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0)
- 2023(16199)
- 2022(13886)
- 2021(12748)
- 2020(10959)
- 2019(24357)
- 2018(24132)
- 2017(45250)
- 2016(25223)
- 2015(28454)
- 2014(28663)
- 2013(28447)
- 2012(27348)
- 2011(24820)
- 2010(25261)
- 2009(23298)
- 2008(23485)
- 2007(21571)
- 2006(18961)
- 2005(17595)
- 学科
- 济(103165)
- 经济(103044)
- 管理(66872)
- 业(63834)
- 企(50335)
- 企业(50335)
- 方法(40661)
- 数学(34718)
- 数学方法(34280)
- 中国(31316)
- 农(29958)
- 学(28172)
- 地方(26594)
- 财(25875)
- 业经(22900)
- 制(22409)
- 农业(19926)
- 环境(18867)
- 银(18775)
- 银行(18703)
- 贸(18433)
- 贸易(18418)
- 融(18384)
- 金融(18376)
- 行(18028)
- 易(17768)
- 理论(17479)
- 和(16553)
- 务(15375)
- 技术(15318)
- 机构
- 大学(369288)
- 学院(367888)
- 济(142331)
- 研究(140413)
- 经济(138759)
- 管理(128344)
- 理学(108563)
- 理学院(107135)
- 管理学(104739)
- 中国(104489)
- 管理学院(104102)
- 科学(92166)
- 京(82173)
- 农(78569)
- 所(75813)
- 研究所(69007)
- 财(67579)
- 中心(62972)
- 农业(62258)
- 业大(62165)
- 江(59919)
- 北京(52362)
- 财经(52005)
- 范(51296)
- 院(50964)
- 师范(50542)
- 州(47416)
- 省(47339)
- 经(47070)
- 技术(43879)
- 基金
- 项目(242008)
- 科学(186180)
- 基金(170751)
- 研究(169622)
- 家(153930)
- 国家(152620)
- 科学基金(126137)
- 社会(102613)
- 省(97515)
- 社会科(96912)
- 社会科学(96882)
- 基金项目(89515)
- 自然(84146)
- 划(83149)
- 自然科(82107)
- 自然科学(82071)
- 自然科学基金(80599)
- 教育(78590)
- 资助(71232)
- 编号(68601)
- 成果(57204)
- 重点(56942)
- 发(56876)
- 部(51862)
- 课题(50446)
- 创(49539)
- 计划(48163)
- 科研(47367)
- 创新(46489)
- 发展(43698)
- 期刊
- 济(166906)
- 经济(166906)
- 研究(111081)
- 中国(85473)
- 学报(72228)
- 农(71722)
- 科学(61710)
- 财(52868)
- 大学(52330)
- 学学(49384)
- 农业(48354)
- 教育(47619)
- 管理(47379)
- 融(35613)
- 金融(35613)
- 技术(31455)
- 业经(27457)
- 经济研究(26566)
- 业(26166)
- 财经(25519)
- 经(21957)
- 问题(21559)
- 版(20380)
- 业大(19029)
- 图书(18526)
- 科技(18101)
- 贸(16910)
- 资源(16897)
- 技术经济(16873)
- 统计(16456)
共检索到574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印庚 于永翔 蔡欣欣 张正 王春元 廖梅杰 李彬 荣小军 朱洪洋 戴岩
为系统解析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的发生与环境因子、微生物因子、宿主免疫力和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实验利用水体理化因子、可培养细菌、对虾机体免疫酶活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检测技术对健康与患WFS的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患病池塘的水温、溶解氧(DO)、pH、盐度等水质理化因子波动趋势相似,波动范围分别为26.1℃~29.0℃、4.26~6.08 mg/L、8.39~8.73和40~49,且患病组DO和盐度比健康组高;健康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为1.19×10~(5)~7.70×10~(5)和8.8×10~(3)~1.96×10~(4) CFU/g,弧菌占比为2%~16%,患病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在3.80×10~(5)~2.51×10~(6)和2.02×10~(5)~1.49×10~(6) CFU/g范围内,比健康组高15~113倍,弧菌占比在55%~70%之间;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在健康组内为1.21~5.64、9.17~15.25、3.56~7.43、4.83~6.70及3.10~4.55 U/mg,在患病组内为2.12~5.39、19.22~26.96、19.73~26.85、3.00~4.14及7.76~9.21 U/mg;比较分析表明,WFS的发生与可培养细菌含量、弧菌占比、ACP、LZM、PO的相关性较强。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患病组水体菌群结构的Ace和Chao指数呈一定程度下降趋势,PCoA指数偏离度较高,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蓝藻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RDA关联分析表明,盐度、溶氧、虾体细菌、虾体弧菌、水体细菌是影响患病对虾水体菌群结构组成的重要因子。相关研究结果为解析养殖生产中对虾WFS发生机制提供数据支撑,并为WFS的临床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韦嵩 宋晓玲 李海兵 李赟
免疫活性物质可以调动或激活虾类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增强动物的抗病毒能力。实验通过连续投喂的方法,用3个水平(1%、0.5%、0.1%)的Ig-Guard(shrimp)制成的试验饲料,同时以基础饲料为空白对照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20 d,分别测定了第5,10,15,20天血淋巴的酚氧化酶(PO)、溶菌酶(UL)、酸性磷酸酶(ACP)及肌肉匀浆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活性,并对血清及肌肉匀浆液中蛋白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免疫组的PO、UL、ACP、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20d后,用白斑综合征病毒(...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卵黄抗体 免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振 王秀华 黄倢
利用红糖与尿素为碳氮源在自然海水中培养微生物絮团,获得絮团产物,其离心后进行初步的生化分析表明,絮团产物上清液中微生物胞外产物重均分子量为213 281 u。絮团沉淀物中多糖含量占29.6%,氨基酸含量占12.6%。将絮团产物按0、0.02%、0.1%、0.5%、2.5%的比例添加至低蛋白饵料中投喂凡纳滨对虾,14 d后分别测定实验对虾血清溶菌活力、抗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结果显示,在饵料中添加微生物絮团浓度为2.5%的对虾血清中抗菌与溶菌活力最高,添加微生物絮团浓度为0.5%与2.5%的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较低蛋白饵料对照组显著提高。用哈维氏弧菌感染实验对虾后,饵料中添加0.1%微生物絮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君 宋晓玲 刘莉 柴鹏程 黄倢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从健康对虾消化道中分离纯化的优势菌菌株——美人鱼发光杆菌PC463和坚强芽孢杆菌PC465(菌含量≥1011CFU/g)的活菌和破碎菌各1 g/kg,观察其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免疫酶活性和抗WSSV感染保护率的影响。经过20 d养殖实验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的免疫组和添加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的免疫实验,其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SSV感染后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的免疫组存活率(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若晨 江敏 孙世玉 戴习林 吴昊 周俊芳 于忠利 张峰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其肠道和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变化,本实验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基于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对46 d和86 d虾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以及养殖水体、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6 d时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46 d,水样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底泥和凡纳滨对虾肠道;有35个门、71个纲、155个目、274个科以及277个属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均能检测到,其中虾肠道和底泥间共有菌类较水样中更多。微生物群落随养殖时间发生变化,46 d与86 d的差异性门类为放线菌门、绿菌门、丝状杆菌门、浮霉状菌门和TM6,相对丰度随时间增高。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有相对固定的优势菌群,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主要的门类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纲类为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以及放线菌纲,除此以外,虾肠道与底泥共有的优势纲为δ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以及芽单胞菌纲,从目、科、属的分类水平上看,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菌类相对丰度各异,鲜有明显重叠的优势菌类,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均为一种未分类的属占优势地位,水样中优势属为hgcI_clade,底泥和虾肠道中优势属为ambiguous_taxa。研究结果进一步解释了虾肠道和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随虾龄增长呈现的差异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洪斌 牛犇 陈萍 李薇 刘海泉 潘迎捷 赵勇
探究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肠道微生物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种类的差异。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技术分析2种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和微生物多样性,并运用PCR方法检测了2种虾肠道细菌常见38种ARGs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获得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肠道细菌有效序列分别为42 795和40 713条,物种注释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数目分别为124和82,分类地位明确的细菌种类分别隶属5个门、17个属和5个门、16个属。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的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所占比例为75.45%,优势菌属为副球菌属(25.83%)和不动杆菌属(25.24%);罗氏沼虾肠道细菌的优势类群是厚壁菌门(49.74%),优势菌属为乳球菌属(49.01%)和弧菌属(29.98%)。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2.19)Shannon指数高于罗氏沼虾肠道细菌(1.78),表明前者肠道细菌多样性大于后者。DGGE图谱的分析结果与高通量测序一致,2种虾肠道细菌种类差异很大。PCR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携带15种ARGs,罗氏沼虾肠道细菌携带14种ARGs。本实验表明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的群落种类多样性、OTU丰富度、物种总数和ARGs种类均高于罗氏沼虾肠道细菌,为后续肠道微生物资源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薛倩 李旭鹏 李洋 栾生 罗坤 孔杰 邢群 孟宪红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筛选到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候选基因:parkin共调基因(PACRG)。PACRG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in共用一个双向启动子,二者共同参与细胞自噬过程,从而在细胞保护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PACRG和parkin在抗WSSV中的功能进行探讨。对mRNA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特征分析,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对虾感染WSSV后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空间定位。利用PCR和Sanger测序技术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并进行抗WSSV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ACRG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全长600 bp,编码199个氨基酸,预测包含一个ParcG结构域。parkin ORF序列全长1 653 bp,编码550个氨基酸,预测包含UBQ、IBR结构域和一个信号肽结构。与多物种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发现,凡纳滨对虾PACRG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同源性高达89.70%;凡纳滨对虾parkin氨基酸序列与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同源性高达93.45%。PACRG和parkin蛋白的保守性较高。感染WSSV后,PACRG和parkin在对虾肝胰腺、鳃、肌肉和眼柄中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眼柄中PACRG和parkin表现出极相似的组织表达模式。在肌肉中,PACRG mRNA和WSSV在空间位置上呈现高度重叠状态。结合上述结果,推测PACRG和parkin在凡纳滨对虾与WSSV的互作中发挥功能。在PACRG中筛选到2个SNP位点,在parkin中筛选到15个SNP位点,其中位于parkin非翻译区(UTR)的5个SNP位点与抗WSSV性状显著相关。本文为研究凡纳滨对虾抗WSSV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卢霞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孟宪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媛媛 殷嵘 施定基 周园 何培民 吴倩萍 庄旻敏 韦章良 贾睿
为探讨转vp28蓝藻(Anabaena sp.PCC7120)口服剂对凡纳滨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能力及其相应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此口服剂免疫幼虾7 d,再分别通过投喂攻毒和浸泡攻毒,测定其存活率及相应的免疫指标。投喂攻毒和浸泡攻毒的实验组存活率分别为78.8%和83.19%,表明该口服剂能显著增强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的能力。蓝藻口服剂免疫对虾的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免疫后2 h均有上升趋势,且在48或96 h达到最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玉宏 柴鹏程 胡修贵 孙艳 黄倢 宋晓玲
本研究应用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和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对工厂化养殖的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RFLP结果显示,8月样品中不同的克隆子为5个,其中以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able bacteria)为主要优势菌,其次为鲁杰氏菌属菌种Ruegeria spp.和Rhodobacterales spp.。依据微生物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慧 朱旭枫 陈锦霖 李广丽 朱春华
为分析水解单宁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其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空白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和0.3%的水解单宁作为实验组,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后,统计生长性能,并取其肠道内容物提取DNA,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 rD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检测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3个水解单宁添加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肝体比均显著降低(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俊明 刘晓华 周萌 朱选 赵红霞 马力 蓝汉冰 谢从新 李邦佑 王定发
在纯化日粮中分别添加0、60、120、180、240和300 mg/k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饲喂平均体重为(1.12±0.0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8周,观察饲料中不同浓度谷胱甘肽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和部分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GSH添加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20~240 mg/kg时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饲料中GSH添加量的增加,血清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呈下降趋势,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守明 杨先乐 李军 王蓉 赵燕超
对自然发病、投喂和注射感染的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spotsyndrome,WSS)血液病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感染方式患病对虾的血液病理变化相似,表现为:1.患病对虾血细胞总数、透明细胞数量极显著减少,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极显著增加。2.显微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涂片中血细胞明显减少且分布不均匀,破损或解体的细胞增多,呈典型的溶血状态。3.超微病理变化表现为,大部分血细胞坏死,少数血细胞呈不典型的凋亡。患病对虾的血细胞核中可见大量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粒子。病理变化表明血细胞是WSSV的主要靶细胞。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血液病理 白斑综合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李旭鹏 史晓丽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董丽君 孟宪红
本研究分别对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Litopenaeus vannamei‘Renhai No.1’)和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Fenneropenaeus chinensis‘Huanghai No.2’)在3种温度条件下(24℃、28℃和32℃),采用单尾定量口饲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方法进行感染实验,比较2种对虾在不同温度情况下对WSSV的耐受性差异(L代表凡纳滨对虾,F代表中国明对虾)。结果显示,L-24℃和F-24℃组的平均存活时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李旭鹏 史晓丽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董丽君 孟宪红
本研究分别对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Litopenaeus vannamei‘Renhai No.1’)和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Fenneropenaeus chinensis‘Huanghai No.2’)在3种温度条件下(24℃、28℃和32℃),采用单尾定量口饲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方法进行感染实验,比较2种对虾在不同温度情况下对WSSV的耐受性差异(L代表凡纳滨对虾,F代表中国明对虾)。结果显示,L-24℃和F-24℃组的平均存活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盐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长、渗透调节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固定化微生物在凡纳滨对虾养成池中的应用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循环水养殖塘挂膜式生物滤器内微生物的多样性
饲料喷涂光合细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因子活性及抗WSSV的影响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指标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分析
凡纳滨对虾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碱度调节对凡纳滨对虾室内高密度养殖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
凡纳滨对虾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基因(Lv-SPH)的克隆及免疫应答特征
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对凡纳滨对虾热休克蛋白60和90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