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3)
- 2023(9601)
- 2022(7853)
- 2021(7349)
- 2020(5763)
- 2019(12655)
- 2018(12074)
- 2017(22106)
- 2016(12330)
- 2015(13528)
- 2014(13273)
- 2013(12684)
- 2012(11802)
- 2011(10581)
- 2010(10620)
- 2009(10002)
- 2008(10075)
- 2007(9070)
- 2006(8045)
- 2005(7020)
- 学科
- 济(45968)
- 经济(45907)
- 管理(35724)
- 业(32992)
- 企(26406)
- 企业(26406)
- 方法(20170)
- 数学(17009)
- 数学方法(16715)
- 农(14724)
- 学(13489)
- 中国(12798)
- 财(11805)
- 业经(11602)
- 贸(10289)
- 贸易(10283)
- 农业(10125)
- 易(10012)
- 制(9127)
- 环境(8353)
- 地方(8044)
- 技术(7949)
- 理论(7949)
- 银(7930)
- 银行(7879)
- 融(7478)
- 金融(7476)
- 行(7447)
- 务(7324)
- 财务(7301)
- 机构
- 大学(184363)
- 学院(183238)
- 济(66947)
- 管理(65508)
- 经济(65504)
- 研究(64717)
- 理学(57346)
- 理学院(56610)
- 管理学(55201)
- 管理学院(54913)
- 中国(47445)
- 科学(45298)
- 农(41504)
- 京(39398)
- 所(34620)
- 业大(34569)
- 农业(33390)
- 研究所(32206)
- 财(29907)
- 中心(29338)
- 江(27570)
- 范(24659)
- 财经(24462)
- 师范(24214)
- 北京(24213)
- 院(23304)
- 农业大学(22453)
- 经(22268)
- 州(21825)
- 技术(20850)
- 基金
- 项目(129804)
- 科学(100506)
- 基金(94122)
- 家(86562)
- 研究(86232)
- 国家(85821)
- 科学基金(71212)
- 社会(54721)
- 社会科(51768)
- 社会科学(51753)
- 省(51096)
- 基金项目(50056)
- 自然(48770)
- 自然科(47669)
- 自然科学(47648)
- 自然科学基金(46801)
- 划(44388)
- 教育(39652)
- 资助(37417)
- 编号(32932)
- 重点(30112)
- 发(27650)
- 部(27312)
- 创(27168)
- 计划(27150)
- 成果(26043)
- 科研(25455)
- 创新(25425)
- 科技(24167)
- 课题(23487)
共检索到261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迎颖 张志勇 陈志超 刘海琴 闻学政 秦红杰 严少华
[目的]探讨凤眼莲生态修复系统中磷素的去除途径及各途径对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分析凤眼莲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明确系统中磷变量的去向和分配问题,为凤眼莲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在滇池气候条件下,利用漂浮植物凤眼莲,结合滇池湖水与底泥,构建凤眼莲生态修复系统,设置2种覆盖度(60%和100%),开展了为期30 d(重复3个周期)的静态模拟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水体总磷初始浓度较低,凤眼莲吸收作用对系统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最高,约占系统总磷去除量的80%左右;根系吸附对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较低,约为6%~8%;根系脱落物对系统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极低,低于2%。底泥吸附不再成为系统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张志勇 秦红杰 闻学政 张迎颖
[目的]种养凤眼莲条件下,通过定期调节上覆水pH值,对底泥中不同形态磷释放的趋势进行研究,为凤眼莲生态修复技术的更广范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圆柱型聚氯乙烯(PVC)桶模拟法,通过84 d种养凤眼莲模拟试验,研究底泥中不同形态磷的消减趋势及其对总磷释放的贡献。[结果]凤眼莲生长条件下,随pH值升高底泥总磷释放量呈增加趋势,上覆水总磷浓度减少量呈降低趋势。在弱酸性和中性偏碱条件下,凤眼莲吸收磷是底泥释放磷素的主要去向,分别占底泥总磷释放量的58.9%和69.7%。其中:弱酸性条件下,铁锰螯合态磷(BD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张志勇 张迎颖 秦红杰 闻学政 刘海琴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凤眼莲种养和空闲期内对不同p H值富营养化水体-底泥中系统磷素转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拟试验,设置上覆水p H值分别为6.0、7.5和9.0,分析凤眼莲种养期和空闲期的水体、植物、底泥之间磷素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种养凤眼莲期间,底泥间隙水正磷酸盐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从大到小的处理依次为碱性、中性和酸性,与底泥总磷下降趋势一致,表明磷素由底泥通过间隙水向上覆水转移。不同p H值条件下上覆水磷含量均有降低,降幅由高到低的处理p H值依次为7.5、6.0和9.0,种养凤眼莲42~56 d为水体净化的最佳阶段。凤眼莲生长性状从好到差的处理依次为中性、碱性和酸性,主要受水体p H值和磷素含量的影响,且各生长参数表明种养20~60 d为干物质主要积累阶段。另外,在凤眼莲收获后的空闲期,酸性水体系统中上覆水磷素含量变化不大,中性和碱性水体中磷素含量随p H值的升高和空闲期的延长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结论]凤眼莲的生长状态优先受水体p H值影响,其次受水体磷素含量影响。本试验条件下,种养凤眼莲60 d可开始逐步采收,能获取最大生物量和氮、磷富集量或吸收量,且上覆水为中性或偏碱性时,凤眼莲采收后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底泥磷释放对水体的继续影响。
关键词:
凤眼莲 底泥 上覆水 种养期 空闲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晓芸 杨红 高春梅
为了探讨pH对污泥中磷的释放行为的影响,采用SMT(欧洲标准测试组织)法对上海三处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磷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3种污泥中的磷在海水中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3种污泥样品的总磷含量各不相同,污泥有机磷含量低,无机磷是主要赋存形态,占TP(总磷)含量的64.42%~83.01%。各形态磷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污泥总磷含量主要受NAIP(非磷灰石无机磷)和AP(磷灰石无机磷)影响。室内试验表明,污泥中的磷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海水环境下均有释放,相比中性条件,酸性和碱性水质更有利于磷的释放;污泥中磷的释放与磷的形态分布有关,但磷释放量大小并不简单取决于总磷和...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磷形态 pH 磷释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方 罗海波 舒英格 刘元生 何腾兵 龙健
目的探讨降雨-径流过程中土壤溶解态磷向水体迁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以及盆栽试验和模拟试验研究贵州中部黄壤旱地磷释放及影响因素。结果旱地向水体释放的磷量受施磷水平以及玉米生长过程的影响;在高磷黄粘泥土上施磷肥(P2O5)150~900kg·ha-1,其渗透水中活性磷的平均含量达0.020~0.137mg·L-1。旱地向水体释放的磷量还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温度为30~35℃、水土比为15﹕1~25﹕1、淹水时间为12~18h、酸雨pH值为3.82~3.43的条件下,土壤磷的释放量显著地增加。结论不同类型黄壤旱地地表径流中活性磷(磷酸根态磷)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活性磷含量与土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汲雨 奚秀清 詹艳慧 陈海洋 林建伟 陈璐 侯雨苇 李志强 李十盛 韩星雨
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磁性铁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性能,再通过底泥培养实验考察磁性铁锆改性沸石覆盖对河道底泥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磁性铁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良好。无论是在自然状态下,还是在缺氧控制状态下,河道底泥均向上覆水体中释放出一定数量的溶解性活性磷(SRP),而磁性铁锆改性沸石覆盖可以有效控制河道底泥中磷的释放,使得上覆水体中SRP浓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0. 007~0. 031 mg/L)。当覆盖层受到破坏并使覆盖材料与表层底泥混合之后,磁性铁锆改性沸石仍然可以极大地降低上覆水体中SRP浓度,并且使底泥中潜在可移动态磷向较为稳定和非常稳定的磷形态转变,以及促使底泥中生物可利用性磷向非生物可利用性磷转变,使得底泥中磷发生释放的风险降低。以上结果初步表明,磁性铁锆改性沸石是一种非常有希望用于控制河道底泥中磷释放的覆盖材料。
关键词:
磁性铁锆改性沸石 底泥 磷 覆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兵 谭良峰 刘大会 阎华 赵敏 朱端卫
凤眼莲对氮、磷、钾、钙等多种无机元素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其中对大量元素钾的富集作用尤为突出。在现有凤眼莲资源化利用方式中,较为简易而普遍的是用其堆制有机肥及生产沼气,也可直接利用其干粉或将燃烧后的灰分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使用。由于凤眼莲含有较高的粗蛋白、粗纤维及粗脂肪,可用作饲料。利用其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收获后的凤眼莲可以加工成重金属或染料的吸附剂,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或染料废水的治理。在凤眼莲单一利用方式的经济效益有限、彻底有效的利用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加快开发可行的综合利用方式迫在眉睫。开发以钾产品为龙头的无机化工产品和商品化的重金属吸附剂或离子交换树脂可能是凤眼莲综合利用的2个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莹 杨雪芹 关文玲 刘军领 王旭东
采用不同的添加材料与化学磷肥混合,通过室内扩散试验,研究不同添加材料对化学肥料中磷素释放和扩散的影响。结果发现,选用的5种材料(沸石、胡敏酸、聚丙烯酰胺、柠檬酸、羧甲基纤维素)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肥料磷在土壤中的有效性。与对照相比,柠檬酸在培养初期(1周)能够促进化学磷肥的溶解和扩散,可使施肥点和外围的速效磷含量升高约2.7倍;胡敏酸、PAM在培养4周后能提高施肥点的速效磷,而且使最外层(7~9cm)的速效磷也有较明显的增加,分别较对照提高75%和68%。
关键词:
磷肥 肥料添加材料 磷素扩散 磷素释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冬 秦伯强 刘丽贞 赵林林 丁艳青 朱广伟 高光 刘兴国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扰动引起的太湖底泥悬浮对水体氮磷营养盐和蓝藻水华的影响,其中底泥和上覆水均来自太湖,扰动强度以悬浮物浓度表示。实验监测了底泥扰动过程中以及扰动停止后48h之内水体氮磷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变化,采样间隔为6h。实验结果表明,扰动明显增加了水体中总氮、总磷、活性磷等含量,但是可溶性无机氮的增加不明显,叶绿素a含量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水华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很可能是氮限制的原因。由此推测太湖一次风浪扰动过程引起的底泥营养盐释放不一定就能够加剧蓝藻水华的暴发。底泥中释放的营养盐对蓝藻水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底泥悬浮 营养盐释放 水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永霞 朱广伟 逄勇
为了解863消浪工程对太湖底泥再悬浮及营养盐释放的抑制作用,于2005年7月15~17日在工程区投放悬浮物捕获器测定沉积物的再悬浮通量,并分层采集水样进行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垂向分布研究。16日平均风速3m/s时,测得的再悬浮通量上层最大值为7.22 g/d.m2,下层最大值为41.8 g/d.m2;17日平均风速5 m/s时,测得的再悬浮通量上层最小值24.7 g/d.m2,下层最小值为48.4 g/d.m2,沉积物再悬浮通量与风浪扰动强度关系密切。对比消浪工程区内外沉积物的再悬浮通量表明,消浪工程能够显著减弱风浪对底泥的扰动,抑制沉积物再悬浮,减轻营养盐的内源释放通量。实验结果还表明,太湖水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业宽 尹业平 李世俊
以磷为例,用EDTANa2预处理阴离子交换膜,连续测定21d,探讨了原状土壤剖面释磷速率与土壤速效磷,以及全磷、有机磷、铁磷、铝磷和钙磷等主要形态磷容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田间持水量下,土壤铁磷和铝磷容量都是释磷的源泉,尤其是铁磷和铝磷容量之和与释磷量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土壤释磷速率 土壤磷容量 原状土壤剖面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邹志广 张马啸 黄小艳 张新阳 李树斌 周丽丽
[目的 ]研究升温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C)、氮(N)、磷(P)释放规律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特征。[方法 ]收集中龄林(18年生)、成熟林(30年生)和过熟林(42年生)3个发育阶段的杉木凋落叶,设置25、30和35℃3个温度梯度进行室内模拟分解试验。[结果 ](1)在264 d的分解周期内,各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C、N、P残留率总体表现为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但不同元素残留率变化模式不同,C残留率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模式,N残留率表现为富集—释放模式,P残留率表现为释放—富集模式。(2)拟合模型结果表明,成熟林与过熟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周转期在35℃处理下比25℃处理分别缩短了34.4%和16.9%,P周转期分别缩短了38.4%和43.8%。(3)不同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 N:P比总体呈波动变化,C:P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杉木凋落叶C:N、C:P、 N:P比变幅分别为9.32~39.0、949~2 194、32.7~153,升温处理在凋落叶分解过程总体上增大了C:P、 N:P,降低了C:N比。[结论 ]温度升高能够缩短成熟林、过熟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P的周转期,提高各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C:P、 N:P,说明杉木凋落叶分解明显受P限制,建议根据不同发育阶段杉木的生长需求,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迎颖 吴富勤 张志勇 刘海琴 王亚雷 王智 张君倩 申仕康 严少华
为了探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种子扩散潜在的生态风险,开展了滇池大水面凤眼莲有性繁殖和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外海白山湾水域凤眼莲克隆繁殖能力较弱,大面积开花可进行有性繁殖,但结实率极低,约为5%~10%。凤眼莲种子极其微小,千粒质量仅为(0.429±0.009)g。肉眼观察其表观性状,成熟的种子呈黄褐色,状似枣核;以扫描电镜观察其种胚结构,为单胚种子,状如骨头,外包胚乳和种皮。87%~95%的饱满种子具有生活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金林 吴春林 姜志林 许新建
采用网袋法,对栎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及磷素释放规律进行研究,建立凋落物分解残留率与时间的数学关系式,分析凋落物各组分的半衰期及失重率为95%的分解期。结果表明:细根、中根、落叶、枯枝和粗根的年失重速度分别为96 59%,69 62%,53 87%,48 53%和41 55%,细根、中根、枯枝、落叶和粗根磷的年释放率分别为92 52%,68 72%,50 50%,46 89%和39 06%。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温度、水分及微生物性状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图2表4参9
关键词:
栎林 生态系统 凋落物 磷素 分解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