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
- 2023(1419)
- 2022(1359)
- 2021(1307)
- 2020(1158)
- 2019(2442)
- 2018(2344)
- 2017(4025)
- 2016(2548)
- 2015(2650)
- 2014(2570)
- 2013(2711)
- 2012(2620)
- 2011(2470)
- 2010(2451)
- 2009(2079)
- 2008(2161)
- 2007(1797)
- 2006(1571)
- 2005(1353)
- 学科
- 学(5501)
- 济(4618)
- 经济(4611)
- 业(4587)
- 管理(4096)
- 企(3369)
- 企业(3369)
- 害(2214)
- 农(2151)
- 虫(1969)
- 方法(1966)
- 水产(1886)
- 及其(1815)
- 虫害(1750)
- 生物(1747)
- 农业(1662)
- 防(1662)
- 财(1641)
- 病虫(1617)
- 病虫害(1617)
- 防治(1581)
- 治(1579)
- 税(1549)
- 数学(1546)
- 数学方法(1495)
- 动物(1482)
- 税收(1389)
- 收(1387)
- 壤(1279)
- 土壤(1276)
- 机构
- 大学(36573)
- 学院(36208)
- 农(18233)
- 研究(17919)
- 科学(16551)
- 农业(15039)
- 业大(12188)
- 所(12171)
- 研究所(11617)
- 中国(11047)
- 室(9837)
- 农业大学(9632)
- 实验(9544)
- 实验室(9245)
- 省(8876)
- 重点(8747)
- 业(8619)
- 京(7835)
- 管理(7812)
- 济(7614)
- 经济(7326)
- 技术(7065)
- 中心(6969)
- 理学(6844)
- 理学院(6632)
- 科学院(6623)
- 院(6506)
- 江(6386)
- 管理学(6217)
- 管理学院(6179)
共检索到52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英 许拉 王晓璐 李乐 盖春蕾 于晓清 李天保 叶海斌
通过注射和浸浴2种方式,使体长约3.5 cm的凡纳滨对虾感染哈维氏弧菌,测定7 d内各组对虾死亡率;通过组织切片探究肠道组织结构变化,并对肠道内容物中弧菌数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高浓度(107CFU·m L~(-1))浸浴组的对虾死亡率最高,约68%;高浓度(107CFU·m L~(-1))注射组对虾死亡率约62%.被感染的对虾肠道中弧菌数量明显增多,浸浴组比注射组弧菌数量增加时间较早且幅度较大;随着时间延长对虾肠道中的弧菌数量发生回落,且趋于稳定.感染哈维氏弧菌后对虾肠道组织受到损伤,2种感染方式均呈现高浓度处理下短时间内受损加重,上皮细胞溃散,黏膜褶皱处发生不同程度的脱落,肌层发生损伤,且试验期间未能修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青 王宝杰 刘梅 蒋克勇 王雷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在不同浓度哈维氏弧菌的浸浴攻毒作用下肠道损伤的动态发展过程及肠道免疫基因表达水平,采用组织切片探究对虾肠道组织形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抗脂多糖因子基因(ALF)、对虾素基因(Pen-4c)和Crustin基因(Cru)以及溶菌酶基因(LZM)、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对肠道及水体中的弧菌数目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哈维氏弧菌侵染后,在低浓度组侵染32 h、中浓度组侵染16 h及高浓度组侵染8 h后出现轻度感染,在低、中浓度组侵染40 h后及高浓度组侵染16 h后发生重度感染。Cru在低、中浓度组侵染24 h和高浓度组侵染16~24 h出现显著表达;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莫照兰 俞勇 王祥红 李会荣 纪伟尚 徐怀恕
对气味黄杆菌(Flavobacteria ordoratum) QJ2及其去细胞上清液(CFS)对对虾病原性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Z3G2 E022的拮抗作用进行了研究。QJ2的CFS对病原菌表现显著的拮抗性能,在6h内使数量为105-106cfu·mL的病原菌(Z3、E022均降为0。经热、酸碱、蛋白酶处理的CFS,抑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果为;经60℃处理以60min的CFS,经6h使Z3G2细菌数降为0,经15min使E022数量降为最低,为初始菌数的63.0%:经100℃处理10min,CFS使Z3G2和E022数量分别在1h和15min降为最低,各为初始菌数的2...
关键词:
气味黄杆菌 病原性哈维氏弧菌 拮抗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志轩 王印庚 张正 王凯 蔡生力 包海岩 姚学良 张振
本研究对分离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及Vibrio sp.Ex25共4株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致病菌(编号分别为PV130903A、PV140731A、PV150526A和PV140821A)进行了杀灭作用实验,研究了聚六亚甲基胍(PHMG)、双氧水(H_2O_2)、聚维酮碘(PVPI)及二氧化氯(ClO_2)4种消毒剂对4株致病菌的杀灭浓度、杀灭时间及杀灭率的比较分析;同时追踪了PHMG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对池塘水体弧菌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2μl/L的ClO_2作用1 h、1μl/L的PHMG或1μl/L的H_2O_2作用2 h、8μl/L的PVPI作用6 h可完全杀灭4种弧菌,PHMG和PVPI的杀菌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H_2O_2和ClO_2的杀菌率在达到峰值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池塘养殖水体的弧菌杀灭实验中,浓度为0.5、1、2μl/L的PHMG可使养殖水体中的弧菌总量分别在第4天、第3天和第3天下降到最低值,分别为初始弧菌总数的79.14%、82.48%和87.30%;各浓度实验组弧菌总量达到最低值后逐步升高,直到第11天时上述各浓度实验组的弧菌总量仍然低于消毒前初始值的3.58%、5.53%和6.10%。综合比较分析,这4种消毒剂对致病性弧菌的杀菌能力强弱为:PHMG>H_2O_2>ClO_2>PVPI。结合消毒剂的杀菌浓度、杀菌效果、持续时间以及使用成本等几个方面考虑,认为PHMG具有高效、持久等优点,在水产养殖中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葛红星 李健 陈萍 梁忠秀 任海 李东利
为探讨养殖水体中总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HPNS)"发生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组和4个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实验组:2.5、5.0、7.5、10.0 mg/L实验组,胁迫20 d后腹肌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感染。凡纳滨对虾感染后6–24 h,除对照组外,各实验组均出现死亡高峰。24 h后,5.0、7.5和10 mg/L实验组对虾累积死亡率均高于2.5 mg/L组,且在同一取样时间各实验组对虾累积死亡率随着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孟璐 车金远 黄旭雄 罗土炎 鲍宝龙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海水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当温度为25~35℃时,容易暴发流行性的弧菌病。利用OverlapPCR和同源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溶藻弧菌RseB基因敲除缺失株。结果显示:与野生溶藻弧菌相比,在生长速度上,RseB基因显示出与生长具有相关性,RseB基因缺失提高了溶藻弧菌的生长速度;RseB基因缺失造成溶藻弧菌溶血性下降37.5%。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RseB基因缺失菌株感染后凡纳滨对虾开始死亡时间推迟4 h, LT_(50)推迟20 h。攻毒后的第24小时,RseB基因缺失菌株在对虾中的定殖能力下降53.4%。受溶藻弧菌感染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严重受到侵染,肝小管的排列顺序紊乱,并且间隙变大、边界线也逐渐模糊,肝胰腺小管的管腔消失;肝细胞的排列开始不规则,有些肝细胞形状很明显地肿大,甚至整个细胞开始变性,被伊红染深,细胞核开始消失。相同时间点的病理切片显示,RseB基因敲除菌株感染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受损情况相对较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英 盖春蕾 王晓璐 许拉 刁菁 于晓清 叶海斌
用抑菌圈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研究金银花、车前草等16种中草药提取液和纳米锌、纳米银对中国对虾来源病原菌——哈维氏弧菌TCBS–G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纳米锌对TCBS–G产生的透明抑菌圈直径达35 mm,地锦的透明抑菌圈直径约25 mm;采用96孔板倍数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纳米锌、地锦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纳米银的达6.25 mg/mL;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抑制剂对哈氏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纳米锌、纳米银对TCBS–G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液质量浓度大于3.1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运楷 宋晓玲 王海亮 谢国驷 黄倢
本研究选择1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L-9、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S-12、1株金丽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flavipulchra) CDM8,以1∶1∶1将其组成复合益生菌,各益生菌水体添加浓度为107 CFU/ml,进行为期30 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实验。实验分为暂养期(7d)、益生菌处理期(15d)、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期(10 d)。结果显示,养殖水体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能显著增加水体和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总数(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词兴 黄旭雄 李桑 赵利斌 危立坤 陈春燕 刘林林 曾蓓蓓
分别给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注射生理盐水、3×106 CFU/mL(低浓度组)和9×106 CFU/mL(高浓度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菌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处理后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基因表达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42 h内,注射生理盐水组对虾的Toll受体和IMD mRN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溶菌酶mRNA表达量在注射36 h后显著升高。急性感染溶藻弧菌后,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RNA的表达量峰值分别出现在感染后24、42和36 h;溶藻弧菌的感染剂量不影...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葛红星 李健 陈萍 葛倩倩 梁忠秀 李东利 王莹
为探讨亚硝酸盐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HPNS)发生的影响,设置1个凡纳滨对虾对照组和4个不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2.0、4.0、6.0和10.0 mg/L)胁迫组,亚硝酸盐氮暴露20 d,于凡纳滨对虾后腹肌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感染。观察到在感染后9~24 h各实验组出现死亡高峰,濒死对虾表现出与AHPN相同的临床症状,48 h后,各实验组对虾不再出现死亡,对照组和各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4%、8...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元 殷桂芳 符贵红 周俊芳 沈锦玉 房文红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复方噁喹酸粉药饵投喂在凡纳滨对虾体内药动学和组织中消除规律,同时检测了噁喹酸对对虾源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建立了药动/药效(PK/PD)关系,提出了用药方案和休药期建议。结果显示,复方噁喹酸粉拌饵投喂给药,噁喹酸给药剂量为30 Mg/Kg(体质量),凡纳滨对虾血浆噁喹酸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血淋巴中噁喹酸达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曲线下面积(aUC0-24)和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14.70 Mg/L、2 h、244.6 Mg/(L·h)和18.56 h;肌肉、肝胰腺和鳃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4.1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伟德 肖双燕 黎姗梅 黄德生 张振豪 钟昌艳 陈福彩 梁毅 梁静真 黄钧
【目的】检测广西沿海地区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及部分相关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为凡纳滨对虾疾病防控以及副溶血弧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30株分离自广西钦州市、防城港市和北海市的副溶血弧菌对12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以PCR方法检测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3")-I、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在副溶血弧菌中的携带状况,通过SPSS软件进行菌株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30株副溶血弧菌对试验药物的敏感率以氟苯尼考最高(96. 7%),其次是链霉素(90. 0%);耐药率以磺胺二甲嘧啶和青霉素G最高(均为96. 7%)。优势耐药谱型是SDM/SMD/PG/AMP和SMD/PG/AMP。PCR检测结果,ant(3")-I、Sul1、tet(A)、TEM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6. 7%、43. 3%、0. 0%和13. 3%。受试菌株共包含ant(3")-I-Sul1+tet(A)-TEM-、ant(3")-I-Sul1-tet(A)-TEM-、ant(3")-I-Sul1-tet(A)-TEM+、ant(3")-I+Sul1-tet(A)-TEM-和ant(3")-I-Sul1+tet(A)-TEM+5种耐药基因型,其中优势耐药基因型是ant(3")-I-Sul1+tet(A)-TEM-和ant(3")-I-Sul1-tet(A)-TEM-,各占40. 0%。相关性分析结果,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与对应耐药基因之间均未发现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30株广西沿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氟苯尼考最敏感,对磺胺二甲嘧啶和青霉素G耐药性最强;受试菌株共包含5种耐药基因型,优势耐药基因型是ant(3")-I-Sul1+tet(A)-TEM-和ant(3")-I-Sul1-tet(A)-TEM-。菌株的4类抗生素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之间均未发现存在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贺晓晨 韩书煜 黎姗梅 胡大胜 黄德生 吴伟锋 黄钧 梁静真 胡庭俊
【目的】检测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和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为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的防控及该菌耐药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副溶血弧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I、II和III型整合子及I型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携带情况,并分析菌株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104株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6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其中,对氟苯尼考(FFC)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达82.7%;对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二甲嘧啶(SM2)和复方磺胺嘧啶(SD)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达93.3%~100.0%。在2013-2018年,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共有20种耐药谱,其中优势耐药谱为SD/SM2/SMM/SMD/SXT/RAD。PCR扩增结果表明,I型整合酶int1基因检出率为64.4%,sul1和qacEΔ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9%。int1、sul1和qacEΔ1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检出率为22.1%。在int1、sul1和qacEΔ1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中,有6株检出携带基因盒,基因盒种类包括blaCTX-M-2-aadA1和blaVIM-60-aadA1-aacA。所有菌株均未检出II和III型整合酶基因。int1和qacEΔ1基因在广西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分离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下同);头孢拉定(RAD)的耐药表型与blaCTX-M-2和blaVIM-60基因、新霉素(NEO)的耐药表型与aadA1和aacA基因、磺胺类的耐药表型与sul1基因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最高,可考虑将该抗菌药物作为广西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防治的备选药物。副溶血弧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int1基因间未检测到显著相关性、基因盒与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间相关性也不显著,但I型整合子的流行增加了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产生多重耐药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对弧菌整合子—基因盒的监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艳艳 刘小林 黄海洪 钱昭英 王宪宗 相建海 李义军
【目的】研究凡纳滨对虾Crustin-like基因(即CL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探明CL基因是否参与副溶血弧菌侵染条件下的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凡纳滨对虾的免疫机制和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凡纳滨对虾CL基因;用DNAstar、Clustalx、MEGA 5.0、PROSITE、TMpred和SignalP软件,分析CL基因序列及其蛋白结构,并预测蛋白功能;利用副溶血弧菌进行攻毒试验和实时定量PCR,检测CL基因在病原侵染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了凡纳滨对虾CL基因(登录号:JQ824114)的cDNA,全长为501bp,含有33bp的5′非翻译区(1~33b...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伟 王雷 刘梅 蒋克勇 齐灿灿 杨广 王宝杰
为了研究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凡纳滨对虾(Litopanaeus vannamei)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始体重(2.20±0.24)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初270尾,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0 CFU/m L和5×107 CFU/m L剂量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浸浴攻毒实验。在实验第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取肝胰腺,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