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6)
- 2023(10449)
- 2022(9049)
- 2021(8333)
- 2020(7321)
- 2019(16670)
- 2018(16648)
- 2017(31923)
- 2016(17958)
- 2015(20328)
- 2014(20765)
- 2013(20484)
- 2012(19397)
- 2011(17534)
- 2010(17765)
- 2009(16420)
- 2008(16562)
- 2007(15297)
- 2006(13030)
- 2005(11800)
- 学科
- 济(69712)
- 经济(69620)
- 管理(49452)
- 业(46609)
- 企(37397)
- 企业(37397)
- 方法(33831)
- 数学(29781)
- 数学方法(29456)
- 财(20069)
- 农(19655)
- 学(19289)
- 中国(18426)
- 制(15786)
- 地方(13490)
- 业经(13485)
- 农业(12743)
- 贸(12509)
- 贸易(12507)
- 务(12187)
- 财务(12147)
- 易(12125)
- 财务管理(12111)
- 银(12111)
- 银行(12051)
- 理论(11837)
- 融(11633)
- 金融(11625)
- 体(11594)
- 企业财务(11529)
- 机构
- 大学(264147)
- 学院(261855)
- 济(101540)
- 经济(99159)
- 研究(95658)
- 管理(93391)
- 理学(80163)
- 理学院(79129)
- 管理学(77393)
- 管理学院(76927)
- 中国(70620)
- 科学(64006)
- 农(58506)
- 京(57395)
- 所(52109)
- 财(48076)
- 研究所(47757)
- 农业(46995)
- 业大(46711)
- 中心(43585)
- 江(41300)
- 财经(37873)
- 北京(35840)
- 经(34383)
- 范(34284)
- 院(34266)
- 师范(33709)
- 州(32271)
- 省(31614)
- 经济学(31161)
- 基金
- 项目(176535)
- 科学(135878)
- 基金(126494)
- 研究(120467)
- 家(114841)
- 国家(113926)
- 科学基金(93952)
- 社会(73297)
- 省(69961)
- 社会科(69248)
- 社会科学(69223)
- 基金项目(66557)
- 自然(64189)
- 自然科(62703)
- 自然科学(62675)
- 自然科学基金(61567)
- 划(60419)
- 教育(56494)
- 资助(53377)
- 编号(47804)
- 重点(41349)
- 成果(39841)
- 部(38853)
- 发(37793)
- 计划(36254)
- 创(35907)
- 科研(35171)
- 课题(34649)
- 创新(33768)
- 科技(32158)
- 期刊
- 济(109614)
- 经济(109614)
- 研究(73365)
- 学报(54748)
- 中国(54260)
- 农(52127)
- 科学(45474)
- 大学(39141)
- 财(39023)
- 学学(37202)
- 农业(34693)
- 管理(33158)
- 教育(28867)
- 融(22834)
- 金融(22834)
- 技术(21665)
- 业(19234)
- 财经(19194)
- 经济研究(18119)
- 业经(17456)
- 经(16515)
- 版(15342)
- 问题(14723)
- 业大(14637)
- 科技(12570)
- 统计(12481)
- 农业大学(12337)
- 技术经济(12290)
- 贸(11728)
- 图书(11712)
共检索到389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卢霞 栾生 曹宝祥 郝登春 孟宪红 曹家旺 代平 罗坤 孔杰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水产养殖品种,在普遍的高密度养殖活动及环境恶化的情况下,逆境胁迫是影响其养成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高浓度氨氮胁迫是最普遍的毒理因子。由于对虾抗病性状的遗传力较低,且在受限于测试场地的低选择强度情况下,抗病选育的进展比较缓慢。而对虾的抗逆性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且不具备传染性的特点使得其不受测试场地的限制。因此,本研究以氨氮急性胁迫应激敏感群体(SP)和耐受群体(TP)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敏感性差异分析,首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袁瑞鹏 刘建勇 张嘉晨 胡志国
利用6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通过群体间自交与杂交建立了8个交配组合。对不同交配组合F1,在幼虾和成虾阶段,进行低溶氧与高氨氮48 h胁迫试验,比较不同交配组合群体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高氨氮与低溶氧耐受性。结果显示,低溶氧胁迫,YH♀×ZX♂、SS♀×SS♂、HD♀×YH♂交配组合幼虾存活率分别为76.23%、74.61%、74.38%,显著高于其他交配组合存活率(P<0.05),成虾的存活率分别为83.08%、65.57%、71.12%,可作为耐低溶氧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高氨氮胁迫,YH♀×KN♂、HD♀×YH♂、YH♀×ZK♂交配组合幼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金龙 王元 李新苍 周俊芳 陈甜甜 房文红
为了评价养殖水环境中氨氮和亚硝基氮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危害性,开展了氨氮和亚硝基氮共同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后的死亡率、WSSV在患病对虾体内增殖速率和对虾主要免疫相关酶活性影响的研究。实验设置氨氮(NH+4)和亚硝基氮(NO-2)的共同胁迫浓度均为20 mg·L-1,分别注射10-4和10-5稀释度的WSSV提取液。结果显示,胁迫下感染10-4WSSV的凡纳滨对虾144 h死亡率达到100%,显著高于无胁迫组(76.67%),相同实验条件下高浓度病毒感染组死亡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卢霞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孟宪红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葛红星 李健 陈萍 梁忠秀 任海 李东利
为探讨养殖水体中总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HPNS)"发生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组和4个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实验组:2.5、5.0、7.5、10.0 mg/L实验组,胁迫20 d后腹肌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感染。凡纳滨对虾感染后6–24 h,除对照组外,各实验组均出现死亡高峰。24 h后,5.0、7.5和10 mg/L实验组对虾累积死亡率均高于2.5 mg/L组,且在同一取样时间各实验组对虾累积死亡率随着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肖威 单洪伟 马甡 李忠帅
为研究亚硝态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2.03±0.33 g)生长、摄食、体成分和糖代谢的影响,实验设置0 (对照组)、8 mg/L (N8组)、15 mg/L (N15组)和30 mg/L NO_(2)~(–)-N (N30组)亚硝态氮浓度组,进行36 d的亚硝态氮慢性胁迫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亚硝态氮浓度升高,对虾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日摄食率均呈显著下降。N8组和N15组对虾的血糖和肝胰腺中糖原含量在实验中期高于对照组,但最终均低于对照组,而肌肉中糖原含量在实验期间始终低于对照组。胁迫组对虾肌肉中的己糖激酶活力低于对照组;而肝胰腺己糖激酶活力和丙酮酸激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肝胰腺乳酸含量与乳酸脱氢酶活力先上升后下降,最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终末体成分中,N30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亚硝态氮慢性胁迫会降低对虾食欲,减缓对虾的生长,机体糖代谢调节可作为对虾应对亚硝态氮慢性胁迫的短期响应,对虾对脂质的利用在应对亚硝态氮慢性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硝态氮胁迫 体成分 糖代谢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元 周帅 房文红 周俊芳 胡琳琳
采用改进的ELLMAN法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脑神经节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确定其适宜测定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对虾不同组织AChE活性,比较毒死蜱、敌敌畏、辛硫磷和乙酰甲胺磷4种有机磷农药对凡纳滨对虾脑神经节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35℃,磷酸缓冲液pH 7.5时,凡纳滨对虾的AChE活性最高,保温时间对酶活性影响很小;对虾AChE活性存在着明显的组织分布差异性,脑神经节AChE活性最高,为(49.73±8.42)nmol/(min.mg),分别是鳃、肌肉和肝胰腺的3倍、15倍和19倍;对虾AChE...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柯 马春艳 马凌波 胡卫国 顾德平
采用PCR-RFLP方法,对2008年引进的SPF凡纳滨对虾群体(G0)与2006年引进亲虾繁育的两代群体(G1、G2)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使用AluI、TaqI、M boI、SpeI、SspI共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线粒体DNA控制区进行单酶切分析,酶切得到的单倍型在2~4个之间,三个群体的复合单倍型类型分别有3个、7个和9个,没有为三个群体所共有的复合单倍型,复合单倍型的分布显示群体间差异显著。三个群体(G0、G1、G2)的核苷酸多样度π值逐渐增加,分别为0.033 3、0.128 6、0.134 9,复合单倍型多样度h分别为0.622 2、0.850 0、0.847 0,说明养殖群体的遗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樊云鹏 谭建 栾生 罗坤 隋娟 孟宪红 陈宝龙 曹家旺 孔杰
种虾资源的好坏影响着整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产业的发展,从国外引进不同的种虾群体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我国的种虾资源。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种虾(所选种虾均为雌虾,在12~15月龄之间)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PRIMO群体、SIS群体、厄瓜多尔群体和API群体)进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的变异系数除了体质量外,其他均低于15.00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10个性状的比例参数中,头胸甲宽/头胸甲长和腹部宽/腹部长在4个种虾群体中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PRIMO与SIS群体形态差异最小,与厄瓜多尔和API群体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加。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8.861%,其中,主成分1、2、3和4的贡献率分别为32.606%、23.982%、17.569%和14.704%。判别分析建立了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33.3%~67.1%,P2为30.8%~69.5%,综合判别准确率为52.1%。4个凡纳滨对虾种虾群体在某些性状比例参数上差异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形态差异,但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庆婷 于赫男 林小涛 许忠能
为研究氨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行为和能量分配的变化,将体质量为(4.89?0.27)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分别置于氨氮质量浓度为0.02 mg/L(对照)、1.00 mg/L、2.50 mg/L、5.00 mg/L,水温(28?0.5)℃的水族箱中养殖2周,监测其行为并对其生长、体组分和能量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氨氮浓度升高,凡纳滨对虾白昼的活动频率、游走距离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夜间则呈逐渐下降趋势,5.00 mg/L组白昼和夜间活动频率及游走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特定生长率及摄食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熊大林 段亚飞 王芸 张家松 陈成勋 董宏标 李华 刘青松
为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对虾暴露于氨氮浓度为20 mg·L~(-1)的海水中72 h,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肠道中抗病原感染指标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ys)、酚氧化酶原(proPO)以及抗氧化功能指标如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等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氮胁迫后:1)ACP和ALP活性均于6 h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影响显著,对其肠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强 周俊芳 房文红 王元 李新苍 周帅
为了评价养殖水环境中毒死蜱对凡纳滨对虾生存的危害性,开展了毒死蜱胁迫下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对凡纳滨对虾致死实验,分析了毒死蜱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鳃组织WSSV含量和肌肉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了毒死蜱对凡纳滨对虾的半致死浓度(LC50),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LC50值显著下降,存在着浓度-反应的正向关系,96 hLC50为0.758μg/L(0.521~0.987μg/L)。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毒死蜱胁迫实验浓度为0.2μg/L,此浓度下药浴4 d后对凡纳滨对虾注射WSSV,结果显示:毒死蜱胁迫下注射WSSV组的对虾死亡率(83.33%±4.7%)极显著高于乙醇-WSSV...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李旭鹏 史晓丽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董丽君 孟宪红
本研究分别对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Litopenaeus vannamei‘Renhai No.1’)和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Fenneropenaeus chinensis‘Huanghai No.2’)在3种温度条件下(24℃、28℃和32℃),采用单尾定量口饲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方法进行感染实验,比较2种对虾在不同温度情况下对WSSV的耐受性差异(L代表凡纳滨对虾,F代表中国明对虾)。结果显示,L-24℃和F-24℃组的平均存活时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李旭鹏 史晓丽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董丽君 孟宪红
本研究分别对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Litopenaeus vannamei‘Renhai No.1’)和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Fenneropenaeus chinensis‘Huanghai No.2’)在3种温度条件下(24℃、28℃和32℃),采用单尾定量口饲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方法进行感染实验,比较2种对虾在不同温度情况下对WSSV的耐受性差异(L代表凡纳滨对虾,F代表中国明对虾)。结果显示,L-24℃和F-24℃组的平均存活时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方成 黎兰诗 梁震宇 成良峰 戴习林
为阐明盐度为5条件下不同浓度亚硝酸盐亚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5个亚硝酸盐浓度组(0.5、0.9、1.7、3.2和6 mg/L)和1个对照组,检测分析了亚硝酸盐胁迫40 d后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免疫和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死亡率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6 mg/L浓度组体质量增长率(WGR)和体长增长率(L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此外,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浓度组的cat、trx、tgase、trypsin和chitinase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硝酸盐 酶活性 环境胁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
聚β-羟基丁酸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氨氮胁迫后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盐度、温度、氨氮和亚硝酸盐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和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酶活力影响的比较
不同产地卤虫幼体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长、肌肉组分和抗胁迫能力的影响
亚硝态氮胁迫对斑节对虾(非洲群体)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长期高碱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不同程度低温胁迫对凡纳滨对虾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氧代谢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氨氮急性胁迫及其毒后恢复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相关免疫和代谢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