2.5)的允许排放强度限值分别为23 t/km~2·a、46.87 t/km~2·a和8.11 t/km~2·a,C、D选区则分别为12.71 t/km~2·a、25.89 t/km~2·a和4.48 t/km~2·a。4个典型区域的现状污染排放强度是允许排放强度限值的2.7~7.1倍。因此,对于现有的居住和商业区,建议通过探索污染治理新技术和新政策来降低污染物排放;而对于正在开发建设的郊区新城,建议从宏观层面控制容积率、人口规模等指标,从而降低由此带来的污染物排放。
关键词:
容积率 污染排放强度 环境容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俞珊 瞿艳芝 张增杰 孙成春 张双 王军玲 韩玉花
通过计算北京市4个典型区域的容积率、污染物现状排放强度和允许排放强度限值,分析北京市典型区域开发强度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NO_x、VOCs和一次PM_(2.5)的现状排放强度分别为74147 t/km2·a、73139t/km2·a和1531 t/km2·a,且各选区的容积率与现状排放强度之间线性拟合程度较好,容积率均与污染物排放强度成正比。基于PM_(2.5)达标的情况下,A、B选区的NO_x、VOCs和一次PM_(2.5)的允许排放强度限值分别为23 t/km2·a、46.87 t/
关键词:
容积率 污染排放强度 环境容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桥 胡维平 章建宁
城市地表污染物是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其累积和降雨冲刷过程分别是沉降—悬浮—再沉降以及悬浮—沉淀—再悬浮的动态过程。描述累积过程的模型主要有线性、指数、对数等形式,其中以指数及一些变形形式发展相对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模型都将雨前干期天数(ADWP)作为主要的影响因子。而描述冲刷过程的模型主要基于一级反应动力学假设,这类模型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为使冲刷模型更接近实际,人们进一步在其中引入了雨天排污因素,并取得较好的成效。虽然城市地表径流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目前的模型基本属于经验型或基于大量监测数据的统计学模型,尚缺对污染物输移过程的机理性描述。因此,从城市地表污染物输移过程的...
关键词:
城市 地表污染物 累积 降雨径流 冲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张迎颖 张志勇 徐佳兵 闻学政 刘海琴 宋雪飞 郭文景 周庆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差异。[方法]设置4种类型的护坡(网面护坡、砖面护坡、草面护坡和土面护坡),采用人工进水方式,开展为期15 d的护坡处理降雨径流中试试验。试验于不同时段采集底部出水,监测氮[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磷[总磷(TP)、颗粒态磷(PP)]、化学需氧量(COD)、总悬浮物(TSS)等指标。[结果]砖面护坡对径流中PP、TP、NH~+_4-N、COD和TSS的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分别为89.28%、62.87%、74.28%、56.48%和85.00%;网面护坡对径流中NO~-_3-N和TN的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分别为29.24%和38.29%。通过Z_i分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后发现,砖面护坡对污染物削减效果优于其他护坡。砖面和网面护坡的植物和护坡表面构筑物,可以起到延缓径流流速、延长水力停留时间的作用。[结论]砖面护坡对污染物的削减优势源于其对颗粒物及其结合污染物的有效拦截;网面护坡对硝态氮和总氮的削减优势,可能源于其较好的微生物生存环境。
关键词:
护坡 水力停留时间 雨水径流 污染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张迎颖 张志勇 徐佳兵 闻学政 刘海琴 宋雪飞 郭文景 周庆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差异。[方法]设置4种类型的护坡(网面护坡、砖面护坡、草面护坡和土面护坡),采用人工进水方式,开展为期15 d的护坡处理降雨径流中试试验。试验于不同时段采集底部出水,监测氮(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磷(总磷TP、颗粒态磷PP)、化学需氧量(COD)、总悬浮物(TSS)等指标。[结果]砖面护坡对径流中PP、TP、NH_(4)~(+)-N、COD、TSS的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分别为89.28%、62.87%、74.28%、56.48%和85.00%;网面护坡对径流中NO_(3)~(-)-N和TN的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分别为29.24%和38.29%。通过Z分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发现,砖面护坡对污染物去削减效果优于其他护坡。砖面和网面护坡的植物和护坡表面构筑物,可以起到延缓径流流速、延长水力停留时间的作用。[结论]砖面护坡对污染物的削减优势源于其对颗粒物及其结合的污染物的有效拦截;网面护坡对硝态氮和总氮的削减优势,可能源于其较好的微生物生存环境。
关键词:
护坡 水力停留时间 雨水径流 污染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越 唐代生 孟岑 李裕元 李希 宫殿林 李情 沈建林 吴金水
流域景观特征对流域河流氮(N)磷(P)迁移输出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景观组成与配置与河流N、P输出负荷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亚热带典型农林混合流域金井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长期水文、水质定位观测数据定量估算了河流N、P输出负荷。将景观指数分类结合传统统计分析筛选出的不同景观尺度的核心景观指数,采用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解分析(VPA)明确不同尺度景观格局特征对于河流N、P输出负荷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流域丰水期、平枯水期N、P输出负荷呈显著时空差异,丰水期流域河流TN、NH_4~+-N、NO_3~--N、TP、DIP输出负荷分别为2.61~9.03、0.34~5.34、1.26~5.03、0.15~0.50、0.09~0.23 kg/(hm~2.a);平枯水期分别为1.55~6.68、0.29~2.91、0.74~2.91、0.10~0.46、0.05~0.20 kg/(hm~2.a)。不同景观尺度水平及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特征对于N、P输出负荷的影响有所差异,但在同一尺度水平上,各类别景观指数对河流丰水期和平枯水期N、P输出负荷的影响基本一致。景观尺度上,不同类型斑块聚集度、景观多样性的增加会导致河流N、P输出负荷的增加;河流N、P输出负荷与面积大、聚集度高、连通度高的农田、居民地斑块呈显著正相关,与聚集度高、大面积的林地斑块显著负相关。丰水期、平枯水期农田斑块对河流N、P负荷主要影响指数类别分别为面积-边缘和聚集度指数。林地、居民地斑块对N、P负荷主要影响的类别指数分别为面积-边缘和聚集度。研究可从流域景观规划角度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艳 张志强 查同刚 朱聿申 张建军 朱金兆
径流曲线数(SCS-CN)是预测场降雨地表径流常用的水文模型之一,由于其基本假设合理、参数易于获得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流域径流的形成受广泛存在空间或时间异质性的地形、地貌、土壤、气象、植被以及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按照标准径流曲线数模型估算的场降雨径流与实测径流相差可能很大。因此,针对特定区域、特定流域对该模型进行相应的修正是提高其径流预测精度的有效途径。本文于晋西黄土区吉县蔡家川分别以农田草地、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的3个典型小流域为对象,将2004—2011年实测的场降雨径流数据分为模型参数率定期(2004—2009年)和验证期(2010—2011年),对比标准SCS-CN模型和修正的...
关键词:
SCS-CN 降雨 地表径流 黄土高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忠翰 王海玲 彭江燕 邓德仁
根据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慢速渗滤等工艺的去除率BOD5和CODCr分别为84.3%和82.5%,TP、KN和NH3-N分别为94.9%、85.8%和89.4%,SS也高达58.4%。保证这类生态工程终年稳定运行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出水水质稳定和处理水量的稳定。影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作物非用水季节(收获和栽种)的水量调节系统、雨季稳定运行和高去除率的处理工艺、适应慢速土地处理的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以及水量平衡调节与管理的有效保证。集水区域内实行分区管理的截流和改善下垫面排水调控能力的水利工程,配合使用灌溉型慢速土地处理(SR)或植物生长淹没床(VSB)湿地资源化利用与处理系统等生态工程处理工艺,是实现降...
关键词:
滇池流域 河流 降雨径流 资源化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勇 余辉 张敏 王雪 燕姝雯
为探究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水质污染特征,选取了太湖流域两类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一类是城市化进程高、人口高度密集的太湖北部重污染汇水口区域,一类是以耕地与涵养林为主导、人类活动强度相对较弱的浙西小梅港区域。选取TN、DTN、PN、NH4+-N、NO3--N、TP、DTP、PP、CODMn等主要指标,通过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分析,以期明确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格局下河流水质污染特征。研究表明:(1)汇水口水质劣于小梅港水质,但两区域均有相对较高的TN污染,因此两地河流TN污染控制依然是重要内容;(2)汇水口和小梅港区域水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格局、水循环过程、涵养林的生态功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明涛 胡旭东 张守德 高家祯
在对镇江古运河2009~2013年的降雨量、降雨径流污染物量监测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建立降雨量-径流污染方程,并采用灰色理论对未来降雨量进行预测,进而得出降雨径流面源污染年负荷值。结果表明:2014~2020年间,镇江古运河降雨径流中污染物TP、NH3-N和SS的年负荷与降雨量同向变化,2020年降雨量达到1 381.2mm时,污染物TP、NH3-N和SS的年负荷可分别达到217.15t、421.4t、5 811.87t,数值较大;灰色理论与回归分析结合所提出的降雨径流面源污染年负荷预测方法,能够在小样本、贫信息和波动数据序列情况下,简捷有效的对降雨径流面源污染负荷进行高精度的预测,实用与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