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2)
- 2023(6346)
- 2022(5717)
- 2021(5179)
- 2020(4797)
- 2019(11041)
- 2018(11131)
- 2017(21200)
- 2016(12029)
- 2015(13807)
- 2014(14029)
- 2013(14110)
- 2012(13451)
- 2011(12126)
- 2010(12310)
- 2009(11478)
- 2008(11960)
- 2007(11008)
- 2006(9211)
- 2005(8190)
- 学科
- 济(48725)
- 经济(48682)
- 管理(32942)
- 业(32728)
- 企(26637)
- 企业(26637)
- 方法(24990)
- 数学(22368)
- 数学方法(22159)
- 财(15892)
- 学(14110)
- 农(13245)
- 中国(11116)
- 务(11042)
- 财务(11026)
- 财务管理(10999)
- 企业财务(10413)
- 制(9480)
- 贸(9079)
- 贸易(9075)
- 地方(8980)
- 业经(8869)
- 易(8780)
- 农业(8699)
- 和(7949)
- 税(7707)
- 银(7570)
- 银行(7528)
- 税收(7192)
- 收(7138)
- 机构
- 大学(179557)
- 学院(177514)
- 济(68229)
- 经济(66616)
- 研究(63427)
- 管理(63023)
- 理学(54170)
- 理学院(53473)
- 管理学(52323)
- 管理学院(52014)
- 中国(48023)
- 科学(43920)
- 农(40245)
- 京(38454)
- 所(35170)
- 财(33148)
- 农业(32493)
- 研究所(32359)
- 业大(32008)
- 中心(29778)
- 江(28088)
- 财经(26138)
- 北京(23830)
- 经(23639)
- 范(22991)
- 师范(22582)
- 院(22358)
- 州(21636)
- 经济学(21211)
- 省(20987)
- 基金
- 项目(118571)
- 科学(91181)
- 基金(85533)
- 研究(79751)
- 家(77169)
- 国家(76584)
- 科学基金(63195)
- 社会(47717)
- 省(47006)
- 基金项目(45837)
- 社会科(45027)
- 社会科学(45009)
- 自然(44003)
- 自然科(42943)
- 自然科学(42928)
- 自然科学基金(42130)
- 划(40555)
- 教育(36823)
- 资助(35469)
- 编号(31984)
- 重点(27781)
- 成果(26628)
- 部(26106)
- 发(25338)
- 计划(24955)
- 科研(24183)
- 创(23849)
- 创新(22455)
- 课题(22191)
- 科技(22059)
共检索到258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凤艳 刘逸尘 张亦陈 耿绪云 孙金生
为了探讨凡纳滨对虾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SOCS)在病毒引发的免疫应答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本实验根据前期的转录组和表达谱结果提示信息,首次克隆了凡纳滨对虾的SOCS基因(Lv-SOCS,GenBank注册号:KJ000426),利用在线软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半定量的方法进行了组织表达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白斑杆状病毒(WSSV)侵染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特征。结果显示,Lv-SOCS的ORF区1 191 bp,编码397个氨基酸,预测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含有1个SH2结构域和1个SOCS-box结构域,组织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主要在凡纳滨对虾血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铃 刘逸尘 张亦陈 孙妍 耿绪云 孙金生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是生物体内重要信号通路JAK/STAT的关键组分,在机体免疫、生长、发育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实验从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克隆获得了STAT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Lv-STAT,GenBank accession number:KC779541),其ORF区全长2 373 bp,编码790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90.68 ku,等电点为5.91。利用SMART在线软件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结构域由STAT_int、STAT-α、STAT-β和SH2 domain 4部分组成,但不具有信号肽结构。将Lv-STAT与来源于其它物种的STAT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尹丝雨 何雨欣 于娇 张亦陈 刘逸尘 耿绪云 孙金生
丝氨酸蛋白酶(SP)是一类分布广泛的蛋白水解酶,行使着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参与消化作用、血液凝结、胚胎发育和免疫应答过程等,但在甲壳动物中仅见初步报道。对虾的养殖持续面临着病害的困扰,深入开展对虾免疫防御机制研究,将会为寻找抗病新思路提供借鉴。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一个新的凡纳滨对虾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serine protease homologs, SPHs)基因(Lv-SPH)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序列特点,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探讨了其组织分布特征和应答病毒感染的表达变化模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全长1 249 bp,开放阅读框(ORF)区长1 005 bp,5′-UTR为156 bp,3′-UTR为88 bp,ORF区编码334个氨基酸,氨基端的16个氨基酸为预测的信号肽序列。经在线分析软件SMART分析显示,Lv-SPH含有一个clip结构域和一个高度保守的SP结构域(Tryp-SPc),后者具有3分子活性催化位点,前2个是组氨酸和天冬氨酸,第3位为甘氨酸。该基因在凡纳滨对虾各种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在肝胰腺、心脏和肠道中广泛表达,而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注射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后24 h,Lv-SPH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病毒感染后48 h达到最高,约为对照组的3倍。Lv-SPH具备典型的SPH家族成员特征,具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WSSV可以显著诱导该基因表达上调,表明其可能参与了WSSV引发的凡纳滨对虾免疫应答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对虾天然免疫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在对虾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冰 刘逸尘 张亦陈 耿绪云 孙金生
为了探讨凡纳滨对虾转录因子AP-1在病毒引发的免疫应答过程中的潜在作用,实验根据前期的转录组和表达谱结果提示信息,首次克隆了凡纳滨对虾AP-1基因(LvAP-1,GenBank注册号:KF999956),利用在线软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半定量的方法进行了组织表达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白斑杆状病毒(WSSV)侵染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特征。结果显示,AP-1基因ORF区全长882 bp,编码293个氨基酸。预测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含有1个Jun结构域和1个高度保守的亮氨酸拉链结构域(bZIP),其中Jun结构域在非脊椎动物中保守性不高。组织表达分析表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永贞 陈秀荔 曾地刚 杨春玲 彭敏 何苹萍 李咏梅 彭金霞 韦嫔媛 陈晓汉
为研究酚氧化酶原激活因子(prophenoloxidase-activating factor,PPAF)在凡纳滨对虾感染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过程中所起的免疫作用,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了凡纳滨对虾PPAF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正常凡纳滨对虾和感染IHHNV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了1 986 bp凡纳滨对虾PPAF基因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JQ684529),其中含有一个1 629 bp开放阅读框(ORF),两翼分别存在21 bp(5'端)和336 b...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洪涛 杨明秋 汪坤 何玉贵
为了解H~+/肌醇转运蛋白(H~+/myoinositol transporter,HMIT)基因在肌醇跨膜转运中发挥的作用,克隆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HMIT基因,命名为Lv-HMIT,并分析了Lv-HMIT的结构和表达特征。Lv-HMIT的开放阅读框为1 650 bp,编码549个氨基酸。物理性质显示,它是一种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预测都显示其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跨膜结构分析显示,Lv-HMIT存在11个跨膜螺旋结构;亚细胞定位显示,它分布于质膜、内质网和线粒体。多重比对发现,Lv-HMIT的跨膜结构和糖基化位点都比较保守。系统进化显示,Lv-HMIT与雪蟹(Chionoecetes opilio)的HMIT先聚为一支,再与其他节肢动物聚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v-HMIT mRNA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在心、胃、眼柄、肠、肌肉和血细胞等组织中有少量表达。Lv-HMIT mRNA从无节幼体期检测到表达,在变态至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各阶段时都呈现上调表达,说明它可能与幼体变态发育过程有关。十足目虹彩病毒(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 DIV1)感染24 h后,Lv-HMIT mRNA在肝胰腺中表达显著下调,而鳃中表达量显著上调,显示它参与了对虾对病毒的免疫响应过程。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凡纳滨对虾HMIT的结构功能及在对虾幼体发育、病毒免疫的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宁 曾地刚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是真核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eIF5A在动植物细胞衰老死亡、环境胁迫应答和免疫应答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对凡纳滨对虾cDNA文库进行测序,首次获得了包含eIF5A完整的氨基酸序列的cDNA。该cDNA包含47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17.257 ku,理论等电点为5.06。凡纳滨对虾eIF5A和其他物种对比结果显示,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和其他物种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eIF5A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中的mRNA表达没有明显的差异。对WSSV、TSV和IHHNV感染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殷勤 彭金霞 崔亮 谢达祥 王志伟 李奎 陈晓汉
通过电子克隆所得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首次克隆得到长655 bp的凡纳滨对虾通用转录因子3(Basic Tran-scription Factor 3,BTF3)基因序列,其中包括59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98个氨基酸残基,推算分子量约45.79 kDa,理论等电点为4.93。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TF3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保守的NAC结构功能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发现,该基因在凡纳滨对虾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肌肉组织表达量最高,在肠中表达量最低。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BTF3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永贞 陈秀荔 杨春玲 彭敏 何苹萍 陈晓汉
为研究病毒感染凡纳滨对虾血细胞黏连因子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进而研究该因子在对虾先天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利用RACE方法克隆凡纳滨对虾血细胞黏连因子cDNA序列,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其在病毒感染前后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成功获得了长度为1529 bp的Peroxinectin基因部分cDNA编码序列,3’端含有一段长度为319 bp的非翻译区,推测血细胞黏连因子部分序列编码402个氨基酸。凡纳滨对虾血细胞黏连因子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在线比对发现其氨基酸序列与斑节对虾和中国明对虾相似性达到90%,而与锯缘青蟹有87%的相似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HHNV感染前后血细胞黏连因子基因表达...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叶旻玉 刘利平 戴习林 沈默忱 徐灿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Toll样受体基因的cDNA片段进行了克隆。从凡纳滨对虾提取肌肉、鳃和肝胰腺中的总RNA,根据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Toll样受体的TIR区设计引物,从鳃中逆转录扩增得到cDNA序列,进行测序。所得序列结果与其他物种的已知TIR及TLR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系统进化树,并进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所得序列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Toll样受体 基因克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亮 殷勤 陈晓汉 彭金霞 王志伟 李奎
通过电子克隆所得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方法首次克隆得到长695bp的凡纳滨对虾Arf6基因序列,其中包括96bp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71bp的3′非翻译区和52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75个氨基酸残基,推算分子量约为20kDa,理论等电点为8.82,分子式为C896H1426N252O255S8。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rf6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保守的GTP结合区域,总的带负电荷的残基(Asp+Glu)为21,总的带正电荷的残基(Arg+Lys)为25。与其他物种的Arf6基因进行同源比对发现,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基于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汉梅 魏晓雷 谭肖英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SOCS)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胞内蛋白,能够反馈性阻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过程的负性调控因子。为深入研究黄颡鱼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发生过程和机制,实验从黄颡鱼cDNA中克隆获得561 bp的黄颡鱼SOCS1(PfSOCS1)基因编码序列,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PfSOCS1,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在不同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等条件下进行表达,确定最佳表达条件。本实验采用包涵体纯化的方法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SOCS1蛋白;以重组PfSOCS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鉴定了PfSOCS1抗血清可以特异性识别重组PfSOCS1蛋白。蛋白水平的组织分布显示,黄颡鱼SOCS1蛋白在肝脏中表达水平较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邹枘峰 李丹蕾 张亦陈 刘逸尘 耿绪云 孙金生
含溴结构域蛋白(bromodomain/BRD-containing protein, BCP)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属于含溴结构域和额外终端域(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BET)蛋白超家族成员。该蛋白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通过募集不同的染色体修饰蛋白,达到了广泛调控基因复制及转录的作用,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常与肿瘤及炎症的发生相关联。本研究根据实验室前期转录组结果提示信息,首次获得了凡纳滨对虾2 229 bp的BCP基因cDNA序列(LvBRD, GenBank注册号:MH638256),利用在线软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和其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苏云金芽孢杆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侵染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特征。结果显示,LvBRD编码的蛋白质有一个保守的可以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过程的溴结构域(bromodomain,BRD);组织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主要在凡纳滨对虾血细胞、肝胰腺和鳃组织中表达;在WSSV和病原菌感染后早期(0.5~12 hours past infection,hpi),Lv-BRD的表达可以被显著诱导,在血细胞中呈明显上调的表达趋势,表明该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对虾体内由病原引发的天然免疫应答反应。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Lv-BRD基因在对虾抗病毒免疫及干扰素调控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金凤 杨奇慧 董晓慧 迟淑艳 刘泓宇 谭北平 章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骆永丽 刘红 刘志伟 戴习林 王怡悦 朱启飞
咽侧体抑制素主要抑制昆虫咽侧体保幼激素的分泌,是昆虫体内重要的神经肽,在甲壳动物体内可能参与繁殖发育的调节。本研究利用RACE PCR技术对凡纳滨对虾A型咽侧体抑制素受体(Allatostatin-A receptor,AST-AR)基因进行克隆,获得全长为2650 bp的cDNA,包括1425 bp的开放阅读框,1170 bp 5’非编码区,55 bp 3’非编码区,编码474个氨基酸,形成具有7个跨膜区的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AST-AR基因与斑节对虾、美洲龙虾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AST-AR氨基酸TM7后C末端精氨酸在不同物种之间高度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ST-AR基因在雌、雄凡纳滨对虾多个组织(眼柄、脑、胃、肝胰腺、鳃、性腺、肠、肌肉)中均有表达,除脑组织外AST-AR基因在雌性凡纳滨对虾中相对表达量高于雄性。在幼体发育中,AST-A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发育阶段上升,同时该基因在不同群体仔虾生长对比实验中表达量差异显著。据此推测AST-AR基因参与凡纳滨对虾的繁殖、幼体发育、幼虾生长到成虾,基因表达基本贯穿凡纳滨对虾的一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凡纳滨对虾造血激素基因全长序列分析及其克隆与表达
凡纳滨对虾泛素交联酶E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凡纳滨对虾细胞色素P450家族新基因CYP4V18的克隆及KK-42对其转录的抑制
凡纳滨对虾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凡纳滨对虾钙蛋白酶M、D和B型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较分析
凡纳滨对虾肌球蛋白轻链基因MLC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凡纳滨对虾Crustin-like基因的克隆及在副溶血弧菌感染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凡纳滨对虾围食膜蛋白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大口黑鲈糖稳态基因的克隆、分子特征及其营养调控的分析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系统微藻的群落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