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6)
- 2023(10139)
- 2022(9058)
- 2021(8627)
- 2020(7243)
- 2019(17076)
- 2018(17061)
- 2017(33299)
- 2016(18383)
- 2015(20421)
- 2014(20416)
- 2013(20147)
- 2012(18639)
- 2011(16725)
- 2010(16660)
- 2009(14997)
- 2008(14606)
- 2007(12549)
- 2006(10958)
- 2005(9415)
- 学科
- 济(71358)
- 经济(71280)
- 管理(50511)
- 业(48278)
- 企(40665)
- 企业(40665)
- 方法(34781)
- 数学(29982)
- 数学方法(29615)
- 学(18495)
- 农(18480)
- 中国(17364)
- 财(17259)
- 业经(15669)
- 地方(14708)
- 理论(12538)
- 制(12365)
- 农业(12291)
- 贸(12152)
- 贸易(12147)
- 和(12038)
- 易(11748)
- 务(11272)
- 财务(11213)
- 财务管理(11194)
- 环境(11138)
- 技术(10928)
- 企业财务(10657)
- 划(9802)
- 银(9782)
- 机构
- 大学(262643)
- 学院(258933)
- 管理(104298)
- 济(97750)
- 经济(95574)
- 理学(91489)
- 理学院(90421)
- 管理学(88720)
- 管理学院(88275)
- 研究(87656)
- 中国(61996)
- 科学(58145)
- 京(56280)
- 所(44954)
- 农(44249)
- 财(43140)
- 研究所(41735)
- 业大(41687)
- 中心(38162)
- 江(36687)
- 财经(35667)
- 范(35521)
- 北京(35315)
- 师范(35098)
- 农业(34984)
- 经(32462)
- 院(32179)
- 州(29857)
- 师范大学(28627)
- 经济学(28553)
- 基金
- 项目(185246)
- 科学(144857)
- 基金(134109)
- 研究(132856)
- 家(118134)
- 国家(117178)
- 科学基金(99766)
- 社会(81427)
- 社会科(77058)
- 社会科学(77035)
- 基金项目(72340)
- 省(72294)
- 自然(67092)
- 自然科(65509)
- 自然科学(65485)
- 自然科学基金(64312)
- 划(61748)
- 教育(60660)
- 资助(55569)
- 编号(53775)
- 成果(43691)
- 重点(41698)
- 部(40609)
- 发(39115)
- 创(38229)
- 课题(37059)
- 科研(35947)
- 创新(35674)
- 计划(34509)
- 教育部(34273)
- 期刊
- 济(103360)
- 经济(103360)
- 研究(73785)
- 学报(45824)
- 中国(43113)
- 科学(41780)
- 农(39168)
- 管理(36600)
- 大学(33616)
- 学学(31682)
- 财(30535)
- 教育(28339)
- 农业(27676)
- 技术(21260)
- 融(17943)
- 金融(17943)
- 业经(16842)
- 财经(16652)
- 经济研究(16079)
- 图书(14746)
- 经(14034)
- 业(13747)
- 问题(13669)
- 科技(13425)
- 理论(13224)
- 版(12636)
- 技术经济(12373)
- 实践(12306)
- 践(12306)
- 业大(11989)
共检索到360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迎颖 吴富勤 张志勇 刘海琴 王亚雷 王智 张君倩 申仕康 严少华
为了探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种子扩散潜在的生态风险,开展了滇池大水面凤眼莲有性繁殖和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外海白山湾水域凤眼莲克隆繁殖能力较弱,大面积开花可进行有性繁殖,但结实率极低,约为5%~10%。凤眼莲种子极其微小,千粒质量仅为(0.429±0.009)g。肉眼观察其表观性状,成熟的种子呈黄褐色,状似枣核;以扫描电镜观察其种胚结构,为单胚种子,状如骨头,外包胚乳和种皮。87%~95%的饱满种子具有生活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兵 谭良峰 刘大会 阎华 赵敏 朱端卫
凤眼莲对氮、磷、钾、钙等多种无机元素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其中对大量元素钾的富集作用尤为突出。在现有凤眼莲资源化利用方式中,较为简易而普遍的是用其堆制有机肥及生产沼气,也可直接利用其干粉或将燃烧后的灰分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使用。由于凤眼莲含有较高的粗蛋白、粗纤维及粗脂肪,可用作饲料。利用其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收获后的凤眼莲可以加工成重金属或染料的吸附剂,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或染料废水的治理。在凤眼莲单一利用方式的经济效益有限、彻底有效的利用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加快开发可行的综合利用方式迫在眉睫。开发以钾产品为龙头的无机化工产品和商品化的重金属吸附剂或离子交换树脂可能是凤眼莲综合利用的2个方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友德 张君芝 秦天才 黄涛 芦煜照 王宗刚 张光平
在自然条件下,利用黄姜种子进行了繁殖与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繁殖有较强的生长势,当年生种子苗所形成的根状茎,平均单株重60~80g,最高单株重260~280g,皂素含量1.78%,熔点195℃;种子苗形成的姜块,第2年分割种植,枯萎期采挖,平均单株重390g,最高的单株重600~720g。
关键词:
黄姜 种子繁殖 产量 皂甙元含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晓艳 呼天明 李敏 杨青川
研究了野牛草的花器官形态、开花习性、雌株的柱头可授性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其种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牛草雌、雄株的花器官在外部形态上差异较大,开花习性不同,但花期基本相遇;雌株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10 h内最强,24 h后逐渐减弱;在雄株盛花初期的上午进行人工套袋授粉,能够获得产量和质量较高的种子;野牛草施肥和灌水应在雌株抽穗前期及抽穗期进行,不宜在盛花期进行。
关键词:
野牛草 有性繁殖 种子生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迎颖 张志勇 陈志超 刘海琴 闻学政 秦红杰 严少华
[目的]探讨凤眼莲生态修复系统中磷素的去除途径及各途径对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分析凤眼莲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明确系统中磷变量的去向和分配问题,为凤眼莲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在滇池气候条件下,利用漂浮植物凤眼莲,结合滇池湖水与底泥,构建凤眼莲生态修复系统,设置2种覆盖度(60%和100%),开展了为期30 d(重复3个周期)的静态模拟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水体总磷初始浓度较低,凤眼莲吸收作用对系统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最高,约占系统总磷去除量的80%左右;根系吸附对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较低,约为6%~8%;根系脱落物对系统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极低,低于2%。底泥吸附不再成为系统中...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亚平 方建光 张继红 毛玉泽 杜美荣 刘顶海
2009年1~8月,对桑沟湾大叶藻有性繁殖特性进行了观测,以期为我国大叶藻的研究及保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4月初,大叶藻花枝明显可见,至5月上旬,柱头直立、花药开裂,花期开始,此时水温为14.8℃。第一个可见果实发现于6月上旬,果实成熟及种子的散落始于7月初,此时水温升至21.4℃。至8月初,水温为21.8℃时,花枝基本不可见,此时种子散落结束。花枝的各分枝向心发育,各分枝上的佛焰苞向顶成熟,花期最初和最后阶段分出的佛焰苞着生较少的子房数,结实率相对较低。花枝密度为114颗/m2,每枝结实67.0个,潜在种子产量为7638个/m2。
关键词:
大叶藻 有性繁殖 物候 种子产量 桑沟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世奇 寇一翾 曾军 杨彬 赵长明
【目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作为极具开发潜力的能源植物,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系)是限制菊芋生物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全面了解不同菊芋种质材料有性繁殖特性和人工杂交的可能性对菊芋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通过开放授粉、套袋自交、单性结实、人工杂交等方法,系统研究56份菊芋种质材料的繁殖特性。【结果】(1)菊芋开放授粉结实率较低(<25.28%);(2)虽有部分材料可以获得少量的自交种子,但菊芋倾向于自交不亲和;(3)菊芋不存在单性生殖现象;(4)紫色块茎和棕色块茎种质材料开放结实率较高,而白色块茎和红色块茎种质材料结实率较低,进一步分析得出杂交结实率主要与母本、父母本互作相关。此外,筛选出具有高结实率的母本种质材料9份,分别为LZJ039,LZJ010,LZJ037,LZJ032,LZJ029,LZJ033,LZJ026,LZJ031和LZJ056。【结论】为菊芋育种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加快菊芋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进程。
关键词:
菊芋 繁殖特性 人工杂交 结实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建国 陈炜霖 邱广龙 张涵 陈彬 胡文佳 郭玉清
海草是一类生活在热带至温带浅海、完全适应海洋环境的沉水被子植物的总称。海草床作为连接珊瑚礁与红树林的纽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草认识的不断加深,海草的有性繁殖行为逐渐受到关注,而成花诱导是海草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重要环节。本文综述了海草有性繁殖中成花诱因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温度、光照、盐度等相关因子对海草成花诱导的影响,分析了海草响应外界环境刺激与内源信号启动开花途径可能集中在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和自发途径上。建议未来海草床保护修复工作应加强对海草有性生殖行为的研究,明确不同海域海草的集中开花和结果时间,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海草 有性繁殖 成花诱导 开花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丽云 李绍平 陈翠 徐中志 赵菊 李国庆 康平德 吕丽芬 杨昌红
对金铁锁种子繁殖技术进行研究,为其人工引种驯化、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金铁锁种子千粒重为2.26g,种子无后熟休眠特性,在室温条件下贮藏,寿命至少在2年以上,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出苗湿度为50%~60%,种子最适覆土厚度为0.5~1.0 cm。金铁锁种子发芽率高,种子繁殖是金铁锁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最佳繁殖方式。
关键词:
金铁锁 种子 繁殖技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俊长 李萌 曹福祥 吴林世 刘志明 邓飘云
珙桐种子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需要经过1~2年的休眠期才能萌发成苗,较长的休眠期限制了珙桐的繁殖能力。本研究以采集刚结出的珙桐种子为材料,利用种胚组织培养培育珙桐幼苗。研究从培养基成分、灭菌方式、激素配比、培养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珙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在适合的条件下,当年产的珙桐种子可以跳过休眠期直接发育成苗。本研究为打破珙桐种子休眠,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快速育苗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珙桐 组织培养 种子休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红丽 胡靖锋 徐学忠 和江明 宋爽
以金线莲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的消毒方法和激素水平对组织培养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并进行了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消毒以70%酒精处理30S+0.1%次氯酸钠处理20 min为宜;丛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0.5 mg/L+KT 1.0 mg/L为最佳;金线莲茎段中部为最佳外植体;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 1.0 mg/L+IBA 1.0 mg/L+去皮香蕉50 g+活性炭5 g为最佳。
关键词:
金线莲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飞久 孙修涛 李锋
重点研究了鼠尾藻的有性繁殖特性和规律,系统观察了鼠尾藻的成熟季节,雌、雄生殖托的成熟、排卵、排精、受精卵的细胞分裂、假根的形成、幼孢子体的构建和生长特征。并在实验室进行采苗和苗种培育试验,获得理想结果,该培育技术可以应用到生产中。
关键词:
鼠尾藻 有性繁殖 幼苗培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修涛 王飞久 汪文俊 江洪涛 王义民 汤庭耀 李生尧
2007~2009年间,先后在威海小石岛开展了两次鼠尾藻的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在威海周边和青岛开发区海域进行了3次保苗实验。两年育苗的试验规模均为10个育苗池(规格一致,均为2m×5m)和部分备用池。所用种菜主要在威海附近的多个海域采集,其中以小石岛采集的种菜最为理想。通过6种常见附着基的对比试验,附着基以竹帘附苗密度最高,操作方便和附苗量结合理想的附着基是织带帘。平面基质上的附苗密度最大,达到30株/cm2。2007年出幼苗750.7万株,平均苗长3.5mm;2008年出幼苗3015.42万株,平均苗长3.2mm。本试验发现,鼠尾藻幼苗早期发育中,幼苗附苗较均匀,但生长到4mm后,幼苗有大面...
关键词:
鼠尾藻 人工育苗 幼苗发育 附着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艾青
试验表明凤眼莲对城郊污水鱼塘中的NH4-N、N0 2、3 -N、COD、T -N去除率分别为 70 %、88 1%、 5 6 %、 73 1%。试验塘比对照塘平均每亩多产鱼 172 3kg ,平均每亩收凤眼莲 2 5 0 17 5kg。
关键词:
凤眼莲 城郊污水塘 净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